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
2、自我认定:分析自己的性格,以及在工商管理专业中所体现出的优势。
一、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对现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发展路线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找到每名学生最适合的发展路线。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发挥优势,避开劣势,获得最优发展。所以,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工商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就要建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有了发展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整个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引导作用,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性。应该确定如下教学实践目标: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来加深对理论部分的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再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吸取成功或失败经验与教训,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解决事情的能力,锻炼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经营管理所需的知识,熟练运用管理技能,提升创新能力,逐步形成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二)加强实习环节的建设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工商管理知识具有易懂性、系统性及指南性,只能用作管理实践的指南,而解决现实问题靠的是管理技能,因此,工商管理本科教学必须做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将二者统一到指导管理实践的理论知识框架的构建上来,实现双重目标。
关键词:工商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工商管理教学;技能训练
一、工商管理知识的特性
(一)易懂性
工商管理知识主要是指《管理学》、《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一般而言,上述课程所包含的知识都较为好懂。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包括五方面的要点:定额、标准化操作方法、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1]这五个要点都不难理解。从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90名三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32.2%的同学认为他们自己能看懂管理类教材80%的内容;56.7%的同学能看懂50%的内容;仅有11.1%的同学认为只能看懂20%的内容。上述数据表明,工商管理知识具有易懂的特点。
(二)系统性
工商管理知识的系统性是指工商管理核心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比如,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这要用到《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也需要熟悉《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从知识运用的角度来看,工商管理核心知识只有被学习者系统地内化,才能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三)指南性
将工商管理知识与医学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医学知识在其已探明的领域一般可以精确到操作层面,即具体到诊疗规程。相比之下,工商管理知识不能精确到如此程度,只是指南性的。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指出,管理者应制定定额、找出最佳的操作方法,至于定额是多少,最佳的操作方法是什么,都要靠管理者自己研究具体情况后得出答案。行动学习的提出者RegRevans认为管理知识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管理者洞察实际情况,摸清具体规律,然后找出对策。[2]
二、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
(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在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述表述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应用的脉络十分清晰。近来,有许多学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如认为工商管理教育应突出知识的应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3]管理教育应以培养管理思维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清醒、细心、透彻的思维习惯。[4]
从工商管理知识的指南性来看,工商管理知识是不能直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强调知识的学习或者知识的应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管理技能训练应比管理知识学习更为重要。但如果工商管理教学抛开知识学习,只进行技能训练是难以想象的。行动学习理论最初将知识学习撇开,后来还是逐渐认识到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5]从工商管理知识的系统性来看,工商管理知识是作为一个系统在发挥作用,零散的、没有内化的知识是不能有效指导管理实践的,否则,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等现象。
(二)以理论知识框架构建统一知识学习及技能训练
既然工商管理知识是指南性的,那么,知识传授的目的就在于让大学生建立起思考管理问题的理论框架,作为管理实践的指南。管理思维的理论框架由管理的基本理念、原则以及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方法构成。管理的基本理念、原则方面的知识收录在《管理学》教材之中。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与方法包含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教材之中。
三、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方法
(一)用案例还原工商管理知识
(二)引导大学生综合所学知识
对工商管理知识进行综合,一方面,可以将工商管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也利于概念技能的提升。知识的记忆及综合需要平时下功夫,学生学完一门课程的各章后如果不及时总结,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应该是较差的;平时不尝试对已学各门课程知识做进一步整合,系统思考管理问题的理论框架也不可能形成。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好,对所学知识的信心还不足,这与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有关。当问及“你的专业知识是否能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时,回答“基本不能”的高达40.4%,回答“基本能”及“完全能”的同学只占27.7%,回答“不知道”的同学占31.9%。
(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一个小的知识结构之后,给学生一个案例,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印证所学知识。如学完某一领导理论之后,可让同学们分析案例中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学习战略分析的框架之后,可让同学们分析案例中决策者的思路存在哪些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也能使他们产生对所学知识的信心。大学生目前阅读案例的数量还是偏少的。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平时基本不阅读案例的占36.2%,平均每周阅读一个案例的占36.2%,每周阅读两个及以上案例的占27.6%。平时阅读案例偏少,不利于知识的记忆及理论框架的构建。
目前,有少数大学生参与了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这非常有利于技能的培养。如果选择一学期能完成的较小问题,普遍推行,将非常有意义。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80.9%的大学生没有在一学期内持续思考一个管理问题的经历,这对知识整合及概念技能的提升是不利的。
[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RegRevans.ABCofActionLearning[M].London:Lemos&Crane,1998.
