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脚吞金兽”投稿了14篇血液细胞检验医学检验的论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血液细胞检验医学检验的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血液细胞检验医学检验的论文
1结果
2结论
3结束语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关节本体感觉进行测试,反应老年人膝关节功能,由此来对老年人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对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40位老人年膝关节本体感觉。
结果:研究发现,老年人膝关节左右侧本体感觉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结论:老年人膝关节在大幅度运动时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要高于小角度运动。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运动能力;膝关节;本体感觉
其中老年跌倒就是一个问题。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为60.6%。
[1]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第六位,是英国75岁以上老年人受损伤后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中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是老年跌倒的重要因素。
[2]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同时也是运动时最易损伤到的关节。
研究老年人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可以观察到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功能,评估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为预防损伤提供一定参考。
本研究采用关节位置重置方法测量膝关节本体感觉,此方法被众多研究者采用。
[3]目前国内本体感觉的研究主要以膝关节居多,且大多以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4,5],本文对无规律运动史的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一些规律,并未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受试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内健康老年人40名,其中12名男性,28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60.2岁,身高161.8cm,体重66.8kg。
1.2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
1.2.1测试仪器
应用X-SENS三位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
1.2.2测试方法
本实验采取受试者主动定位主动复位的方式测量受试者膝关节位置觉。
具体方法如下:①受试者取坐位,固定测试侧大腿,小腿下垂,纵轴与水平面垂直,踝关节自然放松;②佩戴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仪。
惯性传感器固定于受试者小腿前外侧,传感器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X轴与人体冠状轴平行,Z轴与人体矢状轴平行;③测试开始,受试者根据提示主动伸展膝关节到指定位置,停留5s,记录目标角度值;回到初始状态,然后主动伸膝,重现前次运动角度,记录实测角度值,测试结束;④记录目标角度和实测角度的误差,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1.3统计学分析
将资料收集,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左右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测试中,左侧膝关节在15°结果为2.90±2.30,30°结果为3.07±1.76,60°结果为2.67±1.50。
右侧15°结果3.17±2.11,30°结果2.93±2.35,60°结果2.60±1.94。
可以看出在膝关节伸膝15°时,左侧差值角度比右侧小,说明在此角度上,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膝关节左侧本体感觉要优于右侧。
在30°和60°上右侧差值角度低于左侧,膝关节在这两个角度上右侧本体感觉要优于左侧。
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3.1膝关节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指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人体能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6]。
本体感觉主要依赖于分布于韧带、关节囊、肌腱、肌肉、皮肤、关节软骨和其他一些关节内结构的力学感受器。
膝关节由上方的股骨和下方的胫骨组成,同时还有一块髌骨随着膝关节运动在股骨表面滑动。
膝关节周围有一圈韧带连接股骨和胫骨来保证膝关节运动的稳定。
但运动不当或疾病等影响极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而在膝关节周围组织中存在大量本体感受器。
损伤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本体感受器也会受到影响。
[7]
3.2左右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比较
本研究显示,在15°测试时,左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好于右侧。
而在30°和60°角度中则相反。
即大角度测试右侧要优于左侧。
这可能与惯用侧肢体与非惯用侧肢体有关。
惯用侧的活动相比于非惯用侧的活动要多,这可能就使得惯用侧肢体内的本体感受器较多,在动用肌肉的过程中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肌纤维,同时ATP供能也较充足,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活动更加明显。
进而惯用侧对于肌肉的控制相比于非惯用侧来说更加精细,稳定。
同时,很多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踝关节和肘关节的本体感觉,目标角度和起始角度的差距越小,受试者就会产生更大的误差。
受试者在肘关节屈曲50°位置的绝对误差角度小于屈曲30°位置。
国外学者解释的原因是关节选取的参考角度与其运动的幅度越大,测试的绝对误差角度也越大,因为运动的幅度增大,需要的神经控制信号也就越多。
[8]
这就给预防损伤提供了一定参考。
在平时运动中,就需要有意通过大幅度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膝关节本体感觉,加强关节的稳定,从而预防损伤的发生。
本次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主动定位主动复位,运用X-SENS三位本体感觉测试系统。
这种方法能否全面的反应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本研究也预防损伤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3]GobleDJ.Proprioceptiveacuityassessmentviajointpositionmatching:frombasicsciencetogeneralpractice[J].PhysTher,.0(8):1176-1184.
