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发布:2024年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农药使用需求

在11月19日召开的第37届中国植保双交会“高峰论坛与信息发布会”上,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刘万才做了题为“2023—2024年度全国植保植检技术进展与展望”的报告。刘万才处长介绍了近年来植保植检工作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发布了2024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农药需求信息,给出了抗药性病虫草防治用药建议。

01植保植检工作主要技术进展

(2)推进智能化监测预警设备技术研发和应用。建立了监测设备标准化体系和验证机制,发布施行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要求》,组织智能化设备现场比试,探索出一条以实效检验评价监测设备性能、以技术引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径;推进了全国昆虫雷达监测预警联网建设,全国农技中心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昆虫雷达全国联网工作的通知》,目前已实现23台昆虫雷达联网运行、联合监测。在掌握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迁飞动态、及时发布预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做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完成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任务,全年发布全国预报25期,在CCTV-1天气预报栏目发布电视预报3期,形成种植业快报—病虫害防控专刊30期以上,为防控决策、减灾保产提供科学依据。

(4)年度重大病虫害防控成效突出。2023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平均植保贡献率达到31.91%。

(5)实施绿色防控创建进展明显。从2019年开始,先后启动了绿色防控“双百创建”“双百遴选”活动。截止2023年,在全国共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县320个、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基地200个,遴选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200多项,促进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6)推进绿色防控成绩显著。据统计,2022年全国共投入39.71亿元,建立各类绿色防控示范区3.3万个,年核心示范面积3.75亿亩,带动绿色防控推广应用面积12.36亿亩,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2.0%,比2015年提高28.9个百分点;通过绿色防控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万吨。

(7)植保机械化进程加速。植保无人机航化作业面积增加趋势明显,2023年植保无人机保有量20万架,作业面积约21.3亿亩次,尤其在水稻、小麦病虫害防治上占比越来越大,与之匹配的药剂品种和助剂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喷杆喷雾器作业面积增量明显,特别是在玉米、马铃薯、大豆、向日葵等作物种植区广泛应用。植保机构要加强施药技术培训,将现有高效施药机械用足用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服务方式不断变化,从专项防治病虫害的小托管向耕、种、防、收全托管的全链条服务拓展。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0.4亿亩次,比2023年和2018—2022年均值分别增加15%、11%;预计对70%以上的粮食作物产区构成威胁。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流行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在2.5亿亩次以上。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南部等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偏重至大流行;华北、西南和西北麦区有中等流行风险。

(2)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中等流行,预计全国发生面积3,000万亩。鄂西北、江汉平原、河南南部、陕西关中局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3)水稻二化螟

二化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3亿亩次。江南稻区偏重发生,其中,湖南中南部和环洞庭湖地区、江西环鄱阳湖地区、浙江南部沿海和中部混裁区大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4)“两迁”害虫

稻飞虱偏重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3.2亿亩次。西南东部和北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2亿亩次。江南、长江下游和华南中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5)玉米草地贪夜蛾

玉米草地贪夜蛾偏重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4,000万亩次。西南、华南发生代次多、程度重;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地区中等发生,西北、华北地区偏轻发生。

(6)玉米南方锈病

南方锈病存在偏重流行可能,预计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发生区域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山西、天津等为主;警惕台风过后南方锈病在江南和黄淮海暴发流行。

(7)红火蚁

2024年红火蚁发生面积仍然较大,在华南大部、江南南部普遍发生,在西南、长江中下游点片发生,部分地区发生程度加重,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600万亩左右,防治面积为1,500万亩次以上。

绿化草坪、苗木调运频繁,红火蚁随之传播,发生区域快速扩大,需加强防范;受台风、雨水等天气因素影响,红火蚁借助气流、水流向周边扩散。

(8)柑橘黄龙病

2024年,预计柑橘黄龙病全国发生面积为200万亩以上,防治面积为3,200万亩次以上。柑橘黄龙病继续呈“北抬西扩”态势,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发生,桂北、湘南、赣南柑橘带有局部加重发生可能,需重点防控。

