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选育人:邹成林谭华郑德波蒋维萍韦慧黄爱花黄开健韦新兴莫润秀翟瑞宁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06号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6.0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2%,增产点次83.3%;秋季平均亩产481.7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2%,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3.9公斤,比对照增产4.7%,增产点次84.6%。2020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3.1%,增产点次85.7%;秋季平均亩产460.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4%,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74.9公斤,比对照增产3.5%,增产点次85.7%。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春播宜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秋播宜在立秋前10天种植较适宜;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后盖土均匀,保证水分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以3300-3800株/亩为宜;4.及时田间管理:幼苗3叶前做好查苗补苗,3~4叶间苗,4~5叶定苗;5.施肥:中等肥力地块亩施尿素25-30kg、磷肥35-40kg、氯化钾15-20kg;底肥占总施肥量20%,4-5叶期苗肥占20%、10-11片叶展开时攻苞肥占60%;6.病虫害防治:可亩用20%的井冈霉素粉剂25g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大斑病,正确使用农药;7.抽雄前后20天对水分敏感,要保证水分供应,成熟后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纹枯病、大斑病重病区慎用或做好防治工作。
2、桂亚558
品种选育人:时成俏王兵伟覃嘉明郑加兴覃永嫒黄安霞何静丹韦绍丽周步进吴全满吴全清宋明贵班兆丹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07号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506.1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0.6%,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02.7公斤,比对照增产8.8%,增产点次100%。2020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8.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2%,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72.3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7%,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5.2公斤,比对照增产7.9%,增产点次100%。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3、桂单559
品种选育人:王兵伟时成俏覃嘉明郑加兴覃永嫒何静丹韦绍丽黄安霞周步进宋明贵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10号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8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8%,增产率≥-3%的点率为100%;秋季平均亩产454.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3%,增产率≥-3%的点率为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73.2公斤,比对照增产4.6%,增产点次83.3%。2020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8.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2%,增产率≥-4%的点率为100%;秋季平均亩产473.4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9%,增产率≥-4%的点率为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6.0公斤,比对照增产8.1%,增产点次100%。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适宜机械化收获果穗的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玉米大斑病高发区慎用。
4、桂单6205
品种选育人:谭华邹成林郑德波蒋维萍韦慧黄爱花黄开健韦新兴莫润秀翟瑞宁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12号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8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2.6%,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65.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7%,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9.5公斤,比对照增产8.2%,增产点次83.3%。2020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0.6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3%,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47.7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5%,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74.1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5%,增产点次71.4%。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春播宜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秋播宜在立秋前10天种植较适宜;2.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以3300-3800株/亩为宜;4.注意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纹枯病、大斑病重病区慎用。
5、桂单239
品种选育人:陈坤卢生乔张述宽弓雪刘亚利苏琪钟昌松滕辉升谭贤杰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13号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4.8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1%,增产点次80%;秋季平均亩产541.1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4.6%,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4.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3%,增产点次83.3%。2020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6.6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2%,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60.4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2%,增产点次62.5%;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48.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6%,增产点次66.7%。
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当土表温度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秋播在立秋前10天左右可以播种。②合理密植。对于肥力中上的地块亩种植3400株,肥力较低的地块亩种植3200株为宜。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定苗、合理排灌确保全苗齐苗;科学施肥,基肥以农家肥、复合肥为主,注意不要过量施肥;注意防治虫害,苗期主要防治铁甲虫、玉米螟、地老虎和草地贪夜蛾,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或撒毒饵能保全苗,花期及穗粒期注意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蚜虫。④适时采收。该品种持绿性好,,一般在苞叶变黄后可收获,在全株枯黄后收获更理想。
6、桂单915