[4]马燕红,程安龙,白跃宏,等.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9(10):16-17.
[6]钱京京.人体本体感觉的研究及其进展[J].中外医疗,.(06):18.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4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粗糙、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的发生率。
结果450例健康体检者中,发生颈动脉内膜粗糙116例,占25.8%;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50例,占11.1%;发生颈动脉斑块40例,占8.9%;40例斑块中,硬斑块5例(12.5%),混合斑块9例(22.5%),软斑26例(65.0%)。
斑块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血管硬化程度,尽早发现动脉硬化及斑块,提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有效防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健康体检;价值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很多老年病发生的导火线,也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健康体检中,动脉硬化早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而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健康体检中,它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1],尤其是对45岁以上亚健康的人群意义更为显著。
本文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月~6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8例,女162例,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中心201月-年12月的200例职业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血液指标进行监测。男性为111例,女性为89例,年龄为15-80岁。
1.2仪器和试剂:SysmexXS-10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1.3方法熟练采取静脉全血2ml置于EDTA-K2抗凝的血常规真空管中,立即轻轻混匀静置。将200份血液标本放在22℃的室温下分为两组,每组100份,分别在22℃和6℃条件下,放置4h和8h的后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的结果。
1.4统计学分析通过对检测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在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的检验中,高质量的血液标本是数据结果准确保证的基础,所以在临床血液样本采集过中,需要采取一些质量控制措施[3]。
3.3检测的环境温度对于检验的数据结果影响比较大,血液分析仪计数的最适温度为18℃~22℃,保持稳定,才能有效保证结果的可靠和准确性。温度过高、过低均对结果有影响。
3.4加强宣传教育与指导:在抽血前检验人员要对每一位服务对象进行宣传教育,告知抽血的注意事项,加强血液检测知识的宣传,并要求体检者不进行剧烈运动,停止服用会影响血液检查结果的药物,并一一核对服务对象的身份信息[5]尽量避免因服务对象自身原因而造成的检验误差。
3.6每日开机后,应先做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室内质量控制是质控的主要环节,它能够保证仪器测定值的稳定性;室间质评可以解决准确性和参加室间结果协调一致的问题,这是保证成批测定标本不会产生明显误差的重要部分。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想取得准确的数据,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进行严密控制和监测,尤其应大力提高对质量控制方面的分析、判断、表达及计算能力,要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才能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准确的信息。
1、葡萄糖:GLU正常值3.80——6.10葡萄糖高是糖尿病标志,糖尿病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2、尿素氮:BUN2.9——8.2尿素氮和血肌酐同是肾功能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尿素氮数值的高与低反映着肾脏功能的好与坏。血尿素氮高有两种情况。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解决尿素氮高,就必须从这种病理原因出发,对因治疗才能彻
底。
3、肌酐:CREA59.0__104.0肌酐值比正常值高就叫肌酐高,肌酐包
括血肌酐和尿肌酐,肌酐高一般就指血肌酐高。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μmol/L,当血肌酐超过133μmol/L时意味着肾脏可能出现损伤,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肾衰竭。(133μmol/L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期,451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肾功能一定要下降到正常的一半水平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肌酐低是没有什么大碍。
4、二氧化碳CO220.0——31.0-----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体内酸硷平衡、氧气输送及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过少,会引起大脑和心肌血流量减少,使人头昏脑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越少,发生碱中毒,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再加上碱中毒的影响,易导致大脑缺氧。
5、尿酸UA208__4281.痛风性肾病持续性高尿酸血症,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少部分发展至尿毒,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约5—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17%—25%死于肾功能衰竭。2.痛风石是人体内因血尿酸过度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在身体某部位析出的白色晶体。如同一杯盐水中的盐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杯底就会出现白色的沉积物一样。析出的晶体在什么部位沉积,就可以发生什么部位的结石,痛风病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3.肾脏病变尿酸高会引起哪些肾病大约有20%~25%的原发性痛风患者合并肾结石,其中约85%属于尿酸结石。结石较大时可有肾绞痛、血尿。约有20%~40%的患者早期可有间歇性少量蛋白尿。痛风常伴高血压、肥胖、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尿酸浓度降低临床意义较低,引起血尿酸降低:肝功能严重损害尿酸生成减少。如范可尼综合征、急性肝坏死、肝豆状6、总胆红素TBIL0——20.0-----胆红素主要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总胆红素(TBIL)这三项,其中因为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红细胞损坏过多,间接胆红素偏高容易诱发溶血性黄疸、直接
胆红素偏高肝脏受到损害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总胆红素偏高既是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也可是易诱发溶血性黄疸。胆红素主要是由人体红细胞死亡后形成的,胆红素偏高是疾病发出的讯息,胆红素偏高间接的诱发各种肝脏疾病。
