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有6500字,前半部分是关于种植对肥料的需求,后半部分是关于肥料品牌、配方的选择及价格、真假的判定,感谢您能看完并有收获)
肥料销售
放过羊的人有这个经验,放羊时一般是走在羊后面点,叫最前面的领头羊带好路,再管好不随队伍的个别羊就能了。而大多数的羊只是随着头羊的步伐向前走,一般不会走错。即使在草地上吃草时,羊也会随着大队伍在一定范围内觅食,随时看头羊的行动足迹。这种羊的独生性格称为“羊性”,就是羊生性会跟着大队伍走,不会走歪。
肥料经销商会依据这一“羊性”理论,在销售肥料的时候会专攻有威望的种植户,让他们来带领其它农民购买自己的肥料,这种销售方法屡试不爽。而农民往往会随着有威望的种植户进行肥料购买,一般没有大的变化。这说明农民本身有“羊性”,这里并没有贬低农民的意思,由于文化知识的偏低、社会经验的相对缺乏,跟着领头羊走,是有好处的,但在购买肥料时也这样,有时会吃亏的。下面的几点里我们会有力地证明这一点。
打个比方,有威望的种植大户购买某款肥料,他是根据自己的土壤情况、作物情况、目标产量、浇水情况、肥料价格情况进行斟酌后选择的,而其它农民在不了解种地大户的这些情况后,跟着选择了这款肥料,就不一定适合自己了。这在多年来的肥料销售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好些农民跟着大户走是走了一些弯路的。例如在2014年的时候,我在晋北五台县销售肥料,一个村的种植大户欠了一些农民的工钱,就从河北拉回来一车肥料,说他今年就用这款肥料呀,叫农民们想用的就跟他买,欠下的工钱也从这里头顶。农民年年都信他,就都买了,可是,种下来地却发现收成不怎么好,一总结是肥料质量不好,秋后还能看到春天施下的肥颗粒在地里头没化掉。农民谷哭无泪,大户也假装不知道,一个村的人不好意思张扬,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山坡下玉米
还是在五台县,曾经遇到一个不给肥料款的钉子户,经销商每次去要肥料款的时候,总是说肥料没有卖掉呢、肥料结块了、收成不好、其它农民不给钱、农民说肥料不好要赔偿呢等多种理由。五台县是个农业县,但地势高低不平,以沟地和丘陵山地为主,农民只能种植玉米以及少量的杂粮。我去这个村了解情况,村代表自己说认为肥料还可以,自己种的地收成也不错,可农民就是以各种理由不给肥料款。
其实各个村的土壤情况各不一样,大多数农村还是高低不平的,土壤中的有机质水平有的相差很大,而且土质也不一样,土粒间隙不同,也就是保肥能力不同,就是一样的作物对于肥料需求量也就有了不同。土壤质地较松,容易漏肥的土壤要注意施肥较浅些。
谷子种植
农民在作物选择上还是比较专业的,比如正常的作物轮作,今年种了玉米,明年要倒茬高粱;今年种了谷子,明年就轮作玉米;今年种了土豆,明年玉米施氮肥要少一些等。还有一些农民不注意这些,就认为是肥料在作怪让自己的产量减少了,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各种作物在不同土壤中的吸肥能力是不同的,而即使是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形中的吸肥能力也是不同的。比如一样是种玉米,一样的土壤情况,你连年种玉米,那么土壤中的土传病害就相对多些,这从外观是看不出来的。用一样的肥料,最后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连作的土壤中,产生病害的可能性就大些,产量自然不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和别人用一样样的肥料了,玉米种子也要尽量选用抗病性强的,也应该多施用些生物菌肥,这样才能保证肥效。
山坡地玉米
当问到目标产量这个问题时,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说法,认为目标产量应该高的反而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目标产量低的反而超出了自己的预估。下来就会说今年比预估的高,明年得多施点肥;那个实际产量比预估的低,肯定肥料有问题。这些想法都不能说错,但每年都这样实验性地进行肥料选择往往是不科学的,不一定会真正提高产量。
