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案《不推椅子》(五篇).docx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班安全教案《不推椅子》(五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班安全教案《不推椅子》篇一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体验游戏的开心,乐于遵守交通规则。

1、动画片:交通信号灯

2、交通标志(停车标志、信号灯、左右转弯标志)。

3、教具:信号灯

1、观看动画片:交通信号灯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完整陈述,知道十字路口明显的交通标志叫“红绿灯〞。

2、教师引导幼儿设想路段的状况,以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手势,启发孩子理解标志图的作用。

3、教师:老师扮演交通警阿姨。,你们想不想当一个小记者来采访我?

引导幼儿从交通警的职业状况、辛苦程度、交通手势等不同角度进行采访。

4、具体了解民警在指挥交通时有什么手势?这些手势告诉我们哪些交通规则?

微笑立正表示对人尊重

右手掌往上,手心向外,体前平举表示请停下

右手臂侧举,来回移动表示前行

5、请幼儿学做民警阿姨指挥交通。

6、游戏:过马路要看灯

幼儿分成信号灯、行人两类角色,自由体验生活。

(1)幼儿徒步行走在人行道上。

(2)幼儿学做开汽车状,穿梭于马路上,面对交通标志,正确识别,认真开车,

最终把车停靠在停车场。

终止活动。

小班安全教案:看灯过马路

小班安全教案《不推椅子》篇二

《幼儿教育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小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于保护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识是极其缺乏的,我班不少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反映,孩子一出幼儿园就跑开了,过马路也不愿拉着大人。为了让孩子感悟到生命的宝贵,萌发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为此我班开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

1、使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红绿灯;

2、引导幼儿认识人行横道,了解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的重要性。

3、愉快游戏,幼儿听指令做动作。

儿歌字画,字卡“灯〞,交通规则课件。

一、导入。

看,今天徐老师请来小朋友最喜欢的喜洋洋,它要带我们一起去旅行,那么旅途中遇到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观看课件,幼儿观测画面内容。(边看边提问)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见了什么马路的路口有什么?红绿灯是做什么用的〞

——引导幼儿说出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路;

2、提问:小朋友们,懒羊羊过马路的方式对吗?为什么?

——引导小朋友说出懒羊羊的错误行为。那么其次次懒羊羊过马路的方式正确吗?为什么?

3、提问:小朋友们,在我们外出的时候应当怎样过马路?

——引导幼儿知道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

4、问题加深:假使没有了红绿灯会怎么样?

引导幼儿通过探讨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二、引入儿歌:《交通规则要记牢》

——方才喜洋洋带着我们一起去旅行,通过这次的旅行小朋友学会了什么?谁能告诉大家?(幼儿自由回复)我们知道了交通规则的重要,而且我们大家一定要记牢。徐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交通规则的儿歌,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出示儿歌字画,完整读一遍,幼儿倾听。

2、教师读一句,幼儿跟读一句。重点认识“灯〞

3、师幼一起读儿歌。

三、小游戏:红灯停绿灯行

玩法:教师带领幼儿排队开车,遇到红灯停车,一起数10、9、8、7、6、5、4、3、2、1变换绿灯,继续开车。教师根据幼儿的情绪适当调整,快慢进行游戏。

四、活动延伸

提醒家长引导幼儿如何过马路?提高幼儿的交通规则意识。

附儿歌:

交通规则要记牢

小朋友,你别跑,站稳脚步把灯瞧。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过路应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要记牢。

小班安全教案《不推椅子》篇三

1、懂得一些玩运动器具的正确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2、通过故事的学习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陈述。

3、培养幼儿能注意力集中地倾听故事的习惯。

1、贴满橡皮膏的玩具熊

2、故事图片一套。

1、出示贴橡皮膏的玩具熊

(1)这是谁?它怎么了?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熊受伤后,会有什么感觉?学学看痛是什么样子的?

2、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勉励幼儿大胆地陈述。)

(1)你受过伤吗?你是怎么受伤的?(安慰,下次要防备)

(2)猜猜看小熊是怎么受伤的?

教师:

1、你听见故事里的小熊怎么了?