8、间接胆红素IBIL0---17.0-----------:胆红素主要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总胆红素(TBIL)这三项,其中因为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红细胞损坏过多,间接胆红素偏高容易诱发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肝脏受到损害,不能很好的运转直接胆红素造成的,所以直接胆红素偏高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因此总胆红素偏高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也可是易诱发溶血性黄疸。总的来说胆红素主要是由人体红细胞死亡后形成的,所以胆红素偏高通常是疾病发出的讯息,胆红素偏高间接的诱发各种肝脏疾病,肝脏疾病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以大大降低因胆红素偏高而间接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性。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三项都高,一般对身体影响不大,不会传染,建议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定期复查肝功。胆红素高的临床意义1、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2、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3、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
征
9、总蛋白TP64.0__82.0肝脏是身体内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场所。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制造的白蛋白为11-14.7克。肝损害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急性肝坏死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明显降低,白蛋白的降低常于1周后才能显示出来。轻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较少或呈中度减少。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的高Y球蛋白血症,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就会显著减少。大多数脂肪肝病人的AST、ALT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如果这两个值远远高出正常值,则应该怀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急性肝炎。ALT和AST存在于正常肝细胞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即逸出细胞外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的ALT和AST升高间接反应肝脏受损的程度。若白蛋白值在病程中逐渐减少,白蛋白值减少到25g/L以下时,容易发生腹水。肝脏损伤严重,病变范围较大时,可见到A/G比值倒置。A/G正常比值为1.5~2.5:l。病情好转后白蛋白回升,A/G比值也趋向正常。血清总蛋白,轻度肝病时一般
10、白蛋白ALB34.0__55.0------偏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2、一般情况下,肝脏疾病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偏低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肝脏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肝损伤,导致白蛋白产生减少。因此,肝脏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白蛋白,根据白蛋白降低程度了解病情轻重,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肝腹水、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白蛋白高的原因:一:白蛋白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等。二:此外白蛋白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时血液浓缩时可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
增高,从而引起白一:白蛋白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等。
11、球蛋白GLB20.0__45.0-----------如果仅是比正常值高一点点,可以暂不治疗,如果很高,那就不一样了,得确定有无隐匿性肝硬化存在,如已有肝纤维化,那还是需要治疗的如果仅是比正常值高一点点,可以暂不治疗,如果很高,那就不一样了,得确定有无隐匿性肝硬化存在,如已有肝纤维化,那还是需要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紊乱,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球蛋白偏高即是由乙肝病毒长期感染所致。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紊乱,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球蛋白偏高即是由乙肝病毒长期感染所致。
12、白/球A/G1__2.5
13、谷丙转氨酶ALT0___40.0谷丙和谷草转氨酶高说明存在肝细胞损伤,一般见于各种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但是,一些外界因素也可使谷草转氨酶一过性增高,如运动,进食,饮酒,熬夜,药物(消药炎即抗生素,但感冒药不是消炎药,要区分开,但是不管是感冒药还是消炎药,服用后都有可能引起谷草转氨酶高)等。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论文
【关键词】血液细胞;临床医学;质量控制
1.1一般资料
筛选204月11日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志愿者A型血液样本78例。其中有男42例、女36例,年龄18~51岁,平均(28.3±5.6)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采用EDTA-K2抗凝的血常规真空采血管,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管,标记为AB管,其中A管正常采血2ml,B管减半采血1ml。将所采集的78例志愿者的A、B管血液分别混匀,并均分成78份。然后按照血液分析仪操作说明进行完全相同的检测,以比较采血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2.2样本的稀释及处理
将A管混合血液采用1:15000(正常比例)和1:30000的两种稀释比例进行稀释,以检测RBC/PLT。以1:250(正常比例)和1:500的稀释比例进行稀释,用以检测WBC/HGB。对比检测结果。
1.2.3低温放置
将78份A管混匀的血液标本分为两组,每组39份,放置在4±2℃冰箱中,分别于0.5h、3h后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
1.2.4仪器和试剂
深圳迈瑞BC-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GB)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采血量不同检测结果对比
不同采血量在PLT、RBC、WBC及HGB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样本稀释比例的检测结果对比
与正常稀释样本组相比,非正常稀释组的结果呈现不规则变化,两组情况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在冰箱分别放置0.5h和3h后,对RBC、WBC及HGB影响较小,差异不明显;但对PLT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临床血液细胞检验不仅为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主要依据,也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2]。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稳定的检测数据,必须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在本次试验中,将采血量控制在规范采血2ml和减半采血1ml两组,减半组1ml与正常组2ml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量过多,抗凝剂相对不足时,标本中容易出现微凝血块,造成仪器堵塞,使检验结果偏低。减半采血后,抗凝剂比例过高,可造成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和血小板破坏,人为造成检验误差。所以应严格按照负压真空管要求规范操作。
试验中,RBC/PLT的测定,标本以1:15000(正常)和1:30000的倍数进行稀释,WBC/HGB的測定以1:250(正常)和1:500倍数进行稀释。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准确规范的稀释倍数和测量容量是血细胞检测的重要基础。稀释倍数过低,会造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这与任先来[3]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参考文献
[1]陈爱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4(3):254-255.
