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遇大文章科技赋能产业支撑,“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全良波陈卓栋彭纪宁危健峰吴奕镇黄磊朱嘉乐通讯员李志鹏李晓

2月18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广东“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新的冲锋号角。“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让产业科技创新成为“百千万工程”强有力支撑是与会者的强烈共识。乘势而上千帆竞,策马扬鞭正当时,就此,羊城晚报记者深入多地一线采访,现场感受广东各地各部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科技赋能、产业支撑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的火热情景。

茂名电白区:

汽车电子智能制造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新春开工第一天,在欣旺达电白基地(欣捷安)项目生产车间内,工人们一片忙碌。这是一家从事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的研发及制造的企业,项目全部建成、完全达产后,将成为茂名电白区单个产值最高的制造业项目,是电白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记者了解到,茂名电白区将加快推进欣捷安项目二期建设,奋力当好茂名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引进企业激发龙头作用

2月19日,记者来到欣捷安公司内,员工穿着工作服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幅蒸蒸日上的生产画面呈现在眼前。

职工梁诗荣是茂名市茂南区居民,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生产线内来回巡视,主要检查机械设备外观与运转。她说,2023年12月,她才入职这家企业。之前在广州工作,因为家庭原因回到茂名。对比之前的工作,这份工作环境更舒服,薪酬更丰厚。“转正后月薪达到5000元,也不耽误照顾家庭,会珍惜这份工作。”

这是电白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写真,引进的欣捷安公司不仅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带动镇、村发展,而且助力电白区逐鹿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据介绍,欣旺达电白基地占地面积约100亩,规划总投资40亿元,分两期建设,主要从事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身控制器(BCM)、整车控制器(VCU)等产品的研发及制造。2023年12月27日,项目一期首线实现正式量产,预计年产能50万套,一期产线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能300万套。二期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建设正有序推进。

项目全部建成、完全达产后,预估可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创税约1.7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将成为电白单个产值最高的制造业项目。

科技赋能产业新启航

欣旺达电白基地的投产,是电白区乃至茂名市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是茂名在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突破。

作为茂名制造业的示范性项目之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成为该基地的标签。

“在推进五链共建中当好主力军,当好茂名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茂名市副市长、电白区委书记高雪山接受采访时说,电白区以茂名市提出的五链共建工程、中小企业扶壮工程、重大平台提能工程、营商环境攻坚工程等制造业“四大工程”为导向,围绕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加快欣捷安项目二期建设,通过“零碳灯塔工厂”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打造汽车电子应用产业集群。

据悉,“五链共建”是茂名今年的重中之重,更是推动茂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茂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分别依托茂名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华南钛谷壮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形成创新发展的优势胜势,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家底更厚。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擂起了奋进催征的金鼓,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强音,让电白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目前,电白区正以欣旺达电白基地为龙头,力争带动上下游企业逐步集聚,进一步丰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江门台山四九镇:

科技赋能推动“土特产”高质量发展

航天育种产好米

四九镇每年水稻播种插秧面积均超过2万亩,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引进,如今,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厂”等已在四九镇水稻种植上广泛应用。

走进位于四九镇的广东禄归华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大米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通过精米加工设备,优质精米正源源不断从机器口输出。该公司负责人伍远兴介绍,禄归华田公司是一家集水稻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烘干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以大米为主要产业的民营企业,水稻种植基地分布台山5个乡镇共计2000余亩,年产水稻1800吨,旗下的加工企业每年可加工大米7500吨。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伍远兴告诉记者,以公司引进种植的天香一号象牙香粘品种为例,该品种通过航天育种,抗倒伏性强、抗病害好、产量高,大米其他氨基酸、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价值也很高,且米粒细长、晶莹通透、无心白腹白,颗粒饱满,米饭香气四溢、软滑不粘,食味香甜,很受市场欢迎。

科技支撑农业优产

近日,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落实“百千万工程”组织开展2023年度广东省专业镇建设的通知》,四九镇入选了2023年度广东省创新型专业镇创建镇名单。

记者了解到,四九镇正加快培育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四九绿色农产品产业,目前已汇集了5家省市两级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4家江门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并拥有3家农业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农业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家涉农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九镇还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大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据介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为国内知名的园艺学教学科研机构,拥有众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基地落户将为四九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搭建了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新平台,加快抢占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

梅州梅江区:

企业争做创新主角投身“百千万工程”

新春伊始,奋进正当时。走进位于梅江区的梅州经济开发区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已经在忙碌,而技术团队正全力加快研发,推进省市共建的高密度混合集成印制电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作为梅江区科技引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典型,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领域成果颇丰。该公司董事长徐缓表示,将按照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将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线

博敏电子创始于1994年,2005年梅州博敏电子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改制为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在上海A股上市,成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电路板制造商之一,2022年该公司位列中国综合PCB百强企业第32名。

在18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缓参加大会并进行了分组讨论。他表示,博敏电子将继续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转型升级。一是全力推动博敏投资扩建项目按计划投产,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占比保持在3.5%以上的水平,保证新获批的省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顺利落地,保障通过梅州市“鸿雁计划”引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早结硕果。三是以科技创新服务重大客户引进合作,多打粮食。