品种选育人:周锦国程伟东谢小东周海宇谢和霞覃兰秋江禹奉吕汉中罗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14号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8.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5%,增产点次83.3%;秋季平均亩产550.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1.6%,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39.5公斤,比对照增产8.5%,增产点次76.9%。2020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7.8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0%,增产点次85.7%;秋季平均亩产489.4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0.8%,增产点次75.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58.6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0%,增产点次80.0%。
7、桂单913
品种选育人:谢和霞谢小东周海宇江禹奉程伟东覃兰秋周锦国谭贤杰唐照磊吕汉中罗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15号
产量表现:2019年区域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36.9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5%,增产点次83.3%;秋季平均亩产503.7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2.1%,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20.3公斤,比对照增产5.3%,增产点次76.9%。2020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27.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9%,增产点次85.7%;秋季平均亩产451.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2.2%,增产点次62.5%;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39.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4%,增产点次73.3%。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大斑病高发地区慎用。
8、桂单680
品种选育人:黄爱花黄开健莫润秀韦新兴翟瑞宁邹成林谭华杨萌韦慧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66号
产量表现:2019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区域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91.4公斤,比桂单162增产3.8%,增产点次71.43%;秋季平均亩产486.1公斤,比桂单162增产3.8%,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8.7公斤,比对照增产3.8%,增产点次71.4%。2020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21.3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5.4%,增产点次87.5%;秋季平均亩产451.4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2.9%,增产点次62.5%;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37.9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1%,增产点次73.3%。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高产稳产品种和适宜机械化收获果穗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9、桂单0826
品种选育人:文仁来田树云何雪银苏月贵何静丹杨萌唐照磊廉明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67号
产量表现:2019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春季区域试验产量平均亩产489.8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5%,增产点次85.7%;秋季平均亩产485.3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7%,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7.5公斤,比对照增产3.6%,增产点次78.6%。2020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春季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亩产420.8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5.3%,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54.7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2.9%,增产点次62.5%;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37.74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1%,增产点次66.7%。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南方锈病。
10、桂单828
品种选育人:杜青唐照磊李石初苏月贵廖金秀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68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5天,秋季平均104天,幼苗长势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
产量表现:2019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春季区域试验产量平均亩产489.0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3%,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85.0公斤,比桂单162增产3.6%,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7.0公斤,比对照增产3.5%,增产点次71.4%。2020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春季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亩产410.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2.7%,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69.6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6.3%,增产点次75.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40.0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6%,增产点次73.3%。
栽培要点:1、种子包衣、精细整地,适时早播施足基肥。2、一般每亩宜种3200~3800株,可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施足基肥,每亩施基肥1500~2000公斤腐熟优质农家肥,播种时亩施三元复合肥(N、P、K≥45%)30公斤,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每亩施放15~20公斤尿素。4、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等病虫害。
11、桂单2618
品种选育人:陈坤卢生乔张述宽弓雪刘亚利苏琪滕辉升钟昌松谭贤杰唐照磊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69号
产量表现:2019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春季区域试验产量平均亩产490.4公斤,比桂单162增产3.6%,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503.4公斤,比桂单162增产7.6%,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6.9公斤,比对照增产5.6%,增产点次78.6%。2020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春季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亩产433.6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8.8%,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55.3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3.1%,增产点次62.5%;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44.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6%,增产点次66.7%。