[2]陈效章.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7(15):2070-2053.
[3]任先来.血液细胞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9(1):94-94.
[4]王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13(26):89-91.
临床医学中我们所说的血液细胞检验其实就是血常规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主要就是对被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等等进行检验,用于临床中的疾病诊断与治疗[1]。所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准确的数据就需要加强对血液细胞检验的控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提高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与统计,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血液细胞检验工作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血液细胞检验的含义为:全面地检测被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等指标水平,有利于临床中对有关疾病的确诊。当前这项检查已经在我国的各个医院中普遍实施了,血液细胞检验是比较常规的检查项目,但是临床中会存在着一些影响这个检测结果的因素,所以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潜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实施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情况
4小结
[1]徐晓嵘.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3(9):1378-1379.
[2]王宏书.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美学美容,,55(14):133.
[3]李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8(1):125-126.
[4]刘金朋,孙院红,罗冲,等.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4(23):4772-4773.
[5]王天震.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89(13):115,117.
[6]宋庆欣.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8(23):3196,3213.
[7]张瑜.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4,41(4):398.
[8]张娅娣.浅谈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76):130.
[9]范喜顺.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77(19):116-118.
关于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3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的数据统计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归纳统计,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在资料比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2来检验,结果检验的数据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分析
血液细胞检查的质量问题的改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检验人员的`良好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检验人员需要具备系统的、全面的检验知识和专业素质,对于检验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针对性能以及仪器的保养和维修都要了如指掌[3]。因为许多疾病是要通过血液检查来发现的,如果检验人员对仪器不熟练,很有可能会耽误病人的治疗;再有检验人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工作环境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来,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实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4讨论
[1]沙薇,郭伟娜,于文波,安晶红.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11,10:187
[2]徐晓嵘.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9:1378-1379
[3]李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01:125-126
[4]杨秀芳.浅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14-115
[5]林律初,江炎章.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04:160+163
医学检验论文摘要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为医学技术一级学科,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培养目标由“医学高级人才”改为“应用型人才”,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本文从如何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理顺课程设……
[摘要]目的了解某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检验科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有217名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7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18%,其中实习人员职业……
【摘要】临床沟通是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对检验师所提出的全新要求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检验工作的整体效率,提高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检验过程能够进一步实现规范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培养检验师的沟通能力以及认识到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具有重……
[摘要]分析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现状,结合该片区域经济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主要从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探讨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途径,为武陵山区及……
【摘要】临床实习质量关系到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该文从实习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和临床带教等各方面分析和总结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经验,并探讨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教学水平。【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实习;临……
[摘要]要想保证疾病诊治的准确,就需要有高质量的医学检验。医学检验可以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只有做到保证检验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准群治疗,才能药到病除。检验质量是治疗的基础,必须做到检验的准确无误,保证检验的质量。因此,医学检验教……
摘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是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从实践教学的理念、内容、环节、评价和保障入手,构建“实践导向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应用型人才评价”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关键词】……
摘要: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学科已从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一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独立学科。近年来社会公众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检验医学涉及临床各科,如果检验流程或结果……
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提出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法(又称T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成人教育模式[1]。该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授课特点是小班上课,课堂可控性强,适合应用T……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
【摘要】目的了解民办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新生专业认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加强专业认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医学检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长沙医学院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检验专业本……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医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使用英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主要讨论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关键词】医学英语;英语教学;医学……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近三届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摘要: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在校期间对学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增强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提高其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安全意识;安全防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在实验室环……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着方式单一、主体单一、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缺乏高职教育特色等诸多问题。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进行分析,为建立一套与“工学结合”检验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科学的、立体的、客观的学……
摘要:目的运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院信息发布系统(IDS)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构建医学检验危急值的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力。方法通过对LIS、IDS和HIS进行功能整合,形成检验危急值甄别、确认……
