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小县城?凤凰网湖北

一句“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

道出了城乡二元结构下

许多人的无奈

在大城市,固然机会多能逐梦

回小县城发展

一定是妥协后的躺平吗?

那也未必!

如果小县城的薪资待遇

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等

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家门口就能够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拼搏奋斗,大有可为

人生同样可以闪光

机会来啦!!!

湖北聚焦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差距两大目标的

强县工程正在实施

日前印发的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先行区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把建设先行区作为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路径的重要举措

将实施强县工程

作为十二项重点行动之一

明确了主要任务、重点措施和工作目标

4月27日

湖北举行新闻发布会

湖北省副省长吴海涛

围绕《实施意见》中的

“实施强县工程”

有关问题作介绍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教育厅

答记者问

为什么要实施强县工程?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实施强县工程,明确了我省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工作的基本单元。实施强县工程,就是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夯实基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需要抓住重点、协同推进。省委、省政府以强县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湖北作为。

恩施星野民宿

主要举措“1+3+1”

“1”: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近就业。

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明确县城建设安全底线要求,提升县城建设品质。

保护传承县城历史文化和风貌,推进县城有机更新。

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机构建设,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

“3”:围绕推进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三级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真正发挥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大力推进重点农产品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

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组建融合型、共建型教联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县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进村入户。

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重点是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

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搭建议事平台,健全参与机制,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

创新政府项目实施、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奖补机制,组织激励村民有序参与共谋协商。

“1”: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核心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提升农房设计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的质量。

加强农村电网、可再生能源、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到2025年底

全省基本消除

集体经济“空壳村”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强县工程提出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体如何发展呢?

襄阳尧治河村乡村别墅群

推动农业由单纯的初级种养加工向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增值链的中高端延伸,促进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抢占预制菜等发展新赛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

擦亮荆楚品牌促进价值提升,加大品牌整合、营销、服务力度,重点培育一批省级核心品牌,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多渠道宣传和推介“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围绕农业景观、农村生态和农耕文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健康养老、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新业态。

做好用地服务。推广武汉市经验做法,遵循土地用途管控规定,出台乡村产业点状用地支持措施,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做好人才服务。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解决发展生产和安居创业等实际困难,营造引才引智的良好环境。

做好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乡村道路、水电、快递等设施配套,建设冷链保鲜、物流仓储、5G网络,保障产业融合项目顺利实施、稳定运营。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到2025年底,全省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70%以上。

盘活集体资源资产。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三地一房”改革,做好资源确权登记和价值评估。采取项目开发、作价回购、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发展资源经济、物业经济、服务经济、产业经济、生态经济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做实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或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纳入乡村振兴“头雁”工程和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管理和运营集体资产的水平。

让老百姓就近

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到2025年底,每个县至少组建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初步建立起整合型、同质化的县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到2025年75%的县(市)建成一所三级医院,2027年实现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实现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实施强县工程,保障老百姓看病就医需求,让老百姓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湖北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麻城市人民医院新院区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积极争取将武汉市黄陂区等14个县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范畴,指导全省组建县域医共体130个,覆盖268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11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赋予医共体更多自主权。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按年度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推动医共体内处方自由流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用药目录衔接统一。

提升乡村服务能力。建设一批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发挥县域医疗分中心作用。提升乡镇卫生院装备标准,提高CT和救护车配备水平。推进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和卒中防治站建设,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救治能力。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为村卫生室引进适宜人才。

发挥信息支撑作用。建立完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强化服务协同。加强县域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远程诊疗、移动医疗服务落实落地,实现“乡检查、县诊断”。加快推进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等在乡村的普及和应用。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目前,全省64个县(市,含林区)中有42个县(市)的县域内至少有1家三级医院(西医或中医),占比65.6%,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了有效提升。

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为县级医院建强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的目标。

让农民购买到

物美价廉的商品

在不少“60后”“70后”网友回忆里,供销社小小的一方柜台仿佛魔术师手里的百宝箱,从农具、服装到糖果、零食、各类日用品,都能购买。一夕之间,供销社又回到了聚光灯下,但实际上,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供销社从未离场,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供销社“重出江湖”,又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呢?

