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互联网+”行动计划东北网黑龙江

为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及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部署,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与黑龙江垦区产业深度融合,特编制黑龙江垦区“互联网+”行动计划。农业是黑龙江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领域,黑龙江垦区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全面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互联网+”现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加快“互联网+”在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中的推广应用,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黑龙江垦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互联网+农业”为主要方向。

一、总体思路

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信息化全覆盖为主题,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主攻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精准生产、农业电子商务、农业高效管理和完善农业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在黑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框架下,统筹谋划,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全垦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场场通”,三农热线服务“区区通”。整合资源,集成推广农业物联网等信息化先进技术,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对垦区创建国家安全食品基地建设的支撑力,实现“龙江一流,全省领先”互联网农业新体系。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再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

一是农业信息服务基本覆盖。到2018年形成覆盖九个管局113个农牧场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成农场级“信息服务点”100个以上,通过整合已有的各类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完成总局级农业互联网信息核心服务平台的建设,各管理局成立相应的农业信息服务站,实现垦区范围内绝大多数农场的覆盖。

二是互联网宽带进区入户。到2018年,垦区固定宽带用户达到23万户,管理局及农场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89.9%,管理区和作业点通宽带(有线与无线)比例达到100%,家庭20Mbps宽带业务基本取代现有8Mbps宽带业务。

三是物联网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发展壮大。规划到2018年,建成垦区60个农场的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多种途径使经过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实现产品可追溯。鼓励有条件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可视监控系统,

四是感知农业示范应用。到2018年建成500个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点,完成14部多普勒体制天气雷达建设及升级改造,完成90个气象台站自动气象站的改造升级,建成90个分布垦区各管理局的智能农情综合监测点。

五是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到2018年,垦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到1.5万家。5家以上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总局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个以上。构建9家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创建省级电子商务培训基地1个以上。

六是建成全面高效农业管理数据信息库平台,提升农业管理效率。到2018年,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子系统、农业环境和灾害监测数据库子系统、气象历史资料数据库子系统、农作物种子信息库子系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库子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库子系统、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数据库子系统等。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启动互联网+农业服务信息化。(农业局牵头,科技局、农垦通信公司配合)

一是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各类数据通过农垦通信网络传至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保存,3个数据中心互为后备,各项应用服务按需调用。建设总局-管理局-农场-管理区-作业点五级光纤网络,建设总局-管理局光纤综合业务数字传输网、管理局-农场骨干传输网、农场-管理区-作业点光纤接入网、住宅区(FTTx)光纤到户工程、无线网络覆盖工程。利用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平台资源,积极建设、发展手机服务短信平台,实现服务信息的实时推送。

二是搭建农业服务信息平台。改造升级垦区农业服务网,平台提供九大重点板块:农业重点工作,农业动态,供求信息,现代农业展示区,服务指南,典型引路,新技术推荐,农业生产解惑答疑,现代农机展示区等。完善整合黑龙江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土肥、植保、气象、测绘、遥感、农情监测系统,最终实现总局级农业互联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整合。使用对象涵盖总局、管局、农场各部门,服务对象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

三是推进农业信息进区入户。建立三农服务热线,推进农业信息入户工程。到2015年年底,垦区固定宽带用户达到21万户,管理局及农场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80.7%,管理区和作业点通宽带(有线与无线)比例达到80%以上,管理局及农场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部分可达到100Mbps,管理区和作业点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Mbps。到2018年,垦区固定宽带用户达到23万户,家庭20Mbps宽带业务基本取代现有8Mbps宽带业务。

四是开发“科技通”短信平台。以“科技通”短信服务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为农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围绕黑龙江垦区大农业,为农民提供农事指导、病虫害预警、畜禽防疫指导、重大天气灾害预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短信群发服务,将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科学技术、灾害预报等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个农户,让农户们足不出户就能知晓丰富的农业信息。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启动互联网+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局牵头,科技局、农机局、林业局、绿办、畜牧局配合)

一是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进一步调动农业平台服务功能,建设一个统一的、自上而下的物联网体系,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物联网技术,使垦区的农业生产与各项行政管理和城镇服务体系得到有效的结合。通过集成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三维虚拟现实、GIS、GPS、物联网感知技术、多维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多种应用手段,使辖区农业的生产力、综合管理水平、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助力垦区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建设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所属16个农场及其他农场的农业物联网系统。