摘要:分析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行业调研基础上,遵循以核心能力为本位、与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相结合、渐进性接触临床的原则,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简述专业英语教育在高校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改革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形式、教师自我修养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教学改革;医学检验;专业英语……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医科院校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检验专业以操作技术学习为核心,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通过以作者指导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经历为出发点,从……
摘要:医学检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毕业实习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如何做好实习教学工作,符合检验医学学科特点,适应现代化社会医学需求,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本文将以ISO15189……
摘要: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学习态度如何,对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观反映。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如何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
摘要: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检验技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物化学检验为例,从技能操作、检测原理,检测结果和结果判读四个方面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为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
摘要:分析化学是中职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制订出实用性及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分析化学课程组进行校内教与学的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较全面地了解课程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明确的教学定位,更新教学……
【摘要】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同时可以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掌握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医学的发展形势。本文主要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进而可以提……
摘要:以国务院及教育部推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广州医科大学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共建金域检验学院为实例,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教师团队组建、特色培育方案制定等方面,探索和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作用。关……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学生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医学检验仪器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思路,在行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选择行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建设项目,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为医学临床科学检验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我院8月-12月的12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检验失误例数,分析原因。结果1256例患者共检验2127次,产生305次(……
摘要:目前我国各企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颇高,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形式简单,内容乏味,考核制度不健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实施多学科融入式教育模式,开展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教学,完善我国的教学模……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工作正逐步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当前医学检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检验医师的关键环节,如何让他们通过实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
摘要为全面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必须从建设师资队伍、监控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关键词医学……
摘要:通过了解分析国内外医学检验高等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检验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客观分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存在问题,就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有效途径提出几点初步设想。关键词:校企合作;医学……
摘要:伴随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对于患者病情的检验技术不断提升,诸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均需通过医学的检验结果的帮助。当前医学检验已经成为医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判断。临床中提高诊断质量的关键点在于……
医学检验学士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但方法、技术的使用是需要相应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和建立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本文通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实际存在的或已发生的若干问题,从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策
临床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技术。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日益紧密连接,为临床筛检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其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2]。本文通过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存在的若干问题
1.1临床医学检验人员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认为质量控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从而在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一些检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并抱有应付的态度,对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负责任。另外一些上层领导者主要负责安排工作任务,重视经济效益,忽略医学检验质量,导致检验工作出现严重问题。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机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大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制也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并未将这些制度真正落实,从而影响到检验工作的质量。1月发生在浙江省中医院的一起重大医疗事故—检验科技术人员工作中严重违反操作规程,造成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毒。这个事故证明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性。
1.3临床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缺乏良好的沟通。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平常忙于自己的业务工作,二者之间缺乏一座“便捷、实用”的沟通桥梁。临床医师越来越依赖医学检验报告,但他们对医学检验专业了解过于简单,缺乏从检验专业视角的探讨和分析。许多检验工作者把自己定位于“化验员”的角色,对临床医师的疑问、咨询没有做出良好的沟通。笔者工作中遇到一次血培养结果阳性,马上报告临床医生,医生也根据药敏给患者用药,同时也做了进一步检查以及复检,最终确诊患者并没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感染。培养出的细菌仅仅是因护士抽血消毒不严格污染了皮肤表层的细菌。由于没有及时沟通,没有向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草率发了报告,导致诊断错误。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只有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使工作人员从主观方面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医院应鼓励检验人员加强自身学习,多阅读有关检验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次,医院应定期召开座谈会,通过检验人员的相互探讨和交流,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3-4]。我们常规的工作模式:单次检验→发放报告。由于工作繁重且试剂成本高,除了异常的结果一般不会复查,那我们应如何保证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呢检验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把工作质量作为核心,严格控制检测误差,杜绝差错事故。比如:接收标本前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和检验项目;如果患者检测血脂,要交代患者检查前3d不要食用高脂食物,空腹12h后抽血;收集细菌培养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仪器的维护、试剂的添加、质控人员最好为同一操作者,这样可以降低失控率和差错事故。
3结语
质量是行业发展及赖以生存永恒的话题,当前的医疗环境下,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我们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我们质量控制的目的应当是满足你(临床医生)、我(实验室自身发展)、他(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各个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为医院临床诊治和就诊患者了解病情提供精确的检验数据,不断实现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医院的诊疗水平。
[1]孟娟.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19(3):175-176.
