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嘉宾都已经落座,第一轮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我们自己所在的企业机构都是干什么的,对产业发展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基本态度。
陶家晋:我先借这个场合介绍一下太重集团,太重集团成立于1950年,到今年已经74年了,是中国机械行业里面的第一座工厂,应该说有很强的历史底蕴。在70多年的过程当中也产生了很多业绩,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做了很多贡献。
当前我们仍然是致力于装备制造企业,太重集团的产品构成比较多,大概服务于10个方面的行业,包括冶金行业、矿山行业等等,都是国民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专业。
我对我们这个行业的理解是,把产品做强做精,走向国际舞台,使我们的行业能有竞争力,那就是对整个行业出份力。
主持人:大家都自我介绍了一下,我们觉得今天下午这场格局跟今天上午最后一场有点儿像,三位企业家,还有两位是为企业做服务的生态圈的重要合作伙伴。下面这一轮对话,我们就产业发展目前所处的环境来展开,大家分别介绍一下各自不同领域产业发展的情况怎么样,因为今天上午两位学术大咖也说了,好像我们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是否也遇到了一些机遇和挑战呢,我也特别想听一听各位企业家的看法,国内、国际的情况怎么样,行业前景怎么样,我们打算如何破局,向未来更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刚才主持人说现在的发展环境,我认为这个环境是符合周期的规律,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一直欣欣向荣。正如今天上午专家讲的,包括刚才金融界的一些专家讲的概念。
作为太重来说,刚才介绍了我们是一个74年的老企业,它并不是说我们是真的老,我们的产品也在不断地创新,是说我们的底蕴更深。包括刚才提到的钢铁行业的产品,我们在现在需求下降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在钢铁行业同样又开发出来一些新的市场需求,这样的话我们结合下一步的发展,也能把一些不太好或者是有所下滑的市场发现新的需求,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所以,还是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我们这个行业始终是有机会的,太重也有能力和信心在这个行业里面始终作为好企业的存在,谢谢!
主持人:作为企业、作为企业家面向未来肯定不能只是以一种心态或者是非常乐观、盲目乐观,或者又是非常悲观的情绪去面对,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拥抱变化、应对变化,也是我们应当所具有的基本心态和素质。张总,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主持人:现在这个产品的销售是国内为主还是也有海外销售?
张航:两方面并存,以国内销售为主,因为这个产品在前期是被国外进行限售,所以我们首先解决国内“卡脖子”原料的问题。
主持人:我也想请教您,您说对于新华锦来说国际贸易是很重要的一块,现在我们讲国际形势是波诡云谲,您从这个角度怎么样为自己的企业找新的机遇、应对挑战呢?
张航:您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正当其时,特别是美国大选刚刚落下帷幕,大家一直认为的对于关税各方面对我们国家政策不是特别友好的特朗普上台了。其实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就出现了端倪,我们作为一个做国际贸易特别是美国市场占到比例比较大的企业来说,我们一直是在不断地寻求一种破局。我认为中美贸易也好,中国和世界的经济也好是拉不断、扯不断的,不管是哪一个人上台,不管是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只要我们的产品过硬,在海外有需求,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产品的变化应对,我们对未来的前景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谢谢张总,邵总我发现您的名字特别好,有点儿耐心资本的意思。我在资料上看到您所在的企业在润滑以及液压领域是非常牛的领军企业,可以说是隐形冠军的感觉,您怎么样能够带领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并且成为佼佼者呢?
邵安仓:刚才主持人问了这个问题,包括正好我也借着陶总和张总的话接着讲下去。行业和企业,首先作为一个创业者,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产品的特点、行业的特点,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这个很关键。因为有些是技术驱动的,有些是销售驱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
盘古那么多年一直是走着创新的路线、技术的路线,比如说过去这么多年喊的最多的就是“卡脖子”、国产替代,实际过去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基本上在这条赛道上走的日子都不会特别好过,我们在什么时期要做什么事情。
主持人:邵总,您刚才提到您的产品为风电等等做很多方面配套的工作,一方面中国的风光电现在做成了世界第一,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新三样的出口大项,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在价格领域方面也是非常惨烈,您有没有感觉到在这方面对您企业的压力,您是如何应对的?