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系统。加强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使经过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可追溯。健全追溯数据录入、监管信息综合统计、追溯码生成、终端查询等功能,实现为消费者提供系统完备、查询便捷的农产品质量信息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可视监控系统,直观地宣传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使消费者通过PC端或APP端可实时查看生产作业和作物生长情况,提高生产环节透明度,提升追溯可信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强化农产品产地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加工企业监管、电子地图管理、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管理、信息交流互动平台管理等子系统,并提供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和规范的报表打印功能,将生产的全过程纳入到监管体系之中,使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各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出现问题的环节、节点,从长效机制上实现可追溯制度,从信息化、现代化的角度打造农产品品牌。

四是建立“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以胜利农场为有机水稻互联网+农业示范农场,逐步推动垦区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优良品种+生产基地+农业物联网+品牌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溯源体系+现代化智能仓储设施+电子营销平台”的一体化运行模式。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在垦区打造一批科技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农产品质量好,具有较强均衡的供货能力的“互联网+”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五是强化智能农业的示范推广。推广智能化大棚育秧与管理技术,从每个育秧棚采集生产数据,应用传感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互联网接入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生产决策管理技术,搭建标准数据接口,可进行本地生产管理及远程生产管理,依靠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培育壮秧的目标,同时加强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逐步实现视频监控全天候、环境因子监测全程化和设施控制自动化,促进垦区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提档升级。以经特和花卉等高附加值作物为重点,选择地理条件优越、技术支撑雄厚,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明显的地区和单位,积极推进智能温室大棚发展。在垦区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的49个牧场,引进示范推广“奶牛规模牧场智能管理系统”,开发垦区奶牛规模牧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规模牧场数据处理和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网络远程技术管理监控和指导服务。

六是强化感知农业的示范应用。建设主要农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指挥系统。依托农垦通信公司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立集成农业基础数据、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和销售的网络化图文管理系统。到2018年,通过争取国家和农场资金,建成500个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点,形成覆盖垦区不同气候区、不同土质的土壤墒情监测网;完成14部多普勒体制天气雷达建设及升级改造,并进行组网拼图,实现对灾害性、突发性天气的预警监测网络,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提供精确可靠的指导;完成90个气象台站自动气象站的改造升级,实现地面基本气象要素和云、能、天的全自动数据采集;升级改造各管理区现有两要素温雨自动站,实现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四要素的加密自动观测;建成90个分布垦区各管理局的智能农情综合监测点,实现对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病害等方面的动态观测,为农业生产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是完善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建设。依托“十二五”期间由国家投资建立的8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按照作物区划和有害生物分布特点,到2018年建立13个测报站,120个测报点。根据抗药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情况建立5个抗药性监测点,重点监测抗性杂草和抗药性病菌。建设绿色生态型示范基地2个,建设生物农药、高效低残留农药示范区8个。积极争取将垦区纳入国家、省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垦区重大病虫害区的在线监测。

(三)启动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化。(商务局牵头,工信委、北大荒商贸集团配合)

一是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垦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主体。发挥垦区产业和产品优势,以打造规范的北大荒农产品供应链为核心,充分挖掘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加快推进垦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进程。整合现有“北大荒购物网”、“北大荒好特网”、“北大荒易汇网”和“北大荒粮油拍卖网”等“小而散”自建网络销售平台,以北大荒电子商务集团“北大荒购物网”为依托,集中力量组建北大荒绿色食品官网,逐步构建以农副产品、休闲食品、冲调品、生鲜产品、调味品、方便食品、婴儿食品、进口食品等为主的、全品类、综合性的北大荒B2C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北大荒集团电商品牌影响力,培育、打造一个“买全国、卖全国”、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市场影响力的北大荒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切实改变以往“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培育一个具备农产品网络零售、批发等各类电商模式于一体的知名农产品B2C电子商务综合网站,力争2020年在A股市场实现挂牌上市。积极顺应当下“微商”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利用好移动互联网APP客户端,大力发展北大荒农产品的“微营销”,寻求更大的网络营销市场空间。

三是拓展市场,加强与第三方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加强与淘宝、腾讯等全国知名互联网公司战略合作,构建垦区自己的农电商集群,支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绿色有机食品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淘宝特色馆”、“苏宁特色馆”、“京东地方特产”、“1号店”、“中粮我买网”、“贡天下”等国内知名第三方农产品交易平台为重点,引导垦区龙头企业及品牌农产品开设网上旗舰店,开辟北大荒有机绿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构建若干个行业特点鲜明、影响力广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现货和期货联动互补的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现有北大荒集团所属遍布全国的各类营销网点,积极开展线下体验式营销,鼓励发展农产品“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业务,促进北大荒集团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O2O商业模式快速发展。

