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农业保险的运用和创新产品服务,对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坚持科技支农,不断开发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织牢织密现代农业保障网,谱写江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科技创新提升农险保障精密度
科技是农险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实现农险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移动互联、3S、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开始不断应用于农险业务流程和实务操作进程,对于增强农险服务能力,提升农险精准化水平,提高农险监管效能,推动农险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赋能,精准保障。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不断探索建立以“移动终端+卫星遥感+鸟瞰无人机+线下验证”四位一体的查勘定损模式,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农险立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了高效“按图承保”和“按图理赔”。
另外,公司通过大力推进猪、牛、羊畜类养殖险电子耳标应用,努力促进承保覆盖面的提升,有效保障养殖户权益的同时,也助力公司从源头上防疫减损。使用生物特征AI识别技术的智能点数功能,通过手机APP拍摄或摄像头拍摄方式,就能对育肥猪大圈、能繁母猪定位栏、能繁母猪圈养等承保标的数量进行实时清点,代替人工核查,在非瘟防疫非常时期,为规模养殖企业提供了便捷承保服务,大大提升了服务时效。
产品创新为现代农业注入生机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密不可分。积极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对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加速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财险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特色农产品险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
今年,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22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创新推出优质稻种植收入保险,在已有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基础上,为水稻种植户提供产量和价格双重保险保障机制,进一步稳定农户的预期收益。农户投保一份优质稻种植收入保险保单,即可在水稻产量减少或者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获得损失赔付,农户优质水稻种植收入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近年来,连片规模化黄鳝养殖已成为淮安市淮安区新兴的乡村特色产业之一,其中仅博里镇养殖面积就达3000亩。但由于黄鳝养殖技术要求高,对养殖环境变化敏感,如遇干旱、暴雨、高温热害等灾害性气候,黄鳝的生存与生长会有严重威胁。为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淮安区财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召开养殖大户、农业水产专业技术人员、镇村干部座谈会,深入探讨黄鳝养殖的关键技术和灾害防范的关键环节,中华财险淮安支公司加大宣传力度,为黄鳝养殖项目量身定制保险产品条款,为养殖户提供精准保险服务。今年6月份,中华财险淮安支公司出具了全省首单“商业性黄鳝养殖天气指数保险”,为淮安区6名养殖户承包的1969.85亩池塘,提供590.95万元的风险保障,有效增强了投保户的养殖信心和决心,有力地助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模式创新为农险提供优质精准服务
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更是农业大省,如何创新农业保险金融支农模式,更好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保险服务机构的重要命题。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配合各级主管部门探索农险新模式,搭建多元农险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保险+期货”的金融创新模式,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予以阐述和肯定,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自2020年起积极探索推进,充分借力大连商品交易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补贴政策,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补贴,以生猪价格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动“保险+期货”业务。
全面落实养殖业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公司系统以全融合模式对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打造的“保处联动信息系统”。截至目前,已在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主承保的淮安、盐城、南通三地12个县区全面上线,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初步试点并推广自动核赔和闪赔功能,努力提升农险理赔时效及客户满意度。公司积极申报农业农村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处联动机制建设项目试点,公司主承保地南通如东县成功入选为农业农村部“保处联动”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