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正是应届生参加秋招的黄金时期,俗称“金九银十”,步入11月,今年的秋招也已进入中后期,各公司多已进入对面试者的二轮筛选阶段。据Mob研究院与前程无忧联合发布的《2023大学生求职人群洞察报告》以及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一线城市仍为最多人的求职地域首选,除央企、国企和考公外,互联网作为近年来的新兴职业选择,也以其平台大、潜力大、招聘规模大的特点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求职者。
求职者:为增加机会选择“海投”但“海笔”和群面令我困扰
小红书公司
张晓采用的是海投战术。她给能检索到的秋招的互联网公司都投递了简历,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张晓发现,很多公司都是“海笔”,即只要投递了简历就会给求职者发送笔试,求职者完成笔试后简历才能进入筛选环节。
截至目前,张晓已经收到了两家公司的意向,但她都不是特别满意。“我明年3月份才毕业,现在签了变数太多,还是想再等等看看之后会不会有更合适的岗位。”张晓说。
应届生人数增加竞争依旧激烈
据前述报告,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与此同时,今年的秋招市场也有所回暖,招聘APP雇主端显示,校招的企业数量同比去年呈增长趋势。由于线上投递方式更为便捷、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线上渠道也成为了求职者与雇主重点投入的方向,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校招流程大多都在线上开展。
“我当时进字节的时候是非常普通的本科学历,但现在连一些985、211或者海硕都很难进来了,有从英国留学回来的高中同学找我要内推码投简历,结果秒挂了。”一位在字节跳动运营岗位工作了4年的员工告诉记者,自己本科毕业后,便进入了字节跳动,经过一次次的调岗等变动,最终努力做到了运营岗位,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以及运营岗位的饱和,今年若再想通过校招进入字节跳动,以自己的学历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了。
“内卷”是近年互联网大厂招聘季的普遍现象,随着应届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企业的招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行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光鲜亮丽的办公大楼、较为可观的薪资待遇、丰厚完善的福利体系、潜力无限的发展空间吸引着无数名校毕业、手持多段实习经历的应届生争先恐后地投递简历,纵使“效益下滑”“加班严重”“裁员”等传言不断,但似乎并未影响求职者的投递热情。
在天津工业大学就读社科类研二的张萌萌称,自己投递了几家互联网公司,但笔试后均没了消息,想必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一定非常激烈,对学历要求也很高,现在她已经将求职方向转至国企,目前已经参与了几家国企的笔试和面试,还在等回复。
但国企校招的竞争同样激烈。在10月25日举办的上海市2024届秋季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上,现场单位释放用人需求3.2万个,投递简历已超23万份,其中,国企第一波放出了2165个岗位,计划招聘人数达11086人。
互联网公司:整体校招流程前置技术类岗位的招聘占多数
字节跳动官网的校招流程
与字节并称为互联网公司第一梯队“ATMD”的阿里巴巴、腾讯和美团,目前的校招在招职位同样以技术类为主。阿里校招官网的44个在招职位中,技术类和数据类占37个;腾讯校招官网的91个在招职位中,技术类占39个;美团校招官网的42个在招职位中,技术类占23个。
除第一梯队的四家公司外,小红书、得物、快手等总部设在一线城市的潜力互联网公司也是应届生眼中的“香饽饽”。
秋招仍在“进行时”
在10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3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表示,人社部将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抓手,多举措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