2、小熊为什么会受伤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1、陈述故事第一段:

(1)小熊玩什么时受伤了?哪里受伤了?(请幼儿贴橡皮膏)

(2)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3)告诉小熊怎么样才能不受伤?(一起做扶好扶手滑滑梯的动作。)

2、陈述故事其次段:

(1)小熊玩什么时又受伤了?伤在哪里?(认识膝盖)

(3)告诉小熊怎样才能不受伤?(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余幼儿一起学做爬攀登架的动作。)

3、陈述故事第三段:

(1)小熊哪里受伤了?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2)你知道怎么样才能不摔跤吗?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3)假使摔倒了,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不受伤?(摔倒了要用手撑地,集体做撑的动作。)

1、撕掉膏药:小熊今天又要去玩了,我们一起告诉他应当怎么玩好不好?

2、引导幼儿一起陈述改编故事《不受伤的小熊》。(小熊没有扶好扶手,改成扶好扶手滑滑梯,把小熊没有抓紧攀登架,改成抓紧了攀登架;把小熊没有用手撑地,改成用手撑地。)

现在小熊已经是个能干的宝宝了,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你会保护自己吗?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让自己受伤。

小班安全教案《不推椅子》篇四

1.知道不能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挂图三张(内容:故事《聪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儿不熟悉的男校工联系,请他协同教育活动,并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糖果、玩具。

活动过程

一、看图陈述

1.教师出示第一张挂图,介绍图中的孩子明明,引导幼儿说一说图上还有谁,陌生人在对明明说什么。

2.引导幼儿探讨: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拟

1.教师借故离开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场。“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给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孩子离开教室。

陌生人与幼儿的对话:

陌生人:小朋友你们老师呢(幼:老师出去了)

陌生人:老师不在,我带你们去玩吧!(幼:老师说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坏蛋。你们看我还给你们带糖果来了。(幼:老师说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们看这是麦当劳的玩具。(幼儿开始有些动摇了,有的开始要玩具了)

陌生人:麦当劳玩具好玩吗(幼:好玩)

陌生人;那我带你们去麦当劳玩吧,那里有更多玩具,还有薯条可以吃。(大部分幼儿高兴地鼓掌并一一跟着“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儿还坐在位置上)

3.教师在幼儿即将离开教室时出现,陌生人离开。

师:方才你们想去什么地方(幼:麦当劳)

师:那位叔叔你们认识吗(幼:不认识)

师:那你们为什么要跟他走呢(请几位幼儿回复)

师:你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呢(请一位幼儿回复)

师:你们觉得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探讨:和陌生人走了会怎样

三、探讨求救方法

1.教师告诉幼儿“没有告诉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小结和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2.探讨:和陌生人在一起时有什么自我保护的方法。

3.教师出示其次、三张挂图,向幼儿介绍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带自己走时的自救方法。

小班安全教案反思三:小班安全活动教案及反思《红绿灯》(666字)

目标:1、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2、能较灵敏地根据信号做动作。

3、体验模仿游戏的开心。

准备:1、拟人化的红灯、绿灯各一个,行人信号牌一个。

2、录音磁带《小汽车》。

3、小汽车出门背景图过程:一、小汽车出门

1、在背景图上边说表演:

有辆小汽车刚从汽车制造厂里出来,对一切都觉得奇怪。它看到马路上、大街上这么喧嚷,开心得“嘀嘀〞直叫。它一会开到东,一会开到西,可自由了!突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样东西总是不停地眨眼睛,觉得十分奇怪。你们能告诉小汽车这是什么吗?

2、红灯眨眼睛是告诉我们什么?绿灯眨眼睛又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3、假使没有红绿灯会怎么样?

4、小汽车不认识红绿灯这样在马路上开行不行啊?

二、小汽车懂规则

1、多谢小朋友的帮助,小汽车现在懂得红绿灯的作用了。

2、它啊还念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呢。(教师朗读儿歌一遍)。

3、小汽车看到“红灯〞是怎么做的?看到“绿灯〞是怎么做的?看到“行人〞是怎么做的?

