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干燥与火有关,因而是火字旁。注意与“烦躁”的“躁”的区别。
御:左边是双人旁,中间竖是一笔写成。
颓:左边“秃”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
裁:左下角是“衣”,写得小一点,最后一笔变成点。
三、一字组多词。
豁(huō):豁出去豁口
凛(lǐn):凛冽正气凛然
疙(gē):疙瘩
瘩(dá):疙瘩
棍(gùn):棍棒木棍
悟(wù):觉悟悟性
裁(cái):裁判裁断
筹(chóu):筹备筹划
橡(xiàng):橡胶橡皮
雕(diāo):雕刻雕工
跺(duò):跺脚
颓(tuí):颓废颓败
沮(jǔ):沮丧
趴(pā):趴下趴着
屉(tì):抽屉笼屉
谜(mí):猜谜灯谜
嫦(cháng):嫦娥
娥(é):宫娥仙娥
尚(shàng):高尚风尚
摄(shè):摄影摄取
倾(qīng):倾斜倾城
揭(jiē):揭穿揭开
斑(bān):斑点雀斑
燥(zào):干燥枯燥
漠(mò):沙漠荒漠
磁(cí):磁场磁盘
御(yù):防御御笔
盗(dào):盗窃偷盗
六、形近字
豁(豁口)凛(凛然)倾(倾听)瘩(疙瘩)悟(领悟)
割(收割)禀(禀告)顷(公顷)塔(宝塔)语(语言)
裁(裁剪)颓(颓废)揭(揭开)棍(木棍)筹(等备)
栽(栽树)顿(停顿)竭(竭力)混(混乱)寿(长寿)
橡(橡皮)雕(雕刻)踩(跺脚)祖(沮丧)核(核心)
像(好像)堆(扎堆)操(柴垛)泪(眼泪)该(应该)
倾(倾注)揭(揭露)斑(斑驳)燥(干燥)滋(滋润)
顷(顷刻)渴(渴望)班(班级)噪(噪音)磁(磁性)
七、重点词语
橡皮跺脚恒星类似猜测起源昼夜沮丧
颓然适当提供能源倾角拍摄斑点测试
封冻揭开神秘观测因素考察系列检测
枯萎干燥抵御疙瘩疲倦冰棍发达摄氏度
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大步流星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大步流星
轻手轻脚暴露无遗怒气冲冲念念有词忘乎所以
前功尽弃心满意足全神贯注化为乌有沧海一粟
别出心裁弄巧成拙一无所获得意扬扬叱咤风云
虎视眈眈井然有序迥然不同津津有味呆头呆脑
八、近义词
疲倦——疲劳俨然一一好像沮丧——灰心破绽一一缺陷
猜测——猜想希望一一期望仍然——依然沮丧一一伤心
类似——相似适当——恰当观摩一一观看魁梧——高大
观测——观察意兴——兴趣神秘——神奇肯定一一确定
怨恨——痛恨类似一一相似猜测一一猜想适合——适当
辉煌一一绚烂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威风凛凛——威风八面
精美——精巧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宏大——巨大全神贯注——兴致勃勃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九、反义词
沮丧——兴奋发达——落后疲倦——精神破旧一一崭新
神气一一颓废新鲜一一腐朽类似——相反揭开——掩盖
枯萎——盛开干燥——潮湿怨恨一一感激肯定——否定
沮丧——快乐发达——落后无限一一有限精美一一粗糙
笔直——弯曲呆头呆脑——聪明伶俐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宏大——微小前功尽弃——大功告成别出心裁——千篇一律
唯一——众多弄巧成拙——歪打正着全神贯注——三心二意
十、词语积累。
1.词语搭配
(威风)的名号(适合)的温度(矫健)的金龙(威武)的铜狮
(遥远)的太空(湛蓝)的天空(摆)场子(瞪)大眼(揭开)面纱
(斗)竹节人(看出)破绽(蹲着)身子(提供)能源(进行)分析
(改变)颜色(拍摄)照片(举行)典礼(批阅)奏章(废弃)的钩针
(接受)朝贺(处理)政务(豁开)的裂缝(新鲜)的玩意儿
(许许多多)的故事(威风)的名号(足够)的光和热(必要)的水分
(适合)的温度(纵横)的黑色线条(干燥)的星球(和谐统一)的布局
(遥远)的太空(笔直)的大道(玲珑奇巧)的角楼(宽广)的庭院
(精美)的石桥(威武)的铜狮(湛蓝)的天空(金黄色)的琉璃瓦
(矫健)的金龙(没头没脑)地对打(轻手轻脚)地溜了
2.特殊词语。
ABCC式:威风凛凛得意洋洋虎视眈眈怒气冲冲
ABAC式:没头没脑轻手轻脚多态多姿
AABC式:津津有味念念有词
含反义词的:弄巧成拙
3.词语拓展
①带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虎视眈眈鸡飞狗跳引狼入室如鱼得水
②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大步流星骨瘦如柴胆小如鼠巧舌如簧
③形容小或少的成语: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屈指可数
④含动词的成语:鸣钟击磬刻舟求剑声东击西挑肥拣瘦
4.量词
一(对)小眼一(道)裂缝一(根)冰棍棒一(把)偃月刀
一(柄)蛇矛一(截)笔杆四(座)城门一(绺)红丝线
一(颗)行星一(位)天文学家两(艘)宇宙飞船
十一、句子积累。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比喻句)
2.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作比较、打比方)
3.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作比较、列数字)
4.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夸张)
5.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严谨、准确说明观点)
6.常考句型
(1)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仿写)
(2)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缩写句子)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改为双重否定句)
(4)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写人物入迷时的样子)