在这里先抛开种植管理、轮作这一块儿,基本上一大块田都是有个基本产量的,比如村东面有一块500亩的平地,中间没有任何拦堵,种的都是一样的作物,近几年的产量均下来大约就是玉米1500斤,那么,这块地在农民看来就是1500斤的亩产量了。我们在预估目标产量时,就以1500斤为标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产量高,但由于种子选择不同、肥料选择也不同,地中间或者地边的不同,产量会有所区别。这个目标产量其实就是多年印证出来的一个平均产量,对于肥料来说也是按照正常施肥来做的。有的农民就愿意多施点肥,到秋后发现自己这块地产量达到了1600斤,就说是肥料好。到后来两三年,都愿意多撒点肥,当产量到了1800斤后,发现后来几年即使再多施多少肥料都在降产量的时候,就说这肥料不行,要换个肥料了,这就是当前农民比较普遍的一种心态。其实这从理论上来讲,就是过大预估了目标产量,而且对于肥料的无限增长使用当成了产量无限增长的可能性,这种心理是不符合作物生长规律的。
有的农民比较细心,会分开几块儿,进行同一肥料、不同种子的试验;也会进行同一种子、不同肥料的试验。这是比较好的,当发现连续两年都有同一肥料下的增产效果,就认为这款肥料不错。以后就用这一配方的肥料了,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但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品牌下,这个配方的肥料不错,不代表这个配方可以永久地施用于这块地,就如直到现在还有农民认为3个15的肥料就是好,也许对于某些地块是合适的,但并不代表对于所有地块儿都合适。我们都知道玉米产量好坏看最后产量,而不是看某一时期的情况,是要配合玉米整个生育期的生长态势的。比如玉米前期长得又高又大就代表不了秋后玉米产量高。
水地玉米
大多数的农民在旱田施肥是一炮轰,这是不争的事实,追肥也是随着自己有没有精力去做,有没有合适的雨水来临而做选择,这是自然现象的产物,这里不做好坏分析。一炮轰的做法很难让土壤接受,这是个现实问题。所以,个人认为即使旱田也应该按照作物需肥规律来做,一炮轰的恶果是土壤越来越不接受现实了,产量会越来越低,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据对一些旱田承包户的做法看,配合秸秆还田和农家肥施用、旱田滴灌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解决产量低的问题,当然农机进不了地的情况排除在外。
关于水浇地,更会让农民误解,认为有水浇,就不怕多施肥,上多少都能被吸收掉,而且上得越多,产量越高,所以我们听到过玉米施肥多,能让为产上2300斤以上,以至于有人讲会上了3000斤,这都是不可取的,不可信的。即使水能跟上,肥料的配合施用才是关键,而肥料配方的正确性决定了产量的高低。我们曾经做过试验,一亩水田种玉米,用28-6-6、23-12-5、25-15-11三个肥料配方,在不同地块的为产是不同的,有的是28-6-6的好,有的是23-12-5的好,有的是25-15-11的好,反过来,有的地块并不是总含量越高越产量高。这说明肥料配方在不同地块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国家农业部门根据测土配方技术给农民提供的配方意向,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农民购买肥料
我曾经在晋北原平前后呆了有20年之久,对于这里的水田有过调研,并对肥料施入情况做了多次研究。暂不说肥料施用是随着肥料厂家的产品更新决定的,也是随着肥料科技能力决定的,只讲品牌的话,已经由过去的几个厂家发展到了现在的几百个品牌。那么,谁敢保证这上几百个品牌在一个县级市场中,哪个品牌是最有质量保证和说服力的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有人讲品牌代表着质量,这一点没错。但反过来讲,不知名的品牌并不代表质量差,因为现如今肥料生产厂家几千家,都知名是不可能的,产能大小决定了覆盖率高低决定了知名度的大小。所以,知名度并不是唯一选择。
