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周宁楼坪:众筹百万留乡愁 古村落“养在深闺”被人知美丽乡村

古村落既是悠久历史传承的载体,亦是深厚人文积淀的反映,近年来,媒体加大宣传,许多“养在深闺”的古村落渐被知晓,旅游观光热潮持续升温。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古村落也遭受巨大的破坏和损毁。

去年12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布了《关于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基本情况公示》,周宁县8个村落入选,楼坪村名列其中。

据《张氏族谱》记载,楼坪村开基始祖张荣四公为入闽抗击黄巢名将张谨第十六代嫡孙。楼坪先人于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由今屏南县甘棠村迁至今周宁县芹溪村,以开采银矿为生,再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居楼坪,以采摘岩菇为业,发展至今。

过去,楼坪先人用勤劳的双手、经商的头脑,创造了名扬闽东北的富裕村。如今,走进古巷,一幢幢古屋依然保存完好、木雕精美,令人赞叹。当下的楼坪人,正依托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开发这个深山里的“聚宝盆”,期许它再绽光芒。

经营有道银矿兴村

楼坪村,原名厚洋,最初的村基位于村下游约300米、一块略为平坦的小山谷,后发觉在石门山下另有一块山间小盆地,四周围合更为严密,十分契合堪舆学对居住环境的理解与追求,遂迁居于此。之所以取名楼坪,是因为在迁入之前这里是片耕地,在田地中间搭建有一座供耕作之余歇息、类似亭子的简易建筑,当地人将此类建筑统称为楼坪。

楼坪村最初形成及村落经济的发展较为特殊。楼坪村以张姓村民为主,其始居地位于政和县铁山村,而铁山村属闽北地区,为福建最早开采银矿的古矿业产区。闽东银矿的开采略晚于闽北,据《三山志》记载,距楼坪村3公里的芹溪村早在宋元祐年间,就有银矿开采,官府在此设宝丰银场。楼坪村的张氏族人于宋元祐元年(1086年),由政和县铁山村经屏南县甘棠村进入周宁县芹溪村,从事矿业劳动。到了明永乐元年(1403年),为加强宝丰银场的管理,朝廷派太监、中官各一员到芹溪村,建宝丰公馆,驻收银税。次年张氏撤出芹溪村,进入楼坪从事岩菇采摘及建屋开垦,成为楼坪村开基始者。

明代芹溪银矿的开矿兴废无常,明晚期,宝丰银场爆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产业工人叶宗留领导的产业革命,其始发地就在芹溪村。楼坪村能够躲过这一波又一波的矿业关闭及乡村暴动,主要归功于其家族早在明初就进行产业转型,充分利用周边的火山岩地形地貌从事岩菇的采摘与销售,因此,经济与人口都得以快速发展。

到了清晚期,由于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造成闽北支柱产业北路茶无法出口销售。与楼坪村仅一山之隔的洞宫山地区茶农,通过白银古道将茶叶转运至楼坪村,再运往赛岐港出口外销。楼坪村成为闽东北山区最为重要的边贸集镇,由此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楼坪的村民们用卖茶叶得来的黄金白银换回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材,经过简单分类处理,再从白银古道外销,一来一往累积财富。”楼坪村村支书张克绍说,村中仍保存着两个“茶行厝”。

20世纪初楼坪“卖参客”名声在外,最多时全村有200多人“卖参”。当时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材的进货量很大,楼坪人还专门修建一栋两层的“人参楼”,存储量达1吨。如今该楼仍保存完好,里头还保留着人参切片器、竹编袋及十六两秤等器物。

在这一时期,楼坪村投入巨资修建公共设施,新建五里亭,重建村道,重葺上下祠堂,重修土主庙等传统建筑。目前,该村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中期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有60多栋。

乡间民居工艺精湛

周宁县博物馆馆长郑勇介绍,楼坪村古民居的特点,一方面是体量大,民国周墩特种区参议长重建私宅时,共拆除6座旧房,在此基础上建成的房屋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村里更多的是为每个子女各建一栋,形成连排住宅,并有相对独立的巷道,配以防御性较强的闸门。另一方面是建材及建造工艺考究,楼坪村的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为主,选用上等的老杉木建造,所有的建筑构件都用整木锯凿而成,因此所用木料的直径都较大,建造工艺十分精湛。

木雕主要装饰在厅堂、天井四周,尤以门窗、雀替、柱头花的雕工最为精致,纹案花鸟、人物、书法、文玩皆有。最让人称道的是人物木雕,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表现民众理想生活的题材,如渔樵耕读、抚琴吹箫、游龙戏凤、状元巡游,也有一些经典戏文,如太平有象、太白题诗、文王访贤、茂叔采莲,此外八仙题材的应用也十分普遍。石雕主要应用在门框、柱础上,泥塑彩绘主要用于天井前的照壁上,题材主要以蝙蝠、书法为主配以传统的纹饰花卉。

