外资品牌与中国品牌,仿佛过江龙与地头蛇一样,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争斗。
在合资红利退潮后,过江龙们越来越力不从心,感受到空前的压力,最新风暴的中心为通用。
外媒12月4日报道,通用汽车将因中国业务产生两笔总额逾50亿美元的费用和资产减记,并重组在华业务,包括关闭工厂。
“中国市场是一次‘逐底竞赛’。”一个多月前,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MaryBarra)如是说。
今年第三季度,通用汽车在华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实现季度环比增长,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11月,通用体系在华销量超过20万辆,连续第五个月实现销量环比增长。自今年年初以来,经销商库存已减少50%以上。
尽管11月数据还过得去,但通用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已受到威胁。2017年,通用在中国的年销量高达400万辆,但2023年几乎腰斩下滑到210万辆。这样的颓势,让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长期立足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消息称,上汽通用可能裁员并关闭工厂,现正考虑削减特定车型,将别克等过去家喻户晓的品牌变成一个小角色。
但这个“未来”有多久甚至还有没有,就打个问号了。
近日,上汽与大众续约,将上汽大众的合作期延至2040年,原协议是2030年到期。其实,上汽与通用的协议期限更紧迫,将于2027年6月到期,只剩不到2年半,但目前尚无任何续约的消息,表明双方都不甚积极,上汽通用的未来存在变数。
目前,通用汽车正艰难地与中国本土车型在价格上展开竞争,如果亏损持续,通用汽车最终可能退出合资企业。从上汽集团角度来看,如果不能从与通用汽车的合作中获得尖端技术或品牌提升,通用退出也是顺应形势的。
通用汽车会不会减少对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会退出中国市场吗?通用中国并未正面回复帮宁工作室,只表示目前业务重点在提振销量,保证在中国市场长期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不过,通用汽车公开表示,没有离开中国的计划。博拉最近对分析师说:“我认为我们的品牌仍有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博拉即将63岁,到2027年合约到期之际,博拉可能退休。
不敌中国品牌
今年下半年以来,通用在中国的负面消息频传:裁员关厂、销量暴跌、紧急换帅……同时,关于通用在中国业务重组的话题不绝于耳。
博拉形容中国车市“让人头疼”。
根据研究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的数据,2018年,中国生产商有能力生产约100万辆新能源汽车,而外国公司只能生产约15万辆。通用汽车和其他传统竞争对手在开发电动汽车方面拖拖拉拉,无法像中国国内生产商那样抢占先机。
今年,在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连续数月超过50%。国内生产商有能力生产近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而外国竞争对手的产能只有190万辆。
中国现在正利用低成本为全球生产廉价车型,这对通用汽车在南美市场、对现代汽车和丰田汽车在东南亚市场、对欧洲本土制造商,都构成了威胁。
中国的电池行业价格也是西方企业无法企及的。通用汽车负责电池组和电池的副总裁库尔特·凯尔蒂(KurtKelty)在10月份的一次受访中表示,部分原因是一些原材料以“人为的低价”出售。
“我们知道中国和美国所有材料的价格,”凯尔蒂说,“他们的售价和应有的成本都不合理。中国的产能严重过剩。在那里使用一些材料是可行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
通用汽车放慢了在华生产线的生产速度,以减少臃肿的库存,但博拉承认:“很明显,我们采取的措施虽然重要,但还不够。”第三季度继续亏损,销量连续第七年下降。
有知情人士表示,通用汽车希望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有助于其保持强劲的国内业务。然而,后者也有自己的问题。与通用汽车一样,上汽集团对市场变化和转向电动汽车的反应迟缓,截至今年10月,其销量下降了21%。
位于北京市东部的雪佛兰经销商孙灿(音译)说,中国现在有更多的新汽车品牌、更低的价格和新颖的内饰设计,它们比通用汽车品牌更受欢迎。
“雪佛兰在2017、2018年非常受欢迎,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这些车很难卖出去。”她说。
晨星研究服务公司分析师惠斯顿(DavidWhiston)表示:“中国目前的状况不是暂时的问题。”他认为,随着汽车技术和吸引力提高,中国消费者会越来越青睐国产品牌。
