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85亿亩,比上年增长0.5%。粮食单产390公斤/亩,比上年增长0.8%。
【点评】
2.国产榴莲上市
2023年7月,海南三亚等地的首批国产榴莲实现少量上市,“树上熟”的香甜口感俘获消费者。榴莲本是马来西亚、泰国等热带地区种植的水果,如今随着技术突破,榴莲实现了国内种植。
3.3·15晚会曝光假泰国香米
2023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假泰国香米。安徽淮南安徽寿县永良米业、安徽合肥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楚丰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将安徽本地大米添加香精后冒充泰国香米销售。曝光后,涉事企业均被查处。
4.农业巨头先正达冲击上市
2023年6月16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通过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先正达的首发申请,先正达本次首发拟募资规模高达650亿元,将是近13年来的A股最大IPO。
先正达冲击上市,其庞大募资将创下A股近13年来纪录。农业领域近年来多家企业谋求上市,反映出融资需求强烈。
5.韭菜腐霉利残留限量提高24倍引热议
6.彩色“生鲜灯”禁用
2023年12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施行。其中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通过红光、绿光将食用农产品“美颜”的彩色“生鲜灯”正式退出市场。
“生鲜灯”的争议由来已久,一些视觉误差让消费者买到劣质农产品。禁用彩色“生鲜灯”,能进一步维护消费者权益,护航食品安全。
7.高价富硒土豆惹风波
不只是富硒土豆,很多农产品都会被打上富含某种微量元素的标签,让消费者高价购买。事实上,人体需要的大部分基础营养元素一日三餐中都存在,不必刻意去补充。
9.面粉添加“科技与狠活”视频被澄清
同时作出消费提示,我国面制食品种类繁多,对面粉的需求各不相同,小麦加工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产品结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国家以及地方性强制标准和法规中,对添加剂的使用品种、使用量等都有明确要求。
造谣者总是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局限来混淆是非,人们应理性对待食品添加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曾表示,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范围和用量下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迄今为止,我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10.党参等9种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
随着更多物质被纳入食药物质管理,将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红利,也有助于农产品原材料产业的发展。
新京报记者刘欢
(原标题:2023农产品十大事件丨榴莲实现国产,假泰国香米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