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成钦:扎根基层服务34年勇作乡村振兴的带头人17城山东新闻新闻

无人机喷洒农药,一台无人机十分钟可喷洒10亩地,与传统人工式喷洒相比更快、更匀。

供销社对土地进行测土配肥

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多项服务

鲁网菏泽5月15日讯(记者李朋)自1984年中专毕业后一直在供销社一线工作,时至今日他在供销社一线一干就是34年,经历了供销社曲折发展的艰辛历程,成功探索了供销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特别是在新常态下供销社发展的成功之路。

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探索创新,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服务规模化,以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打造土地托管服务圈,走出了一条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实现了社会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双丰收。他就是菏泽市郓城县张营镇供销社主任闫成钦,他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俺们的好管家”。

5月9日至10日,鲁网记者前往菏泽市郓城县张营镇采访,深入了解了闫成钦30多年来扎根基层的故事,他顺应“三农”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探索出一条带动乡村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从垄断经营到山穷水尽主动谋变让基层供销社激发新活力

1984年,闫成钦从菏泽供销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张营供销合作社工作。1991年,闫成钦当上了张营供销社主任。供销社的农资原本是垄断经营,效益是政策赋予的。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上任第二年,中国开启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大潮。当市场经济到来,产品经营、价格完全放开后,供销社在市场竞争下溃不成军。这一时期,大部分基层供销合作社陷入“网破、线断、人散”的境地。供销社渐渐淡出了城乡居民的视野、淡出了城乡大市场。有些供销社一度将包、分、租、卖作为应对竞争的措施,丧失了整体优势,日益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闫成钦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供销社大变革。

为了应对经济转轨的冲击,张营供销社在2000年把20多个门市部全部承包给个体经营。“保稳定、收租金一度成了我这位基层社主任的主要职责。可每年不到15万元的租金,连当时退休金都不能全额发放,又如何保得了稳定。”张营供销社也一度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市场经济下,十来年的教训让我们明白,供销社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躺在国家政策上生存了。”闫成钦感慨道,再不变革,供销社只有死路一条。

面对严峻的形势,他不等不靠,主动改革,寻找出路,从2003年开始,闫成钦迎来了他所经历的第二次变革。张营供销社对下属企业实施了破产重组,解除了300多万元政策性亏损包袱。如果说供销社第一次变革是被动适应的话,这一次则是主动的谋变。

这时,张营供销社放弃了“工业立社”、大建工厂的思路,重回农村商贸流通的思路定位。张营供销社先后建成了一个由1400平方米的镇级日用品超市和42个村级加盟店组成的日用品网络;围绕农资业务,建成了仓储面积4000平方米的农资配送中心和40多家连锁店,成为宏福、澳佳、鲁西化工等十余个知名农资品牌的区域总经销、总代理。进一步构建了新型经营网络,逐渐恢复了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地位。

在此基础上,张营供销社在闫成钦带领下成立了郓城县锦绣千村植保有限公司,在全县的5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服务站,为种田科技大户、种田能手提供个性化的测土配肥、精准施药服务,大大提升了供销社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卖农资到托管土地农户与供销社均实现增收

2008年以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张营镇是山东经济较为落后的鲁西南地区的典型代表,外出打工的现象更为严重。许多打工农民将土地直接撂荒或托付给亲戚耕种。闫成钦看到了一个发展机遇,从2010年开始,闫成钦就尝试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路子,他在张营镇张一村尝试着托管了260亩小麦,开始替外出打工的农户种田。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借托管种地卖供销社的农药、化肥、种子。”闫成钦解释道,这种方式能变被动为主动、从坐等农户上门到深入田间锁定用户。

托管与流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承包方式。流转是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出让给承包者,地里种什么,承包者说了算,承包者要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托管则是承包者为农户打工,生产由农户决定,收获的粮食归其所有,农户要向托管方支付各种环节的服务费用。

张营供销社为农户制定了一整套“菜单式”托管服务流程。在与农户签订的《土地托管服务合同》上,服务内容包括:代种代收(耕地、施肥、播种等)、统一浇水、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储存销售或加工。农户可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择,根据所选服务项目有不同收费。

现实中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占到了很大比重,而采用托管方式,土地自主权还是农户的,推广阻力大大减小。同时,流转费用每亩千元左右,供销社资金压力大,托管则是向农户收取费用。

按照闫成钦这几年的核算,农户种植小麦、玉米,每亩犁地60元、播种20元、种子60元、底肥150元、追肥50元……共计960元;托管给供销社规模化种植,成本要减少10%—15%,只需620元。