四是示范引领,鼓励青年依托电子商务开展创业活动。加强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政策引导,以大学毕业生、社会青年致富带头人和个体经营户为重点,认真办好首届“北大荒杯”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青年电商创业大赛,积极推动北大荒绿色食品占领全国市场,拓宽绿色食品销售空间。同时,积累宝贵经验,培育、发现一批青年电商创业人才,充分发挥其在垦区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五是积极探索,促进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结合垦区农产品特点,推动垦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区域性电商专区,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批发、大宗交易和产销对接等网络销售业务。引导各管理局、农牧场具备条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网络分销业务,推动一批标准化水平较高的农产品进行网上大宗商品交易,开辟多层次的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

六是广开渠道,积极发展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推动垦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引导垦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网上农产品直销”和“时令农产品网上预订”业务,适时开展季节性农产品网上团购等促销活动,以促进季节性时令特色农产品销售。积极引导生产基地、专业合作性与电商企业、社区便利店等传统商贸企业合作,提升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客户体验度和服务水平。

七是优化布局,加快物流配送仓储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垦区现有物流资源,推广运用食品保鲜、冷链等现代物流技术,积极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为加快垦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北大荒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节点建设,特别是中心区域仓储、分拣中心、销区物流节点建设,扩大单位面积内的物流需求和供给密度,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国内北大荒物流配送全覆盖。充分利用好第三方物流资源,推进电子商务物流渠道建设,加强与邮政、申通、中通、圆通、韵达、顺丰等知名物流快递企业的对接合作,降低企业农产品电商成本。

八是强化培训,加快高素质电商人才培育、引进步伐。充分发挥电商专业培训机构、知名电商企业和专业电商人士的引领作用,加强垦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启动实施电子商务“百场、百企、万人”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加大电子商务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问题。大力开展电商学习考察交流活动,鼓励有理想、有专业素质的青年到淘宝学院等机构进行培训学习,以加快农垦电商人才队伍培育进程。通过引进电商行业高端人才,提升企业市场化的电商思维,促进垦区电商企业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形成规模并建立起系统的培训体系。形成一套功能相对完备、资源整合、覆盖全球的北大荒农产品电商体系。

九是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发挥垦区农业产业化和38个边境农场的地缘优势,积极探索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努力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鼓励多种模式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支付、监管、诚信等配套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服务出口企业分销与直销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好第三方平台开拓国际市场;以对俄农产品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加快形成垦区辐射全球市场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

(四)启动互联网+农业管理数据化。(农业局牵头,农垦通信公司、办公室、畜牧局、科技局、环保局、种子管理局配合)

二是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按照“平台统一、数据集中、强化利用”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整合与应用服务机制,到2018年全面建成高效农业管理数据信息平台,提升农业管理效率。

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子系统。系统涵盖农产品产地、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子地图、产品包装和标识、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数据信息,并提供强大的检索查询统计功能和规范的报表打印功能,按权限为生产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提供全面、可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

四是建立农业环境和灾害监测数据库子系统。系统涵盖农业生态功能区、垦区200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水环境监测点位的历史和实时数据,农田氮磷流失、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地膜残留、耕地重金属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的数据用及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实现监测与评价、预报与预警的规范化。

五是建立气象历史资料数据库子系统。完成现有90个气象台站历史资料信息化,以此为基础建立垦区气象历史资料数据库,建立数据续加和更新机制,实现气象历史资料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的自动化。为垦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评价和区划、种植结构调整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六是建立农作物种子信息库子系统。实现种质资源共享、新品种目录及应用、育种技术研究、农作物品种选育方向、品种供需研究及布局、技术服务等功能。

七是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库子系统。在完成农场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底完成垦区耕地地力评价区域汇总;完善垦区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建立垦区尺度的养分丰缺指标体系,与基于农场的指标体系相结合,实现测土配方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局部调整,进一步提高垦区科学施肥水平。

八是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库子系统。完善垦区农产品市场预警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平台,探索建立信息数据库,定期采集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以及农资企业生产和销售信息。分析和发布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价格、成本收益、供求趋势等信息,为垦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和总局决策提供有效的农产品价格行情等信息服务。