支持服务企业提质增效

支持和服务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提质增效,是梅江区做大做强梅江区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的集群,推动梅州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2023年以来,梅江区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一图一策一表”推动落地落实,掀起强区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其中以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城区的“首位度”,实施打造“五大百亿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烟草、电力、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面提速。成功了申报省级博士工作站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博敏电子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河源国家高新区:

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

龙年春节后开工,在河源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型电子信息企业——河源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望电气”)的车间内,生产工人正在赶制订单,生产场面热火朝天。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是重要内容。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河源国家高新区将按照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的要求,大力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聚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家当”厚实

禾望电气总部位于深圳,是国内新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的电气企业之一,拥有深圳、苏州、东莞、西安、河源5大研发制造基地。该公司在河源投资的占地面积约262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亿元。

作为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类项目之一的禾望电气,是河源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是河源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近年来,河源抢抓省做大做强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的战略机遇,做精做深细分领域,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出台优惠政策,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全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中,河源与广州、深圳等地纳入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2月19日,河源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调研现场,河源市委书记何国森就指出:“我们抓电子信息产业抓了多年,我们重点抓什么?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发展方向对了,还开辟了新赛道,和省里提出的要求相符合。”

事实上,作为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在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9.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2.6%,占河源全市电子信息比重76.8%。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该园区围绕中兴、卓翼等现有龙头企业引进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构建了以禾望、京泉华、麦格米特等3家A股上市公司为龙头的新能源电子产业集群,新增了电子信息类项目22个。能源电子新赛道企业增长明显,除了禾望电子外,京泉华也实现产值12.5亿元。

除电子信息产业外,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机械与模具产业也是该区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点。该园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去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23.9%;聚集了农夫山泉、今麦郎、百家鲜、饭饭得等企业,加快水经济产业园发展布局,水经济产业孵化基地落户3个项目。机械与模具产业方面,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出台政策支持企业稳产增产,力促乔丰、金三维等项目竣工投产。

推动创新产业融合注入发展新动力

早在河源市2024年第一季度集中签约、动工、投产经贸活动上,河源国家高新区签约、动工、投产的产业项目制造属性强,技术含量足。另外,在去年,园区创新主体和载体加快建设,新增高企47家,高企存量达125家,1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入库;推动产学研用实质性合作项目21个,企业创新积分制平台已上线并上传106家企业数据。这些都为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储备了能量。

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世文介绍,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将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力争6%。在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特别是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将充分利用精密模具基础以及移动智能终端龙头聚集效应,引进人机交互、移动智能穿戴、声光电交互等国内消费类电子头部企业,大力建设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区。同时,充分利用园区核心元器件、模组产业基础,积极拓宽产业赛道,大力引进能源电子、汽车电子、服务器等前景好、增长势头强的细分产业。

THE END
1.浦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7.推进创新创业建设。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的,按上级要求给予补助。获批组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创建的,每家补助20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的,每家奖励50万元。被认定为省工程研究中心的,每家奖励30万元。 8.促进小微产业园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开展县科技创新产业园认定,对新认定的科技创新产业http://www.pj.gov.cn/art/2021/8/10/art_1229430232_1753842.html
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势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鄂第九章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58) 一、“光芯屏端网”产业(58) 二、先进制造产业(60) 三、现代农业产业(62) 四、生物医药产业(63) 五、引领性战略性关键技术(64) 第十章培育高成长企业创新主体(66) 一、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66)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66) 三、加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7) 四、http://law.foodmate.net/rule/show-212745.html
3.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着力打造服务全国的“农业硅谷目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入驻项目累计申报专利404件,深农智能、极目机器人、阿农物联网等5家企业创新科技成果入选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以新创蔬菜研究院的杂交小白菜新品种、农芯智慧农业研究院的田间播种机器人设备、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的‘生物+分子膜’发酵技术为代表,数十家企业的产业https://news.xhby.net/index/202211/t20221120_7758952.shtml
4.大北农集团:人才至上,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首先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大北农企业文化提出了大北农发展的唯一资源是人才,所以我们要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尤其是博士团队,在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北农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宋维平如是说。 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125/7502255.shtml
5.《河南科技报》: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农业“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长期以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河南省农科院)聚焦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加强种业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推广应用,在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产业化方面基础扎实,形成了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和重点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https://www.hnagri.org.cn/article-101836.html
6.农业科技企业理念口号(精选100句)农业科技企业理念口号 篇1 1、科技创造价值,创新改变农业。 2、开辟民族伟业,共享科技魅力。 3、缔造纳米专家,勇担科技先锋。 4、锻造中华神功,缔造万世基业。 5、勇攀科技高峰,树表创新典范。 6、智求科技精华,慧领农业先锋。 7、科技缔造价值,创新引领未来。 https://www.ruiwen.com/kouhao/3862133.html
7.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论文12篇(全文)秦皇岛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涉及到政府、农业类高校、农业类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和农户等因素。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必须将与农业有关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整合, 发挥联动作用, 定位每一个主体的职能, 发挥各自的优势,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协同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如图所示。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cosv2ud.html
8.典型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借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机构主要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农场主、中介组织等组成,其中科研机构、大学、企业是主要的农业科技研发主体;大学、科技推广机构是主要的农业科技衔接主体;农场主是主要的农业科技应用主体。美国农业部是集中管理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的惟一政府部门。 农业科技研发系统由公立研究机构和私立研究http://www.sass.cn/924093/102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