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招聘季,为了让广大求职者更安全地投简历、找工作,检察机关主动对一些招聘网站的审核程序加强了监督,特别是针对潜在的诈骗等风险,不具备资质的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的这些行为,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去年起就探索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某家招聘网站发布的一条职位信息显示,某家公司正在招聘程序员,不限经验,门槛很低。类似的信息很常见,但是它是真的吗?
2023年9月,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通过大数据模型,发现了这家招聘网站存在对入驻用人单位资质审核不严的问题。而这条招聘信息,检察官办案过程中看到,即使不填写任何真实的公司信息并上传资料,也能发布出来,那像这样的虚假招聘信息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田慧娟:发布了之后我们还能收到求职者的简历。
网络上投招聘简历怎么就陷入诈骗陷阱
一张空白的营业执照图片加上一些随意编写的信息,就能在这个招聘平台上注册并发布招聘信息,如果刚才发布招聘信息的不是检察官,而是不法分子,那么有些求职者的权益就会受损,轻则被骗钱,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湖北的小李就经历了类似的遭遇。
小李没有固定工作,平时靠打零工赚钱维持生计,偶然的一天,他在网上看见了一条招募务工人员到境外打工的信息,上面写着境外打工收入高,而且包机票,包食宿。看到如此诱人的招工条件后,于是小李主动联系了对方,招工的人告诉他,第一个月底薪就是八千元,此后底薪每个月都会再涨五百元,如此丰厚的薪资待遇,让小李很是心动,顾不上跟家人商量,就报了名。
当事人小李:他给我买的机票,从武汉飞昆明,他找的人(让我)坐车,又从昆明坐到普洱,又从普洱坐车到西双版纳。
很快,小李发现,自己并不能合法出境。在联络人的安排下,小李与几名和他一样准备入职所谓“高薪工作”的求职者一起,踏上了偷渡之路。几人一路翻山越岭,历时10多个小时,来到了一个以前从没有听说过的地方,眼前的情况也与他当初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当事人小李:(厂区)是用铁皮栅栏围起的,把我们接到那个地方,一去就把身份证收了,吃了一碗面条,一人发了一个床垫,要我们先休息。
到达后的第二天,小李和工友们就被安排上班,通过对“工作”深入了解,他们才意识到这份所谓的高薪工作其实就是电信诈骗。
当事人小李:刚开始他们说是搞外汇,蛮简单,就跟别人聊感情就行了,就像谈朋友一样,跟别人谈感情,骗取她的信任,然后再让她投资什么的。
小李说,工作期间,公司会发给每个人三到四部手机,他们不仅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还失去了人身自由。
当事人小李:基本上要天天加班,从早上10点上到晚上2点,还不让我们休息,没有休息日反正天天上班。上班不能聊天,上厕所要报告,不能吃东西,不能自由出入,上厕所不能超过十分钟,超过要罚款。
小李说,他曾跟老板提出过辞职,转头就遭到了恐吓和拘禁。
当事人小李:动不动就说把我们卖到矿上挖矿,一边恐吓你一边又说对你蛮好,我说不想搞(做),他就把我铐到一个小屋里面,一天给我一餐饭,铐了两天,他们就威逼利诱,要不就拿钱,要不就搞(做)事,我没有办法只有搞(做)事。
备受煎熬的小李始终想到要逃跑,但是他们所在的地方四周都是高高的院墙和铁网,大铁门平时关闭着,门口甚至有拿着枪的保安在24小时巡逻,如此严密的管控下想要逃跑并不容易。直到几个月后,小李借着一次外出理发的机会逃了出来,在当地一名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边境口岸,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此外,还有些不法分子以高薪招聘为诱饵,对应聘者实施诈骗。2021年11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诈骗案中,几名被告人在多个招聘网站发布虚假的招工信息,并以入职需要交纳服装费、IC卡制作费为由,诱骗前来应聘的被害人支付钱款。一旦被害人缴纳这些费用,几名被告人就会开始进一步的诈骗,比如承诺安排后续工作,继续诱骗被害人缴纳培训费、招聘费等。
以网络招聘为由实施犯罪常见哪些套路
一些求职者因为轻信了招聘网站上的“高薪工作”,有的被骗了钱财,有的被骗到了境外,沦为了替犯罪团伙实施电信诈骗的“工具人”,甚至面临生命威胁。检察官发现,因为招聘平台审核不严,导致虚假招聘信息存在,那么这些虚假招聘信息都会引发哪些违法犯罪行为呢?检察机关进行了调查梳理。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刘佳:网络招聘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更加便利,但是网络空间同样是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因为你并不知道在互联网的那一端的企业是正规企业,还是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精心设置的圈套。
检察官还发现,有些人会在招聘网站发布一些违法的招聘信息,招募人员参与赌博、卖淫等违法的工作。
