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开课,把脉问诊开良方。自去年开展“数字+轻骑兵”田头课以来,围绕广东各地产业发展与技术需求,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建由各单位农技专家领衔的“数字+农技轻骑兵”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直接在田间地头开课,同步在新媒体平台直播。截至目前,已在全省举行田头课41场次,线上吸引超1500万人次观看,获农户广泛好评。
农业技术推广数字化,借助互联网优势,将课堂上的知识搬到田间地头,让农业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做得到,惠及更多农户,这是广东开展“数字+轻骑兵”田头课的初衷。
组建“数字+农技推广”服务队
培育新时代农技推广人才
豇豆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也是重点监测农产品。“豇豆快开花时,蓟马危害非常严重,如果用药不合理,很容易造成农残超标。”湛江市徐闻县迈陈镇种植户周亮种了40亩豇豆,他表示,通过豇豆田头课的实地专业技术指导,当地很多农户能够分辨出哪些是禁限用农药,同时也学会了科学栽培管理技术,保障了豇豆的生产安全和品质。
针对性、专业性、真实性、共享性、可重复性,这是观看完“田头课”后,周亮最真实的感受。
农技专家线上服务
随手拍、随时传、随地讲,农业技术推广不再是简单的言传身教,一则则有趣的小视频,寓教于乐。借助互联网等多媒体平台,轻骑兵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种养理念传播至千家万户。
通过农技服务乡村行,组织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乡土专家等积极参与农技推广服务,省农业科学院黎振兴研究员多次跟随团队赴湛江、茂名等地讲授樱桃番茄“田头直播课”。
农技服务田头直播课走进湛江菠萝产区
双渠道推动“一上三下”
打通传统农技推广服务堵点
如何更好服务三农,畅通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省农技推广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问题上行,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双向直通模式。
从硬件方面,在强化省、市、县、镇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依托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将服务站建在地头上,支持基层农技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土专家等利用驿站直播间就近开展技术服务和电商带货。
从软件方面,优化技术内容供给:一是围绕粮油作物、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等重点产业,示范推广全链条的新品种、新农技、新装备、新模式、新成果;二是按照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顺序和关键时节,有序开展“数字+农技推广”服务,及时发布防灾减灾复产预警、建议和指导;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开设轻骑兵问诊,集中力量破解农民实际生产遇到的难点问题。
打造“粤农技”小程序
构建数字农技推广体系
结合现有资源和任务,着力充实“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库”“人才库”;根据种植业、农机化、畜牧业和渔业四大业务板块,开设农技大讲堂、农技短视频、“轻骑兵”直播间等功能,提供在线学习、轻骑兵问诊、数字轻骑兵田头课等服务;配合行业工作热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数字营销等专题活动。
作为“粤农技”微服务的支撑,依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的数字农技推广大数据平台已初见成效,构建渔业、农机、畜牧、种植业等中心基地数字模型,将农技体系、农技资源、农技推广活动等集中展示,推动资源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为资源配置、项目管理、政策决策等提供参考,数字农技示范园区一张图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