[2]何在虎.浅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9):1760,1763.
[3]何克钢.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环节中的有效策略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0):13.
[4]匡萃峰.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5,28(20):124-125.
[5]季建芳.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国中医药咨讯,,3(18):263-264.
组分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传统经方和验方基础上,针对中药复方的功效和主治研发而成的,由中药组分组成的中药制剂。组分中药的药效物质清楚,在疗效上与传统中药的疗效一致或更显着,具有标准物质准确、质量可控和使用剂量小,便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使用特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方向[1-2].
“证”是最充分体现中医理论精华内涵之一,应用辨证论治方法,可取得显着疗效,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源泉。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辨证论治是基于个体化诊疗模式产物,体现个体化和灵活性的特点,适用于一对一的治疗;处方也是以饮片为主,辅助部分经典成药。目前医学诊疗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医院现代诊疗设备齐全,患者众多,医生分工精细,药物规模化生产,在此背景下,个体化诊疗行为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临床诊疗的需要了。
“证”是反映疾病的某种状态,是动态的、变化的和阶段性的,同时又互相夹杂,要进行量化和客观评价有很大的难度。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辨证论治实施中,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应用的治疗处方是不一样的。同时因为临床上往往是多个辨证方法的组合应用,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辩证等相结合,又由于医生的经验和习惯不同,处方差异非常大。这与组分中药固定配方和成分、规模化生产和推广使用存在矛盾。所以,对于组分中药新药研究,如果按临床汤剂处方思路,辨证论治思想指导新药开发,组分中药就无法自圆其说,无法找到突破口,也难以应用于临床。如何在继承中医基础理论的上发扬,取得突破?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长期以来重视“证”的观察研究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病的观察研究,突出了临床诊疗的个体化而弱化了疾病的共性特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是有一定规律的,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基础理论为依据,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继而针对规律性病机采取共性方法进行干预,即“辨机论治”,也应该成为指导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即疾病的.“机理”,是结合临床实践和充分应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是对疾病共性规律的认识。
“证”是动态和变化的,“机”是相对恒定的和有规律的,掌握了疾病的机理,开展“辨机论治”,适合当代的医疗模式,适合现代中药包括组分中药、中药注射液特点,也有利于推广应用,满足临床的需要。
例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机理认为是气虚血瘀水停,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佐证[5].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进行“辨机论治”呢?建议把“四诊八纲”升级“五诊十纲”.在中医传统的四诊“望、闻、问、切”的基础上,增加“查”诊,“查”为现代医学的一切检验检查方法,与时俱进,做到诊断明确和精细,明确疾病的病机。传统的八纲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宜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无”,这是涉及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重大临床问题,故需增加此条目。例如诊断为“胸痹”者,必须了解其冠状动脉有无狭窄;肾区腰痛者,必须了解有无肾结石;咳嗽咳血者,必须了解肺部有无肿物、有无血栓,从而明确病机,继而提出治疗方法。
病机理论早在《黄帝内经》已奠定了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审查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把中医病机学说进一步精细化和客观化,通过“五诊十纲”,探讨“辨机论治”,以丰富临床诊疗手段和方法,为组分中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推动包括组分中药在内的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伯礼,王永炎。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J].中国天然药物,,3(5):258-260.
[2]叶祖光。中药复方与组分[J].中药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487-1490.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S]..
[5]LiX,ZhangJ,HuangJ,etal.A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arallel-groupplacebo-controlledstudyoftheeffectsofqiliqianggxincapsules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J].JAmCollCardiol,,62(12):1065-1072.