部分柑橘产区柑橘木虱虫量大,分布边界北扩趋势明显,病害流行风险高;病害和木虱随种苗扩散风险仍然很高,需加强防范;失管果园处置不当,防控成本较高。

(9)苹果蠹蛾

2024年,苹果蠹蛾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50万亩以上,防治面积为280万亩次以上。苹果蠹蛾继续在西北、东北苹果主产区发生,在天津、河北、宁夏、内蒙古等地新发疫情,需重点防控。

苹果苹果蠹蛾随果品调运等进行长距离扩散传播,呈现从“东、西、北”三面迫近山东和陕西优势产区的形势。

(10)马铃薯甲虫

2024年,马铃薯甲虫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4万亩以上,防治面积为8万亩次以上。在东北、西北边境地区有继续扩散风险,需重点防控。

马铃薯甲虫随风、气流和水流等途径扩散,还可通过来自疫区的薯块、水果、蔬菜、原木及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传播。

(11)大豆疫霉病

部分地块土壤带菌率较高,雨水及温湿度条件适宜,加之种子包衣措施不到位、抗病品种少等因素影响,大豆疫霉病扩散蔓延发展趋势明显。

(12)梨火疫病

2024年,预计梨火疫病全国发生面积为50万亩次,防治面积为100万亩次。梨火疫病继续在西北地区苹果、梨产区局部发生,亚洲梨火疫病在长江流域苹果、梨产区局部点片发生。

现有苹果、梨品种不抗病,且疫情随传粉昆虫、农事操作等多途径,在已发生县区扩散风险较高,存在进一步传入苹果、梨优势产区的风险。

03农药需求信息

(1)“十四·五”以来种植业农约使用总体情况

农药总量稳中有降。2021—2022年,农药使用总量(折百量)由24.8万吨下降到24.5万吨。

各大类稳中有变。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三足鼎立”局面相对稳定,用量均有所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的农药品种使用量上升明显,但用量占比仍不足2%。

高效、低毒农药主打。2021—2022年微毒、低毒农药使用量约占86%,高毒农药不足1%。

(2)2023年农药市场总体情况

国内需求强劲。受国际局势影响,粮食安全提到新高度,病虫害防控的农药刚性需求强劲。

国际需求震荡。全球经济低迷、欧美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减少、印度农药工业的崛起等,对我国原药销售带来一定冲击。

高质量转型明显。我国农药企业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呈现全产品线覆盖和全产业链发展的趋势。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研发出来。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污染治理成效显著,重大特大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明显减少。

(3)2024年农药市场预测

总体趋势:总量稳、结构变。预计2024年种植业农药使用量需求与2023年基本持平。

总量稳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施用农药仍是我国“虫口夺粮”的主要方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我国重大病虫害多发重发频发,国家鼓励和支持“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预防性和应急性防控用药;农作物病虫害抗药性发展呈加速上升趋势,用药量趋近登记用量上限。

(4)2024年抗药性病虫草防治用药建议

褐飞虱,暂停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限制使用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的次数。

二化螟,在高抗地区暂停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双酰肼类等药剂。

稻纵卷叶螟,限制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的次数,轮换使用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

麦蚜,限制使用含有吡虫啉的小麦拌种剂,轮换使用含有噻虫嗪、噻虫胺、辛硫磷的拌种剂或包衣剂。

豇豆蓟马,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限制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次数,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等。

小麦赤霉病,江苏、安徽等省停止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轮换使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等药剂。

水稻恶苗病,在高抗地区暂停使用氰烯菌酯及其复配药剂,轮换或混配使用戊唑醇、咪鲜胺、咯菌腈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

稻田杂草,东北、长江中下游高抗地区暂停使用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防治稗草,轮换使用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等药剂。

麦田杂草,高抗地区暂停使用苯磺隆防治播娘蒿,炔草酯防治菵草,精噁唑禾草灵防治日本看麦娘,提倡播后苗前使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042024年工作重点

织牢织密监测预警网络。聚焦108个全国标准化区域站,引领1,030个全国区域站,辐射3,000~5,000个田间监测点,做到监测设备、数据垂直管理,带动5级监测预警网络联网融通。

