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入代运营商开拓农产品进城渠道
连南瑶族自治县辣香堂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修振生说,自己生产的腐竹只含大豆和水。刘阳摄
“多亏了县里的特农公司啊,要不是他们帮忙,我今年可亏大了,我目前70%的产品都是他们帮忙销售的。”连南某腐竹厂老板修振生说。
不仅仅是腐竹,在连南特农网的帮助下,采用线上推介线下销售的模式,包括腐竹、山茶油、茶叶等大量连南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了连南走向了珠三角,乃至走向了全国,2014年至去年底,由特农网线上独立销售或引导对接销售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超过1500多万元。
这就是清远电商的四种模式之一连南模式,通过开拓网销渠道、引入代运营商即该县县政府注资成立的特农公司建成“农产品进城渠道”。●南方日报记者刘阳通讯员李忠华
电子商务救了优质腐竹厂
“我们的腐竹原料只有大豆和水,如果消费者发现其他任何添加原料,我们假一赔万,我们的腐竹经过高压炖煮后能还原成豆浆。”连南瑶族自治县辣香堂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修振生说。
优质大豆的产地是黑龙江,机械化清洗,柴火煮熟大豆碾磨成豆浆,蒸汽制作腐竹,烤箱烘干,修振生自信地向记者展示。但这样好的品质的腐竹最开始却卖不出去,这可让修老板犯了愁。
修老板做生意多年,此前花了好多钱学得了做腐竹的技术,还专门请人来连南看过,发现连南的水质非常好,特别适合做腐竹,于是修老板在2014年花了200多万元开始建厂,并于2015年5月正式投产。
但腐竹出产后修老板却发现做了多年生意的他却看不懂生意场了,这么好的腐竹却卖不出去。
“我专门跑到连州、阳山、连山等地找渠道,还是老套路,给商店铺货,让他们给我销售。”修老板说,但事与愿违,老套路经证明销售农特产品是走不通的。“对方拼命给我压价格,我的产品质量好价格自然要高,但对方却拿我的腐竹价格跟最差的腐竹价格比,这生意怎么做呢?”
于是,修老板的厂持续亏损,每个月销量仅2万元,但运营成本就要5万元。
2015年9月,连南特农公司负责人找到了修老板,邀请他和县里其它做农业的厂家一起抱团去广州参加推介会,修老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了对方。结果让修老板大吃一惊,其腐竹在推介会上大获成功,销售了6000多斤,期间曾一度脱销。
之后,修老板一心一意跟该县电商中心以及特农公司合作,由对方在网络上帮其推销,而其月销量也从最初的2万元一路攀升到上月的10多万元,其中七成都是走县电商中心渠道。
现在修老板对自己的产品更有信心了,不仅仅是品质还有销售。他将在连南本地和农户签订协议,种植优质大豆,逐步实现原料产地本地化,让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连南一些农户致富。“我现在每天的产量是1000斤,根本销不赢,明年我计划把产能扩大一倍,人员也扩大一倍!”修老板得意地说,由于产量不足,目前让修老板发愁的是如何委婉地让客户少买点。
越来越多厂家和电商中心寻求合作
随着连南电商中心在该县农特产品销售方面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厂家找到了电商中心寻求合作。在记者前往电商中心采访时,最近返乡投资香菇产业的盛瑶公司负责人潘海立业在场。
“我在前年7月份去福建学习种植香菇,连南属于粤北高寒地区,生态又好,特别适合生产香菇,于是我去年就在连南投资建了一个香菇基地,首期投入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搭建标准优质食用菌种植大棚。种植规模为菌包80万个,年生产食用菌140万市斤。”潘海立介绍。
潘海立的香菇主要销往珠三角的批发市场,但他也瞄准了电子商务,希望能跟县电商中心建立合作关系。
“我现在虽然不愁销售,但如果走电商渠道的话,更能树立品牌差异,卖一个好价格。”潘海立介绍,他将为整个项目投入资金2000万元,主要包括建设示范种植基地、加工生产基地和推广种植。产量的扩大也要求他进一步将香菇深加工,这也更要求他走电商渠道销售。
“村淘点”让山区群众享受购物便捷
不仅仅是农产品上行,为了让山区群众能够享有和城市一样的生活,连南还大力发展农村淘宝服务站,方便群众购物。
“你看我这双鞋,买得多实惠,才89元,又轻便又暖和。”连南三排镇的瑶族群众李二妹说,在自家旁开的淘宝服务站凭借其丰富的网上产品和便捷的购物方式让李二妹去县城逛街次数越来越少,就连缝衣针也到服务站购买。