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当土表温度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我区春播在大寒至立春播种,秋播在立秋前后10天左右均可以播种。②合理密植。对于肥力中上的地块亩种植3400株,肥力较低的地块亩种植3200株为宜。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定苗、合理排灌确保全苗齐苗;科学施肥,基肥以农家肥、复合肥为主,注意不要过量施肥;注意防治虫害,苗期主要防治铁甲虫、玉米螟、地老虎和草地贪夜蛾,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或撒毒饵能保全苗,花期及穗粒期注意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蚜虫。④适时采收,一般在苞叶变黄后收获。该品种持绿性很好,如在全株枯黄后收获能获得更理想的产量。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穗腐病等病虫害。
12、桂单911
品种选育人:江禹奉周海宇谢小东程伟东覃兰秋周锦国谢和霞谭贤杰吕汉中罗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70号
产量表现:2019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春季区域试验产量平均亩产508.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4%,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513.6公斤,比桂单162增产9.7%,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10.9公斤,比对照增产8.5%,增产点次78.6%。2020年广西玉米科研联合体春季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亩产436.1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9.1%,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86.0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平均增产10.0%,增产点次87.5%;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61.1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6%,增产点次93.3%。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穗腐病等病虫害。
13、桂单907
品种选育人:程伟东周海宇覃兰秋谢小东江禹奉周锦国谢和霞吕巨智唐国荣吕汉中罗红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210101
特征特性:热带亚热带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9.3天,比对照桂单162早熟1.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3厘米,穗位高10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长筒形,穗长20.1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粗5.1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百粒重34.0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灰斑病、小斑病、纹枯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86克/升,粗蛋白含量9.04%,粗脂肪含量4.89%,粗淀粉含量74.64%,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9-2020年参加热带亚热带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5.7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7%。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6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7%。
栽培要点:1.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整地时要求土壤平整疏松、土块细碎,土表温度稳定超过12℃,土壤墒情适宜时即可播种。2.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种植密度为3300-3500株/亩。施腐熟农家肥1.5-2.0吨/亩或施用氮、磷、钾各3-6千克/亩。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及时补苗、间苗和定苗,配合中耕科学施肥。施追肥氮1.5-2.0千克、磷/亩和钾各1.0-1.5千克/亩。大喇叭口期施氮5-7千克/亩,磷和钾各1-2千克/亩。4.及时灌水或排水。5.果穗苞叶变黄后,择日采收,及时晒干或者烘干至安全水分。风险提示:注意防治蛴螬、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螟等当地生产上主要虫害;注意防治大小斑病、灰斑病、纹枯病、锈病、茎腐病、穗粒腐病、丝黑穗病等主要病害,纹枯病、大小班病高发区须特别重点防治。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肇庆除外)、贵州省(紫云除外)与广西接壤的低热河谷地带,云南省文山、红河、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等州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的热带亚热带玉米区种植。
14、桂甜糯108
品种选育人:冯云敢韦桂旺贺囡囡蒙云飞韦爱娟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0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7天,秋季平均69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20cm,穗位高91cm,穗长16.6cm,穗粗5.0cm,秃尖长1.1cm,穗行数14~22行,平均17.3行,行粒数33,百粒重29.2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率0,倒折率0.2%,空杆率0.4%,双穗率4.2%,保绿度89%,分蘖率0,田间记载大斑病1-3级,平均1.5级,小斑病1-3级,平均1.8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3.3,平均9.2,青枯病0-2.2%,平均0.2%,茎腐病0-2.4%,平均0.3%,南方锈病1-3级,平均2.6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45.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6.1%,增产点次86%;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65.4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7%,增产点次86%。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05.2公斤/亩,比相邻对照增产16.8%,增产点次86%。感观品质25.6分,气味、风味14.3分,色泽5.9分,糯性16.1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6.1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6.1分,国标二级。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15、桂黑甜糯621
品种选育人:黄开健黄爱花莫润秀韦新兴翟瑞宁邹成林谭华杨萌韦慧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1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6天,秋季平均68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25cm,穗位高95cm,穗长18.6cm,穗粗4.8cm,秃尖长0.8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5.2行,行粒数37,百粒重31.7,果穗筒型,籽粒黑色。倒伏率0.4%,倒折率0.2%,空杆率1.0%,双穗率0.9%,保绿度86%,分蘖率为0,田间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2.1级,小斑病1-3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45.9,平均10.6,青枯病0.0-3.3%,平均0.4%,茎腐病0.0-2.4%,平均0.4%,南方锈病1-7级,平均3.5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50.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0%,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67.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8.1%,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09.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5%,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8分,气味、风味14.3分,色泽6.2分,糯性15.8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5.8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6分,国标二级。
