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标签概念:是对用户信息和特征的抽象概括,能够描述用户特征,区分用户群体。
用户标签体系:
狭义上:是指基于业务目标和用户数据形成的包含完善用户标签的标签库。
广义上:除了丰富完善的标签库之外,还包括标签管理、标签分析、智能运营等多模块。
2、标签的作用
(1)用户洞察:了解产品用户指导业务发展
(2)数据分析:丰富分析维度,提升分析效率
(3)精细化运营:基于用户分群,差异化精细化运营
(4)产品化应用:数据产品基础推荐系统/CRM
3、搭建标签体系的前提
标签体系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的项目,也需要判断公司在什么前提下去投入去做标签体系
前提1:产品用户规模较大,具有精细化运营空间(用户规模小价值不大)
前提2:用户特征属性多样,具备标签分类基础(用户规模大但很细分属性单一也不行)
前提3:产品提供较多内容,适合精准分发推荐(目的是不同用户推送不同策略,产品内容、活动若不丰富,则推送的产品活动那么还是一致的,那么没实现精细化运营目标)
二、搭建标签体系,全方位拆解用户
1、Step1拆解业务/用户梳理用户数据
用户标签源于用户数据,左侧的标签基于用户数据分析和判断
基于用户数据客观准确的定义用户标签,而不是主观的去判断去猜想。用户标签源于用户数据,服务于业务目标,从业务目标和用户流程出发,梳理用户业务数据,能够保证后续的用户标签的完善度和可落地性。
1.1业务角度-OSM模型:我们业务在做什么
OSM模型是业务分析的常用模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公司业务和产品目标
从业务目标--到业务策略--业务度量是逐渐拆解细化的过程,通过此模型理解我们的业务产品在做什么。
提升商品销售额案例:
1.2用户角度-UJM模型:用户在做什么
UJM即用户体验地图,又叫用户旅程地图,利用UJM能够有效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分析了解用户的关键场景及行为。
结合OSM模型和UJM模型:梳理用户的业务数据,业务和用户两个角度互相补充,形成用户业务数据的基础。即拆解用户在产品中的旅程,从下到上去匹配公司目标,不仅可对目标有查漏补缺的作用,还能将公司目标、策略和业务流程耦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数据体系;
总结搭建数据指标体系的五大步骤:
关键节点,需要先找到关键节点有哪些。
预期目标,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会有一个预期目标,我们想要用户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指标衡量,我们如何衡量用户达到了预期目标。
达成路径,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叫路径,与我们的用户旅程有关。
数据归因,在各节点上分析,找达成与未达成的原因。
2、定义用户标签形成标签体系
标签体系主要是符合目标的多维度、多类型用户标签的集合,搭建标签体系需从合理定义每一个用户标签开始
2.1用户标签定义流程
用户数据是定义用户标签的基础,基于用户数据信息定义用户标签流程如下:
结合业务目标明确标签需求---明确标签分类,选取数据维度----确定数据属性,准确定义标签
(1)第一步:结合业务目标,明确标签需求
客户标签服务于业务目标和策略,每个标签都应该匹配具体或者是潜在的应用场景
(2)第二步:明确标签分类,选取数据维度
明确需求后,需要判断标签分类,进一步分析能够准确定义标签的数据维度
A、用户标签--属性标签:
主要由基础数据定义
定义了用户最基础的特征
定义宽泛,多结合其他类型的标签使用
B、用户标签--统计标签:
主要由活跃数据和消费数据定义
定义了用户最直观的数据特征
多在应用时直接创建,并且经过分析验证后,更多演变成模型标签
C、用户标签-模型标签
模型标签主要由消费数据和活跃数据定义
准确定义需结合产品特征、业务目标及数据分析,无法直接指定
灵活性强,更直观体现用户多方面特征,是用户标签的主要类型
模型标签定义示例:
数码爱好者:累计消费数码产品3000元,近一年消费数码产品4个订单
D、用户标签-预测标签
预测标签主要由活跃数据和消费数据定义
对用户潜在的关键行为倾向进行预测,实现难度较大,多借助算法支持,并且需要动态验证调整;
预测标签的定义示例:
流失风险用户:最后一次购物距今30天,最后一次访问距今15天
母婴潜在用户:最近30天访问/搜索母婴商品3次,历史母婴商品订单=0
(3)第三步:确定数据属性,准确定义标签
准确定义用户标签,需要确定已选择数据维度的具体数据属性
标签数据属性的确认
利用分布分析确定用户标签属性模糊的数据
分布分析定义标签
如何定义高消费用户?
A、高消费主要与消费金额有关,可根据用户累计消费金额数据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