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山水环绕的徐州市邳州市运河街道庙山村万物葱茏。漫步在田园乡村小道上,高悬在乡村道路两旁的“大喇叭”和田间棚内的“小喇叭”,共同点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数字引擎”。
近年来,中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乡村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在联通公司的科技助力下,庙山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农业生产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对接“云端”,农业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一起来听听庙山村里的“科技之声”。
“小喇叭”有大能量
智慧农业突显“科技范儿”
田间有神器,水上有“妙招”。昔日的“汗水农业”正变为高产高效的现代“智慧农业”,“小喇叭”与大数据的助力下,庙山村已有100户种植户与50户养殖户使用上了“数字农具”,田间与湖边处处彰显“科技范儿”。
“大喇叭”缩小距离
智慧基层打通“最后一米”
随着数字乡村平台的上线,庙山村在联通公司的“数字助力”下,推动智能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借助数字化管理为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围绕庙山村治理热点、难点、堵点,打造了智慧村务、村级安防、视频会议等一批贴近群众现实需要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庙山村治理和信息惠民水平。
王广省介绍道,通过数字乡村平台连接村各个路口装上的摄像头,减轻了村委会对治安管理的负担。“村以前还成立过夜巡队,一晚上定点夜巡检查好几次,现在通过数字乡村平台,我们在办公室里就可以一览村里边的各个路口、各个点位的状况。”
让百姓“看”得见是最有力的保障。利用数字乡村平台,基层社会治理正覆盖庙山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时看到村里最新信息、家门口的最新情况……数字技术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被慢慢打通,也将基层治理变为基层“智”理。
变“输血”为“造血”
村集体经济潜力大
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只有多举措“造血”集体经济,才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通过我们和联通公司成立农村合作社后,一年下来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王广省告诉记者,通过和联通公司新创新的合作社模式,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益,更为村民种植养殖带来了更高的产值。“我们利用这15万为村里边进行道路养护,以及下水道疏通和路灯的维修,让老百姓在工作和生活上更加便利以及舒适,有更大的信心做好产业,留在村里继续发展。”
人心是聚力,更是动力。只有多举措“造血”集体经济,才能汇聚人心,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村委会与联通公司成立的合作社使得村集体经济壮大,也使庙山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多措并举汇成强大合力,庙山村乡村振兴的美丽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在数字+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三个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上再扩容,在工作举措的实和质上再提升,努力向全国性的法治乡村迈进。”王广省信心满满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