16、桂香黑甜糯622
品种选育人:韦新兴黄开健黄爱花莫润秀翟瑞宁邹成林谭华杨萌韦慧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2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6天,秋季平均68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12cm,穗位高78cm,穗长16.8cm,穗粗4.8cm,秃尖长1.7cm,穗行数12~18行,平均14.2行,行粒数31,百粒重33.4g,果穗筒型,籽粒黑色。倒伏率为0,倒折率为0,空杆率0.9%,双穗率0.4%,保绿度83%,分蘖率为0,田间记载大斑病1-7级,平均2.2级,小斑病1-7级,平均2.4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4.4,平均12.2,青枯病0.0-3.3%,平均0.4%,茎腐病0.0-2.4%,平均0.2%,南方锈病1-7级,平均3.6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00.9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6%,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25.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9%,增产点次86%。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63.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7%,增产点次93%。感观品质25.6分,气味、风味14.2分,色泽6.0分,糯性15.8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6.1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8分,国标二级。
17、桂甜糯623
品种选育人:莫润秀黄开健黄爱花韦新兴翟瑞宁邹成林谭华杨萌韦慧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3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7天,秋季平均70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19cm,穗位高83cm,穗长17.8cm,穗粗4.9cm,秃尖长2.1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4.9行,行粒数37,百粒重33.9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率0.7%,倒折率0.8%,空杆率1.6%,双穗率0.4%,保绿度88%,分蘖率为0,田间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1.6级,小斑病1-5级,平均1.8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3.3,平均9.9,青枯病0.0-2.2%,平均0.4%,茎腐病0.0-10.7%,平均2.0%,南方锈病1-7级,平均2.9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91.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0.4%,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84.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2.6%,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88.0公斤/亩,比相邻对照增产16.2%,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3分,气味、风味14.3分,色泽5.8分,糯性15.9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6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4分,国标二级。
18、桂糯532
品种选育人:覃嘉明时成俏王兵伟郑加兴何静丹韦绍丽覃永嫒黄安霞周步进宋明贵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4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7天,秋季平均70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07cm,穗位高74cm,穗长17.1cm,穗粗4.7cm,秃尖长1.6cm,穗行数12~16行,平均13.5行,行粒数32,百粒重33.8g,果穗锥型,籽粒白色。倒伏率为0,倒折率为0,空杆率1.1%,双穗率0.1%,保绿度89%,分蘖率为0,田间记载大斑病1-3级,平均1.8级,小斑病1-3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4.4,平均9.6,青枯病0.0-3.5%,平均0.3%,茎腐病0.0-2.4%,平均0.2%,南方锈病1-5级,平均2.2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78.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5.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19.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6%,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49.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7.6%,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5分,气味、风味14.1分,色泽6.2分,糯性16.2分,柔嫩性8.2分,皮薄厚16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6.2分,国标二级。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隔离种植。2、一般每亩宜种3300~38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亩施基肥1500~2000公斤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苗肥5-7公斤尿素、8-10公斤钾肥;亩施攻秆肥20公斤复合肥;亩施攻苞肥15-20公斤尿素。4、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5、一般吐丝授粉后21-24天采收鲜穗为宜。
19、桂糯533
品种选育人:何静丹时成俏覃嘉明郑加兴王兵伟韦绍丽覃永嫒黄安霞周步进宋明贵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5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4天,秋季平均67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21cm,穗位高90cm,穗长17.1m,穗粗4.8cm,秃尖长1.8cm,穗行数10~20行,平均15.3行,行粒数33,百粒重32.5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率0.5%,倒折率为0,空杆率0.5%,双穗率0.2%,保绿度88%,分蘖率为0,田间记载大斑病1-3级,平均1.8级,小斑病1-3级,平均1.8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1.1,平均10.5,青枯病为0,平均为0,茎腐病0.0-1.2%,平均0.1%,南方锈病1-5级,平均2.5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79.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6.3%,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34.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1.6%,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57.1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8%,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4分,气味、风味14.2分,色泽5.8分,糯性16.2分,柔嫩性8.0分,皮薄厚15.9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5分,国标二级。
20、桂糯231
