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丙环虫酯属丙烯类杀虫剂,具有全新作用机理,被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划分为同翅目昆虫摄食阻滞剂9D组第1个成员。它通过干扰昆虫香草酸瞬时受体通道复合物调控,导致昆虫对重心、平衡、声音、位置和运动等失去感应,丧失协调性和方向感,干扰昆虫取食和导致失水等,致使昆虫饥饿死亡,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效(对卵无效)。其击倒作用慢,持效期长,对叶片有渗透能力。适用经济和大田作物及观赏植物,采用叶面处理可有效防治刺吸式和吮吸式口器害虫,也可做种子或土壤处理。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7mg/kgb.w.;对环境友好,无交互抗性,对蚯蚓、天敌和传粉昆虫等有益生物影响小,适用抗性管理和生物综合防治。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味黄色粉末,熔点147.3~160℃,蒸气压<9.9×10-6Pa(25℃),水解半衰期DT50>1年(25℃,pH值4或7);溶解度(g/L,20℃):水2.51×10-2,正己烷7.66×10-3,甲苯5.54,二氯甲烷、丙酮、甲醇和乙酸乙酯>500,不易燃,不易氧化。
双丙环虫酯是由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和日本北里研究所合作研发,巴斯夫公司已获得除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外全球市场的开发和销售专有权。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取得登记,由巴斯夫欧洲公司取得登记。
目前在中国获得双丙环虫酯产品登记的有:92.5%双丙环虫酯原药,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13;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12;75g/L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为25g/L+50g/L),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11。制剂产品中,单剂采用55~65mL/亩制剂量喷雾防治番茄和辣椒的烟粉虱,用10~16mL/亩制剂量喷雾防治甘蓝、黄瓜、棉花和小麦的蚜虫,用12000~200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蚜虫。一般在蚜虫发生初期施药,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1d。混剂采用45~53mL/亩制剂量喷雾防治番茄和辣椒的烟粉虱,用9~13mL/亩制剂量喷雾防治黄瓜蚜虫。一般在害虫发生初期施药,每季最多使用2次,施药间隔3~7d,安全间隔期黄瓜3d,番茄和辣椒为5d。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2个制剂产品对皮肤均有刺激性,注意安全防护。
2.2螺螨双酯(spirobudiclofen)
螺螨双酯分子式:C20H22Cl2O5;相对分子质量:413.29。结构式如图12。
图12螺螨双酯结构式
螺螨双酯属螺螨酯类杀螨剂,主要通过触杀和胃毒(非内吸性)作用防治卵、若螨和雌成螨,作用机理为抑制螨体内脂肪合成、阻断能量代谢,杀卵效果突出,对不同发育阶段螨均有较好防效。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晶体,熔点95~97℃,常温下溶于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原药熔点:87.5~88.5℃;溶解度:易溶丙酮、乙腈、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2011年1月7日,公布了一种新型螺螨酯类化合物及其制法与用途专利CN102060818A;2012年11月7日,公布含有螺螨双酯和联苯肼酯的杀虫组合物专利CN102763664A。
目前获得螺螨双酯登记的公司仅有浙江省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其产品有:95%螺螨双酯原药,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38;24%螺螨双酯悬浮剂,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39。制剂产品采用3600~4800倍液制剂量喷雾防治柑橘树红蜘蛛,一般在红蜘蛛为害早期施药,安全间隔期25d,每季最多使用1次。
2.3绿盲蝽性信息素(Apolygusluscorumsexpheromone)
绿盲蝽性信息素属生物农药中生物化学农药的昆虫信息素类产品,是天然昆虫源的仿生合成物,对害虫绿盲蝽雄虫有诱捕作用,其活性成分包括丁酸-反-2-己烯酯和4-氧代-反-2-己烯醛。
图13丁酸-反-2-己烯酯结构式
图144-氧代-反-2-己烯醛结构式
目前在我国杨凌翔林农业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取得绿盲蝽性信息素登记,包括:20mg/个绿盲蝽性信息素(丁酸-反-2-己烯酯+4-氧代-反-2-己烯醛为12+8mg/个)挥散芯,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106。采用3~5个挥散芯/亩悬挂防治枣树绿盲蝽。一般在绿盲蝽发生初期成虫扬飞前使用,每个诱捕器配1枚挥散芯,每4周更换1次,每隔4~7d或根据实情清理;越冬代绿盲蝽在羽化前1周使用。
2.4二化螟性诱剂(Chilosuppressalissexpheromone)
二化螟性诱剂属生物农药中生物化学农药的昆虫信息素类产品,是从实夜蛾属多种昆虫如水稻二化螟雌蛾体内分离的性信息素,对二化螟雄成虫具有良好引诱效果。对越冬代二化螟使用可明显控制下代虫口数量,达到防治效果。其活性成分包括顺-9-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醛。