为什么要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

有利于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可以搭建农户与市场、市民与产品互通互惠的城乡供应链体系,健全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惠农便农服务体系,完善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实现农民保收、市场保供。

有利于降低中间成本,促进农民增收。通过集采、集中议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价格,让农民买便宜货、真货。通过集配,提升城乡流通规模和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有利于加快畅通城乡流通循环。整合商品流、信息流、物流,打通城乡流通“毛细血管”,实现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提高配送效率,畅通城乡循环。

怎么样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

组建湖北供销集团,聚焦功能和主业,通过业务合作、资产重组、价值重构,形成省、市、县、乡(村)供销社上下贯通、股权合作、统一经营、市场决定的新型供销服务组织体系。

建设湖北城乡供应链“一张网”,整合全省供销系统6万多个服务网点、400多个配送中心、9000多家直营店、2500个仓库、200多个农贸农批市场等流通经营资源,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门对门”“点对点”“户对户”一体化服务。湖北供销电商公司与全国头部电商平台及全国总社6大平台无缝链接,推进城乡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

服务产业链,先期服务“四个大宗农产品产业链”。粮油链:推进湖北供销粮油企业,由粮油经营向粮油一二三产业融合服务转型。农资链:推进湖北供销农资企业,由农资经营商向农资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日用消费品链:在11个流通服务网络强县进行试点,构建日用品“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体系。棉花链:推进湖北供销棉产业企业,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自营模式向为农民和产业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模式转型。

设立一支供销乡村振兴基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保供稳价、共同缔造等公益类项目,实现供销社企业履行的公共服务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职能分开。首期规模5亿元。

解决好青年人和新市民的

安居问题

2022年度乡村建设评价结果显示,全省县城人口聚集度为44.5%,县城购房者中农村居民占56.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城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实施强县工程、做强县域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推进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湖北又有哪些重要举措呢?

人才公寓

统筹城乡发展融合,抓好“三个一”

一、规划实施“一张图”。

县域规划要从行政单元向地理单元转变,积极顺应流域地理走向,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片区为单元统筹谋划,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规划编制模式,确保一张蓝图管全域。

乡村规划要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融入共同缔造理念,重点绘好“三张图”,即:总体平面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图、产业发展图,让群众看得懂、易接受、能落地。

二、设施服务“一体化”。

城乡交通“一体化”,打通断头路,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

城乡安全供水“一体化”,推动有条件的县城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

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一体化”,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做好污水处理;

城乡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

城乡互联网生活服务“一体化”,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农民购物、农产品销售和政务服务。

三、城乡建设“一盘棋”。

推进建设行为与生态系统的融合。与山水林田湖草共同营造,多用自然的方法,少用人工的方法;多用生态的方法,少用工程的方法;多用柔性的方法,少用刚性的方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城景融合。把县域按景区特色建设营运,通过充分串联、整合资源,统筹“吃、住、行、游、购、娱”一体推进,提供沉浸式、体验式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富春山居图”。

推进历史文脉与现代人居融合。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县域历史文化和风貌,保存传统街区、传统村落。以县域为单元编制本土特色农房标准图集,建设一批“五好”示范农房和示范小区。

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

合理确定县城中长期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有序引导人口向县城集中,适度超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根据人口的总量、结构和住房需求,精准供给住房品种和数量,适配租赁住房,解决好青年人和新市民的安居问题。

将县城建设融入蓝绿生态本底,保护好县城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着力消除县城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垃圾污水治理。

聚焦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喜好,营造高品质的生活、工作和休闲场景,满足年轻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

“上好学”的愿望

湖北省目前正在推进的县域教联体建设改革,以县域内1所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等方式开展联合办学,形成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共同体,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到2023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总结推广一批教联体建设经验模式;2024年底,全省县域范围内教联体建设全面推行;2025年底,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全面巩固提升。

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学生正在上课

推进教联体建设

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实施“群雁”培育计划,推动优质学校派出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团式派驻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每年到乡村交流轮岗的教师中骨干教师不低于30%,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新招录教师工作5年内应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探索建立教师跨学科跨学段转岗机制,缓解农村学校音体美学科教师短缺矛盾。