[3]李永强.发展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之我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青岛工学院
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总体概况
(1)供大于求,竞争激烈
(2)应届毕业生渐受冷遇
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在职人员,这在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部分人才供求情况调查中也表现得非常鲜明。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有较大幅度下降,为16.17%,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3.94%;而对具有1-2年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更为青睐一些,所占比例为28.62%。这主要是考虑到应届毕业生普遍对于动手能力差、工作经验缺乏,其入职表现确实与有经验人员差距明显,所以用人单位担心他们上手慢、培训投入高等会影响单位的收益,从而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人员。而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让初出茅庐、没有经验的毕业生直接担当各类管理职务,至少需要让他们有一个锻炼熟悉与适应的过程,这也是越来越多急功近利的企业单位不愿招聘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原因之一。
2、我校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情况
青岛工学院是2011年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是我校管理学院下设的重点专业,2008年以来已经累计向社会输送六届超过1200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作为民办高校,近几年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初显颓势。
二、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抛开工商管理专业供大于求、用人单位不愿多聘用应届毕业生等的普遍现状不论,造成目前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源质量不高
我校是民办本科院校、名望不高,所以吸引不了高分考生,生源质量随着高校扩招及全国性生源数量大幅减少而不断降低。生源质量不高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不理想上,同时也表现在学习接受能力不强、学习自觉性不高、自我约束意识较差等方面。这样就导致了:一来用人单位容易陷入二本非重点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其输送的所有毕业生能力水平就不强的认识误区;二来已毕业的本校学生确实受其自身条件限制而在企业中表现欠佳,这就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偏颇的印象,认为我校毕业学生都是这种条件及工作能力水平,今后可能也很难再愿意接纳我校毕业生。
2、教学模式与手段单一
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仍然没有跳脱传统高校教育思想理念,仍然在教学中极大比例地采用式教学模式,从而埋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创作与思考的机会。因此很难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3、培养方向与用人需求脱节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三、提高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1、强化内功,打造地域性优秀教育品牌
学校品牌优势与生源质量是相辅相成的。面对短期内还无法争取到优质生源的现状,我校应从挖掘学校资源特色及现有学生资质潜力方面入手,争取打造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以赢得用人单位青睐,同时吸引优质生源,从而促进“生源优――培养精――就业好”的良性循环。首先在当地建立并巩固我校的品牌优势,获得当地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逐渐扩大知名度及影响力。
2、加强引导,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就业信息及服务
3、改革教学方法,打破单一授课模式
针对以往式教学单一、呆板、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弊端,建议多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讨论、竞赛、游戏等形式,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动参与意识,进行更多交流互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沟通交流能力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4、重构教学体系,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5、构建实用性证书培训体系
基金项目:青岛工学院2012年度校长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刘文静(1980―),女,山东青岛,青岛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营销管理。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二、交际法的探究
1.交际法的特点。交际法(ComnnmicativeApproacli)起源于70年代语言雪茄海姆斯和韩礼德,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张将教学过程交际化。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大量的言语交际活动,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和句型,在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练习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运用语言。它强调以学生为中}L},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
2.交际法教学的必要性。结合上述对于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特点以及现状的分析,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交际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在一定的场景中学习和运用专业英语。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相比,交际法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有了极大的主动性,进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3.交际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2)打破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一般会一味地讲,传输知识,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难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其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角色,通过“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分配任务,小组比赛,辩论赛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