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的困境原因与出路分析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面临的主要困境

数字经济在推动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收入的同时,对农村基础设施、人才、技术和运作方式等方面提出要求,目前,农村传统电商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短板和不足。

#01

“引进来”易“走出去”难

对于“三农”领域而言,农产品外销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在数字经济推动下理应有长足进步,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比如,新鲜的应季水果和乡间野菜,由于道路颠簸,尚未运抵城中,便被“摧残”得不成形状,失去了最原真的味道;本要用独家技艺烹制的农家美食,质朴的食材一路辗转到了城市,却由于方法不当只能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虽然很多农村地区拥有较为优质的农特产品,但是农产品标准化、产品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成为“网红”难度大。随着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提升,上行需求和规模不断扩大,对电商供应链、物流链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农村地区供应链水平相对落后,农产品分级规范不够严格,质量控制能力不足,产品包装、冷链运输、仓储管理等还跟不上,供货不稳定,高质量农产品和特色服务难以顺利“走出去”

#02

“特产”没有形成“特色”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不够完善,农产品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有些经过第三方企业加工后,被误认为是这些企业的“孩子”,土特产的专属特质没有得到彰显。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地区有丰富的优势资源,长期无人知晓,处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土特产”的特色不是拘泥于其自身,“土”是乡村本土,“特”是突出特色,“产”是形成产业。各地情况不同,相对优势也不同,特色应各有侧重。有的盲目跟风创特色,却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如果千篇一律追求某种特色种植或者建基地,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持久。当前,特色意识养成尚需时日。

#03

“产量”跟不上“产业”

农产品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产品,但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会受到自然环境制约。一些颇受欢迎“名气”较大的土特产,产量有时无法形成规模,还不能成为产业实现更大效益和收入。当前要完善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推动农村电商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小农户接受信息能力弱、抗风险水平低等问题,使其参与电商的意愿不足、专业化程度低,难以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向规模化发展。

#04

“线上”与“线下”脱节

02

农村电商数字化转型困难的主要原因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水平、知识积累、政府支撑等方面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应的制度环境、技术支撑和方法手段等,则是导致农村电商面临困境的主要成因。

制度环境不够完善

从政策层面看,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等短板,市场环境面临数据安全、交易公平、竞争垄断等挑战。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乏人才和投资机遇,许多利好政策难以快速落地,导致农村电商发展迟缓。由于农村电商经营涉及多级政府和多个机构,地方参考国家有关农村电商政策时,没有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电商现状因地制宜,往往造成各地政策趋同,缺乏定制化针对性的落实举措。不同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水平、所处阶段以及实际需求不尽相同,统一的国家政策无法面面俱到满足各类农村电商的个性化需求,容易出现资源浪费或资源错配等问题。同时,农村人才相对稀缺,缺少拴心留人的制度保障。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农村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依然不足,技术创新应用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需要,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大与农业综合收益小的矛盾不同程度的存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在公路建设方面存在更多短板,不能满足电商发展对物流的新需求。虽然有些农村交通道路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多数物流企业受利益驱使,不愿在偏僻落后的乡村设立快递收寄点,导致乡村物流覆盖率、快递配送率低。

产业优势尚未形成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于生鲜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多,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迫在眉睫,但“小农户、大市场”矛盾依然存在。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各类农产品在数量、质量与品质上都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预期,同时农户种植或养殖收益无法保障,使得二次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由于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农产品无法大幅提升生产规模和产品附加值。

农村电商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新思维,大多停留在改变包装、降低价格、抢注商标等微观局部,没有统一规划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程度低。有些农户和商户重生产、轻营销,借助网络推广宣传能力有限,难以形成生产、销售、推广的闭环。农村电商平台企业在创业初期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交易工具和管理经验不足,“单打独斗”容易产生同质化竞争,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方法手段相对单一

农村电商最初是从城市电子商务模式“复制”过来的,并没有结合乡村特点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以往政府主导、企业主打、平台主力的单一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数字经济需要数字技术与国民经济深度融合,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在与农村电商相互作用过程中,催生出许多新模式新样态,比如元宇宙电商NFG、ChatGPT电商客服等。数字经济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现有农村电商的诸多短板,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等都是农村电商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一些地方的农村基础设施长期老旧,原因在于对新技术理解不透、创新发展意识不强,加之对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缺乏认识,有些数字化的“新农具”没人用、用不好,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依然停留在企业平台的初级阶段,像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业农村数字化场景应用上,开发度、活跃度还有较大差距。

农村电商数字化人才不足,既懂电商又懂农业生产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短缺,人力资源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03

加快“土特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路径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优化数字乡村的制度环境

随着区块链、元宇宙、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人人互联开始向人机互联、物物互联演进,人类开始进入智慧社会,及时构建相应的制度法规非常必要。党的报告二十大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战略部署,对加快新技术嵌入乡村振兴提供了依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积极鼓励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新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均对农业信息化、乡村数字化的制度建设提出要求,其中的指向性和针对性较为明显。

各级要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与数字乡村、农村电商、农业数字经济等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制定优化农村地区营商环境的具体办法,细化完善带有技术属性的具体制度规范。要把顶层设计和精准施策结合起来,把特产与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支持农村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发挥法治与德治合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立公平合理的参与机制,形成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确保各类主体有信心有条件融入乡村振兴各项任务。