(5)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分条叙述,表达观点)
十二、课文回顾。
10.《竹节人》记叙了“我”和同学们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也迷上竹节人的故事,表达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歌颂了美好、纯洁的童真、童心。
12.《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故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十三、背诵月累
(1)背诵《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拓展描写春天的古诗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一一宋秦观《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唐韩愈《晚春》
十四、素养与能力
②《宇宙生命之谜》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针对“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几个问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③《故宫博物院》根据阅读任务,筛选阅读材料,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画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讲解故宫景点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同时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0课:《竹节人》
1.课题解读
竹节人是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一种玩具。把竹子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做成了。本文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2.课文重点理解
理解:“我”把毛笔做成了竹节人,肯定不敢告诉妈妈实话,所以以“弄丢”为借口。因为大家都拿毛笔做竹节人,所以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
(2)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理解:“像黄河长江”同时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破旧的课桌上裂缝既宽又长的样子。
(3)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理解:连续五个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4)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理解:下课时,两个人斗竹节人,引来了一圈人观看。观战的人着急的时候“跺脚”,看到精彩之处“拍手”;参战的人嘴里念念有词,观战的人“咋咋呼呼”……你看,他们玩得多么投入呀!这从侧面反映出玩竹节人对孩子们的吸引力。
(5)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理解:这是对老师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师玩竹节人入迷的情形,课上的盛怒变成了现在的忘乎所以,这竹节人的魅力可真大,同学们的这个玩具可真有趣!
3.问题探究
(1)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些。
(2)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
收获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3)怎样有目的地阅读?
4.课后拓展
风鸢图诗
[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理解: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成长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风筝。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将风筝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理解: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1)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理解:两个问句表明这一自然段讲的是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这部分内容需要注意。
理解:这段话中“至少”“适合”“一般”“必要”“适当”“足够”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这段话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条理清晰、理由翔实充分。
(4)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
理解:▲这句话否定了火星表面的颜色变化与植物有关的猜测。▲通过探测器对火星近距离的观测,否定了人们观察到的火星表面的现象与存在生命有关以观测事实推翻了猜测。
(1)快速浏览课文的随文批注,说一说:随文批注提供了哪些帮助?
(2)结合最后一条批注,思考:在阅读中,如果读到了可能不太准确的信息,你会怎么做?
