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之首——5G建设节奏继续“高歌猛进”
5G基建将成为信息经济的核心引擎,半导体产能转移释放庞大需求。截至2019年底,5G基站建设数额已超13万个,用户规模增速百万/月,用户规模与网络覆盖范围同步扩大。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社会影响力》测算,2030年,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亿元、2.9亿元和800万个。5G的发展能力,关系着一个国家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持续打压华为5G发展,为什么新基建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
人工智能正处于“AI产业化”向“产业AI化”升级阶段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虽然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损失,但也正在推动ABCDEI(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大数据Data、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物联网IOT等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加速应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新兴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纷纷落地,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新业务、新模式、新应用落地生根,驱动新基建消费潜力迅速释放。
人工智能,无疑是“新基建”中关键的发展领域之一,未来会像水、电一样成为一项基础设施、成为一种基础服务。如今,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的落地已经初显成效,例如在今年抗疫过程中,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测温设备可以实现大人流量下的快速检测,方便居民出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又如,交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全城交通流量进行精确的识别和分析。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AI产业化”向“产业AI化”升级阶段。相较AI产业化,产业的AI化是"冰山的水下部分",将产生高达万亿规模的大市场。而不断深化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流,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独一无二的优势,因此建设可以承载巨量AI计算需求的算力中心,就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弯道超车的关键要素。
数据共享时代来了!激活数据价值,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共享是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的手段,将数据资源共享,并有效地运用到经济社会生活中,让社会组织、企业、用户参与到大数据的运用中,实现企业效益与效率提升,用户生活服务体验提升等,是大数据的价值点所在。尤其是今年,因防疫及国家“新基建”战略布局而备受重视的大数据,两会期间再次成为焦点。事实上,这也正是近年来以腾讯、阿里、苏宁等科技企业前沿探索及业务应用的重要方向。
2020年初,中央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明确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并强调做好数据开放共享的同时,要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流通安全。而针对我国数据资产利用规则尚未不明晰,存在立法欠缺和制度模糊等问题,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及“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更将数据要素的价值和数据市场的规范进一步强化。其中,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将制定: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
04
工业互联网加速落地深耕,推进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在疫情防控保障和支撑企业复工复产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去年工业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初它被划分为“新基建”重点方向之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可谓一路开挂。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进一步明确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据悉,包括海尔、长虹、TCL等企业都在通过围绕主业上下游价值链的拓展,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
早在今年3月份,工信部就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首条任务。显然,作为“新基建”中的重要一员,工业互联网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6109.1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1%。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6520亿元,融合带动的经济增加值将达2.49万亿元。
05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
新基建已经成为贯穿全年的主线,而各行各业也有望受益于新基建,实现转型升级。汽车产业也是其中之一,在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升级过程中,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显著提升汽车的功能与性能,为智能网联汽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端的支撑,并增加整个社会的车辆运营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原标题:《“五大产业新基建”:5G、AI、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