居于深巷中间挂有“贡元”牌匾的二层古民居,石门框雕有精致的花边,镌刻一副对联“千秋金鉴家声远,万选青钱世泽长”。门檐旁边,是立体木质浮雕及泥塑彩绘。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两扇仪门,仪门的另一面为精修青石铺设的天井。天井两侧是双层厢房,厢房外立面窗棂刻着纹案丰富的花鸟、人物等,房檐下的垂花柱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娓娓诉说着曾经的荣耀。二楼前廊侧面木雕和厅堂中宫及两侧神龛、回廊卷棚装饰,都让人赞叹当时工艺之精美。

一楼厅堂上悬挂着“文魁”匾额。“据族谱记载,楼坪村在清代共有84人获取贡生、庠生、监生或八品、九品的虚衔,政要、名士题赠的匾额有20多块。”张克绍说,这栋古民居算是村里保存最完整的了。

文物失窃村民觉醒

上个世纪90年代,经商潮在周宁涌动。从繁华到衰落,楼坪人痛定思痛,决定再走经商的道路,这次他们选择到外地闯荡。“楼坪村原本800余人,只剩下100多人,且大多是老弱妇孺。村子一下子‘空’了。”张克绍说。

人少“值钱货”多,不少盗贼瞄上了楼坪。他们趁着夜黑之际,潜入古民居中偷盗窗花、古牌匾等。挂有“文魁”匾额的古民居也没有幸免于难。“主人常年在外做生意,老屋无人照看,给盗贼以可乘之机。这扇仪门窗花全被盗了,只剩框框。还有很多古屋的几桌、部分门窗也被盗。”张克绍心疼地说。

淳朴好客的楼坪人,家家户户几乎都敞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家中的文物在他们眼里都是些司空见惯的东西,照常使用,并未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

“这些古建筑、文物是时代的见证,保护行动迫在眉睫。”郑勇说。

随着家传宝贝的不断丢失,村民们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慢慢筑起心中的防范墙。为了防止文物再次被盗,进入21世纪,村民们开始留心进村的可疑之人,一旦发现古董商贩进村,或者行为鬼祟之人,村民就会合力将其“请”出村。村两委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强调保护村中文物的重要性,让大家提高警惕。从那之后,失窃事件便极少发生。

“有的老屋年久失修,村民住在里面很危险。有一幢老屋住着多户人家,村民们也想着能够修建砖房,住得安全点也宽敞点。所以在2000年初,村里建了3栋砖房。2015年,苏迪罗台风过后,村民在倒塌的老宅基地上又新建了4栋。”张克绍介绍。

但自从2016年县乡村开始谋划发展旅游之后,村民们达成共识:不在古村建新房。已建砖房的7户村民签订了不加层的承诺书,并同意,根据将来旅游发展需要采取降层处理。

为解决传统古村落保护与群众住房需求的矛盾,周宁县在楼坪村村口洋中规划30亩地建设新村。目前新村已填土方20亩,30户有建房需求的村民交付了预订金。

同时,村两委开始对古民居进行修缮,村中的绣楼、炮楼已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修完毕。

“文魁”古居的主人张文华,自掏腰包8万元对古宅墙体、房顶进行修缮。“我要将这栋老房子交由村两委管理、运营,为村旅游发展出份力。”他说。

众筹百万发展旅游

楼坪村除了丰富的古建筑,还有不少俊美的自然景观。一捧清流从村落中间穿过,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石门山犹如一道打开的大门,伫立在楼坪村后,构成一幅富有层次的“枕山、环水、面屏”的景致。村中名木众多,有红豆杉、柳杉、罗树等,其中9株400多年树龄的古柳杉,形似一艘帆船,挺立在村口,寓意一帆风顺。

2016年,周宁县对楼坪村进行整村规划,制定了以古村古民居为文化载体,打造以“农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发展路线。同年,楼坪村获得省级传统古村落称号。2017年,县里投入30多万元进行改水改厕,投入300万元整治村容村貌,将村中原有的水泥路面改为石板、鹅卵石路,铺设楼坪到石门山、白银古道2000多米的栈道,精心制定徒步古道路线及古村旅游精品路线。

楼坪村因地制宜发展古村旅游振兴乡村,得到村民们的大力支持。2018年7月,村民自发捐资15万元,补葺白银古道上的古亭,让游客在徒步休憩之时,既能欣赏石门美景,又能感受宋明古道风采。“为了让楼坪更有文化气息,村民又众筹400多万元,建文化长廊,搭设戏台,用于推广和传承北路戏。”张克绍说,今年我们将继续众筹,用于建设石门山山顶露营基地、摄影基地,发展山居民宿、乡间美食馆、乡村记忆博物馆,让家乡更有古韵。