在综合效益上,按每亩小麦1000斤、每斤1.1元计算,产值减去960元投入,农户每亩纯收入仅有140元。托管给供销社种植优质小麦,收购价每斤要高出0.1元,每亩纯收入可达580元。托管给供销社全程机械化规模种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比农户自己种植每亩增收节支达到947元,供销社也可从每亩地中分利140元—150元。

将农资经营与大田作物托管服务相结合,在总结这几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闫成钦推广了“供销主导、各方参与、统一运作、合同管理、政府支持”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

他从2013年成立了供销社控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的郓城县众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手,推行“菜单式”半托管和“保姆式”全托管两种模式,从选择优势品种和示范种植做起,以订单种植为实破口,让种植户尝到甜头,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托管服务面积,实行种子、机播、配肥、植保、收获、销售“六统一”的生产服务模式。

在培育重点服务对象方面,围绕全县178个规模化种植的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小麦飞防、农作物收获、土地深翻、小麦精播、玉米籽粒烘干、代储、统一销售等托管服务,使其逐步成为张营供销社服务的“重点客户”。

由卖农资向卖服务转变村社共建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2010年,张营镇供销社依托经营农资的锦绣千村植保公司和经营农产品的鑫丰种植合作社,开始由卖农资向卖服务转变。2010年,他们在张一、张二等村村委会支持和组织下,托管了1200亩示范地种植强筋小麦。

合作社组织技术力量向三大难题发力。在播种环节,推行合理密植的宽幅精播模式,相较于以往每亩四五十斤的播种量,播种前期强筋小麦的播种量减少至15斤,并根据播期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就解决了抗倒伏的难题。管理环节,合作社统一种子包衣及早预防病害,在小麦拔节前将农药喷施到根部,防止了纹枯病、赤霉病和条锈病的发生,通过科学配方平衡施肥和加大有机肥配比,实现了高产稳产。

“这些活儿太麻烦了,老百姓根本不愿意去干,还不够工夫钱,如果不是规模化服务,肯定实现不了。”种植大户屈爱清说,农户一般都图省事,春节后一次性施肥,氮肥用得过早导致小麦拔节不壮;而合作社则在清明节后第二次施肥时,才会使用氮肥。

农民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供销社开展的全程社会化服务可以帮着解决。张营供销社购置玉米深松施肥机、小麦收割机、玉米种肥同播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机械70多台,整合社会机械140台。

强筋小麦引来河南新乡、江苏连云港、我省滨州、菏泽等地的企业竞价订购,每斤高于市场价0.15元。农业服务全程社会化后,全部算下来,每亩地两季可为农民节支增收500元。

一年有二十几场宣传会、推广会,亲自讲课、授课,以典型农户、科技种田户为范例,现身说法,博得农户称赞。今年3月,张营供销社同该镇陈庄村达成了新的协议,陈庄村将200亩土地采取入股的方式,同张营供销社成立了股分合作社,村两委、持有土地的村民、有经验的庄稼把式都成为股东,供销社负责投入化肥、种子、农药,对农户采取订单农业种植模式,并保证农户每亩不低于800元的保底收入。

对于增收的那部分,张营供销社同持有土地的农户、村委会、庄稼把式采取30%、40%、20%和10%的比例分红。这样,在保证供销社和农户增收的前提下,不仅能让上了年纪有种地经验的农民在家门口增加了一份责任心和收入,还让村集体有了一定收入。这对于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和解决村集体无收入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闫成钦决定在张营镇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把全县“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乡镇、村庄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目前已同板材加工“黄安镇”,钢球加工“黄集镇”、酒类包装乡镇“丁长镇”达成协议,积极开展土地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到那时,农民只需要按亩数取得收益,规模效应将更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梦想正一步步接近现实。

舍小家为大家为农服务永远在路上

这些年,闫成钦带领张营供销社从变中求生存,从变中求发展,但他唯一不变的是对党的坚定信仰和服务三农造福桑梓的初心。

闫成钦从小生活在农村,对脚下的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1991年7月,闫成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入党的那天起,闫成钦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点名堂,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这年9月,正值秋耕秋种时节,郓城当地急需二氨和尿素,看到农民因买不到肥料焦急的心情,当时还是业务经理的闫成钦主动请缨,一定不能耽误农民种麦。闫成钦了解到,在河北一带,当地农民没有施用二氨和尿素的习惯。闫成钦顾不得即将临盆的妻子,收拾好行李就坐车来到河北正定、新乐,挨家到基层供销社做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辛苦努力,闫成钦从河北调回500吨二氨,450吨尿素。当他一身疲惫地回到家时,看到虚弱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闫成钦除了喜悦之外,更多的是对妻子的愧疚:“在妻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没陪伴身边,真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刚出生的孩子。”

