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测试理想L8Max|为了测试L8我们拉来了一台问界M7评测

2022年9月30日,理想汽车正式推出全新一代理想ONE——理想L8车型。

随着静态内容的释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于理想L8动态表现又开始期待了起来,所以这一次的内容就是关于理想L8的动态试驾。

在这一次的理想L8Max动态试驾中,为了让小伙伴可以更好的了解理想L8的表现,我们还找来了市面上另一款同为中大型增程式六座SUV的问界M7。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问界M7四驱版车型还未交付,暂时只有售价31.98万元的两驱舒适版,而理想L8则是全系四驱,并选装了21英寸轮毂。

首先是纯电续航测试成绩,在拿到车辆之后我们首先对两车进行了纯电续航的测试,测试方法则是基于XCX-Test标准,在增程器第一次启动介入时我们结束纯电续航测试。

首先是路线选择方面,这一次我们是在上海进行的能耗测试,路线选择方面是从比斯特上海购物村出发,途径虹桥康得思酒店,最终再去往嘉定希尔顿酒店。

这样的一条路线下我们选择不走高速,所以会经过较多的红绿灯和部分限速80km/h的高架,整个路况相对比较接近我们日常上下班出行环境。

空调设置方面,测试时上海的气温相对较低,气温在21摄氏度左右,我们的空调设置两车均设置为25摄氏度AUTO模式,会比XCX-Tset标准高一点点,但两车是一致的。

驾驶模式方面,纯电续航测试时两车均采用纯电优先,理想L8Max采用的是舒适模式,能量回收设置为强;问界M7则是节能模式,在节能模式下M7系统默认动能回收为强,在该模式下不可自行调节回收力度。

除了空调、驾驶模式和动能回收采用相同的设置外,我们在行驶中两车也是完全的一前一后,停车也是两车一起停车,车上的载重和乘客也都是一致。

理想L8Max满电后仪表显示WLTC纯电续航为173km(官方公布续航为175km),满电后我们就开始了纯电续航测试,最终在行驶了132.2km后,理想L8Max能量图显示增程器第一次介入。

也就是说,在城市较多红绿灯道路以及部分高架道路下,理想L8Max最终纯电续航成绩为132.2km,表显驱动能耗(单纯的驱动能耗)为17.8kWh/100km。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次增程器介入后,我们就结束了L8Max的纯电续航测试,但此时理想L8Max依然剩余35km的纯电续航。

这个时候如果你依然想用剩下的这35km纯电续航,那只需要开启强制纯电模式,在强制纯电模式下,L8Max的电量可以消耗至3%的电量。

如果选择强制纯电的话,理想L8Max的纯电总续航里程会在150km左右。

问界M7满电后仪表盘显示WLTC纯电续航为195km(官方公布续航为195km),满电后我们就开始了纯电续航测试,最终在行驶了162.6km后,问界M7显示增程器第一次介入。

也就是说,在城市较多红绿灯道路以及部分高架道路下,问界M7舒适版最终纯电续航成绩为162.6km,表显能耗为19.2kWh/100km(PS:问界的能耗包含空调等能耗,理想的是仅为驱动能耗)。

在第一次增程器介入后,我们就结束了问界M7的纯电续航测试,结束后问界M7仪表盘依然剩余20%电量和39km纯电续航,不过问界M7在剩余20%的电量下不支持强制纯电。

从实测结果来看,理想L8Max显示的是驱动能耗,问界M7显示的是综合能耗,所以在能耗层面两者并不能直接对比。

从实际纯电续航测试结果来看,两驱版问界M7的纯电续航为162.6km,四驱版理想L8Max是132.2km。从增程器第一次介入的成绩来看,两驱版问界M7的纯电续航里程更长。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但是,理想L8Max支持强制纯电,强制纯电后,理想L8Max的纯电续航里程也可以到150km左右,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其次就是亏电油耗测试,做为一款增程式SUV车型,两款车型的使用场景都秉承着「城市用电长途用油」,所以在测试完城市纯电续航之后,我们也对两车进行了高速亏电油耗测试。

