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谁还买油车啊快科技

这可能是目前中国汽车,取得的最“里程碑式”的胜利。

7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51.1%,创下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至今最高纪录,也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第一次在整月维度上突破50%。

新能源转型赛事过半,在卷周销量榜、卷智能驾驶的背景下,这个成绩来得非常及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汽车行业的焦虑。

因为在看到这个数字后,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十年前,新能源车还需要补贴和政策扶持,大批新造车选手开始冒头。如今回头再看,不少企业已经掉了队,留在牌桌的选手,也在各类“内卷”中忙的焦头烂额。

一个事实是,新能源车已经处于爆发前夜,新旧时代交棒之际,总能孕育出时代扛鼎者。无论是大洋彼岸的特斯拉,还是国内的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都在摸索属于自己的最佳路线。

随着渗透率达到历史新高,曙光真的就在眼前了。

01、一个全新时代开启“更高、更快、更强。”

这熟悉的六个字,也可以形容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初,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今年单月将超过50%,今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他的预言就已经成真。

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也才提升到5%,也就是说4年前,燃油车还是市场绝对主角。

2020年是分水岭,当时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自此渗透率开启狂飙突进模式,2021年突破14%,2022年为27%,2023年又达到了33%。

进入2024年,更是以月度为单位逐渐递增。4月上旬,新能源汽车两周的渗透率首次达到50%,进入7月份又首次月度突破50%,新能源车乘用车的销量终于超过燃油乘用车。

无论增长速度还是用户的接受程度,都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事实:

认真做新能源车,真能挣钱。

具体投射到车企,也让不少人尝到甜头,甚至新势力企业也感受到时代的红利。

以刚过去的7月份销量数据为例,乘联会数据显示,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车企榜单中,只有特斯拉一家外资品牌,其余全为自主车企。

比亚迪以31万销量、35.5%的份额稳居榜一,吉利汽车的份额为6.5%,销量同比涨幅超60%至5.7万辆,而理想汽车紧随其后,份额达到5.8%,销量增长49%至5.1万辆,这也让理想再次超越特斯拉,成为销量最高的新造车选手。

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不断攀升,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32.3万辆,同比增长10.1%,销量占有率达到了66.4%。

无论卷技术,还是卷续航,销量就是最好的试金石,新能源车卷到今天这个地步,终于迎来收获期。

与之相对应的,靠燃油车打天下的合资品牌开始惨败。

7月,日系三巨头的销量集体暴跌,丰田在国内市场同比下滑6.1%至14.3万辆,日产汽车同比下滑20.8%至4.7万辆,本田汽车更甚,同期国内大跌41.4%至5.2万辆,销量近乎腰斩。

这已经是丰田和本田已连续六个月下滑,日产的第四个月连续下滑。

为了控制成本及时止损,本田已经宣布将在国内燃油车的产能削减三分之一,关闭在华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各1座工厂,日产汽车也选择关闭常州工厂优化运营。

日系车衰败只是燃油车市场没落的缩影,像上汽通用、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已经开始收缩战线,甚至BBA也被动参与到这场油电大战里。

“再不努力只能买BBA了”、“半折宝马七折奥迪”等调侃越来越多,虽然只是段子,也反映出BBA的困境。

今年上半年,BBA在国内销量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奔驰下滑了5.8%,宝马下滑了4.2%,而奥迪则下滑了2%。

当油车风光不再,合资品牌的地位也开始动摇。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幕,正式拉开了。

02、中国制造迎来自己的烫金名片

多年后,当我们再回顾这场“油电大战”会发现,尽管在竞争过程中会感到痛苦和挣扎,但经历越是惨痛,回报也就越多。

至少从渗透率来看,这份胜利是属于全体中国汽车的。

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早已跳出PPT概念阶段,走向量产和实用,接下来的路,外资品牌也从未走过,而中国汽车市场既有需求,也有发展的条件。

在智能电动车市场,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智能化配置,中国市场总会走在最前面,像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插电、增程等技术路线,都培养了大批拥趸。善于捕捉商机的供应商也逐水而居,还衍生出了新的物种——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范围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全、最广甚至成本最低的汽车市场。