闫成钦担任张营供销社主任以来,每个春节值班的准是他,这也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从2013年建立第一个为农服务中心,到2016年建立第二个为农服务中心,他常年吃住在供销社,忙起来十几天不回城里居住的家中一次,他怀着一颗艰苦创业,磨炼意志的心态,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是供销社繁荣时期,还是困难时期,他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从思想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这些年来,他坚持用自己的收入为村里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为张营镇小民屯村、高庄村的村民打了5眼机井,联系了3个贫困户并帮其脱贫,每年坚持为当地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小麦增产增收管理等讲座20多次……

闫成钦同志多次放弃了进城和到上级社工作的机会,多年来一直在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上耕耘。他的辛勤付出,让张营供销社重新焕发了生机,提高了供销社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解决了部分土地流转后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农民外出打工,家中土地无人种植的问题有效的得到了缓解,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好评和上级社的充分肯定。他也多次受到各级供销社的荣誉奖励,两次获得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

THE END
1.农特产品营销策划农资产品推广销售方案数据显示,根据《农业发展报告》,近年来中国农资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7.8%,预计到2025年,农资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但这一切的增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观念革命。某些地区的农民仍然习惯使用高毒性农药,完全忽视了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而有机肥、绿色防控产品的认知普及,仍处于初级阶段http://www.zhongxinlm.com/yinxiao/22261.html
2.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价格背后的秘密农资资料有些品牌的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因为口碑好、效果好,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这就像咱们买其他商品一样,好的品牌、好的口碑,都会让价格“更上一层楼”。 那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这价格到底贵不贵呢? 哎,这真的得看你自己的需求和预算了。如果你觉得效果最重要,那哪怕价格稍高,也值得;但如果你更注http://keji.bailichun.cn/post/651.html
3.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机肥行业现状分析氮肥的过度使用不仅污染了水体,还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在从单纯的增产导向,转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效率的方向。数据表明,化肥行业正投资于新技术,如慢释肥料和生物肥料,这些技术有助于减少肥料流失和对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有机肥行业则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根据最新市场报告,有机肥的http://www.ruixueren.com/hf/23159.html
4.选肥先问诊农忙找代管,河南周口——农资市场新变化春分过后,周口农资市场全面升温。与张一凡一样,淮阳区的许多农民开始网购农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优先购买绿色农资,注重向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发展。 近年来,绿色农业成为时尚新潮流,绿色食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在商超,普通花菜一公斤3元,有机花菜能卖到一公斤8元。我多花一些钱买生物农药,能挣更多的http://static.jingjiribao.cn/static/jjrbrss/rsshtml/20220404/396298.html
5.话说“有机肥替代化肥”,你怎么看?–北方农资网因此,化肥行业很多从业者真应该好好考虑下自己的出路,主动改变总好于被迫逐出。不要沾沾自喜于今年某个产品盈利不错、明年再模仿个产品这种发展思路里。农业机会是巨大的,化肥企业的路也很宽,看到方向、跟上趋势就没问题。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不是梦,只是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就是转型的缓冲期。http://www.bfnz.cn/1980.html
6.“天脊”化肥肥沃中华在毕卫斌新建的十三个大棚前,天脊的农化专家向他了解了大棚建造的基本情况后,针对他新建大棚生土多,有机质少的现状,建议他多施一些优质的有机肥,同时配合使用一些菌肥来活化土壤,这让他十分感动。他说:“以前村里也来过不少卖肥的,好多也是打着科技服务的旗号,可他们只顾推销、吹嘘他们的产品,科技服务只是个幌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110727/Articel02001MT.htm
7.《肥料基础知识200问》太全太实用了!4、什么叫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农村利用各种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人畜排泄物等有机物料,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习惯上也称作农家肥料。 5、有机肥料分为多少类? 有机肥料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1)粪尿肥:包括人畜粪尿及厩肥、禽粪、海鸟粪以及蚕沙等。(2)堆沤肥:包括堆肥、沤肥、秸秆以及沼气https://www.360doc.cn/article/256492_936179149.html
8.四川三农新闻网在肥料监督抽查方面,2022年,全省开展了肥料生产企业和农资市场肥料监督抽查。数据显示,抽查的300个肥料产品中,合格产品270个批次,合格率为90%。问题主要集中在有机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上。其中,有机肥料主要问题在于有机质含量不足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前述负责人提醒,种植户在选购时,要注意查看有机肥产品是否有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13.html?page=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