三排镇山溪村委会大埂村淘宝服务站负责人房许华是80后,大学的专业是电子商务,毕业后开了网店,自从连南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后,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回家开起了服务站。
“我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马上春天就要来了,农资销售将会是重头戏,会有很大需求量。”房许华对未来充满期盼。他也盼望着能够早日通过网店实现农产品上行,将周边的野菊花、笋干、番薯、茶叶、柚子、茶籽油等特产卖出去。
据了解,为使村级电商网络有强大的后台支撑,连南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加强联系,其中与阿里巴巴的“村淘项目”获得群众的热切支持。2015年9月29日,县召开了“农村淘宝项目”启动大会。会后,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板报标语、致广大农村青年公开信,团委、学校组织宣讲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村“农村淘宝项目”,并通过这一系列宣传活动,使“村淘”项目逐渐被广大群众了解,形成较好的氛围。
而在11月,该县召开“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大会(第一期)。经初步遴选、包括房许华在内的已具备农村淘宝合伙人基本条件的237名城乡创业青年参加了大会。会后,根据面试情况和回访信息,初步选定18个第一批农村淘宝服务站设点村(选点工作还在继续)。12月31日,首批9个“村淘点”开始营业。
连南农村电商发展进入井喷期
“连南本来就有生态优势,开展电商后,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销往了珠三角,并凭借其品质获得了更多认同。”连南电商中心以及特农公司负责人陈建业说,
陈建业认为,连南电商目前经过前期的打基础搭框架后,目前发展已经进入井喷期,近年尤其是今年该县电商发展迅速的原因就在于其基础打得牢固。
“我们这两年建设了产品溯源体系和农产品数据库,所有销售的产品都有政府备注,充分保障农产品质量。”陈建业说,2015年,该县以特农网系统为平台,根据产品分类,围绕产品文化背景,特色优势,资源分布,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等项目,完成特色农产品的基础数据采集、编辑工作,建立健全县首个特色农业数据库,为全县农贸电子商务建立产品信息框架和溯源体制。
“比如我们的茶叶,各个厂商的数据我们都有统计,有详细的质量标准和专业的品茶师,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贴牌的可能性。”陈建业说。
而在物流方面,该县一方面与菜鸟物流合作,同时还在搭建自有物流平台,集约社会资源,利用非物流公司的车辆货源,以期减少成本。
在人才储备方面,在2015年,该县搭建包括电子商务孵化平台,特色种养基地等各种实操培训平台13个,组织包括“槟榔芋种植”、“高山茶种植”、“稻田鱼养殖”、“电商人才培训”等九大项人才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人员485人。
在推进主打产业的过程中,该县还注重规划先行,以市场供需、产销服务为主导,以融资帮扶、技术服务为主体,认真解决好农户最关心的“市场销售”、“生产技术”、“生产成本”等核心问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资金,联营合作发展了多个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努力推动产业的发展。该县还重点选取了高山云雾茶、土禽畜、有机作物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作为“原汁原味原生态”农产品的代表,加强宣传推介工作,打响连南品牌,建立产销对接平台。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逐步使连南特色农产品营销走上“线上订购、线下体验”的离线电子商务模式。单单2015年,由该县县政府注资成立的特农公司独立销售或引导对接销售的农产品贸易总额接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