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马池口镇,这个是我出生的地方。小的时候很少进城,也不知道我的家到底有多偏远,其实从美术馆这里开车过去,运气好的话用不了一个小时。这个红线范围是我童年主要的活动区域,如果你不去看周围的杂乱,实际上这片广大的农田之美,我觉得并不输于欧洲。在红线下面最下边这个角上的位置,是我的初中。1994年我像中了大奖一样考上了北京四中,这个学校随之关门大吉,随后变成了一个堆积钢材的地方。北京迎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用钢材,我的理想田园也随之而去。
2002年,我好不容易从清华大学毕业(建筑系本科当时还是五年的那种),有一天我妈跟我说,你的农业户口要是留着就好了,现在村里到处嚷嚷着拆迁。我当时的反应是:我妈的脑子比我快。我其实还没有意识到在那样一个住宅房地产猖獗一时、生猛开发的年代,拥有北京郊区的农业户口是一件多么容易让人展开想象的事情。当然这件事也让我觉得户口这个东西就是个笑话。
更让我们这个出乎意料的事情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一年我妈妈在村子东边租下了一块地,33亩,两万多平米。家里决定由姐姐姐夫来经营,作为农家院,既做种植也做养殖,这就是三生万物的前身。
姐姐和姐夫全心投入来做这个农场,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村落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按照一个我们所能够的尽量高的标准去做,也就是我们所提的一个自循环。我们不太用有机这个词,因为它引起很多的争议,一般老百姓也搞不清楚。
那么从姐姐身上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农业这个领域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会种地的农业人基本不会说;会说的,基本又不种田。所以姐姐就成了这样一个既会说又会做的新型农业人。另一个现象是,虽然农药化肥确实比较普遍,仍有一批农业人在坚持自然农法,他们散落在全国各地。他们是中国农业的良心。
农场的经营非常的困难,这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姐姐姐夫也是开着车到处跑,参加一些市集,但是帮助并不大。有机农场的运营成本是非常高的。为节省运费,姐夫开着车去给人送上门,在回来的路上就遭到客户投诉。他们说你们这个菜的叶子蔫了,不新鲜了。其实有机蔬菜早晨摘,叶子到下午就会有点蔫。对于吃惯了由化肥农药防腐剂添加剂这种蔬菜的人,你给他真正健康的有机蔬菜,他还不认识。当时包括我在内,我们整个社会对于有机农业、有机食材其实是知之甚少。我们的农场就是这样坚持着、维持着,直到姐姐姐夫把房子卖掉。
2013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天蒙蒙亮,一辆挖土机开进了农场,以预防禽流感的名义,把我们养的所有的鸡,全部活埋。到这个时候,家里人真的彻底绝望了。
2014年夏天,应姐夫的邀请,我跟姐姐成为合伙人。我们决定以新的理念来运营这座农场。从我的想法来看,就是我不相信一些事情。我是要看一下怎么样能够以最纯粹的方式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我们以一种敬天爱人的方式来经营这个土地,我们是不是就活不下去?那么另一方面,我也从古书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万物皆齐备于我。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也就是说我们自身其实各种好的条件都是具足的,我们也用不着去往外求。
天行健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以厚德载物。清华的校训出自易经,上学的时候,对这句话其实没有太多感受。弄了三生万物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是我设计的标志,上面的三对应的是地势坤的坤卦,我进行了一些修改,中间贯通了。我把它叫做一线天,象征一线生机。三是主体,也是土壤,它占据了这个标志一半。下边三个字:生万物、万物生,有两种读法。我希望能赋予三生万物尽量复合程度高的、尽量理想化的含义。
中国农业的精髓是节气。我希望以一座建筑来承载节气文化的一些东西。这座建筑就叫节气工坊。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自己开车来农场,而不再是我们单向地出去送菜。这座建筑开启了有机农场的田园生活方式。我们开创了節氣派对,让大家来过节氣。
这是我们的餐厅,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全是我们家人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也试图恢复一些这个传统的中式小面点的手工活动,因为现在烘焙做的很多,西式的点心里面通常添加剂比较多,我们不太拿得准,所以我们找来有机面粉。
2015年夏天,我们又把另外一个废弃的房子改成了四季民宿,希望它能够四季运营。十一期间开放,到11月15号就下了雪,这个是一个网友拍的照片。民宿的改造方法也是一样,我把它的交通反转,废掉原有走廊,做成卫生间和小阳台,凿出来一个内走廊。
由于我们的房间特别小,所以我就把这样一间房,设计成了一个床。这个床很受欢迎,有两种用法,恰好上面这个阶梯是两个单人床一个双人床,下边侧面可以放行李箱和被子。这个床刚刚做好,我们的二胎政策开放了。
非常感谢响应这种有机的田园生活方式的第一批客人,我们也因此拒绝掉了一些传统农家园的那些客户,设了一个门槛,或者讲是有选择性,就是看你选择什么。别人都做的事情,我们就不用去做了。因为场地预约排得比较满了,我们的節氣派对也就不需要了,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2017年夏天,大家就可以看到这座飞鸟花园。现在大家都是低头族了,不抬头看,我怕大家走路撞柱子,所以尽量结构采用悬挑的方式,想撞柱子也撞不到。
我们重新说说卖菜的事情。这个图反映的是我们农场里什么时候能吃到什么蔬菜水果。我把它们汇集成这样一张节气食材图。它外围对应的是24节气和72物候,里面的颜色反映节气的冷暖,也就是大地的冷暖。
这个颜色也是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现在日本还是这样用。我们在试图引导大家怎么吃有机蔬菜,怎么顺应天时,尽量少吃反季蔬菜。我们以新的方式、互动性更强的方式来卖菜。我们也梳理出来了全国各地的良心品牌、良心农户的食材,作为我们的补充。
农场天生其实就是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现在也与各大中小学幼儿园达成这样的合作,作为自然教育基地,给小朋友们配上了必要的体验农事的这些设施道具。
其实农业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露天种植,大家可能还没有重视。这是我们种的洋葱,在陆地上要长三百天,我们希望它能够吸收尽量多的自然能量。现在大家搞不清有机与否,但是我想可以在意这个蔬菜的自然能量是否充分,用自然光照射的、反季的和正常生长的接受太阳光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通过这个农场,我想探讨的是农场城市跟村落的关系,我们知道民宿很火,据我了解到在册的民宿的数量大概是五万家,这个数字还在发生变化。
现在农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农民的老化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会种的不会说,他们是老一代种地的人,年轻一代就接不上。所以我想农场、村落、城市,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自循环,用这样一个图可以代表。
在雾霾最严重的时候,我们拿一个雾霾表,从农场外面走进来,走到草坪、菜地,它的数据是一直下降的。如果北京周围有一百家这样的农场,我相信我们的空气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
三生万物的土壤环境,经过这样十年的恢复,回来了很多很多我们之前已经见不到的昆虫和小动物。农场也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种菜卖菜的地方,而是一个通过我们不断地完善,成为一个建构有机生活方式的地方。
-------
2018.01.24—25
第五届SMART度假产业峰会
来到现场,
与张文贺、张文静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沟通吧!
用最犀利的问题,直击文旅行业痛点!你准备好了么?(点击了解峰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