(3)有目的地阅读的常用方法。
抓中心句法。通过寻找中心句迅速把握主要内容。
概括段意法。对段落的主要意思进行概括,把握主要内容。
提取关键信息法。在看似繁杂的内容中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
对比筛选法。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正确的、有用的,我们要善于通过对比筛选去伪存真,避免走弯路。
查找资料法。查找其他资料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好书推荐
书名:《DK宇宙大百科》
作者:马丁·里斯(英国)
内容简介:全书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宇宙的演化、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测。内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是对天文学基本概念的综述;第二部分宇宙指南,依次介绍了太阳系、银河系,以及银河系外更遥远的空间;第三部分夜晚的天空,是为观星爱好者准备的,极具实用价值的星空指南。
推荐理由:全面、系统而通俗地介绍人类所理解的宇宙,准确又翔实,由NASA、NOAO等权威机构提供1000多幅震撼图片与精美图表,通过权威的提供机构和先进的观测技术,助你领略宇宙的壮美多姿,认识宇宙及宇宙学的历史与发展,激发人类对宇宙与自身的思索。
第11课:《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在北京城的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在永乐四年(1406)下诏修建,历时十四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最终建成。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着原有的规模。明清两代,这里始终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紫禁城作为封建统治中心的历史才宣告结束。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课文重点解读
(1)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理解:本段是按照空间方位的顺序,由外而内、由南至北进行说明的,顺序依次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内金水河→太和门。
(2)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钟楼,全长约八公里。
理解:三大殿建在故宫和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借以象征权力中心,表现了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思想。
(3)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理解:本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这之前介绍的是“前朝”,接着顺带提了三大殿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以下开始介绍“内廷”。
(1)阅读“材料一”,说说文中描写了太和殿的哪些内容。
“材料一”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写了太和殿外观雄伟壮丽(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鲜明(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殿檐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庄严富丽(金漆雕龙宝座、雕龙屏、蟠龙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态多姿的龙);还写了它的用途(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2)本文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份材料组成,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博物院?
第一份材料,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全景介绍;第二份材料,介绍了关于太和门被烧的故事;第三份材料,是来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第四份材料,是故宫的平面示意图。
4.课外拓展
世界五大宫殿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有宫室9000多间,占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克里姆林宫:在莫斯科市中心,原为莫斯科大公国的王宫。十月革命以后,为苏联党政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现为俄罗斯联邦政府机构所在地。
凡尔赛宫:原为法国国王的狩猎行宫,在巴黎的西南。始建于16世纪,包括宫前大花园、宫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
白金汉宫:原为白金汉公爵于18世纪时建造,故获此名。后卖给英王乔治三世。宫殿建筑富丽堂皇,外部装饰华美。
白宫:为一座白色的三层楼房,始建于1792年。自1800年起,美国历任总统均以此作为官邸,故人们常以“白宫”指代美国政府。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1)怎样进行有目的地阅读?
(2)有目的地阅读的步骤。
2.字词句运用
(1)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提示:“一圈”“攒着”写出了观战的人多,“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写出了观战的热闹场景,从正面写出了同学们观看斗竹节人非常入迷;“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从侧面写出了同学们的入迷。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提示:“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写出了后面的同学上课时被我们的竹节人吸引的样子。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口气。
提示:“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眼睛闪着异样的光”“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写出了罗丹修改雕像时的投入;“痴痴地笑”“轻轻地舒了口气”写出了罗丹修改完毕后满意的状态。
示例:一回到家,她就跑进卧室,从书包里掏出那本书,坐在书桌前读了起来。只见她一会儿皱眉,似乎在为主人公担心;一会儿露出浅笑,好像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一会儿脸上气鼓鼓的,好像在痛恨命运强加给主人公的不公。她是这样入迷,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闷热的天气让她的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可她一点儿也没有觉得不适。
(2)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题,用这种方法说一说。
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提示:这段话是“总一分”结构,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条理清晰、理由翔实充分。
示例:(1)我要竞选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我认为我有这样几个优势:一是我热爱体育运动,不论是校运会还是各种球类比赛,大家都常常看到我的身影,而且我总能拿到好的名次;二是我有强烈的责任心,经常热心帮助体育成绩不好的同学,在我的带动下,许多原来总是逃避体育课的同学都喜欢上了体育运动;三是我有丰富的组织经验,经常协助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如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踢毽子比赛等。希望大家能够选我做体育委员。
(2)妈妈,请您允许我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吧,因为踢足球对我的成长有很多好处:一是能够强身健体,让我身体强壮、身手矫健;二是能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还能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三是能够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在和队友的沟通交流中学会更好地团结协作。
3.积累运用
(1)春日
(宋)朱熹
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面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得。春回大地,使人耳目一新。东风将百花吹得烂漫多姿,故诗人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诗人因“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是一个“新”字。其实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指的就是寻求圣人之道。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万紫千红”则比喻儒学的丰富多彩。
单元高频考点
1.《竹节人》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2.《宇宙生命之谜》一课,第3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故宫博物院》一课,“材料一”第6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第三单元习作,常以“让生活更美好”为半命题考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