品种选育人:卢生乔刘亚利陈坤张述宽弓雪苏琪滕辉升钟昌松马全姿杨耀迥黄艳芬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6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7天,秋季平均70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27cm,穗位高91cm,穗长16.2cm,穗粗5.0cm,秃尖长1.7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6.5行,行粒数33,百粒重31.5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率为0,倒折率为0,空杆率1.9%,双穗率0.3%,保绿度88%,分蘖率为0,田间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1.1,平均9.1,青枯病0.0-6.7%,平均0.5%,茎腐病0.0-2.4%,平均0.5%,南方锈病1-5级,平均2.2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87.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8%,增产点次71%;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05.9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6%,增产点次71%。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46.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2%,增产点次71%。感观品质25.3分,气味、风味14.4分,色泽6.4分,糯性15.9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6.1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6.1分,国标二级。
21、桂甜糯535
品种选育人:时成俏郑加兴王兵伟覃嘉明何静丹韦绍丽覃永嫒黄安霞周步进宋明贵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7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7天,秋季平均68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195cm,穗位高79cm,穗长16.9cm,穗粗4.9cm,秃尖长2.3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4.8行,行粒数34,百粒重35.4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倒折率为0,空杆率1.2%,双穗率为0,保绿度86%,分蘖率为0,田间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2.1级,小斑病1-5级,平均1.7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4.4,平均10.1,茎腐病0-3.6%,平均0.7%,南方锈病1-5级,平均3.7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23.0公斤/亩,比对照桂糯519增产15.4%,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69.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0.0%,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96.3公斤/亩,比相邻对照增产17.6%,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4分,气味、风味14.4分,色泽5.9分,糯性16.0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6.1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9分,国标二级。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隔离种植。2、一般每亩宜种3500~38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亩施基肥1500~2000公斤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苗肥5-7公斤尿素、8-10公斤钾肥;亩施攻秆肥20公斤复合肥;亩施攻苞肥15-20公斤尿素。4、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5、一般吐丝授粉后21-24天采收鲜穗为宜。
22、桂糯233
品种选育人:刘亚利卢生乔陈坤张述宽弓雪苏琪钟昌松滕辉升程芳丽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8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5天,秋季平均70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19cm,穗位高82cm,穗长16.3cm,穗粗4.9cm,秃尖长1.4cm,穗行数14~22行,平均17.6行,行粒数33,百粒重30.5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倒折率为0,空杆率2.1%,双穗率为0,保绿度90%,分蘖率0.0%,田间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1.7级,小斑病1-3级,平均1.8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27.8,平均7.8,茎腐病0-6.7%,平均0.9%,南方锈病1-3级,平均2.2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39.2公斤/亩,比对照桂糯519减产0.4%,增产点次29%;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03.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6.8%,增产点次86%。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21.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3.0%,增产点次57%。感观品质25.5分,气味、风味14.1分,色泽6.0分,糯性16.0分,柔嫩性7.9分,皮薄厚15.9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4分,国标二级。
23、桂花糯235
品种选育人:刘亚利陈坤卢生乔张述宽弓雪苏琪钟昌松滕辉升邓鹏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59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7天,秋季平均69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17cm,穗位高93cm,穗长17.9cm,穗粗4.8cm,秃尖长3.7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5.3行,行粒数32,百粒重30.8g,果穗筒型,籽粒紫白色。倒伏率0.3%,倒折率0.0%,空杆率1.0%,双穗率0.5%,保绿度89%,分蘖率.0%。田间记载大斑病1-3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4.4,平均8.4,茎腐病0.0-7.1%,平均1.7%,南方锈病1-3级,平均2.2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62.1公斤/亩,比对照桂糯519增产5.7%,增产点次86%;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07.1公斤/亩,比对照增产8.8%,增产点次57%。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34.6公斤/亩,比相邻对照增产7.2%,增产点次71%。感观品质25.0分,气味、风味14.2分,色泽6.3分,糯性16.1分,柔嫩性8.3分,皮薄厚16.2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6.1分,国标二级。
24、桂甜101
品种选育人:韦桂旺贺囡囡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27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6天,秋季平均69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01cm,穗位高66cm,穗长16.4cm,穗粗5.40cm,秃尖长1.8cm,穗行数10~24行,平均18.3行,行粒数33粒,百粒重36.3g,果穗筒型,籽粒黄、白双色。倒伏率0,倒折率0,空杆率2.6%,双穗率0,保绿度89.5%,分蘖率0%。田间记载大斑病0-3级,平均1.8级;小斑病1-3级,平均1.8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3.3%,平均11.2%;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平均0%;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4.8%,平均1.1;南方锈病1-3级,平均2.0级,瘤黑粉病0-1级,平均0.4级;丝黑穗病0-1级,平均0.4级;玉米螟1-3级,平均1.8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21.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0.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65.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6.3%,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93.4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8.5%,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0分,气味、风味14.15分,色泽6.0分,甜度15.85分,柔嫩性8.15分,皮薄厚15.95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1分,国标二级。
