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什么是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探讨的是金融经济运行的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适用性。它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行规律、规则及经营管理方法的概括与升华。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银行学1、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依靠金融供给。2、市场经济的资本再分配通过金融市场完成。3、金融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4、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也要运用金融政策。5、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也离不开金融业。
第三节货币银行学学些什么知识?1、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2、货币供求与均衡(第十章)货币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一章)4、货币政策(第十二章)
1、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2、利息与利息率(第三章)
货币银行学1、金融体系概述(第四章)金融体系2、商业银行(第五章)3、中央银行(第六章)4、其他金融机构(第七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第八章)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第九章)1、金融创新(第十三章)金融发展2、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3、金融与经济发展(第十五章)
第四节怎样学习货币银行学?一、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方法1、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2、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3、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管理学理论精华,吸取精华,弃去糟粕。4、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时,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5、理论联系实际。
短期债券:融资期限在1年以下的债券。按偿还期分中期债券: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债券。债券长期债券:融资期限在10年以上的债券。
担保债券:也称抵押债券,它是以某种抵押品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券。按是否担保分信用债券:凭发行者的信用发行的,没有任何担保的债券。发行者必须有较高的资信。
固定利率债券:是在债券到期之前,利率固定不变,利息按此利率计算支付。按利率是否固定分浮动利率债券:发行的债券利率要定期随市场利率变化而经常进行相应的调整。
普通股票是指其持有者的股息收益会随着股份公司利润的变动而变动。并具有下列下列权利:1、经营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发言权、表决权。普通股票2、盈余和剩余财产的分配权。3、优先认股权。
记名股票:将股东的姓名记入股票及股东名册,记名股票的转让须到公司办理过户手续。按有无记名划分
其他业务金融租赁业务
金融咨询业务
第六章中央银行
贸易外汇按外汇资金的用途划分汇率的种类金融汇率
国际储备备用信贷: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的备用贷款协议。
互惠信贷协议:两国签署的使用对方货币的协议。借入储备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三、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一)储备需求的数量管理影响一国国际储备资产数量的因素主要有:1、一国国际收支状况;2、一国经济发展状况;3、一国的汇率制度;4、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5、一国经济周期的变化。(二)储备资产的质量管理储备资产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储备资产的形态结构管理、储备资产货币的币种结构管理和外汇储备资产的期限结构管理。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和方式国际资本流动的也称为国际资本移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流动和转移。直接投资:包括办新企业、控股、利润在投资。证券投资:也称间接投资,包括购买债券和股票。政府信贷:利率低、期限长、附加条件多。长期资本流动国际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低.期限长.手续多。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中长期出口信贷:与商品出口相联系。
第十五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金融压抑与经济增长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压抑的现象(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压抑的现象西方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就是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存在过多金融管制、金融效率低下的经济现象。发展中国家金融压抑主要表现在下面5个方面:1、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2、存在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体系。3、金融机构单一,商业银行占主体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缓慢,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低,金融效率低下。4、金融市场欠发达,直接融资市场落后。5、金融资产价格形成机制落后,金融资产价格扭曲,不能导向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表现为压低实际利率,高估本国货币币值。
(二)金融压抑的政策原因金融压抑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实行的金融政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规定存款利率和实施通货膨胀政策人为地压低实际利率。2、采取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导致金融效率低下。3、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控制。4、人为高估本币的汇率。
二、中央集中计划体制国家的金融压抑中央集中计划体制的国家,其金融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表现为:金融资产单调、银行业被国家完全垄断、金融资产价格被管制、金融市场缺位等。1979年前的中国,其金融压抑表现为:1、金融资产的计划分配,货币职能的单调:交易媒介和记账手段。2、财政分配是资金分配的主要渠道,金融再分配的功能缺失。资金积累完全靠国家统一积累。3、企业失去经营自主权,被动完成国家计划;居民丧失储蓄能力,也没有资产选择权;地方政府也没有独立财权,任务是制定计划和督促企业实施计划。
三、金融压抑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一)利率管制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1、低利率政策导致低储蓄率和低投资率,损害经济增长率。2、低利率政策导致资金供给者于金融中介机构之外交易,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3、政府管制的金融中介被地方的、非正规的、地下的信贷市场削弱。4、低利率导致企业低成本,产生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政府被逼实施信贷管制,从而产生寻租和腐败,以及逆向选择,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下降,投资效率低下。(二)外汇管制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1、外汇管制高估本币汇率,使外汇供不应求,产生外汇黑市价。2、外汇管制高估本币汇率,出口减少,外汇稀缺,国际收支恶化。3、外汇管制高估本币汇率,政府实施进口限制,特许商依据特权获得超额利润,滋生腐败。4、“进口替代”政策引起“重重,轻轻”的现象。(三)其他金融压抑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1、国家干预信贷业务造成大量不良贷款,降低金融效率,产生潜在的金融风险。2、在金融压抑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实施金融自由化,潜在的风险易转化为现实的金融风波,乃至金融危机。
第三节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一、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二、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1、放松利率管制2、缩减指导性信贷计划3、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4、发行直接融资工具,活跃证券市场5、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
三、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一)若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二)若干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四、金融自由化的实际效果
(一)储蓄效应。随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快能提高储蓄水平。(二)投资效应。包括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规模效应是指投资规模会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推进而扩大;效率效应是指金融自由化导致投资效率提高。(三)金融深化效应。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效率的提高。(四)经济增长效应。金融自由化能促进经济增长。
五、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一)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的联系金融自由化对金融稳定具有独立的负面影响。(二)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1、利率自由化后,利率水平急剧升高和利率水平的变动加剧都会增加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2、钉住汇率制度与开放资本市场之间孕育着风险。3、放松金融机构准入,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监管松弛,增加了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业的风险。4、金融机构积累的大量不良资产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暴露,导致金融机构破产,给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六、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4、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利益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七、中国的金融改革
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集中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中国金融改革的特征:持续性、浩大性、艰巨性。中国金融改革的内容:1、金融机构多元化。2、金融业务多样化、国际化。3、金融工具多样化。4、金融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5、利率市场化。步骤: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批发,后零售。6、汇率改革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及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7、取消信贷规模控制,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及风险管理。8、构建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和金融监管体系,调控机能健全,监管机能有力。9、金融立法取得成效。10、顺应金融全球化趋势,与国际建立起广泛的、多层次的金融联系。中国金融改革的经验:循序渐进,与整体经济改革配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