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其根本是汇聚更多资源要素,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壮大县域乡村富民产业。
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干部读物系列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组编
“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干部读物系列”丛书涵盖乡村产业振兴、现代种养业、品牌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乡村产业振兴重要方面,介绍了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往好的经验做法,同时收集了脱贫典型案例、种养典型案例、融合典型案例、品牌典型案例、园区典型案例、休闲农业典型案例、农村电商典型案例、抱团发展典型案例等,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案例,是一套集理论性、知识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丛书特色
特色1
丛书紧扣《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展开编写。
特色2
丛书由乡村产业振兴牵头部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组织编写。编写专家来自全国权威科研和管理单位,政策性强,多年下沉一线,熟悉全国基层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内容,为乡村振兴干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读本。
特色3
丛书向乡村广大干部提供了今后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内容全面、权威、精准、详细。
例如,丛书中的《乡村产业振兴总论》这本书,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从乡村产业基本要义出发,回顾乡村产业历史与发展,解读乡村支柱产业的思路与举措,给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与基本要素,通过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作者: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主编:陈建光
书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好龙头企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作用,实现产业兴、百业兴。龙头企业自身要做强做大可以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1.发挥集聚要素的平台作用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集聚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资源要素。龙头企业要发挥资金实力雄厚、市场信息畅通、品牌效应突出的作用,下沉到农业的优势区和功能区,以标准带动基地的规模化生产,以加工带动产业链的延伸,以品牌带动价值链的提升,连接工农、打通城乡,带领农民共同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圈”,以核心构建集聚中心,以龙头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乡村产业的“价值圈”。
2.发挥产业融合的载体作用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龙头企业要发挥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中的初步融合作用,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理念引入农业,将工业化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导入农业,从农业农村中“挖”出新功能新价值,“长”出新产业新业态,“搭”出新平台新载体,打造“全国大厨房”“百姓大观园”“城乡大电商”,构建“从种子到筷子”“从枝头到舌头”“从田头到桌头”“从地头到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发挥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
现在的乡村产业,不能再像过去“小、散、低、乱”的乡镇企业,而要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龙头企业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理念,紧紧抓住信息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多层次引进人才,多角度合作创新,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大力开展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市场开拓、模式创新等,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4.发挥联农带农的中坚作用
乡村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联农带农,也就是说,要让农民更多地享受产业链增值收益。龙头企业要发挥“离农业最近、联农民最紧”的先天优势,带领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5.要引领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在小大之间见分晓
首先,企业要入位,勇于担责,牵头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发挥资本优势、标准优势和品牌优势,引领上下游小微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向它聚集,形成集合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其次,要带上乡亲,让分散的小农户找到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平台新载体,让小农户的微力量聚合成发展产业的大动能,让小产品融入大市场、小产业形成大集群、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小地方成就大品牌。最后,要投资在当地、纳税在当地、就业在当地、服务在当地、造福在当地,从而带动当地发展。这是现在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即在地化。
品牌是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乡村产品品牌》一书聚焦品牌拉动农业产业链整体发展,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主编:韩志辉刘鑫淼雍雅君
《培育乡村产品品牌》明确了乡村产品品牌基本概念与建设意义,给出了区域公用品牌系统构建的策略,提出了培育乡村产品品牌的双定位战略思维,并针对乡村产品品牌价值表现、不同类型乡村产品品牌培育模式、新时代品牌传播与新营销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乡村产品品牌战略实施方法进行了充分阐述。
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使命光荣的历史任务。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干部读物系列》丛书编委会
主任:
曾衍德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副主任:
王锋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
陈邦勋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一级巡视员
吴晓玲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
刁新育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邵建成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挂职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周业铮中央农办秘书局副局长
胡乐鸣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总经理、董事
苑荣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编辑、副总经理
委员:
陈建光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
禤燕庆农业农村部产业发展司产业化处处长二级巡视员
蔡力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人员
才新义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产业化处处长
曹宇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李春艳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村创业创新处处长
戴露颖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产业发展处
刘伟中国农业出版社标准质量出版分社社长、编审
杨桂华中国农业出版社标准质量出版分社副编审
廖宁中国农业出版社标准质量出版分社副编审
以及王维、范文童、刘康、赵艳超、王聪等
《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干部读物系列》丛书与主编
1.《乡村产业振兴总论》
2.《乡村绿色产业》
闫修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3.《培育乡村产品品牌》
韩志辉农业农村部原农产品加工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刘鑫淼中国品牌农业战略推进中心主任
雍雅君品牌营销专家、品牌双定位理论创始人
4.《乡村休闲旅游业》
王维中农智慧(北京)农业研究院院长
5.《乡村信息产业》
庞金波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胡畔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6.《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秦小龙黑龙江省政研室副主任
7.《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孙君社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8.《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韩一军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9.《乡土特色产业》
周新群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所长
10.《乡村服务业》
程勤阳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