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耕工作的陆续开始,民勤县各农资经销商根据农户需求,把农户所需农资适时配送上门。马爱彬摄
编者按
播放心种、施放心肥、用放心药……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开始以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紧抓春播有利时机,保生产、抢发运、强监管,全力保障农资供应,护航春耕生产。
备足货源种类规模早统筹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这两天,民勤县贤丰农业有限公司泉山镇农资配送网点非常热闹,正在忙着购买化肥的永宁村村民王成文表示,在配送网点购买农资放心,质量有保证,还开具正规发票。
“为方便农民就近购买农资,我们做足了准备,各类生产物资货源充足。”民勤县贤丰农业有限公司经理刘泰德说,公司从省内外各大知名厂家调入各类化肥1.2万多吨,并采用连锁派送制,来提高农资配送的效率,降低农资配送的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助力春耕生产。
“从去年年底,我们就开始储备农资了。”民勤县供销社主任聂俊梅说,为确保今年春耕期间全县农资供应量足、价稳、不断档、不脱销,从去年11月份开始,供销社就组织系统各农资企业提前动手,货采源头,通过与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及时调进大批名牌农资商品。目前全县共储备茴香、葵花、无壳葫芦等良种45万吨,地膜2800吨,农药190吨,各类化肥7.1万吨,其中尿素2.8万吨,磷酸二铵2.1万吨,复合肥1.6万吨,碳氨、磷肥、有机肥0.6万吨,应对春耕绰绰有余。
据了解,今年民勤县供销社在全县范围内共设立123个农资销售网点,几乎覆盖了全县各个乡镇。为了让老百姓购买到放心化肥,销售网点在进货渠道上严格把关,直接从公司调拨化肥,并把化肥配送到基层点上,既减少了流通环节,又降低了销售价格,直接让利于民。
环保高效绿色意识“植”民心
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民勤县始终坚持绿色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促进农业节肥增绿和节本增效。
巴腾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霞介绍,入春以来,肥料销售进入旺季。目前,公司总共销售厩肥、堆肥、绿肥、饼肥等有机肥料3万多吨,现在陆陆续续地接到很多订单,预计今年总销售量应该在11万吨左右。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随着民勤县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速推进,施用有机肥来改良土壤的需求量迅猛增长,此外,今年的春耕备耕较往年提早,更是让有机肥、生物菌肥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在南湖镇麻莲井村,种植大户刘鸿洋开始集中大规模施肥。4月2日一大早,他就把10多车有机肥陆续运送到田间地头,工人们分工有序,将有机肥摊铺在田地里。“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指导下,今年我们准备了20多吨有机肥作为底肥。”刘鸿洋说,“春耕科学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有机肥已成生态农业‘新宠’。”
近年来,民勤县以独特的农业资源、文化、产业底蕴为依托,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把鼓励施用有机肥当成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农资产品向优向绿转变成主基调,田间地头“绿色环保风”越来越强劲。
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通过《作物营养强化》《重茬连作解决》方案的实施,减肥增效、改良土壤、提质增产不再是政府部门的口号,而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有机肥、生物菌肥开始走俏,大量元素水溶肥、叶面肥逐步热销,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科学种田已经成为时尚,对化肥的使用不再“以量取胜”,更多的是追求质量、精准、合理。
严把质量倾心护农保丰收
田间地头,是农资的最终检验地,不容“试错”。民勤县目标锁定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方面,线上线下共同整治,为粮食生产戴上安全“紧箍咒”。
“伪劣的种子、化肥等,是无法提供农业生产许可的,从包装上就能看出。”在三雷镇玉丰源农资经营部,民勤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马有财拿着一包种子对店主解释,“有不合乎规定的伪劣农资产品,我们会在国家抽检平台上进行公示,随后进行立案调查并处罚。平时,我们也会联合第三方公司、公安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农资店销售的化肥、种子、地膜等进行不定期抽检。”
从事农资销售20年的大坝镇向豆农资店店主卢向豆深谙农资货源的“要害”:“我们保障所售农资的品质,关键是规范进货渠道,进货都以大厂为主,对平时私人的推销不予理会。当前正值农资销售旺季,店里平均一天就会有几十个农户上门购买农资。把好货源这关很重要,贪图低价只会害了农民,也砸了招牌。”
按照“宣传到位、排查到位、管理到位、执法到位”的总体要求,民勤县在开展“农资识假辨假”下乡、进村入户活动的同时,通过构建“网格化+党员联户”治理模式,以网格规范党员服务群众体系、以党员联户细化网格末梢,合理划分网格,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员,实现职责层层划分,确保人人都参与,户户有人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