首先是路线选择方面,这一次的高速亏电油耗测试是从中国石化建通加油站出发,经G1503沪嘉高速嘉定城区收费站上高速,到达G15叶新公路收费站后折返回到中国石化建通加油站,道路限速100km/h为主。

也就是说,我们高速亏电油耗测试前和测试后会在同一个加油站、同一个位置上的同一个加油枪将油加至油口可见位置,尽可能的保证测试环境统一。

空调设置方面,我们和纯电续航测试一样,依然是25摄氏度AUTO模式,并且两车也是全程都在一起,一前一后的行驶。

出发时,理想L8Max表显剩余纯电续航为20km(12%),加满油后仪表盘显示燃油续航为927km,之后我们开始高速亏电油耗测试。

最终行驶了110.9km后,理想L8Max到达了出发时的加油站,此时表显剩余纯电续航已经升为35km(比出发时多出15km),表显油耗为7.9L/100km。

最终将燃油加注至肉眼可见位置后,加油机显示理想L8Max加入8.76L燃油,根据燃油加注量换算过来,理想L8Max的高速亏电油耗是7.9L/100km。

出发时,问界M7表显示剩余纯电续航为40km(21%),加满油后仪表盘显示燃油续航为905km,之后我们开始高速亏电油耗测试。

最终在行驶了115km后,问界M7到达了出发时的加油站,此时表显剩余纯电续航已经升为48km(比出发时多出8km),表显油耗为6.5L/100km。

最终将燃油加注至肉眼可见位置后,加油机显示问界M7加入8.02L燃油,根据燃油加注量换算过来,问界M7的高速亏电油耗是7.0L/100km。

从高速实测结果来看,四驱版理想L8Max和两驱动版问界M7的实测油耗分别是7.9L/100km和7.0L/100km,做为一款中大型SUV能有这样的油耗表现确实都不错,特别是L8Max还是一款四驱车型,而且出发前L8Max的亏电电量更低。

不过,这里有一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高速亏电油耗的测试我们均采用「纯电优先」模式。在纯电优先模式下;

因此,在「纯电优先」模式下,理想L8Max的发电能力确实会比问界M7要更强。

另外,因为这一次是高速亏电油耗测试,反充回来的纯电续航需要相对低速消耗,最终我们到了城市道路中并没有去消耗掉,如果消耗掉的话,实际油耗会更低,大家注意下。

充电方面,做为一款增程式SUV车型,两车均采用了40+kWh以上的电池组,这样的电池容量甚至超越了一款A00级别的纯电小车,所以大家对于两车的充电速度也是很感兴趣。

在低电量状态下,我们在同一充电站采用相同的额定电压750V、额定电流250A的充电桩对两车同时进行了充电测试。

最终理想L8Max在该充电桩上从30%充至80%用时24分钟,从20%充至100%用时56分钟,峰值充电功率是74.6kW,接近2C的充电倍率。

从充电曲线图可以看到,理想L8Max的整个曲线变化是比较有规律的,从峰值功率之后呈现阶梯形式下降。

问界M7在该充电桩上从30%充至80%用时26分钟,从20%充至100%用时65分钟,峰值充电功率是70.6kW,同样是接近2C的充电倍率。

从充电曲线变化图可以看到,问界M7的整个曲线变化图和理想L8Max类似,同样是呈阶梯式下降。

可能是因为全新版软件的关系,L8Max在通过一些坑洼路面以及起伏明显的路面,后桥的“拉力”变得更紧致,使得车辆不会出现前后余振的现象,这点是和之前试驾的理想L9会有些许不同。

经过咨询之后发现,接下来L9也会更新这一版软件,针对用户反应的起伏感问题进行修正。

L8和L9的驾驶差异其实不太明显,相差不大的轴距也没有明显的质感差异,典型的舒服、好开。

方向盘依然很轻盈,不过这种轻盈对于讲求驾驶的用户来说,自动回方向的一瞬间显得慢了点,手必须要扶一把。这对于掉头口之后的直线行驶,用户需要习惯一下这种“扶一把”方向的驾驶风格。