邵安仓:主持人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好,确切地说风电行业,我进入的时候是2012年,当时是一个新兵,国内做风机制造的企业全国有70多家,包括大的央企,包括地方的民营企业,很多企业都进入了这个赛道,当时行业协会说这未来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
后来做了那么多年发现也没有做出万亿级,可能也就是3000多亿吧,规模已经扩展了很多倍,但还是只是到3000多亿。但是如果按当时2012年的价格到现在肯定早就突破了1万亿,这就是竞争,竞争的过程当中,国内也就是十几家吧,国内风电上市第一股华瑞风电现在已经都退市了。
所以,我觉得在竞争过程中怎么样提升自己的长板和优势。中国现在仅存的十几家做风机的企业,也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赚钱,有些企业亏的还是很多的。
主持人:行业内部还是有差异的,企业的内功是非常重要的。
邵安仓:对,没错,再一个是质量,比如你的研发设计、效率都是因素,说白了还是企业经营的因素,导致这个企业能不能在这个市场上占住脚,能够走得更远。
主持人:有自己的金刚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邵安仓:没错。
主持人:程主席,您是做中非交流包括贸易方面非常大的专家了,您也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程志刚:今天说的是产业发展,我是刚刚从非洲回来,时差还没有倒过来。我今年是第四次出访非洲,10月29日是中国和赞比亚建交60周年纪念日,我带着代表团出访了赞比亚坦桑尼亚。
所以,产业的发展不是你发展的越快越好,首先你要适合市场、符合市场。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个人认为最适合的市场方向就是非洲。我还经常讲一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很多人对非洲都有很多误解,第一非洲非常贫穷,其实这个贫穷也是相对的。还有就是环境,我拿卢旺达为例,卢旺达号称非洲的小瑞士、新加坡,城市的环境非常干净。我说一下农村,农村的路两边的排水渠和绿化修整得都非常好,让我无法想象。而且我到非洲访问,我上午见两个部的部长,下午见两个部的部长,从早上8:30开始一直到下午5:30,这就是他们政府高效的工作效率,其实这一点我们在国内也是想象不到的,因为非洲需要发展。我讲的这是非洲的模范生,发展得非常好。
所以,在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我看到了我们90年代初期或者是中期的传统产业向非洲发展,并且在非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非洲80%的制造业、工业品都需要进口。
我说一个行业,比如说农资行业,比如说化肥,比如说磷肥、钾肥、尿素,非洲尿素的价格是中国的10倍,为什么这么高的价格呢?因为目前中国的农资化肥是不允许出口的,非洲目前只有埃及、尼日利亚有化肥农资的生产厂,因为投资额比较大。所以,最近这两三年全国各省的传统制造业大产业都想向非洲转移,向非洲走。所以,我觉得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走出去,尤其是传统行业。
主持人:您刚才描绘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投资景象,但是有些企业、有些企业家对非洲也有一些过去的印象,比如说营商环境、社会治安,包括工人的敬业、守时的程度,会有问题吗?
主持人:谢谢程主席,如果有企业或者是企业家想了解非洲、走进非洲,可以跟程主席多多交流,这也是一片未来发展美好的热土。左总,您刚才说了您做企业金融服务很多,今天上午的专家也提到了最近鼓励企业并购重组,这个情况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背景、操作细则包括对于企业的建议。
我觉得从三个角度来看,并购重组应该是处于一个即将爆发的时候了。
主持人:谢谢左总,在经济转型调整的过程当中,正是我们重新思考和布局的绝佳时机,但是最关键的不能为了重组而重组,要真正找到好资产、好项目、好方向。
陶家晋:我觉得今天的主题产业发展,首先产业是由各个企业构成的,企业首先要自己发展,企业做强,产业就一定会强,简单地用一个词来说,也是引用新质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当中,一个是新,一个是质,把这两个字理解透彻,我觉得产业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主持人:一个好的资本市场的基础也是由一个个健康的上市公司来共同造就。
张航:我们认为转型升级是要主动地识变、应变、求变,坚持长期主义,不要为了变化而变化,顺应市场、顺应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产业升级的道路任重道远,谨慎前行。
邵安仓:刚才讲到出海和出局,我要讲如果企业没有竞争力,出海不出海就是早点出局和晚点出局的问题。
程志刚: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传统产业我认为最大的市场是非洲。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谢谢现场所有的朋友们,今年的高峰会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要谢谢所有的朋友们,谢谢大家,我们期待大家在未来有更好的事业、更好的身体、更好的家庭。再一次祝福各位,我们期待明年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