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河南省农资市场全面升温。方便快捷的农资网购,正成为广大农民的“新时尚”。
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保障农业灾后恢复生产需要。
作为农资流通供应的主力军,今年春耕备耕以来,全省供销系统累计购进各类化肥210万吨、农药2000余吨、农膜4500余吨,与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加上其他供应渠道补充,农资完全能够保证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
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是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但是,受国际形势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开春后,河南省化肥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种地成本。
对此,河南省供销社也采取了积极措施:对过去低价购进储备的肥料,仍按照低价销售;对新购进的肥料,坚持保本微利销售。同时通过全省7240个专业合作社、4747个庄稼医院、641个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把脉问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精准用肥。
浚县小河镇瓮城村村民唐乡荣对此深有感触:“以前肥没少上,水也没少浇,但小麦常倒伏,产量上不去。现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成本降低了,产量增加了,每亩小麦增收30元以上。”
此外,为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近日,财政部下达河南省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8.7482亿元。唐乡荣所在的浚县共分配资金1691万元,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03万亩,平均每亩地补贴16元多。
“尿素每袋涨了40元,一亩地用半袋尿素,补贴资金基本上可弥补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唐乡荣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