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谁在农服领域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市场和用户。
12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暨推进中国经济作物高质量发展(心连心)高峰论坛在江西九江举行。与会专家提出,当下农资行业的竞争还集中在产品、价格、规模、品牌层面,技术服务竞争还没有全面展开,农化服务将是未来农资行业核心竞争力。会议还透露,全国目前已有91家农化企业入围“全国农化服务中心”挂牌单位,农化服务“国家队”初具规模。
1、正当时,全面提升农服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要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新的形势为全面提升农服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历史机遇。
九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成庚表示,本次年会和论坛在九江召开,是对九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建设“三农”事业的充分肯定。九江市将进一步支持农化企业做大做强,为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强力支撑,为推动全国经济作物高质量发展作出九江贡献。
建设农业强国为新时代农化服务工作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舞台,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农资企业要发挥农业服务主力军作用,将自身发展融入到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中,塑造新优势、构建新赛道。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1家企业成为“全国农化服务中心”挂牌单位,农化服务“国家队”不断壮大。近些年,农化办还发布了《“十四五”期间农化服务工作指导意见》,制定了《肥料企业农化服务通则》团体标准,持续开展农化服务论文征集和农化服务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多途径推进全行业农化服务提档升级。
2、向未来,布局全新赛道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农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农化服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下一个核心赛道。
搞农业是技术活,目前农资产品严重过剩,未来,农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农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农化服务要以作物为中心,作物是‘出卷人’,农化服务工作就是要满足作物的各种需求。”他还提出,给土壤和作物做“体检”是做好农化服务的基础,“培训+示范”是做好农化服务最有力的手段,农化企业要把经销商转化成农化服务人员。
当前,国家正在全力推进减肥增效和藏粮于地,农化服务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肥料技术处处长杜森表示,农化服务对科学施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科学施肥工作要实现土壤、作物、肥料相结合,大中微量元素结合,有机无机结合,因之农化服务也要围绕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方向转型。
土壤改良和中微量元素合理施用,是当下科学施肥最突出的短板之一,也是农化服务需要突破的新战场。
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赋予了农化服务新的目标和使命。会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吴玉光针对土壤调理剂的概念和种类、研发土壤调理剂的意义、土壤调理剂的作用、土壤调理剂的效果评价等四方面内容进行了阐释,开拓了与会代表的视野。
3、农资行业数字化正当时
农资行业,不仅仅存在销售难题,核心是效率难题、管理难题。
近些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农资企业、经销商、门店等借助数字技术做销售、提高管理效率。尤其是,华为、金蝶、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下沉之后,也激发了一大批农资企业探索数字化之路。
数据显示,中国农资企业数量达200万多个,这些企业规模小、竞争弱,但数字化需求特别旺盛。
不少农企数字化转型,或是在消费端,或是在生产端,缺乏统一谋划和系统思维。其实,数字化转型的真谛是全程数字化,让网络成为新农具,让数字成为新农资。
据现有资料分析,农资企业数字化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正在为中国农业数字化的实现创造加速度;二是全产业链数字化固然具有吸引力,但细分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更具开拓空间;三是数字化基因是农业各赛道新玩家抢占市场的战略武器。
诚然,农资行业数字化不仅仅是数字化营销,而应该是一个更大的赛道。
4、探路!农资数字化
在探索农资数字化上,阿里、先正达、供销社、汇通达、飞企链、富邦股份等农资企业、互联网公司、产业平台纷纷探索农资行业数字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农资行业进步。接下来,我们做了一个汇总。
1)阿里:入局农资行业
阿里入局农资行业的动作就是:卖农资!
早在2015年,阿里就开始探路农资电商,还与金正大、史丹利、芭田股份、中化集团等农资巨头纷纷签订合作。
几年来下,农资电商由于购买习惯、农技难题等顽症导致几乎破产。
2020年7月17日,阿里钉钉宣布,将斥资1亿元补贴100个区县,为1万个乡村提供数字基建。这个事情也是网购农资,同时还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资金短缺等难题。但是,还没有破解农资行业的根本性问题。
2021年,中农立华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形成数字乡村战略合作伙伴。该公司计划开通农资产品和技术服务线上渠道,拓展为农服务内容。
这次合作,阿里的工作重点还是卖农资产品。
2)先正达的数字化:全链路服务
先正达集团的数字农业业务板块主要由来自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化农业、先正达本身及其于2019年收购的乌克兰农业科技公司Cropio组成。Cropio集团推出的农场管理软件具备成像、记录保存和设备跟踪功能。另外,先正达曾收购拉丁美洲数字农业市场创新领跑者Strider。Strider打造的卫星成像、害虫监测、资产管理软件、实时跟踪设备的传感器和无线电天线网络等系列产品为先正达打造数字解决方案夯实了基础。
除了收购农业科技公司,先正达集团中国MAP与数字农业业务单元还以中化农业作为运营平台,推广MAP模式(ModernAgriculturePlatform,即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MAP定位于“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在消费升级与新型农民之间搭建起桥梁,为广大种植者和食品价值链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全产业链服务。
3)供销社:构建数字化生态
近些年,供销社以数字化赋能供销社创新发展,就是利用数字化激发供销社组织创新活力,提升供销社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能力,助推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与此同时,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数字供销”。近年来,各级供销社围绕数字供销作了有益探索,社有企业在农批市场数字化升级、供销电商、智慧冷链等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但就总体来说,供销合作社的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亟需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来推动转型升级。
比如,浙江省平湖市围绕“三位一体”农合联积极探索数字农合联,创新启用全国首个数字农合联——平湖数字农合联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包括数字生产服务、数字生活服务、数字信用服务以及数字生态服务四大服务内容。
农资行业的数字化不仅仅是销售,更核心的是撬动整个产业进步。从企业的生产、管理、渠道、销售等环节入手,与此同时,还要成为产业的加速器,帮助产业进步与升级。
农资行业属于产业链的生意,链接上中下游及多个端口,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机会也存在问题。
在农资行业里,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必将会变革整个农资领域的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