车企在底层技术方面也开始全面开花。今年5月,比亚迪发布其最新一代DM技术,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打破了燃油车的局限,百公里油耗仅为2.9L,这个数字仅仅是燃油车的三分之一,按照一年开15000公里计算,一年只需要加7箱油。

这套技术的优势背后,是比亚迪投了十几个“小目标”,研发出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实现了全球量产发动机中最高的热效率。

除了比亚迪,新势力选手也凭借技术优势,让外资巨头首肯心服。

事实证明,走过市场换技术的时代,中国汽车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而且也绝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自嗨。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了279.3万辆,以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越来越多。

为了研究中国汽车为什么能卖这么好,去年日经BP社买了一辆比亚迪海豹,把这款车从头到尾拆解了个遍,车轱辘、底盘、电池包、座椅...等都拆个底朝天,最终得出结论,同样的成本日本市场造不出同样的车。

一家美国公司也对比亚迪海鸥进行了深入拆解,拆解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价格低廉的情况下,这款车不但驾驶性能出色,生产工艺甚至可以和价格更高的美国电动车相媲美。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欧盟会高举关税大棒,一些外资车企,甚至搁浅新能源造车计划,主动放弃这场新能源汽车的军备竞赛。

体系创新的力量,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的淋漓尽致,面对汹涌而至的中国新能源大军,外资品牌很难从单打独斗中获胜。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烫金名片。

THE END
1.预订RoadsterTeslaRoadster 的预订订金为 ¥332,000,请通过电汇付款。 预订1 台 Roadster 第一笔付款¥332,000 预售可退 立即下单 输入账户信息 创建账户 姓 名 电子邮箱 用于创建您的 Tesla 账户、接收购车合同和重要通知 确认电子邮箱 手机号码 支付方式 第一笔付款¥332,000 http://tesla.cn/roadster/reserve
2.models特斯拉蓝牌冬春用车不愁 蓝牌车真是北方战神 大旗买车听我说 2024年03月20日 从蓝牌到绿牌,特斯拉入华十年的7智界新S7正式开启预售 预售价格24.8万元起 8比亚迪晒仰望U8《黑神话:悟空》痛车 采用联名定制外观设计最新文章 12024广州车展探馆:奥迪Q6L e-tron家族 2福特烈马墨钻/墨钻大脚越野版上市 售31.58万元起https://news.yiche.com/tag/31145585.html
3.24.99万起售,特斯拉ModelY值得入手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款关注度比较高特斯拉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作为一款中型SUV,厂商指导价24.99-35.49万,下面我们就以2024款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为例,官方指导价29.09万。 Model Y 13.50万起 | 从外观看,这款车的车身造型美观大方,黑色的车身设计彰显大气,时尚感不错,简洁的线条和现代感十足的造型,再配合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41787018780099098
4.淘宝回应「试验火箭送快递」;特斯拉ModelY车型全系涨价5000元蔚来官微今日发文,为响应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号召,4月1日,蔚来宣布推出最高10亿元油车置换补贴。 蔚来表示,即日起,油车用户置换蔚来2024新车,将额外获得额外10000元的选装基金补贴。结合其他礼遇政策,油车用户置换蔚来,可获得最高15000元的选装基金、价值6498元的NIO Phone抵用券一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82377
5.特斯拉价格2024价目表最新,落地价及配置参考真车评 懂行情 百度旗下汽车信息与服务平台首页 车型库 经销商 搜索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特斯拉价格2024价目表最新,落地价及配置参考 https://www.yoojia.com/video/10495579925181912901.html
6.国际经贸短讯(2024)2期总第68期MG ZS汽油车在2023年8、9、10月连续三个月成为西市场最畅销车型,2023年全年第四大销量汽车,仅次于 Dacia Sandero、Seat Arona 和丰田 Corolla。据西班牙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 MG ZS在西注册量总计19818 辆。MG 4则在2023年成为西电动市场第三,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2023年注册量超过3000辆。http://mch.changsha.gov.cn/mcfw/jmxx/sjjm_1/202402/t20240202_1136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