完善数据支撑的基础设施

我国农村地区数字化水平发展不一,不同地区技术嵌入程度和融合情况有所不同,应当在保持因地制宜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新老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不同发展策略。比如,农村金融、货运物流等基础辅助行业发展,就可以依托互联网公司,组织加盟式合作和帮扶式发展统一建设,由点到面、逐步成网。同时,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建设,重点围绕农产品溯源数据、销售流通数据、用户反馈数据等开展数据治理、提供数据服务,为数字乡村各类应用场景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形成链上联盟的产业优势

作为区块链的高级阶段,成熟可信的联盟链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合作的重要媒介,为集聚优势助力农村电商提供了依据。在链上扩容技术的支撑下,第二代区块链技术可以极大地增进各类主体的相互信任,进一步释放合力优势。将区块链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积极发挥效能,有助于农户、商家与政府、企业等主体的密切协作,通过平台合作等方式联合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建立适应数字乡村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协作模式和竞争规则等,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生产与消费的全面互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深度融合的“链式”发展格局。

各地要在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货运等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同时,逐步完成“三农”大数据中心、乡村产业振兴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农户与农户之间、村镇与村镇之间、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物理界限。

运用虚实结合的创新方法

2022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汇集整合新技术推广、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提升农民数字技能的举措,为优化创新农村电商模式提供基础支撑。

在信息化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积极建设线上农村跨境电商网络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我国农村跨境电商的全球贸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支持。

THE END
1.农资营销难背后的逻辑错误,值得深思!就在这几年,耳边听到最多的就是农资行业太卷了,市场同质化太严重,经营销量在下滑,利润在下降,市场萎靡不振,增量难以突破,笔者思考是什么造就了当前的这样局面?在当下社会,农资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逻辑错误。 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bf558ded-8b8a-43d0-8dd4-d2f1067f1561.html
2.“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产品电商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国家对农产品电 商的高度重视及农产品电商政策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 米村考察时出席了该村举办的一场农产品电商直播活动, 他指出,电子商务是具有潜力的新兴业态,是大有可为的, 它不仅是老百姓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渠道,还是助力https://www.qingbaoyuan.vip/doc/71601/
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之困与破局之策中国商人期刊网另一方面,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依然严峻,这主要归因于环境控制的不当。鉴于此,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流程中的物流效率与准确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农产品信息渠道单一。当前,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加之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尚待完善,多重因素导致信息传递面临挑战。部分农户因条件限制,或未购置电脑,或操作不熟练,http://www.cbmag.cn/news/76522.html
4.民生财新周刊频道他们面临资金、技术等多重难题 (5) 疾控怎么改 “大调”还是“小补”? 公卫界期待一场全面反思,厘清疾控部门的定位 (3) 显影|旅游业等待“复活” 游客流量锐减让导游面临无团可带、司机面临无人可载的困境。生计牢牢牵系在旅游业上的他们,或是“失业”在家,或是转业求生,等待旅游业“满血复活” (1) 显影|https://weekly.caixin.com/m/cwcivil/
5.李志起八、红太阳,坐稳中国“农资连锁一品牌” 九、隆平高科,“种子+农化产品”联合营销模式的缔造者 十、屯玉种业,诚信创新,筑造现代种企核心竞争力 第 十七章 大农业精典案例、牧 一、正大集团,为做电商构建完整产业链 二、首农,打造现代农业新体系 三、“但愿人长久,相伴得利斯”,高端品质成就绿色肉食王国 四、张https://baike.sogou.com/v101684720.htm
6.农资产品销售模式(4种模式卖农资,有人销售过亿!做服务做电商以服务为切入|全程土地托管方式服务种植户种植户或者农民不仅仅需要种的好,还要把农产品产品卖得出去。产业链金融|解决农资销售问题和现金流问题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26814-1.html
7.农产品电商调研报告14篇(全文)据统计, 未来五年, 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 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占1%, 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将占2%。未来五年, 我国农产品电商与农资电商、农村再生资源电商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农村供销合作社将发挥较大的作用。 (四) “三品一标”产品成为农产品电商的主角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gj5mjrx.html
8.中青校园:关于龙山县农车镇电商运营环境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法律层面正面临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农村电商交易产品价格监管和质量风险、经营主体资格法律地位问题、电子合同问题、交易平台风险以及侵犯知识产权和隐私权问题等。这些法律隐患是由于农村电商交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监管、政府服务不到位和经营者法律、道德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的。法律风险乡村振兴以农村http://www.ccsu.edu.cn/info/1323/26151.htm
9.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通用6篇)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主要面临着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单笔的配送成本较高,一般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将占到农产品本身价值的25%-40%,而其他电子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在5%以下。根据企业的估算,如果一单价格低于200元,农产品电商就将处于亏损状态。二是冷链物流缺乏,所配送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冷链物流的不完善,造成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it0d43t.html
10.“农村电商如何玩转社交社群”高峰对话其他【亿邦原创】12月21日消息,在2017亿邦未来零售大会上,上行服务商百诚源CEO杜非,农产品电商火凤凰执行总裁郑丽,电视购物乐拍购物总经理林涛,微商领军微谷控股总裁凌教头,农村电商云图电商资深总监胡炳阳,原产地代表援疆印象CEO于健波就“ 农村电商如何玩转社交社群”进行圆桌论坛互动。 https://www.ebrun.com/20171221/2596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