整车的素质很高,标定以舒适为主,尤其是在高速工况下,L8和L9都非常适合这样的出行场景,跑长途舒适。

但是在城市道路中,尤其是我们经过了几段上海高架桥后发现,空弹的初段会零碎传递一些振动反馈,其实对于一台舒适型SUV而言,这种反馈是不需要的,工程师说下一个OTA版本也会修正这个问题。

对于一台40万以内的SUV,理想L8的最大优势在于一体感强,尤其是对于家庭用户而言,良好的静谧性、不需要过多投入驾驶神经,这样就足够了。

从实测的结果来看,换装了1.5T增程系统后,理想L8Max包括理想L9在增程器动静方面小了很多,如果你是从燃油车阵营转换过来的,或是纯电车主对增程器没那么敏感的,理想L8Max这套增程系统的噪音控制肯定会给你惊喜。

这一次试驾有一个遗憾的地方,那就是本次试驾体验并没能体验到Pro版本车型的高速NOA辅助驾驶,暂时仅有Max版本车型开通了高速NOA辅助驾驶。

而L8Max的辅助驾驶硬件和我之前体验到的理想L9辅助驾驶硬件一致,在试驾L9的时候我已经给出了比较好的评价。

虽然硬件和功能一致,但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还是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来聊一聊这一次体验L8Max高速NOA遇到的一些情况。

首先是高速NOA开启方式,NOA的开启需在车机上设置导航,设置导航时车机会提示不同的路线可使用的不同NOA里程,之后我们去到高速或部分封闭的环线道路,也就是NOA可用路段,这个时候下拨怀档即可开启NOA。

高速NOA开启之后,车辆在NOA状态下可以自主变道超越前方慢车、根据道路限速来自主调节车辆巡航时速、自主上下匝道以及自主加减速。

接下来就结合实际案例和大家聊一聊L8Max的高速NOA使用感受。

高速NOA的一大亮点功能就是车辆可以自主上下匝道,在这一的体验中我们也是遇到了一次相对「极限」的匝道转换,在相对极限之下,理想L8Max的高速NOA依然完成了本次匝道转换。

从本次实际体验来看,理想L8Max在出匝道的时候采用的是「打灯即变道」的逻辑。

在本次匝道转换的时候,理想L8Max正处于左侧第二个车道,这个时候L8Max是需要向右变道来驶离主路转进匝道的。此时,理想L8Max右后方刚好有社会车辆,此时车辆并没有选择先打转向灯,而是等待后方车辆驶离后,系统快速打灯并发起变道。

对比那些「先打灯再等待时机变道」的策略来说,L8Max这种「打灯即变道」的逻辑确实会更接近我们的日常变道逻辑。

另外,前面说了这一次的匝道转换是一个比较「极限」的匝道转换,「极限」的原因主要是该匝道的驶入口相对较短,L8Max驶离主路后选择的是快速贴近匝道驶入口。

驶入匝道后,匝道中又是一个较短距离的两车道,匝道内较短距离的两车道很快又汇合成一条道。

在这条道路上,理想L8Max的做法是快速靠右尽早的驶入匝道,驶入匝道后L8Max又选择了匝道中的左侧车道,所以在匝道中L8Max又需要再一次自主发起变道去到右侧车道。

体验下来,虽然L8Max在这条复杂的匝道转换中完成了匝道转换,但在细节处理上我觉得可以做的更好,包括稍晚一丢丢的驶入匝道,驶入匝道后可以靠右行驶来减少匝道中的变道。

第二个就是在使用NOA遇到前车切入车辆ACC减速情况,在当天的体验环节中我们遇到了社会车辆近距离切入、社会车辆稍远距离切入以及社会车辆正常切入等不同的情况。

从遇到的这三种情况来看,理想L8Max高速NOA在识别车辆切入减速方面做的比较舒服。

2.1前车近距离切入我方车道

首先是高速NOA状态下前车近距离切入我方车道的情况。

体验时,理想L8Max正在以60km/h的时速巡航,并且是在隧道中,此时隔壁社会车辆相对近距离的贴着L8Max切入我方车道,此时L8Max辅助驾驶系统监测到对方车辆,减速了3km/h,整个减速相对柔和。

