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强市”周口市供销合作社在行动
■本报记者宋晓东通讯员邱一帆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锚定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周口、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向目标奔。周口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十大战略”中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率先建设农业强市工作部署,聚焦农资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了《周口市乡村农资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用实际行动为率先建成农业强市贡献供销力量。
强化供销网络助推实现高质量农业现代化
周口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2022年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86.48亿斤,稳居全省第一,连续五年粮食总产量达180亿斤以上。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据统计数据显示,周口全市耕地面积约1100万亩,经测算需肥量约110万吨,需求巨大。
作为全市农资流通供应的主渠道,周口市供销合作社发展思路清晰,形成了“市级供销合作社+县级供销合作社+乡镇基层社+村级农资服务网点”的服务格局,可为农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农资服务。周口市供销合作社下辖10个县级社,157个基层社,798个农资经营网点。2022年,全市供销系统农资销售约47.46万吨,约占全市需肥量的43%。今年,周口市供销合作社社属企业与周口羲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周口周农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中农集团积极开展农资销售服务。鹿邑县供销合作社承担省级化肥储备任务两万吨、扶沟县供销合作社承担省级化肥储备任务1万吨,全市承担化肥储备任务总量约占全省的1/10,为周口农资保供稳价奠定了基础。
瞄准市场端,发力供给侧,周口市强有力的供销网络让农民种田也更安心。
强化组织水平构建起为农服务新体系
周口市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因地制宜,强化组织水平,积极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优势,主动融入、超前服务,逐步探索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贮、销等系列化服务,扎实推进乡村农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成绩亮眼。
商水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推行农资优质品牌,先后与安阳安化集团和中农集团签订了玉米肥购销合同,截至目前,已销售各类化肥7500吨。该社还以为农服务中心为龙头,打造乡村两级农资经营服务网点108个,先后投入3万余元,升级改造农资终端销售网点35家,统一标识率达100%,打造一体化的现代化农资购销服务网络,构建起为农服务新体系。
鹿邑县供销合作社依托农资经营网络,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进货渠道、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标识品牌、统一零售价格”的经营模式,解决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以来,该社对全县各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种植大户进行走访,签订了农资意向性供应协议100多份,其中化肥“订单式”销售7000余吨。
扶沟县供销合作社对直属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进行了重组,成立了扶沟县农资流通配送中心。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乡(镇)级农资配送中心16个、村级农资配送中心160个,现有化肥仓储能力两万吨。同时组建了县农资流通协会,吸纳全县60%的优秀农资经营户加入了协会。
“农资+”多元化服务模式助力打造农业强市
“县里举办的农资农技培训会邀请了专家,给我们讲解小麦玉米补充钾盐及镁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讲解了化肥施用的注意事项和科学施肥应遵循的原则,帮助我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俗易懂,受益良多。”5月11日,在商水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农技培训会上,前来参加培训的种植户赵大哥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周口市供销合作社在商水、西华、鹿邑、郸城等地积极开展农资农技培训,为农户“充电蓄能”。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才能有效预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净化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确保广大群众购买到放心农资。商水县供销合作社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查处违规经营行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稳定市场经营秩序,使农民可放心购买。鹿邑县供销合作社对供销系统内农资经营网点进行安全生产隐患和农资商品质量拉网式排查。通过查生产厂家供货发票、商品化验报告和统计台账,从源头和渠道上严把“入口关”,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不通过供销社渠道流入市场。
“农资供应保障充足,农资农技培训‘接地气’,农民施肥技术运用得到提升。同时持续保持农资打假高压态势,切实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周口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卜迎涛坦言,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供销社独特优势,加快推进供销系统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农资+”多元化服务模式,着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率先建成农业强市贡献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