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对汽车的“灵魂砍价”最近引发了争议。
3月1日,武汉市、区政府联合车企对在当地生产的汽车品牌推出力度较大的购车补贴活动,主要针对东风风神、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等品牌,优惠金额最高达到9万元,让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走向了白热化。
武汉“最强补贴”有哪些问题?
在《武汉市汽车降价事件对汽车市场的影响》一文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汽车生产企业为清理库存的降价促销、回笼资金是常见的市场行为,政府拿出资金鼓励汽车消费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此次武汉市、区政府的资金补贴只定向本地生产的汽车品牌,这种做法引起争议,同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影响汽车市场有序发展的问题。”
一、只对本地生产的汽车品牌补贴有失公允,这种选择性的做法有明显的地方保护色彩,对非本地生产的汽车品牌不公平;
二、造成广大消费者持币待购,并没有起到促销效果。据协会调研,除武汉外全国各地4S店到店客流量大幅增长,成交量却显著下降,部分消费者开始持币待购、等待降价补贴政策;
三、近期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促销政策,如果都效仿武汉,即只对所在地生产的汽车品牌进行补贴,这势必造成汽车市场的分割和市场秩序的混乱,有悖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精神。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3月1日-12日乘用车市场零售41.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7%,较上月同期下降11%,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09.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9%。因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此类补贴实施后,汽车销量不增反降,如果任其发展,将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汽车补贴该不该“地区保护”?
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观点不同,有观点认为:扶持本地车企正是地方政府推出汽车补贴的核心动力。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汽车产业是地方的纳税大户,湖北出手搞汽车补贴,实际上也是为了扶持地方的纳税大户。
林示表示,湖北当地政府给东风、别克等车企补贴,因为东风和上汽通用都是在武汉有工厂的企业,这种“政企联合补贴”的模式,更多的也是为了回馈企业,帮它们消化库存。
3月17日,成都也推出了“最高15万元”的汽车补贴活动,补贴的主要对象同样是当地的汽车产业。
如果补贴对象不局限于当地生产的汽车品牌,那么当地政府是否还有推出补贴活动的动力?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那补贴是否会加剧“持币观望”的态势,让汽车消费受到影响呢?
财信证券研报认为,进入3月份以来,湖北省联合多家车企推出了湖北“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补贴政策,此外多个省份也继续通过消费券发放的形式以提振汽车消费,后续汽车消费或将继续环比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