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这群车迷,有车以后顺利在年初完成2400万元A轮融资。
它是如何做新媒体运营的呢?
以下是活动当晚内容整理:
大家好,我是陈强,加入有车以后之前,当了多年的职业记者。
可以看到,我们的成长速度很快。这成长速度的背后,有着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
在互联网世界里面,流量是最重要财富。而现在这个财富转移,它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大家可能比较多听到的是,传统媒体遭遇困境。但实际上,很多汽车类门户网站的PC流量也开始跳水。传播重新回到了内容为王的原点,内容之春真正到来——流量从渠道,回归到内容方手里。
通过我们自己产生优质内容,与大量内容渠道的合作,让我们形成了千万级用户新媒体矩阵。
今天的主题就是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运营一个新媒体。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我经历过最传统的媒体,报纸。所以在做一个新媒体的时候,我一直会想,到底我现在做和我之前做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那么新媒体,感觉它就是像很多人所说的,新媒体无非就是标题比较标题党,配图比较饱满,或者说文风偏向网络化,说赞不说赞,要说666。但是如果新媒体就仅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那又陷入表达方式的一个认知的一个障碍。
原来的媒体,是线下的,那互联网+的概念其实就是用互联网思维给原来传统概念赋予一个前所未有、更高效的资源组织形态。所有线上的东西其实本质上都在线下能找到原形。新媒体它的原形就是互联网+媒体对应的媒体。
但是大家能看到,阿里巴巴正在逐渐的战胜,甚至说大幅度的在超越广交会,虽然说当天的交易量没有广交会大,但是全年的交易量已经是超越广交会,京东也超越了传统的电脑城。所以,新媒体,也就是互联网+媒体,就是有更好的传输渠道,用更好的线上组织的方式,从而去促成传播。
以有车以后为新媒体例子,我们有四个支柱:
我认为,这4点构成了的有车以后的作为一个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力。而我也认为,这是未来所有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主流形态,新媒体必须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不然的它其实只不过是换了个渠道去发布报纸、杂志而已。
我们首先要认知的互联网思维,是IP思维。
到底什么是IP?我觉得它就像大家隔壁家的老王一样,我们一直会说隔壁老王,这个人虽然不曾存在过,但他具备新人格,存在在于大家的口口相传里。也就是说它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一个人格,大家知道隔壁老王深刻的内涵是什么。
还有什么样的人是可以称得上IP呢,比如说罗经理所说的白娘子,她就是不会再被打回蛇形,永保人形。永保人形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说起孙悟空的时候,你不会想到野生动物意义上的猴子,而是一个《西游记》里面的一个形象。他敢闯敢冲,无法无天。每当想起孙悟空时,人格化的印象都能跳出你的脑海里,那也就是说,孙悟空他就成为一个超级的IP,每当你想起他,他会是具人格化的形象。
为什么新媒体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人格化的IP呢?因为在我看来,只有把自己人格化了,你才会真正去跟用户去互动,回归平等对话的状态。只有人格化才能有性格,才能产生真正的共鸣。
换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聊粉,你会轻易的跟朋友绝交吗?肯定不会。所以,做成一个强大IP,你才能成为一个非常有势能的一个内容品牌。而这个内容品牌能让你拥有真正进入的所谓现在流行所说的,无主页模式。在这个无主页模式下,所有渠道向上,内容在向上。
所有渠道向下,内容在向上,怎么说呢?原有的互联网渠道的流量把控制,腾讯也好,百度也好,UC也好,搜狐也好,网易也好,凤凰也好,今日头条也好,一点资讯,汽车之家,太平洋,易车也好,它们其实都已经在把自己全部的流量让渡给优秀的内容,希望优秀的内容能为他博来更多的流量。也就是说有好的内容,那么你就可以很好地的去利用好这个所有渠道的流量,并且把所有渠道的流量聚集在自己手上。
另外一个在央属报纸汽车版工作的老师,他写的就是很偏产业分析的那种风格,比如说到了工厂,它有几大流程,多大工艺,然后这里面的技术多么先进,每年创造多少税收。当时,我就新媒体应该写怎样的内容。我不停地思考,这个工厂的哪些方面,能让读者真正觉得对他有用,能进入我的用户,我的车主的场景里头。
当时我定下了一个方向,这个话题叫做4S店攻略,怎样用肉眼辨别出一台车的工艺好坏,我把我在工厂所有学习到的东西变成一个攻略。比如说你怎么看这个车的工厂里面,就是工程师怎么看它的间隙度、平度、亮度,就是这些判断车的工艺好坏的一些标准跟技巧,把它变成了一个攻略。
如果他做的是快销行业,两千多万对他来说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数字,他可能两千多万瓶啤酒,一下子就超过这个数字,可能就算一个月的量。
第三个回归用户的基准点就是你要让你的用户有参与感,他们不应该只是一个观看者,阅读者,倾听者,他还应该是一个参与者,创造者。
首先我觉得从广度上来看,还是要靠数据来说话,如果没有数据的话,像刚刚说的不讲数据的自媒体就是耍流氓。在互联网的定义里面,无论是原来PC端,还是现在移动端,一切都以数据为导向,你到底有多少的阅读数,有多少的点赞数,有多少人每天来你这里去互动,活跃,这就是检验一个新媒体的一个真正标准。
另外一个就是你的深度怎么样?这么多人看着你的内容,都看到眼里了,但是怎么能从看到眼里到看到心里。内容的深度的关键就依托于内容创新。
对于用户来说,这就做到了内容创新,它不仅有十万+,二十万+,五十万+人看到了,他真正看到了心里,他会一直记住这个技巧,并且把它当做一个对他有用的东西收藏起来,这也是一个优质新媒体的一个标准,就是深度。
陈一斌
社区负责人
MindStore负责人,专注创业报道,于不可能处发现可能。
下一篇2016-07-2618:01
上一篇2016-07-2617:50
AllcontentismadeavailableundertheCCBY-NC4.0fornon-commercialuse.Commercialuseofthiscontentisprohibitedwithoutexplicit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