栽培要点:1、在气温恒定10度以上或土温12度以上且土壤湿度适宜时播种;春季采用棚膜育苗移栽可适当提前播种,一年可育苗栽种3~4季。2、亩种植2800-3200株,在4~6叶期及早定苗。3、重施基肥和穗肥,N,P,K均衡施用,基肥采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使用,追肥结合中耕除草。4、生长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遇干旱,午后叶片翻卷至傍晚不能恢复,连续2天以上应及时灌溉;雨水较多季节特别是秋季苗期要注意排涝。5、应与普通玉米、糯玉米直线隔离500米种植,或播期间隔15天以上;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虫害,一般吐丝授粉后21~22天收获为宜。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25、桂甜619
品种选育人:翟瑞宁黄开健黄爱花莫润秀韦新兴邹成林谭华杨萌韦慧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28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5天,秋季平均70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23cm,穗位高80cm,穗长18.3cm,穗粗5.15cm,秃尖长2.5cm;穗行数12~18行,平均14.5行;行粒数36粒,百粒重40.0g,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倒伏率0,倒折率0,空杆率0.8%,双穗率0.1%,保绿度87.9%,分蘖率1.3%。田间记载大斑病0-5级,平均2.1级;小斑病1-3级,平均1.7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5.6%,平均11.0%;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0-3.3%,平均0.3%;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9.5%,平均1.1%;南方锈病1-5级,平均2.2级;瘤黑粉病0-1级,平均0.4级;丝黑穗病0-1级,平均0.4级;玉米螟1-3级,平均1.8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99.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5%,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72.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4%,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86.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7.5%,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35分,气味、风味14.05分,色泽6.25分,甜度15.90分,柔嫩性8.2分,皮薄厚16.15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9分,国标二级。
26、桂甜571
品种选育人:韦绍丽时成俏何静丹王兵伟郑加兴覃嘉明覃永嫒黄安霞周步进宋明贵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29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6天,秋季平均71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株高220cm,穗位高84cm,穗长16.9cm,穗粗5.14cm,秃尖长1.9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5.9行,行粒数34粒,百粒重35.9g,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倒伏率0.3%,倒折率0,空杆率1.2%,双穗率1.6%,保绿度90.1%,分蘖率0.4%.田间记载大斑病0-3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1.7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3.3%,平均9.3%;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0-2.2%,平均0.2%;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15.9%,平均3.0%;南方锈病1-5级,平均2.5级;瘤黑粉病0-1级,平均0.4级;丝黑穗病0-1级,平均0.4级;玉米螟1-3级,平均1.8级。
产量表现:2020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87.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5.7%,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76.7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8.0%,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82.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6.8%,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85分,气味、风味14.2分,色泽6.0分,甜度16.1分,柔嫩性8.15分,皮薄厚16.05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6.35分,国标二级。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隔离种植。2、一般每亩宜种3500~38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亩施基肥1500~2000公斤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苗肥5-7公斤尿素、8-10公斤钾肥;亩施攻秆肥20公斤复合肥;亩施攻苞肥15-20公斤尿素。4、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5、一般吐丝授粉后20-24天采收鲜穗为宜。
27、桂单658(青贮玉米)
品种选育人:韦新兴黄开健黄爱花莫润秀翟瑞宁邹成林谭华韦慧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86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1.1天,秋季平均100.1天,株型平展,平均株高271.1cm,2019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4.3%,倒伏率0.4%,倒折率0,双穗率0,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2级,小斑病1-5级,平均1.6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2.6,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6%,锈病1-3级,平均1.2级,青枯病0.3%。202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空秆率5.48%,倒伏率0%,倒折率86.7%,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4级,小斑病1-7级,平均2.0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3.6,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2%。2019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6.88%、中性洗涤纤维(DNF)45.4%、酸性洗涤纤维(ADF)15.7%、淀粉39.5%。2020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7.51%、中性洗涤纤维(DNF)46.8%、酸性洗涤纤维(ADF)23.2%、淀粉36.0%。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927.9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3.136%,增产点次为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73.24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158%,增产点次为6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750.57kg,比对照增产5.147%,增产点次为70%。2020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83.22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6.3%,增产点次为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004.4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35%,增产点次为66.7%;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193.81kg,比对照增产3.83%,增产点次为73.35%。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作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28、桂青贮242(青贮玉米)