通用汽车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遇到的麻烦,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随着比亚迪和吉利等日益雄心勃勃的中国汽车公司推出更多新车型并大幅降价,包括欧洲、日本、美国和韩国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外国汽车制造商都在苦苦挣扎。
50亿美元费用和减记
今年10月下旬,博拉主持了一次会议,试图重振上汽通用。她当时的想法是重组,因为通用汽车无法承受每年数亿美元的损失。
按照计划,通用汽车将在第四季度,召开一系列股东和合资企业董事会会议,重点讨论如何采取重组行动,使业务可持续发展并实现盈利。
随后,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雅各布森(PaulJacobson)在瑞银全球工业和运输会议上发言称,暂不讨论重组的具体细节,但通用汽车不打算从美国向中国注入更多资金,“通用汽车的目标是在2025年在中国恢复盈利,不过规模会缩小。”
雅各布森说:“中国业务必须依靠自己,不能投入大量资金。我们将重组一些协议,并确保能管理现金流,因为我们调整了业务规模,以满足更小的需求。”
一次性计费表明,通用汽车认为,短期内没有大幅恢复在华业务或利润的前景。
今年前三季度,通用汽车在中国连续亏损,第三季度亏损1.37亿美元,上年同期盈利1.92亿美元。2017年,该公司在华盈利20亿美元。惠斯顿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年赚20亿美元的日子“已经结束了,而且可能永远结束了”。
另外,通用汽车在中国设立的业务部门道朗格,是专为提振进口销售而设立的平台。到2025年初,道朗格计划将其旗舰店数量增加一倍至14家。
8月以来,道朗格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沈阳、西安和杭州等中国主要城市开设了7家旗舰店。11月15日,道朗格表示,计划明年年初在其他一二线城市再开设7家,但没有透露具体是哪些城市。
上汽通用临阵换帅
8月9日,上汽通用新管理团队上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原执行副总经理卢晓出任上汽通用总经理,上汽通用五菱原副总经理薛海涛任上汽通用副总经理。3个多月里,他们从上至下,快节奏地进行了一波调整,以挽救销量下滑的局面。
2019-2023年,上汽通用全年销量从160多万辆下降到100.01万辆,跌幅约37%。
今年下跌速度加快。上汽集团今年11月产销快报显示,上汽通用汽车终端销量5.6万辆,同比下降35.36%。1-11月,累计终端销量仅为37万辆,同比下滑58.61%。
产品层面,从今年到明年,上汽通用将实现全面的新能源化。插混、增程、纯电车型均有布局,超快充和800伏技术也有上新。其中,纯电和插混将搭载于轿车上,SUV将采用增程模式。
上述两款产品,即别克GL8和凯迪拉克全新XT5掉入价格战的坑,实行“一口价”策略。
产品大打价格战,另外两场战役也在火速推进。
上汽通用称,所有开发都按照18个月的周期进行。薛海涛透露,计划在四季度,打通从终端消费者到经销商、再到企业总部的生产计划链条,做到从采购、生产、制造、经销商需求的统一,让生产出的每一辆车都符合终端需求。
其实,上汽通用很早推出插混和增程车型,后改为纯电,但都未踏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节奏。卢晓提出上汽通用要“反攻”。能否让产品投放跟上市场节奏,是一个关键因素。
从生产到销售终端,上汽通用自8月开启的新打法均已落地。
除了合资公司上汽通用在挣扎,通用汽车在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机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它是中国首家由合资汽车品牌设立的专业汽车设计开发中心,是嵌入通用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一环,很多北美车型的内外饰也在此开发设计。
目前,在插电式混动技术、数字化技术方面,上汽通用拥有通用体系中极大的技术开发权限。比如,整个数字化产品的开发流程100%由中国本土团队独立完成,其中,别克和雪佛兰率先实现了数字化产品100%本土化研发;今年10月,凯迪拉克系列车型的数字化功能研发实现全面本土化。
对通用、福特、大众和丰田等老牌汽车巨头来说,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是,中国市场的盛宴已经结束了。它们正在输给崛起的中国品牌。
“我们看到,老牌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同时暴跌,而它们无力阻止这种趋势。”通用汽车前高管、中国市场顾问迈克·邓恩(MikeDunne)说。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AutomotiveNews、Reuters、Bloomberg报道,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