图15顺-9-十六碳烯醛结构式
图16顺-13-十八碳烯醛结构式
图17顺-11-十六碳烯醛结构式
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取得此农药产品登记。0.61%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顺-9-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醛为0.05%+0.06%+0.5%),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03。采用1~3枚挥散芯/亩悬挂防治水稻二化螟。一般在成虫羽化前1周使用,每个诱捕器配1枚诱芯,每隔4~6周更换1次;越冬代二化螟在羽化前1周使用。对蜜蜂、家蚕、鱼类及周围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2.5银杏果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
银杏果提取物是从银杏果中提取具有杀虫活性物质。杀虫机理是通过抑制昆虫表皮的络氨酸酶活性影响昆虫表皮中蛋白鞣化,干扰昆虫表皮硬化和暗化;通过抑制氧化物酶和氧化氢酶等活性干扰昆虫代谢和发育,使昆虫致死。作用方式为触杀和胃毒,能有效控制蚜虫发生。提取物活性成分包括十五烯苯酚酸和十三烷苯酚酸。
图18十五烯苯酚酸结构式
图19十三烷苯酚酸结构式
此农药由徐州市金地农化有限公司取得登记,登记产品有:31%银杏果提取物母药(十五烯苯酚酸+十三烷苯酚酸为25.1%+5.9%),低毒,PD20190027;23%银杏果提取物可溶液剂(十五烯苯酚酸+十三烷苯酚酸为18.6%+4.4%),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25。制剂产品采用100~120g/亩制剂量喷雾防治小白菜蚜虫。一般在蚜虫发生始盛期用药1次,视虫害可间隔7d再用药1次。
3除草剂
3.1砜吡草唑(pyroxasulfone)
图20砜吡草唑结构式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晶体,熔点130.7℃,蒸气压2.4×10-6Pa(25℃);原药外观为白色晶体或晶粉,熔点130.7℃,溶解度(g/L):水3.49×10-3(20±0.5)℃;有机溶剂中(g/L):正己烷0.072、甲苯11.3、二氯甲烷151、甲醇11.4、乙酸乙酯97、丙酮>250。
砜吡草唑由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开发,并与多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16年,全球销售额1.35亿美元。
此农药由上海群力化工有限公司取得登记。登记产品为:98%砜吡草唑原药,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17;40%砜吡草唑悬浮剂,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059。制剂产品采用25~30mL/亩制剂量土壤喷雾防治冬小麦田的一年生杂草。一般在播后至禾本科杂草1.5叶期间,土壤墒情良好或灌溉、降雨后土壤喷雾。适用在非稻麦轮作的冬小麦田使用。对玉米、大豆、花生、绿豆等常规轮作后茬旱地作物安全,对水稻敏感。安全间隔期为收获期,每季最多使用1次。
3.2三唑磺草酮
图21三唑磺草酮结构式
三唑磺草酮属HPPD抑制剂除草剂。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体控制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酶活性,使其底物转化为尿黑酸过程受阻,从而导致生育酚及质体醌无法正常合成,影响植物体内光合作用而死亡。
理化性质:熔点174.0~179℃,蒸气压12.4268Pa(25℃);溶解度(mg/L,20℃):二甲基亚砜250、环己酮100,不溶于二甲苯等芳烃溶剂,不溶于水,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
2017年11月24日和2018年9月21日分别公布了一种含三唑磺草酮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CN107372525A和一种三唑磺草酮-水杨酸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CN108558761A。
此农药由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取得登记。其登记产品为:95%三唑磺草酮原药,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253;6%三唑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259;28%敌稗·三唑磺草酮(敌稗+三唑磺草酮为25%+3%)可分散油悬浮剂,低毒,登记证号为PD20190262。制剂产品中,单剂采用75~100mL/亩制剂量茎叶喷雾防治水稻田(直播)稗草,东北地区用200~250mL/亩,其他地区采用150~180mL/亩制剂量茎叶喷雾防治移栽水稻田稗草;混剂采用200~250mL/亩制剂量茎叶喷雾防治水稻田(直播)稗草。一般直播稻田除草在3叶期后期、稗草2~4叶期茎叶喷雾1次;移栽稻田在移栽缓苗、稗草2~4叶期茎叶喷雾1次;施药前排水确保杂草2/3以上在水面,施药后48h保持3~5cm水层7d以上。水稻生育期最多使用1次。
3.3苯唑氟草酮
图22苯唑氟草酮结构式
苯唑氟草酮属HPPD抑制剂除草剂,作用机制同三唑磺草酮,对禾本科杀草谱广,选择性系数大于10,杀草活性高,防效显著。理化性质:常温下稳定。
2018年4月13日公布了一种含苯唑氟草酮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CN10789719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