4、教师分别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请幼儿在座位上分别做出“停车〞、“开车〞、“按喇叭〞的动作。

5、幼儿学念儿歌,教师在相应的地方逐一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以帮助幼儿记忆。

三、小汽车行驶

1、幼儿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红灯红灯眨眼睛、绿灯绿灯眨眼睛、行人行人走过来。

2、请幼儿做开车状,教师交替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幼儿据此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小汽车开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我们听到音乐小汽车就开动了,音乐停就开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家就了。

小班安全教案《不推椅子》篇五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分辩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学生探讨: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伴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三、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单独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状况)要了解明白。

THE END
1.儿童宝宝汽车拼图下载2024安卓最新版1、汽车知识:图文并茂+专业播读,学习小轿车、工程车、专用车等相关汽车知识;2、汽车拖拖乐:找一找儿童汽车游戏太好玩了 宝宝很喜欢。 2020-04-11 16:17 推荐 0 WDJ_***494 欢乐有趣的汽车游戏https://m.wandoujia.com/apps/6586232
2.汽车找不同游戏大全大图版,7k7k汽车找不同小游戏全集大图版7K7K汽车找不同小游戏大全有大量最新好玩的汽车找不同小游戏,比如卡通赛车找不同、挖掘卡车找不同等经典汽车找不同小游戏均可免费在线玩,还有更多热门汽车找不同小游戏合集、汽车找不同小游戏下载等你来,好玩就叫上朋友们一起吧。https://www.7k7k.com/tag/3843/bigpic/index.htm
3.看图识字看图识字手游看图识字免费(暂未上线)看图识字下载是一款相当好玩有趣的益智类小游戏,此款游戏操作简单,并且十分容易上手,此作内容十分丰富,共计超过1000多个汉字和英语单词1000多张各类图片资料,其中还包含了2种学习模式,中文模式、英文模式。此款游戏有助于孩子们学习汉字英语,能够实实在在的做到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 小编点评: 小编觉得此款游戏https://m.gamedog.cn/game/469333.html
4.看图找梗小游戏例如,在这张照片中,一位男士正在给自己的车贴上了写着“我爱你”的小纸条,而车上的行李箱却贴着“我更爱你”的纸条,这种巧妙的设计就是一种隐藏的梗,引人思考。 总结: 看图找梗小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力的挑战。希望大家能在寻找梗的过程中,既能放松心情,又能锻炼大脑,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https://news.17173.com/z/yxtj3/content/11082024/233931161.shtml
5.幼儿园小班下学期1午 晨间活动 大型玩具 袋鼠跳 独木桥 玩具车 皮球 活动(一) 社会: 《喜羊羊糖果店》 语言: 《像极了》 语言: 《小兔找朋友》 社会: 《小蝌蚪找妈妈》 数学: 《我的糖果》 户外游戏 美工: 《蛋宝宝变变变》 游戏: 《小小蛋儿把门开》 健康: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0607/11/79779524_1034897324.shtml
6.易安友:慧眼识车,等你来挑战我们也会拭目以待等待年度冠军的出炉。千万别灰心,游戏上线以来,越来越多的车友开始关注并参与其中,从游戏中可以获得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车友们以看图识车的方式,了解各个款式的不同车种,题目难度也会随着游戏的进行而增加,不少汽车发烧友也为之抓狂。无疑是增加对汽车了解的最好途径。http://m.xgo.com.cn/info/1464343.html
7.看图识物下载看图识物手机APP官方下载看图识物-截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看图识物-介绍 这是一款帮助小朋友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小应用,包含了水果、蔬菜、国旗、车标、动物、日用品等。这些图片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的,并配合中文、拼音和英语的文字。除了文字外,还提供了中英文的朗读音频,相信可以带来好的学习体验。小测验和小游戏可以用来巩固知识https://www.anxinapk.com/rj/10626051.html
8.看图识“字”(1)看数据条知大写图查数据看图识“字”(1)-看数据条知大小 现代数据界面中,提供了许多可视化元素,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就能提高数据的可用性,起到看图(形)就能认识和理解(数)字的目的。 数据条将数字根据值的大小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条,因此可以发现更大和更小的数字,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会看出哪个数据更大些。https://blog.csdn.net/uibook/article/details/5060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