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3天,《你好,李焕英》创造的票房神话仍在继续。
根据猫眼和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3月6日,上映第23天的《你好,李焕英》票房达到50.36亿,超过《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亚军。面对《你好,李焕英》票房的超越,《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手绘漫画道贺,《你好,李焕英》也隔空回应,海报中两部电影其乐融融。
《你好,李焕英》斩获中国影史票房亚军
猫眼和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3月6日晚间,电影《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50.36亿,赶超《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亚军,影片也创下了中国影史票房最快破50亿的纪录。
每经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上,《战狼2》以56.94亿元票房斩获冠军宝座,《你好,李焕英》位列第二,50.36亿元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位列第三,排名第四的是《流浪地球》,票房46.88亿元,而最先领跑今年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3》,则以44.02亿的成绩位居第五。
“前半程笑出了眼泪,后半程哭湿了半包纸巾……”这是大多数观众在看完《你好,李焕英》给出的评价。在笑声与泪水的交织中,影片让很多观众收获了感动与共鸣。
自2月15日开始,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凭借口碑,正式上演华丽逆袭秀,以5.3亿票房成为当日的票房冠军。2月17日,《你好,李焕英》以40.8%的排片占比反超《唐探3》,单日票房达4.02亿元,是《唐探3》的2倍多。贾玲也凭借这部导演处女作,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你好,李焕英》最终票房或能突破52亿元。
《哪吒》导演饺子手绘漫画道贺
《哪吒之魔童降世》官方微博也以“哪吒”的口吻转发称:“感谢英子阿姨,一起加油!“打铁娘子队”什么时候来陈塘关跟小爷一起踢毽子呀!”
导演贾玲也在微博上转发手绘海报,并表示:“英砸的小猪羔子谢谢吒儿爸爸,中国电影加油。”
票房传来捷报的同时,影片的重磅主题曲《萱草花》MV也随之释出,伴着歌声,贾玲把她想告诉妈妈李焕英的话一一诉说。
贾玲将这首MV放在自己的微博上,并动情发文:“我想把我妈介绍给大家认识,相识的这段经历是快乐的。一些想和妈妈说的话~也告诉你们,感谢大家来看这部电影,谢谢大家认识了李焕英,谢谢大家喜欢李焕英。”
影片中饰演“李焕英”的演员张小斐也转发MV表示:“前两天看了一位网友画的漫画,很有感触,如果天堂有电影院,焕英阿姨一定看到了女儿的这部电影吧。感恩可以演李焕英,谢谢大家喜欢李焕英。”
沈腾也转发这首MV并在微博幽默道:“你想让我们哭到啥时候是个头儿呀。”
26家出品方获益最大的公司与马化腾、许家印有关
票房节节高升,《你好,李焕英》背后的出品方也赚得盆满钵满。
2月19日,北京文化发布了关于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月17日,影片票房为27.25亿(含服务费),公司营收约为6000万~6500万。此外,公告还表示,影片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
根据猫眼专业版,共有26家公司参与了《你好,李焕英》的出品,前三大出品方分别为北京文化、儒意影视、猫眼文化,中影、华谊兄弟、横店影业在内的10多家公司为联合出品方。
根据票房分账比例可以算出,北京文化在《你好,李焕英》的投资比例在6%~13%之间。作为第一大出品方,这个比例并不多。
保底发行是电影圈常见的投资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行方买断,如果票房达不到保底票房,对赌失败,发行方承担损失,出品方则稳赚不赔。如果对赌成功,发行方将获得保底票房之外的全部超额收益。另一种是在保底票房的基础上,高出的票房,出品方和发行方再按一定比例阶梯分账,票房越高,发行方分的越多。
《你好,李焕英》属于哪种保底发行模式,目前不得而知,但一向擅长做保底发行的北京文化主动选择被保底的情况并不多见。今年1月26日,北京文化公告称公司银行贷款逾期,逾期贷款本金5亿元。一位接近北京文化的人士向每经记者透露,北京文化资金比较紧张。
《你好,李焕英》跑成春节档最大黑马,北京文化迎来年后首个开盘日的涨停,并且两天暴涨18%。但2月22日,北京文化盘中跌停,2月23日开盘后,北京文化股价继续下跌。截至3月7日,北京文化股价5.54元/股,总市值39.7亿元。
话题性、共情度一路助推《李焕英》
“亲情电影”、共情度高的电影比“工业化电影”更具有观众缘。因此,“我们在推进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时候,应该同时注重内容表达,尤其是情感表达、情感的饱满度,两者相得益彰,良性互动,无往不胜”。
目前,国产片票房前十居然过半影片的导演来自跨界。所以,并非是“科班”再难出“名导”,而是在当下语境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名导”。科班也好,非科班也罢,最重要的是要回归电影本身,回归电影艺术的初心、本质。
饶曙光表示表示,中国的电影专业教育也应当与国民电影教育协同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国民的观影素质,才能激励创作界提高电影水准;同理,只有不断提升电影创作水准,才能全面提升国民的电影认知,进而孵化出更多中国电影新力量,助推中国电影向世界电影强国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