品种选育人:卢生乔陈坤张述宽弓雪刘亚利苏琪滕辉升钟昌松谭贤杰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87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1.9天,秋季平均101.2天,株型平展,株高335.6cm。2019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3.2%,倒伏率0%,倒折率0,双穗率0,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级,小斑病1-5级,平均1.6级,纹枯病病级指数9.7,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1%,锈病1-1级,平均0.8级,青枯病0.2%。202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2.25%,倒伏率5.18%,倒折率0.5%,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5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0.7,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3%,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5%。抗性鉴定结果:感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中抗南方锈病,中抗镰孢穗腐病。2019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7.36%、中性洗涤纤维(DNF)45.7%、酸性洗涤纤维(ADF)16.0%、淀粉34.8%。2020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6.19%、中性洗涤纤维(DNF)44.7%、酸性洗涤纤维(ADF)25.0%、淀粉37.5%。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880.2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1.08%,增产点次为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786.06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3.99%,增产点次为8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833.13kg,比对照增产7.53%,增产点次为80%。2020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33.28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10.76%,增产点次为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254.0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0.51%,增产点次为83.3%;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93.64kg,比对照增产10.64%,增产点次为81.65%。
栽培要点:①播种。当土表温度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我区春播在大寒至立春播种,秋播在立秋前后10天左右均可以播种。②合理密植。对于肥力中上的地块亩种植4200-4500株,肥力较低的地块亩种植密度可适当降低。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定苗、合理排灌确保全苗齐苗;科学施肥,基肥以农家肥、复合肥为主,注意不要过量施肥;注意防治虫害,苗期主要防治铁甲虫、玉米螟、地老虎和草地贪夜蛾,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或撒毒饵能保全苗,花期及穗粒期注意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蚜虫。④适时采收,一般作为全株青贮玉米最佳收获期为玉米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
29、兆玉215
品种选育人:谭华邹成林郑德波韦肖宇谭贤杰蒋维萍韦慧黄爱花韦新兴翟瑞宁黄开健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89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1天,秋季平均100.6天,株型平展,株高275.7cm。2019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2.7%,倒伏率9.3%,倒折率3%,双穗率为0,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级,小斑病1-5级,平均1.6级,纹枯病病级指数21,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1.2%,锈病1-5级,平均1.4级,青枯病0.5%。202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5.02%,倒伏率7.62%,倒折率1.8%,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7级,小斑病1-5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2.9,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为0,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6%。抗性鉴定结果: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感南方锈病,抗镰孢穗腐病。2019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7.18%、中性洗涤纤维(DNF)49.4%、酸性洗涤纤维(ADF)15.3%、淀粉36.8%。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832.7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4.1%,增产点次为6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56.6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726%,增产点次为8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694.65kg,比对照增产增产4.91%,增产点次为70.0%。2020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404.32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7.23%,增产点次为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207.2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65%,增产点次为83.3%;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05.76kg,比对照增产7.44%,增产点次为81.65%。干物质含量30.4%。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春播宜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秋播宜在立秋前10天种植较适宜;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后盖土均匀,保证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3800-4500株/亩;4.及时田间管理:幼苗3叶前做好查苗补苗,3~4叶间苗,4~5叶定苗;5.施肥:中等肥力地块亩施尿素30-35kg、磷肥30-50kg、氯化钾20-30kg;底肥占总施肥量20%,4-5叶期苗肥占20%、10-11片叶展开时攻苞肥占60%;6.注意病虫害防治和抗旱防涝;7.青贮玉米要注意适时收获。
30、桂青贮903(青贮玉米)
品种选育人:覃兰秋程伟东周锦国江禹奉周海宇谢和霞谢小东吕汉中罗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88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2天,秋季平均100.2天,株型平展,株高294.7cm。2019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2.4%,倒伏率0.9%,倒折率为0,双穗率为0,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4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3.8,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3%;南方锈病1-3级,平均1级;青枯病0.4%。202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1.50%,倒伏率8.9%,倒折率0.56%,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5级;小斑病1-7级,平均2.1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2.6,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2.2%,南方锈病1-3级,平均2.1级;青枯病0.3%。抗性鉴定结果: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感南方锈病,抗镰孢穗腐病。2019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6.75%、中性洗涤纤维(DNF)49.8%、酸性洗涤纤维(ADF)16.1%、淀粉44.8%。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853.5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减产0.04%,增产点次为6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4069.72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20.26%,增产点次为8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961.61kg,比对照增产10.11%,增产点次为70%。2020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483.4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9.37%,增产点次为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2949.4kg,比对照桂单162减产0.08%,增产点次为5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216.4kg,比对照增产4.64%,增产点次为65%。干物质含量29.7%。
