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市场中较为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此次,车质网对以上三种较为常见的新能源汽车投诉数据进行整理,发现投诉最为集中的是自主品牌产品,占比高达89%。
从新能源汽车各品牌属性投诉情况来看,自主品牌占比最大,而合资与进口品牌投诉占比相加仅为11%,当然这并不排除受销量因素的影响。近几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试图借此实现“弯道超车”,但受到经验与技术等方面的制约,难免会出现产品质量批次问题甚至缺陷,这一点也从自主品牌居高不下的投诉量上可见一斑。如果这一情况不得到改善,那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口碑,或将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新能源汽车类型投诉分析
如图表所示,新能源汽车新车在使用1年内出现问题的投诉占比高达72%,这一比例高于整体行业65.5%的占比数据。此外,车辆使用1个月内出现问题的投诉竟占到21%,仅比车辆使用1-3年间出现问题的投诉占比低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中部分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或存在一定问题。
车质网统计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投诉中有近一半的车辆,首次出现故障的行驶里程是在20000km以内,仅从这一比例来看新能源车略好于整体行业58.2%的占比数据。相比之下,仅行驶里程在50000-60000km的新能源汽车故障投诉占比最小,其余各项投诉则占比均达两位数。
综合以上两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在新车购买1年内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大,而并非与实际行驶里程成正比。由此可见,部分新能源汽车在质量可靠性方面,或存在一定短板,致使车辆在短期内出现问题。
四、质量类投诉占比分析
五、典型故障分析
1、电瓶故障
2、变速箱故障
3、刹车失灵故障
传统能源汽车刹车系统主要由刹车总泵、刹车分泵、真空助力等系统部件组成,而反观部分新能源汽车刹车失灵问题投诉案例,电动汽车(以及部分混合动力汽车)所采用的制动系统则有所不同,除再生制动系统(能量回收)外,还有采用电机助力以及电气制动系统的车型。投诉中有车主反映,部分制动力分配给电力回馈系统,踩刹车力越大返充电功率就越大,从原理来看电机反转产生的制动力就越大。但如果车辆电压一致性较差,为防止电压过高时出现的风险车辆会停止回馈电,这可能会导致行驶过程中制动力反复无常,甚至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会完全失去制动力,造成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现象,影响行车安全。但由于目前不同品牌车型所采用的制动系统结构原理不同,且投诉案例较为有限,因此尚难以定论为设计缺陷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4、生产装配问题故障
从新能源汽车典型投诉故障榜单来看,有些故障问题虽不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以及质检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部件开裂、车身漏水、车身生锈等故障,则主要反映的是生产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
通过以上车质网对新能源汽车投诉案例的分析可见,如果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从传统能源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顺利转型,各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在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以及质量品控方面都亟待提升和改善。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向上”阶段,谁能够拥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口碑,势必将占据市场有利地位,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并非是通过炒概念、拉风投来挣取快钱,又或者单纯为提升积分而“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