众人拾柴火焰高,楼坪村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回村的青年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年回村人员达到200多人,有的做起了农家乐,有的发展起民宿。80后张晓萍常年在外做生意,在乡愁的感召下返乡发展。2017年8月,她在自家老屋后的空地上建起第一家木制仿古民宿小居,还经营起农家乐。她高兴地说:“节假日一天营业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呢。”(记者庄严通讯员黄起青文\图)

THE END
1.农村红白喜事对联大全我在网上找到了最棒的农村婚礼对子帮你一网在农村,红白喜事是人们共同庆祝的重要时刻。这些喜事不仅仅局限于婚礼,还包括结婚、生子等其他重要生活事件。在这里,人们常常会使用对联来表达祝福和喜悦。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份“农村红白喜事对联大全”,希望能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一些美好。 农村婚礼对联 庆典风起兮https://www.tqsbbqvqkp.cn/min-jian-ji-yi/354305.html
2.好有意境的对联;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快来写出你的下联!盛开春天于是,让我们学会欣赏身边的“野花”,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小花小草,还是生活中那些平凡却努力的灵魂。 它们虽不起眼,却拥有着令人敬佩的生命力和美丽的心灵。 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不妨放慢脚步,用心去聆听每一朵野花的故事,你会发现,生活处处充满诗意,而你我,正是这诗篇中最动人的篇章。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3JHLK90553VFLH.html
3.北京朝阳楹联学会第4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百副对联选粹八、赵发洪(5副) 027 七十一年中国梦; 百千万众小康图。 028 精准扶贫,令春天焕彩。 勤劳致富,向国梦出征。 029 绿水青山,美丽乡村延绮画; 高楼大厦,丰饶城镇漾春声。 030 衣食住行处处优,初心不减; 孝仁勤朴家家敬,余庆长存。 031 两不愁自足,小康生活催人进;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624680.html
4.古村楹联,传统对话未来浙江文史据浙江日报核心提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乡土文化繁荣兴盛?挖掘利用古村落楹联的价值,是一个微小却生动的切口。省政协文史工作人员走进古村,征集优秀乡土楹联,一副副楹联的前世今生以及文化内涵得以呈现,其中蕴含的修身立本、自强不息、崇学重教等精神,也https://www.zjzx.gov.cn/zjws/content_69428
5.酒的对联:酒文化的展示100副酒的对联: 1. 上联:酒里乾坤大 下联:壶中日月长 2. 上联:一杯能解千年愁 下联:半盏可消万古忧 3. 上联:酒香四溢邀明月 下联:诗意满怀赋清风 4. 上联:酒逢知己千杯少 下联:话不投机半句多 5. 上联:借酒消愁愁更愁 下联:举杯邀月月如钩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4104211_1140879918.html
6.临高县诗词楹联学会12、12月出版《临高古今对联选》,由名誉会长许忠泰任主编,会长谢卓石任执行主编。刊登对联作品2500多副,对我县传承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3、12月出版9、11月14日学会开展寻找美丽乡村采风活动,走进波莲镇的美鳌村和东英镇的头洋湾、博纵观海民宿观光寻觅芳迹。 10、11月30日,符传宝同志当选中华诗词学会http://zhscxh.com/view/team/index.aspx?memberid=6d25d0b7c37c71a0
7.中国梦之美丽乡村9篇(全文)摘要: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编者按: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记者: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体现这一要求?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b3ri9fk.html
8.是中华民族“两弹一星的功臣,有一个同学准备拟写两副对联来歌颂《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0-2015)国家标准发布的时间是()。 A. 2014年 B. 2015年 C. 2016年 D. 2017年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各行社()开展资金业务,应规范操作资金业务系统,资金原则上应在业务申请审批成交后()内划拨到账,最迟不得超过下午()。 A. 一小时,16:40 B. 半小时,16:40 C.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543b9132fcd4f61b33c25435e546f3e.html
9.作品赏析到人民中去·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书法作品欣赏(六) [2022-08-29“红心向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书法篆刻刻字名家作品邀请展巡展在密云区果园街道举办 “大美京郊”第七届北京美丽乡村书法艺术展开幕 [2016-10-18] 丰台美协会员作品展园博园开展 [http://www.bjwl.org.cn/wwwroot/wlw/publish/article/594/list.shtml
10.林中阳官方网站《楷书对联》、行隶书条幅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获中国镍都杯国际书画大赛一等奖; 10月23日,应邀赴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发射、慰问官兵,之后赴九寨沟、黄龙沟欣赏优美风光; 7月22日,赴吉林松原市查干湖参加央视7套《美丽乡村快乐行》现场录制,并赠送书法作品; http://linzhongyang.artron.net/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