农民朋友在出现问题后会想起农业部门来,去求助。但在这里需要提醒农民朋友,要习惯了事前去对接农业部门。比如在准备购买肥料前,去县级农业部门找找看,有多少肥料厂家在农业局备了案,备了案的厂家会将自己想销售的肥料配方以局面的形式给农业部门,农业部门也会从专业网上查询该肥料企业的真实性和产品配方的达标性。掌握了这些,肥料质量就不是农民说好与坏的问题,是从肥料监管上证明了肥料的好坏,行业叫达标。比如农民知道了A肥料是在农业部门备过案的,那么您完全可以信任这个厂家和这款肥料。这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冒肥料的购买。而农业部门每年打击假冒肥料都是因为农民不知道哪些肥料是可以购买的,这里也提醒农业部门应该随时将肥料登记备案品牌公之与众,让农民心里有底。
肥料购买
有些肥料产品为了突出差异化,也就是找到自己的产品亮点,在包装袋上标注含有多少中微量元素。其实大多数的肥料都是有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的,只是不需要标注而已。农民在大田作物中选择肥料的时候完全可以忽略这些中微量元素,专门看大量元素总含量和配方即可,不能被其它标注迷惑了双眼。
在第五点中我们介绍了肥料总含量不同和不同配方带来的产量不同,证明并不是肥料总含量越高,产量就越大,重要的还在于配方的重要性,与不同土壤、不同目标产量、不同种子、水力等有关。一个品牌也是有不同的配方的,这一定要注意,并不是自己认准了品牌,就任何配方都是适用自己的。
还是要突出第2点,我们购买肥料不特意看重肥料知名度,也不刻意看品牌,而是看其在农业部门有无备案。因为现在的肥料销售有各种形式,有专卖店形式的,有厂家直销的、有各级代理商制的,有特别服务形式的,如果不做专门调研,农民很难确定厂家和产品的真实性,所以,从农业部门了解到的厂家和产品真实性是最准确的。其它没有农业部门备案的肥料都可认为是假冒厂家和产品。这样,是不是肥料选择就又容易了一些呢?
肥料促销
肥料价格也是这样,其实从市场上的肥料零售价我们大体可以知道肥料的普遍价格情况,但还是有的肥料价格特别便宜,有的特别贵,这就可以做一个中性选择了。我们可以把自己将要购买的肥料价格按照市场普遍价格来确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随着价格来购买肥料的,而是随着种植需求来购买肥料的。不管价格怎么样,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需要什么配方的肥料多少袋,然后才去调研各个品牌这个配方肥料的价格,找到一个相对低的价格进行购买就好了,当然前提是这些被调研的品牌都是在当地农业部门备过案的。
改变了购肥顺序,就会很大程度上杜绝因价而购买,因忽悠被购买的可能性了。我们农民在开农民会的时候,容易凭空认为这些肥料质量是没问题的,并没有采取正当手段去辨别,买到的肥料自然会不让人称心如意。肥料价格永远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迷,相信自己买到的就是合适的,价格也是如此。
肥料生产
农民现在喜欢在家门口就买上肥料,也要求肥料经销商把肥料摆在自己的屋檐底下,有的要求在种地时把肥料送到自己的地头,有的连撒肥都要经销商撒。方便多了,问题也就出得多了。有的农民在没有秋收的时候,绝不给经销商肥料钱这是一种不信任,但有些时候连经销商都不知道该肥料的好坏,这就是经销商的问题了,也就是经销商利益熏心的结果。
所以,我们不管是去肥料店购买,还是在家门口开农民会,还是有人不要钱送上门来的肥料,都要有查验厂家营业执照和产品检验证书的习惯,而且要拿到手,去验证备案情况。
有些肥料并不是假冒,但是用上了也不是效果太好,那就是农民肥料配方选择的问题,这就要加强肥料配方选择的学习了,这只能是农民自己补习了,别人真的帮不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