31、桂单166(青贮玉米)
品种选育人:时成俏王兵伟覃嘉明郑加兴覃永嫒黄安霞何静丹韦绍丽周步进宋明贵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贺州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90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1.9天,秋季平均100.3天,株型平展,株高274.3cm。2019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2.4%,倒伏率0.1%,倒折率为0,双穗率3.6%,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8级,小斑病1-3级,平均1.4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6.4,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5%,锈病1-3级,平均1.0级,青枯病2.1%。202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空秆率3.15%,倒伏率5%,倒折率5.9%,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7级,小斑病1-5级,平均1.7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4.2,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为0,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7%。2019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7.51%、中性洗涤纤维(DNF)47.7%、酸性洗涤纤维(ADF)17.7%、淀粉32.2%。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4010.92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3.556%,增产点次为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672.7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244%,增产点次为8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841.81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9%,增产点次为80%。2020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472.98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6.85%,增产点次为6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106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2.39%,增产点次为66.7%;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289.49kg,比对照增产4.62%,增产点次为63.35%。干物质含量28.0%。
32、桂单673(青贮玉米)
品种选育人:谭华邹成林郑德波韦肖宇谭贤杰于永国陈勤平黄世旅黄爱花韦新兴莫润秀黄开健蒋维萍韦慧翟瑞宁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92号
产量表现:2017年区域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79.8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4.2%,增产点次88.9%;秋季平均亩产540.7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4%,增产点次77.8%;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60.3公斤,比对照增产10.3%,增产点次83.3%。2018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12.6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9.8%,增产点次85.7%;秋季平均亩产500.0公斤,比对照增产7.2%,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生产两季平均亩产506.3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5%,增产点次92.8%。
审定意见及适种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品种审定,可在广西全区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
33、桂单560(青贮玉米)
品种选育人:郑加兴时成俏王兵伟覃嘉明何静丹韦绍丽覃永嫒黄安霞周步进宋明贵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93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1.3天,秋季平均100.2天,株型平展,株高264.7cm。2019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3.4%,倒伏率为0,倒折率0.1%,双穗率为0,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级,小斑病1-5级,平均2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5.3,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1%,锈病1-3级,平均1.2级,青枯病为0。抗病虫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小斑病,抗纹枯病,中抗茎腐病,感南方锈病,抗镰孢穗腐病。202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空秆率3.47%,倒伏率2.1%,倒折率1.2%,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7级,小斑病1-5级,平均2.5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4.3,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为0,锈病1-5级,平均1.7级,青枯病0.1%。抗性鉴定结果:感大斑病,感小斑病,抗纹枯病,中抗茎腐病,感南方锈病,抗镰孢穗腐病。2019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7.09%、中性洗涤纤维(DNF)48.0%、酸性洗涤纤维(ADF)15.9%、淀粉35.7%。
产量表现:2019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890.14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2.188%,增产点次为6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52.06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498%,增产点次为6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721.1kg,比对照增产4.34%,增产点次为60%。2020年春季广西青贮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18.6kg,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8.79%,增产点次为10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083.0kg,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34%,增产点次为50.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00.80kg,比对照增产5.07%,增产点次为75.00%。干物质含量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