2.2前车稍远距离切入我方车道

其次是高速NOA状态下前车稍远距离切入我方车道的情况。

体验时,理想L8Max正在以80km/h的时速巡航,此时隔壁社会车辆稍远一点距离切入到我方车道,这个时候L8Max辅助驾驶系统监测到对方车辆,仅仅减速了1km/h。

2.3前车正常距离切入我方车道

最后就是高速NOA状态下前车正常距离切入我方车道的情况。

体验时,理想L8Max正在以80km/h的时速巡航,此时隔壁社会车辆正常切入到我方车道,这个时候L8Max辅助驾驶系统监测到对方车辆并发出语音提醒,安全情况下不做减速处理。

从当天的体验来看,理想L8Max这套高速NOA在应对不同距离的社会车辆切入我方车道时,均有不错的处理,即使需要减速,整个减速的处理也是比较舒服。

在自主变道方面,理想L8Max的NOA提供「推荐变道」和「自主变道」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就是「需要OK键确认后才能变道和不需要OK键确认自主变道」。

在自主变道模式下,理想L8Max的变道逻辑确实变的更成熟,体验下来你会发现L8Max的有效变道次数明显多了,每一次的变道确实是带来了通行效率的提升,比较接近人为驾驶的变道时机选择。

美中不足的是,在这一次体验中发现L8Max的车道保持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右情况。

最后就是脱手检测惩罚机制,理想L8Max采用的电容式方向盘,只需要单手搭在方向盘上就可以检测到是否脱手,一般情况下很难触发这个脱手检测的惩罚。

不过,为了提醒大家安全第一,我们还是稍微的试了一下L8Max在NOA状态下的惩罚机制。

理想L8Max的脱手检测分为三级,一级提醒在21s左右,二级提醒在41s左右,在62s左右高速NOA会退出,退出后本次导航辅助驾驶禁止使用。

总结来看,理想L8Max这套辅助驾驶在相对高的硬件堆砌下,整体的功能表现确实不错,虽然在部分细节上可以继续完善。但从实际体验来看,在日常出行中这套高速NOA我是愿意用的。另外,我相信接下来的理想汽车肯定也会继续OTA来完善这套系统的细节,可以期待下。

除了深度体验理想L8Max之外,这一次我们终于见到了L8Pro的实车,接下来就和大家聊一聊L8Max和Pro的区别。

从前脸来看,理想L8Max和理想L8Pro的区别主要集中在“额头”,也就是L8Max头顶一颗激光雷达,L8Pro则取消了激光雷达。在辅助驾驶硬件感知上面,两个版本的布局一致,只是Pro车型的摄像头换成了200万像素。

侧面和尾部造型方面,理想L8Max和L8Pro则没有区别。

内饰方面,理想L8Pro相较于理想L8Max来说,L8Pro主要是取消了后排屏幕以及一颗8155车机芯片,同时扬声器数量也将为19个(Max21个)。

在前排造型没有差异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往后看,下图可以清楚的看到L8pro取消了后排屏幕,L8Max则有后排屏幕。

取消了后排屏幕的理想L8Pro的前/后天幕也更大。

车机流畅度方面,采用单颗8155车机芯片的理想L8Pro在副驾娱乐屏播放电影的时候,中控车机系统流畅度依然顺滑。在语音交互方面,理想L8Pro和L8Max一样,也是六音区。

其它方面,包括全车的Type-C充电接口、座椅材质、第三排座椅电动放倒等细节上,L8Max和L8Pro并无区别,主要的区别依然集中在下方表格中,也就是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

同时在这一次的L8测试中,我们还找来了同为六座中大型增程式SUV的问界M7,不过遗憾的是问界M7并不是四驱版,大家基于自身的需求去做个参考就好,没有拉踩的意思,大家理性参考。如果大家感兴趣,以后问界M7有四驱版我们再继续测试。