检察官表示,有些求职者也许比较谨慎,不会轻信对方的话,但是他们在给这些虚假的公司投递简历时,实际上就已经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暴露给了对方,有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被卖入电诈团伙手中。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杨曦:网络招聘服务平台是一个非常大(量)的个人信息集中的地方,很多求职者在上传简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个人信息,所以说对平台对用人单位资质审核不严,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检察机关分析认为,发生这些案件的一部分原因,是网络招聘平台审核不到位,会导致平台上存在不真实、不合法的招聘信息,如此一来,就会为潜在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威胁到广大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人身财产安全。随后,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对所有注册在北京市并从事网络招聘行为的服务机构进行了筛查。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杨曦:通过我们自建的一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北京市2000多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了一个筛选。
经过筛查和测试,检察官发现,有些网络招聘平台审核存在漏洞,为不具备资质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位信息发布等服务,那么,这样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呢?
根据《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七条: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应当包括(一)用人单位招聘简章;(二)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三)招聘信息发布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刘佳:在本案中,运营招聘网站的公司对于入驻用人单位提供的营业执照和发布的招聘信息没有进行任何审核,就提供了发布信息的服务,这显然是具有违法性的。
貌似正规实则允许虚构公司随意发布信息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涉案的这个招聘网站,设有招聘岗位2.7万多个,招聘地点覆盖全国。可这个招聘网站,允许虚构的公司发布招聘信息,检察机关认为这对求职者来说,就具有极大的被骗隐患。于是,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探索开展了预防性公益诉讼。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副检察长刘祯元:一方面是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和泄露存在极大的隐患,再一个也为一些不法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简单地说有可能求职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严重点也可能对自己的人身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影响,我们是试图从公益诉讼的角度规范起来,尽可能地切断一些不良的传播渠道,从而起到预防效果。
2023年9月21日,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向涉案招聘平台所在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制发了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他们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涉案网站违法行为进行处理,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加强审核。
2023年11月2日,检察机关进行了持续跟进监督,对涉案招聘网站的运营公司进行了现场勘验,调取到了网站后台2000余家入驻用人单位的名单,并对这些用人单位进行了逐一核实。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刘佳:检察机关及时介入,从办案的角度,不仅是抓末端治已病,也抓前端治未病。在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实际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要求网站采取了预防性的合法性的机制建设,避免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目前,针对在网络招聘中出现的乱象,检察机关正在推动行政机关建立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定期自查审查机制,促进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长效治理。
发布不实招聘信息会产生哪些社会危害
这家涉案招聘平台存在审核不严等乱象,检察官发现了其中潜在的违法犯罪风险,并利用公益诉讼手段促进治理,那如果任由这一乱象存在,会给应聘者以及整个招聘市场带来哪些危害呢?
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涉及哪些法律规定
法学专家解读:谁应该对招聘信息审核负责
对于求职者来说,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招聘信息寻找工作,但另一方面,他们很难去核实这些招聘信息,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那么谁该对招聘信息的审核负责呢?
未尽审核义务招聘平台会受哪些处罚
如果这些招聘平台没有尽到相应的审核义务,他们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