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创新高、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升……近日,我国农业农村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形势成绩单出炉,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家认为,前三季度数据向好意味着我国“三农”这块“压舱石”稳得住,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产量预计创新高
“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张兴旺说。
这沉甸甸的1.4万亿斤,是高位再增产,意味着我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今年粮食产量的增长是在全球粮食供应链波动不定、气候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取得的,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强大韧性和潜力,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粮食产量的增加,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减少对外部粮食市场的依赖,从而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的自主可控能力。”李国祥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列入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表示,高位再增产,意味着此前确定的粮食产量预期目标超额完成,更是对全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巩固拓展。1.4万亿斤的粮食产量,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兴旺表示,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顺利,虽然局部气象灾害比较重,但从全国面上看,农业灾情是近几年较轻的一年。从各地反映和专家测产情况看,绝大多数省份是增产的,个别省份地区因灾减产,算大账秋粮增产明显。
粮食丰收了,能否卖个好价钱,事关农民当年种粮收益和来年种粮积极性。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表示,随着各地秋粮逐步进入购销旺季,农业农村部将紧盯秋粮购销动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抓好秋粮政策性收储、市场化收购及购销市场调控,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夏更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各地充分发挥监测帮扶体系作用,截至9月底,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25个省份,超六成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累计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14.73亿元、惠及93.39万脱贫户。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紧紧盯住因病、因学、因灾和产业就业方面的突出风险隐患,指导地方用好“绿色通道”,对有风险的农户先帮扶再完善手续。截至9月底,一半以上的监测对象享受到产业帮扶举措,三季度末,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比上个季度末增加27.6万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很重要,这就需要产业来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
“乡村产业的振兴需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要培育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利用好符合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所用。”魏后凯说,要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加大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一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总结,加大推广。
夏更生表示,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将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用好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加大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
培养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专家认为,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能有现在这样的好形势,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科技的力量。
近年来,我国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注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努力打赢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要进一步增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能力,巨大的潜力也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力量。”李国祥说。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必须坚持大抓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切实发挥好主体作用。
“强化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农业强国将来‘由谁来创新’‘成果如何用’等重大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晓君说。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参与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占参与单位总数的51%左右。已成立15家由企业牵头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载体平台,这些载体和平台已集聚了全国2700多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很好的创新生态。
张兴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农业科技企业库,更有针对性支持这些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建立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一企一策”闭环式推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一是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出题人’,不断完善科技攻关需求对接机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决策。二是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答题人’,进一步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加速聚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自主性和驱动力。三是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阅卷人’,推动科技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企业深度参与成果转化,主导科技成果应用场景,让科研的成果真正在产业当中发挥应有的实际作用。”张兴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