回归到理想L8上,抛开实测数据外,从主管感受上能明显的感受到,换装了理想L9同款的1.5T增程器后,理想L8在增程器启动的动静方面确实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加厚的座椅以及空气悬架的加持让L8在服务家庭这一块有了更强的竞争力,感兴趣的确实可以去到店了解下。

THE END
1.燃油车三电是哪三电燃油车并没有与电动汽车“三电”概念相对应的部件,因此没有“三电”之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电动汽车上的三个关键部件: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负责储存电能并为其提供动力。常见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机是将电池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的关键部件。电动机的https://www.autohome.com.cn/ask/6985518.html
2.车子的电怎么来的?燃油车的电哪里来的燃油车的电哪里来的 现在的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产品,绝大多数的功能运行都是由电来控制的,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箱电控系统、车身电控系统、制动与转向电控系统,灯光系统,等等。那么有些人就会感到奇怪了:这汽车上没有外接电源,这些电都是从哪儿来的呢?怎么感觉电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虽然汽车上有一https://www.customsnews.cn/qiche/7o5o2p0f.html
3.汽油车的电怎么来的汽油车的电怎么来的 汽油车使用的电能来自于发动机燃烧汽油所产生的能量。通过内燃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驱动发电机发电。这个过程与电动汽车不同,电动汽车的电池是通过充电来直接补充电能的。https://news.yiche.com/baike/1121811.html
4.汽车中的电是怎么来的汽车中的电是怎么来的 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传统汽油车,电池都是汽车电能的主要来源。但这两种车辆在电池充电方式上存在差异。对于传统汽油车而言,其电池并不直接进行充电,而是通过燃烧汽油来产生能量,进而为电池充电。这类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启动发动机以及为车辆的电气系统供电。在使用电池的过程中,会消耗储存的能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397382058662853&wfr=spider&for=pc
5.从而体现出P=FV。类似燃油汽车膨胀的冲量定理改变力大小现在看来反电动势不是类似燃油车的冲量定理的转换因素 电机电枢电流I=(Es-Eo)/R 电磁力F=BIL Es 是外部加在电枢两端的电压,Eo是反向电动势。 类比燃油车的气体做功推动飞轮,得知:汽车通过手动换挡更换齿轮变比降为低档,当速度降低,反向电动势降低,则电枢电流增大,电磁力增大。反之亦然 https://blog.csdn.net/qq_25814297/article/details/111504919
6.很多经济学家都搞错了,“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他们理解的样子为什么一百年前电动车多于燃油车?因为铅酸电池早于内燃机发明二十多年。有了铅酸电池,再接一个发动机,就是今天高尔夫球场开的车,上面再加一个车体就是汽车了。今天高尔夫球场开的车就是一百年前爱迪生开的车,所以电动车不是全新的技术,它这么多年来创新的核心在电池和电控系统。 http://www.gdpas.cn/dynamic-information-detail.aspx?id=1372&t=10
7.理想汽车真的能做好纯电吗?成立8年来,理想汽车靠理想ONE和理想L系列4款增程电动车,成为交付量最高的中国新势力车企,几乎重塑了原有豪华SUV汽车销量格局。 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功成名就的理想汽车,选择重开一局,正式推出首款5C纯电车型——理想MEGA。 这,对理想来说,是另一个战场,但却不是一个意外的选择。 https://www.lixiang.com/community/detail/article/1109332.html
8.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1万辆和1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5.7%和127.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万辆和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2%和38.5%。 三、2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 2月,汽车整车出口5.7万辆,同比增长2.3%。分车型情况看,乘用车出口3.6万辆,同比下降10.8%;商用车出口2.1万辆,同比增长36.9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29141
9.800V高电压平台车型元年: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新能源车以三电系统替代燃油动力系统,车内电压大幅升级至百伏以上。新能源车以电池为动力源,需要较大电池容量与输入/输出功率,但车用电器仍可在低压下运行,因此同时存在百伏以上高压系统与48V/12V低压系统。纯电乘用车电压通常在250-450V之间,且系统电压不断升级。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3314995423486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