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车子停久了,就算不启动,电瓶里面的电也会慢慢漏掉的,这个叫做“蓄电池的自放电现象”。
《汽车工程师》期刊上面有论文的,《汽车铅酸蓄电池自行放电原因分析及预防》上面讲。
汽车的蓄电池就算不用,也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自放电现象的发生。
比如说:极板上面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变质,极板与栅架由于材质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电位差,以及电解液由于硫酸下沉产生的浓度差等等。
一般情况下,蓄电池一昼夜的容量损失在0.7%左右,停一周就是4.9%。
按照汽车蓄电池60安时的容量,0.2C左右的充电速率来算,停一周,电瓶消耗掉的电量需要15分钟左右才能充满。
算上启动本身消耗掉的电量,电能转化成化学能过程中发生的消耗,以及车子启动后,车上电器所消耗掉的电,车子每周需要启动20分钟以上,对电瓶才比较保险。
如果仅仅是隔一个星期左右打一次火,短暂运行几分钟,充不满的。
此外,如果是在比较拥堵的路段遛车,车子经常处于低速、怠速的状态,走走停停,电瓶也可能充不满。
所以,遛车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时长之外,还要尽量避免拥堵路段。
其次,如果遛车时长不够,还有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内部发生腐蚀。
《内燃机》期刊上面有篇论文,《车用发动机低温冷启动磨损研究》上面讲。
汽油燃烧后,不仅会有氮化物、硫化物等等产物,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发动机冷却后,这些水分就冷凝在气缸壁上,和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一结合,就会对气缸壁造成腐蚀。
好比说是:可乐,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打到水里面,就变成酸性的碳酸了,喝多了对牙齿不是会造成腐蚀的嘛。
刚才这么一顿折腾之后,再启动发动机的时候,腐蚀所产生的三氧化二铁,或者是四氧化三铁等等微粒,就会由于磨粒磨损对气缸壁再造成一次伤害。
这个以前我们视频也有提到过的,差不多相差6倍。
即使现在发动机气缸的加工工艺已经非常先进了,但遛车的时候,最好还是能够保证足够的时长和良好的路况。
《汽车技术》期刊上面有论文,《冷起动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上面讲。
发动机启动后,为了使三元催化剂尽快达到起燃温度,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它就会推迟点火提前角,增大喷油量。
但是额外的喷油量会造成汽油的燃烧更不充分,进而加重发动机内部的积碳。
这个好比:你冬天想要快速热身,就可以小跑两圈,对不对?但身体热起来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出汗。
汗又粘在我的衣服上就非常地难受,还不能脱衣服,容易着凉,但是有汗,后面还是容易着凉,特别头疼,对不对?
正确的做法就是:每周启动一次的话,至少要20分钟以上,这样的话,能保证电瓶不亏电。或者路况好的地方,去开个20分钟,更加理想。
并且能把对发动机的磨损和伤害降到最低,积碳也比较少。
车子不常用,对不对?我们经常有这种情况:我就停在那边,我放那儿,啥事儿不干就把它停在那边,多久这个车子会坏?是一个月还是半年?
车子停在那边不开,一天到底要亏多少钱?
停着的时候,很多人都要把方向盘打正,我就不打正,会发生什么?
我这个公众号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你挑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