提升数字化精准监测预警能力。继续前瞻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对迁飞性害虫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网络布局,提升平台功能;对大区流行病害风险预测模型,将预测对象由小麦条锈病拓展至玉米南方锈病、大豆锈病。

(2)植物检疫重点工作

强化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持续抓好红火蚁等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和综合治理;强化种子种苗检疫监管,持续加强南北繁等国家级制种区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强化疫情防控集成示范,持续熟化大豆疫病、相橘黄龙病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制度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加快植物疫情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推广,提高疫情末端发现能力;联合亚太植保委员会举办第33届亚太植物保护大会。

(3)病虫防控重点工作

组织开展“虫口夺粮”行动。围绕稳粮增油中心任务和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继续组织开展“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和病虫防控“百千万”技术指导行动,推技术、提防效、提单产、促丰收。

组织开展“双百遴选”活动。在全国果菜茶优势区、主要粮油产品生产基地,实施部省共建,遴选建立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遴选发布和推广应用100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按照中央—号文件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要求,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4)2024年病虫害防控十大推广技术

2024年病虫害防控十大推广技术包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秋粮“一喷多促”技术、豇豆害虫“防虫网+”技术、生态调控技术(水稻、果菜茶),免疫诱抗技术(抗逆、增产),昆虫信息素控害技术(性诱、食诱),害虫灯光(色板)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天敌利用与释放),生物农药应用技术,高效低残绿色农药应用技术。