推进数字充分赋能。建设县域教联体管理平台,推广县级网教协同中心建设,推动各地加强教联体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偏远学校的常态化应用。

加强工作指导力度。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17个市州分片区联系指导机制,建立教联体建设研究基地,设立教联体建设奖补资金,为教联体建设提供常态化政策咨询和专业指导。

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2023年全省计划招聘6600名左右农村新教师。继续统筹实施“特岗计划”,招募3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学校任教。持续实施地方“优师计划”,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每年为乡村振兴帮扶县定向培养教师500人左右。积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000名左右优秀退休教师等到农村学校讲学支教。

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高教师编制、岗位、人员配置效率。创新县域教联体学校师资共建共管机制,强化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建立优质师资下沉乡村激励保障机制,组织引导城镇学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常态化到乡村交流轮岗。

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构建地方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多位一体的共同培养培训机制。统筹中央和省财政资金,以乡村教师为重点加强精准培训。健全省、市、县、校培训体系,建设县级专业化教师培训队伍。实施“荆楚教育名家”培养项目,组织省级名师工作室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培养更多“四有”优秀乡村教师校长。

积极营造乡村宜教环境。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定期组织评选“楚天园丁奖”,表彰省农村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在职称评审、人才项目、评奖评优中向农村教师倾斜。统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村学校骨干教师补助、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就业学费补偿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实施乡村教师关爱计划,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农村教师实际问题。

THE END
1.湖北省社:“一网五链”搭起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新平台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向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向下开展联合合作,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全省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建设“一网五链”,即整合线下经营服务网点和线上平台,建设全省线上线下“一张网”,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服务农资、粮油、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棉花“五http://www.zh-hz.com/news.html?aid=1825572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近年来,隆昌市聚焦做大做强稻渔产业,全力推进“五链”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2024年1月,获得全省首个以“稻渔”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至目前,共建成国、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 一、夯实基础链,建规模连片的特色园区。按照“一心一核一带两片区”总体布局,重点推进https://www.agri.cn/zx/xxlb/sc/202411/t20241125_8692513.htm
3.电商助农:打造高效农产品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在多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政府都强调了要打造高效、协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041/276165.html
4.“绿色农业链”展区呈现农业现代化缩影甜脆可口的散花型西蓝花“婉翠”,酸甜爆汁的樱桃番茄“小酒窝”,粒长味香的南晶香占水稻,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迟播的多个小麦新品种,攻克小麦茎基腐病的“特效药”三氟吡啶胺……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在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多家企业展示了其在农http://expo.ce.cn/gd/202411/27/t20241127_39216624.shtml
5.市供销社2024年工作要点——市供销社总体按照“222”思路,即强化2项支撑(自身能力支撑、项目建设支撑)、做强2个抓手(基层组织网络、社有企业平台)、实现2大提升(经营质效提升、“四链”建设水平提升),力争在2024年底,全市供销系统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提质增效,柑橘市场主体组建做到产区全覆盖,日用品链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农资链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再生资源回收http://xxgk.yichang.gov.cn/show.html?aid=1&id=232234
6.产业客户案例汇通达中盐红四方复合肥品牌“金丰庆”问世据悉,“金丰庆”产品种类包含控失、缓释、腐殖酸系列;硝硫基;水溶肥系列;福利政策方面,对于订货超100吨的农资大户,“金丰庆”将赠送10亩示范田建设,并全程跟踪服务。发布会现场,以及“金丰庆”过硬的产品实力背书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成为本年度春耕季热销产品,当天“金丰庆”共达成订购超7200多吨,广受农资http://www.htd.cn/news/newsDetail.html?id=569
7.湖北省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财经粮油链:推进湖北供销粮油企业,由粮油经营向粮油一二三产业融合服务转型。 农资链:推进湖北供销农资企业,由农资经营商向农资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 日用消费品链:在11个流通服务网络强县进行试点,构建日用品“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体系。 棉花链:推进湖北供销棉产业企业,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自营模式向为农民和https://www.workercn.cn/c/2023-04-29/78210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