关于医学检验计划生育论文
1医学检验工作现状
1.1检验手段落后: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是保证计划生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起步较晚,尤其是县乡的技术服务站,在科室设置、功能配置、技术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未完全成熟。马茹君,丁宏等人指出,我国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医学检验手段相对落后,检验项目不够健全,配套的检验设备也相对较少,缺乏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适应,也与现代化的医学检验技术不协调。
1.2人员配备不当:大多数基层县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在人员编制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通常情况下一个服务站只有3~5位编制人员,在专业医学检验员配备上尤其欠缺,大部分的医学检验人员还兼任其他技术服务工作,部分服务站的检验人员是临时聘请的。许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检验人员需要承担许多护士、医师的工作,工作量多、责任大,所需要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黄玲,毛宗福认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人员配备不当的现状,决定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等特点,也造成例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对检验结果的判断也不够准确,从而无法准确、系统、完整的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这种现状在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相当普遍,不仅威胁着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和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的临床服务造成一定困扰。
2对策与建议
2.2提高医学检验质量:贾贤杰,邓睿等人指出,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借鉴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切实提高县乡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质量。
一是将核对制度落实到底,在收集标本进行检验工作时,严格核对年龄、性别、姓名、项目、检验目的、化验单、项目等是否与标本相符。
二是执行报告制度,一般在送检当天生成报告,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需要妥善保管;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标本应重新采集;若检验结果可疑或与临床不符时需主动联系临床医师,必要时重新检查;对于检验项目以外出现的阳性结果需要主动报告。
三是预防感染与清洁,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坚持每人一针一管,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检验室应定期消毒,保持整齐清洁,摆放好各种仪器,定期校对仪器、检查试剂,以保证灵敏度和质量。四是做好后续工作,检验结束后,妥善处理标本和污物,检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应及时清理,经清洗、杀菌、干燥后放回原处。
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是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到底的一项技术保证,也是新时期下将生育稳定在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阵地,更是维护群众生殖健康权益的一项基本保障。加强医学检验工作的建设,是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迫切内容,各级人口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在人力、物理、财力上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尤其是在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方面需更倾斜,为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
改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服务能力不仅有利于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开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关键。面对检验人员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应当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进修、自学等方式,结合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8]。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质量需要明确医学检验内容、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和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此外还需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检验技术、管理理念和检验方法,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为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服务。总之,我国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医学检验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才能更好的实施计划生育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医学检验论文选题
1.1性状鉴别
蛇胆的性状鉴别是根据胆囊的外形特征、色泽、大小、质地、胆蒂位置、胆管(形状、长度及韧性)、胆汁稠度、气味等进行比较的鉴别方法。蒋碧英[5]描述了正品蛇胆的性状鉴别要点;张穗[3]对14种蛇胆及其常见伪劣品进行了外观性状鉴别。这种传统手段简单方便,可直观地将蛇胆与一般伪品区别开来,在早期药材收购、加工部门的现场鉴定中较常使用;但由于蛇胆的形态学特征往往因加工方法和条件不同而变化,鉴别效果因人不同(经验、主观影响等),因蛇而异(蛇的种类、大小、生理状态等),因观察环境(季节、光线等)而变化,误差较大,现阶段仅作为真伪鉴别的参考指标。
1.2显微鉴别
根据蛇胆的组织残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显微鉴别是蛇胆原药材鉴别的方法之一。杨育民等[6]依据蛇胆内含物的形状、大小及颜色等显微特征鉴别了蛇胆及其伪充品鉴别;陆惠文[7]根据蛇胆与伪品等各自的组织学特点将待检胆囊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和显微观察,鉴别了蛇胆(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等)与伪品蛇胆(鸡胆、青鱼胆等)。该法虽鉴别效果较好且简便,但仅适用于仍保留有显微特征的原料药材和成药。由于胆的内含物随着蛇的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异,组织学特征也因切片的取材位置不同而不同,因此增加了鉴别的难度;此外,目前大多数含蛇胆成药不保留蛇胆的显微特征,故此法不宜推广。
1.4分子生物学鉴定
由于蛇胆保存和制剂加工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往往破坏了蛇胆的'完整性,因此依据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进行鉴别有一定困难,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克服上述问题,呈现更客观的结果。众所周知,物种的多样性是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在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王义权等[21]将分子标记技术运用到蛇类药材的鉴定研究中,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通过提取金钱白花蛇及其伪品药材和原动物样品的模板DNA,分析其Cytb基因片断鉴别了金钱白花蛇[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