(5)实施植保工程&推进植保立法

组织实施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包括植物有害生物疫情监测检疫能力建设、植物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建设、农药风险监测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植物保护法》立法进程。2023年,在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农业农村部的重视支持下,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启动了《植物保护法》立法调研工作,成立了立法工作专班。最近,部常务会审议了《植物保护法》草稿,该项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THE END
1.金农农药网中国农药网络平台.回收农药原料 .肥料增效剂 .百农思达噻嗪异丙威杀虫剂 .一喷绿叶面肥 .草莓红中柱根腐用什么药好生物制剂青枯立克 .辣椒膨果转色套餐上色效果没得说 .生姜根腐病立枯病杀菌剂用药方法 .番茄青枯病新型杀菌剂青枯立克厂家直销 .供应氟虫腈 账户登录 http://www.agrichem.cn/
2.概念杀菌剂产品销量在国内杀菌剂行业中位于前列该公司的杀菌剂产品销量在国内杀菌剂行业中名列前茅,专注于农用杀菌剂原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质量优良,深受农民和消费者的信赖。https://www.55188.com/thread-27829058-1-1.html
3.中国农药创制产品概述之杀菌剂篇(一)中国农药创制产品概述之杀菌剂篇(一) 成功上市 1 个新农药品种,平均需要筛选 16 万个化合物,耗资约3 亿美元,耗时 12 年,农药创制之难可见一斑。农药新品种不仅要求效果好,而且要比现有产品更安全,性价比优势更明显,许多候选化合物都是活性过关,却倒在了安全性或性价比的脚下。加之还有抗性问题,由于农业有害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0374.htm
4.2024年农药的发展趋势五、未来几年农药使用技术发展趋势 六、植物源农药开发与应用意义非凡 第三节 2019-2024年中国农药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一、我国农药市场的特性 二、我国农药市场的特点分析 三、2024年农药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公告 四、2024年国内农药市场分析 五、2024年农药产品价格运行分析 六、2024年农药产品结构调整分析 第四节 2019-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93/NongYaoDeFaZhanQuShi.html
5.十大杀菌剂品牌工业杀菌剂厂家哪家好2024年杀菌剂十大品牌最新发布,杀菌剂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安道麦、利民、扬农、诺普信、Rainbow、先正达、拜耳、辉丰、正邦、长青农化。杀菌剂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杀菌剂哪个牌子好。https://m.maigoo.com/maigoo/9670sjj_index.html
6.中药材农药残留研究及国际标准制定最新章节郭兰萍著在具体农药使用方面,药农则往往较少考虑具体病虫害种类、发育阶段、危害程度等情况,盲目选择施用“放心药”“配方药”,盲目多次施药,或将多种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合施用,甚至盲目加倍配药,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产区环境遭受污染,同时易发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13898/24.html
7.让中国农药自主品牌深入国际市场农药植保农用化学品杀虫让中国农药自主品牌深入国际市场|农药 、植保、农用化学品、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调节生长剂、原药、制剂、原材料、助剂、中间体、器械、包装设备、施药器械、展览会、交流会http://www.agrochemex.net/News/1605.html
8.全面分析我国烟草使用农药登记现状及未来趋势农业生产通过对中国农药信息网检索统计,截至2021年9月4日,我国在烟草上登记的有效期内的已允许使用农药产品共计749个(见图2),约比花生上登记的农药产品少27%,但远多于甘薯、向日葵、甜菜、小豆、绿豆、高粱、谷子等其他大田作物上登记的农药产品。 经统计,749个登记产品包括656个单制剂和93个混剂,其中杀菌剂产品297个(包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nysc/611498.shtml
9.保护性杀菌剂中的四杰及在抗性治理中的应用此外,巴斯夫公司在中国上市的吡唑嘧菌酯产品百泰(60%唑醚·代森联WG),即为吡唑嘧菌酯与保护性作用位点杀菌剂代森联的复配产品。由于代森联是一种广谱、保护性、低毒杀菌剂,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优于同类杀菌剂,对植物生长主要起保护作用,在国际上一直是大吨位产品。这两种杀菌剂强强联手加工成安全、无溶剂、无http://www.zh-hz.com/HTML/2019/02/18/404317.html
10.国内创制农药杀菌剂产品综述丁香菌酯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已获得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480020125.5),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奖的优秀奖,其专利技术已经转让吉林省八达农药公司。丁香菌酯还获得美国和日本发明专利授权,欧洲专利在实审中。 丁香菌酯的结构新颖,其结构中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两个天然产物片段组成,是https://www.360doc.cn/article/837810_645018076.html
11.靶向几丁质农药纳米制剂或将成为未来研发重点杀菌剂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控植物病害产品,其市场潜力大,应用前景广泛,但也面临创新难、高抗药性等诸多挑战。针对以上情况,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市场信息中心和《农药市场信息》传媒主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的第五届杀菌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于4月12-13日在河北石家庄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http://pesticide.vip/zgny/ymkd/content/139a8a2c-0155-4d46-99d3-72891a374d78.html
12.植物杀菌剂有什么品牌?十大品牌盈辉是一家非常历史悠久的农药生产厂家,农药大品牌,中国驰名商标,该品牌的杀菌剂能够对各种真菌弓|起的病虫害有着非常良好的预防于治疗效果,并且这个品牌的杀菌剂在用药两个小时之内就能够看到显著的效果!盈辉是一家非常历史悠久的农药生产厂家,农药大品牌,中国驰名商标,该品牌的杀菌剂能够对各种真菌弓|起的病虫害有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194146/
13.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农业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农业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时间: 2019-12 单位: 中国化学会 会议目录 新疆香紫苏产业现状 喹唑啉二酮类超高效除草剂的创制及产业化 免标记型阴极光电化学酶传感器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 农产品来源植酸的高值资源化利用 植酸和肌醇在人工骨材料上的应用 细胞周期同步化对Cd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https://wap.cnki.net/touch/web/Conference/List/ZGHY201912001103.html
14.中国农资网农药网农资招商网因此,大棚蔬菜防病方法值得改进,其措施有三: 1.隐蔽施药法:把杀虫剂、杀菌剂加入到种衣剂中,或加工制成片剂或颗粒剂等施入棚室一、主要症状 1.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 106 2024-11-28 12:08:31 果树用药要注意禁忌 由于许多果树对一些 农药 较为敏感,很容易http://zhongguonongziwang.com/
15.锦州硕丰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863718668315981835966集团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最开始的中国第一个登记5%甲拌磷颗粒剂的加工厂发展到国内第一个登记0.5%毒死蜱药肥混剂的集团公司,历经三十余年,一直秉承着拼搏进取,造福社会的经营理念,从胜利走向辉煌,从辉煌攀登高峰。 药肥一体化产品符合现代农资市场需求,符合国家对于农药化肥零增长要求,也是集团的重点产品。为使https://www.meipian.cn/1r3beg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