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25%偏置碰撞测试:
1、特斯拉Model3
2、上汽大众ID.4X
作为MEB平台产物,ID.4也是拿出大众该有的实力,在25%偏置碰撞中表现优秀,A柱丝毫没有可见的形变。
车内驾驶员侧气囊和头部气帘也在合适的时机弹出,及时保护驾驶员头部。
结果显示,碰撞后ID.4的乘员舱侵入量较小,没有对驾驶员身体造成挤压等伤害。同时,我们有对比了一下海外测试机构对ID.4的碰撞测试,车辆的乘员舱再经过碰撞后的形态相似度较高,这也证明了ID.4作为一台全球车型,它对每个市场生产销售的产品都做出了同样严格的标准。以下是中保研评价结果:
3、比亚迪汉EV
比亚迪汉EV在碰撞过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A柱变形,从外观看乘员舱是保持完整的。
同时气囊的引爆时机也非常准确,约束系统也能很好地控制假人身体发生过度位移,使气囊可以比较完整地承托住假人的头部,同时侧气帘的弹出也起到了的保护作用。
从驾驶舱内部看,汉EV前内饰版有一些前移,但是从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到,这个对假人身体伤害较低,所以最终评价为G。以下为中保研评价结果:
4、小鹏G3
小鹏G3在经过64km/h的25%偏置碰撞后,车辆A柱有轻微可见的形变,但整体来说乘员舱结构还是保持完整的。
车内角度观察,假人的生存空间也是比较充足,但以目前的图片素材来看,无法观察到家人腿部空间情况。同时气囊弹出及时,但前因为约束系统,也就是安全带的约束能力不足,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假人的身体侧倾比较厉害。同时因为测试车辆未配置侧气帘,所以假人头部有伤害,导致在评价中有所扣分。
中保研评价结果:
5、蔚来EC6
从多个角度来看,EC6在碰撞测试中的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A柱没有明显形变,乘员舱结构保持完整。
同时主气囊弹出及时,假人约束良好,结合侧气囊辅助保护,假人整体保护作用非常到位。同时从这个角度来看,驾驶位没有受到挤压,假人腿部空间充足。中保研评价结果:
6、理想ONE
在碰撞时,主气囊和侧气囊都及时弹出,但是因为约束系统的原因,假人的身体出现较为明显的位移,导致气囊的承托不够到位,很有可能出现假人头部与硬物发生接触的后果,导致一定程度伤害的发生。中保研评价结果:
从最严格的25%偏置碰撞这一环节来看,大部分车型都能扛得住考验,个别车型在某些方面确实做的还有欠缺,未来希望在新车型中能看到这些品牌有更好的碰撞表现。
侧面碰撞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几台车在50km/h的正侧面碰撞结果,一般我们通过B柱与驾驶员座椅中心线之间的这个距离来判断B柱的侵入量如何。
结果显示,除了小鹏G3外,别的车型都获得了G的评价。导致G3侧面碰撞失分的地方在于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运动保护。除了与25%偏置碰撞一样出现约束系统约束不足的问题外,侧面碰撞结果不太好的原因也是与该测试车型没有配备侧气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