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管特斯拉叫“富二代的大玩具”,如今这么多人提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大家得到了什么阶层性的跃升。原因一是车的价格降下来了,毕竟电动车龙头品牌性价比这一块自然是没得说;二是这些年大家都在家里拘怕了,突然发现有个车子,扩展一下自己的生活半径确实挺好。
这些年的特斯拉在车圈的确算得上是传奇的存在。英国品牌估值机构BrandFinance发布2023年度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排行榜,特斯拉超越众多老牌车企,成为2023全球最具价值的汽车品牌。202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更是从上一年的242位飙升到了第9位。
自特斯拉诞生那一刻,就注定和传统车企与众不同。
当时,电动车的销售额占据大型汽车厂商销量的不到1%,在美国,以底特律为中心的汽车产业地位仍然举足轻重,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巨头的总部就都盘踞于此。
曾经风光无限的底特律汽车城
“汽车只能是汽车吗?”
将总部选在了硅谷的特斯拉,显然跟底特律的“前辈们”想得不太一样。本质上来说,特斯拉造得不是车,而是工业文明迈向4.0时代的一次尝试。
产品人梁宁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表示:“10年前,我听完马斯克的演讲以后,我就意识到一件事,他根本不是做一辆电动汽车,而是做一辆智能汽车。”
差别在于,前者更强调汽车工艺上的升级,它还是个交通工具;后者更强调汽车在使用场景、便利性上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也就是说,智能汽车不再单纯的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集成化的智能终端。
特斯拉硅谷总部
两字之差,对于车圈,甚至是科技圈来说都是颠覆性的突破。
比如:在智能汽车领域,芯片已经成为了一台车的“核心科技”,特斯拉自建芯片设计团队,用于传统车企不曾涉猎的无人驾驶(辅助驾驶)技术;
以及可以持续升级迭代的操作系统,更多智能化的功能等等。
这些颠覆性的产品理念,也影响了众多国内新能源车企。
2014年特斯拉ModelS进入中国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奇点汽车相继成立随后,理想汽车、威马汽车等车企也相继成立
马斯克曾表示:“营销是骗人的把戏,销售产品的最佳方式,是让大家口口相传。”但这不意味着特斯拉一点营销都不做,只是做得不太按套路出牌。
因为公关管不住马斯克,马斯克也根本不需要公关。
没错,每每提及特斯拉就不可不提到创始人马斯克这位奇男子。对特斯拉来说,创始人是最好的公关,也是最好的营销。
我很好奇地搜了一下他的人格类型:INTJ。
简而言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内向,逻辑感很强,目标明确,有计划有执行力有大局观的人格形象,而人们也给他取了个兼具科幻范和英雄主义的绰号:“硅谷钢铁侠”。
或许人格类型并不能体现这个人的全部,但从媒介和传播的角度来研究马斯克的媒体形象塑造,更有利于我们了解特斯拉到底怎么做营销。
西方大选遵循一条铁律“谁在媒体上表现出色谁就能赢得选票”,用在企业领导人身上,同样适用。
熟悉马斯克的朋友一定知道他是个老演员了,马斯克初涉演艺圈,是2005年客串一部叫做《感谢你抽烟》的电影,起初是因为兴趣,不过后来他在客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些年,无论是在电影、喜剧还是在脱口秀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马斯克当演员,也并非心血来潮过回“戏瘾”那么简单,美国学者李普曼1922年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理论,大意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根据既往观察,马斯克想要借助大众传播(拟态环境)完成这样两件事:
1、致力于塑造正面的人物形象,赢得大多数人的立场;2、夯实科技巨人的人设,也就是加深大家对于“硅谷钢铁侠”的印象。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九季》马斯克扮演做义工的马斯克。
故事讲的是感恩节,马斯克到一家流浪救济中心为流浪者分发食物,与工程师霍华德撞上,两人的攀谈引发了无限的笑料。在这里,马斯克将一个热心公益、接地气又有幽默感的科技巨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九季》片段
此外,除了在人设上,展现自己的正向立场,马斯克也时常“夹带私货”预告或者传播自己接下来的商业动作,当然,这些商业动作通常都非常的科幻。
电影《钢铁侠2》片段
脱口秀节目《周六夜现场》
而在2022年,他甚至豪掷440亿美元,买下了它。除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喜欢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的马斯克得到的好处也是立竿见影:
马斯克是一位商业大亨,他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汽车、能源、太空等领域。他希望通过收购推特,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实现跨行业的发展。推特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泛的影响力,可以为马斯克的其他业务提供更好的宣传和推广。
推特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拥有着广泛的社交网络和用户群体,可以为马斯克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马斯克可以通过推特与更多的用户互动,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同时也可以通过推特与更多的企业合作,开展商业合作和推广活动。
——来自:文心一言
当然,特斯拉的成功,不止源于创始人身上的光环。汽车作为一个特殊的品类,人们能够最终能够产生信任,并完成购买决策,绝大多数人会以身边人作为参照。
基本原理有二:
给予用户足够的动机:产品和品牌值得;给予用户足够的好处:附加价值。
特斯拉的口碑营销基本围绕着“车主”这个群体展开。
首批特斯拉车主包括了特斯拉创始人MartinEberhard、马斯克本人,还有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以及eBay的杰夫·斯科尔(JeffSkoll)等。
特斯拉的第一辆跑车「Roadster」
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国内首批特斯拉车主名单也同样来头不小,包括了阿里文娱董事长俞永福、新浪CEO曹国伟、车和家CEO李想、力帆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尹喜地、主持人汪涵。
此外,特斯拉采用直销模式,将门店和展厅建立在人流密集的大型商圈或市中心,意在让特斯拉的潜在用户群体能够了解电动汽车,接受电动汽车。可以看到,这些年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深受影响,开始把门店搬到各大商圈,以及商场内部。
特斯拉商场内部门店
独特的特斯拉积分奖励
为了鼓励老车主拉新,特斯拉还推出了引荐积分兑换好礼的奖励机制:
特斯拉车主成功邀请好友前往门店试驾成功后,即有机会赢取100积分奖励。
特斯拉还推出了“赢得引荐奖励”活动,购车人只要通过好友引荐下订S3XY全系车型并提车,即可获得3500元、7000元不等的引荐奖励(用于抵扣尾款),以及90天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等福利。作为引荐人的老车主,成功邀请好友提走特斯拉,可获得7000分、48000分的积分奖励。
车主们可以利用这些积分,在特斯拉进行礼物的兑换。这些举措,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用户主动传播特斯拉的积极性。
乔帮主曾经在一次演讲里提出:“营销的本质是输出价值观”这其实概括了整个欧美科技圈做营销的精髓。
此类营销,特别像那种你把糖丢在水里,你找不到这块糖但是你确定水里是有糖的。就像你拿着方案去跟你的甲方谈“我们要改变世界”、我们要为用户做到极致,甲方大概率会回一句:我很欣赏你的看法,但是这个方案不太落地......
不过,这不能赖甲方,很少有人会为不确定性买单,也不是所有的品牌的领导人都是马斯克、乔布斯这样的,品牌各有使命,也有各自的路要走。
但这条路上,保不齐就会出现一两个追随者,或者同行者。
想起一个小故事,还记得2014年的时候,雷军去硅谷拜访马斯克,马斯克向雷老师提及做特斯拉的原因,他表示:“从不觉得做新能源汽车是一门很容易做好的生意,实际上它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但终将是要有人要完成,我不希望等着其他人来做。”
很多人说这是小米造车梦开始的地方。
别的不敢保证,至少价值观是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从马斯克的角度理解到的营销,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套理念,一种主义,或者也是一门玄学。
事实是,我们看到的马斯克有槽点,但不缺乏高光;有情绪,但不缺乏稳定的逻辑。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将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价值观与特斯拉的营销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极度自信、执着、并且极具感染力的精神信念,他将这种精神信念注入到特斯拉的品牌内核当中,在车圈和科技圈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
不敢放出豪言壮语,说特斯拉改变了中国汽车,但营销这方面的影响肯定是有的。比如原来的公关部门都不太敢让老板抛头露面,怕老板乱说话影响公司形象。现在老板们发现自己出来当大喇叭,营销效果反而更好了。
尽管中国没有马斯克,但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遥遥领先”。
对绝大多数朋友来说,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故事可能够不上对人生的指导。
下一篇想继续聊聊特斯拉和国内新能源车圈的故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