九是建立垦区“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数据库子系统。垦区“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数据库主要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包括奶牛规模养殖技术、肉牛规模养殖技术、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肉鸡规模养殖技术、特种畜禽规模养殖技术等。

(五)启动互联网+配套支撑体系化。(科技局牵头,农业局、办公室、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配合)

一是逐步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从总局到农场都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成立总局农业综合信息网络中心,管理局成立信息化服务站、农场成立信息化服务点,达到“六有”标准,即有专职服务人员,有独立服务阵地,有健全的服务设备,有严格的服务制度,有必备的服务经费,有完善的服务手段。通过三级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带动并促进各级农业信息体系工作机构的建立健全。

二是逐步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在信息资源建设、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等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如建立技术体系规范、系统设计规范、程序编码规范、接口规范、测试规范、开发指南、项目管理规范等,形成一系列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

三是逐步形成机制保障体系。通过详细制定规划、计划,统筹全垦区信息化工作。总局、管理局和农场要阶段性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每年要制定农业信息化的工作要点,保障信息化资金投入,确立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近年来,垦区各级单位农业信息化投入的力度逐步增加,但都是单位自筹,国家和总局专项资金投入少,无法集中财力整合资源。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争取到2018年将全垦区各类涉农信息平台的信息资源筛选融合,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四是逐步推进农业保险网络创新,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险服务。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保险”创新,利用网络大数据,把互联网和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保险换代升级。到2018年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在线保险缴费、赔付等服务;纵深推进互联网经营,继而推动保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业态、培育发展新增长点。从法规法律方面对拓展互联网技术、思维和运行模式在业务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及创新业务模式进行把关,不断提升便捷普惠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互联网业务进行风险管控,保障“互联网+保险”作为业务发展的新引擎。以产品创新,服务到位为准绳,加强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管理,选择适合互联网特性的保险产品开展经营,并应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开发适应互联网经济需求的新产品,推动新型网络保险产品的创新。

四、保障措施

(四)保障信息安全。加强农业互联网网站管理,实施网站登记备案、安全整改、等级测评等系列等级保护工作,完善农业网站核查制度。加强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攻击行为。建立有效机制,及时果断处置网站安全事件。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对网站进行加固处理,增强网站防攻击能力,使网站自身更加安全。要强化保密意识、掌握保密知识,提高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防范能力。(工信委牵头,公安局、农业局、办公室、农垦通信公司、科技局配合)

THE END
1.用“互联网+”为农业现代化提速用“互联网+”为农业现代化提速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可以预期,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必然会在中国掀起一股强大的新兴经济发展浪潮。互联网催生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正在全社会范围内主导着一场思维方式、组织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http://wap.cuncunle.com/content/1591431504221797
2.互联网+精准农业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9547 出版年:2018 作者:景通桥 学科:农业科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 馆藏地 在架状态 索书号 成都文献中心 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室 在架上 65.228/6034/51001CB1005088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a6a917d68dd87c539eba0ff94f0ea5af
3.“互联网+农业”的六种实现途径6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议题。 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大发挥市场作用,依托“互联网+”发展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更加效率,使亿万小农户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更好对接,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新型就业和增收渠道意义重http://www.jidijiahe.com/article-item-78.html
4.盘点:未来“互联网+农业”呈现的几个形态在农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指出,为适应信息化发 展趋势,黑龙江省委省制定了“互联网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该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完善黑龙江农业电 子商务平台等一批省内大型农电商务平台。在三年内组织3000家农业合作社,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建构黑龙江农http://www.xpshop.cn/blog/dianzishangwuzhishi/dkg1010_1/
5.互联网+农业什么是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百科互联网+农业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中国农业集体经济规模经营。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http://www.tpwlw.com/baike/info_89.html
6.远不只电商,听农大教授谈“互联网+农业”在中欧农业大数据创新论坛暨农大软通动力农业互联网大数据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上,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兼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道亮先生相信阐述了中国互联网 + 农业的内涵,作用,问题与举措。 在中欧农业大数据创新论坛暨农大软通动力农业互联网大数据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上,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https://www.51cto.com/article/494969.html
7.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应用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农资人才网 |中国农业网址大全|农业问吧 新闻公告<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 农业新闻网.中国 农业新闻.中国 中国农业新闻网.cn 农业新闻网.cn 农业新闻.cn 中国农业新闻网.com 农业新闻网.com 农业新闻.com 均为中国农业新闻网所有,谨防假冒>农业互联网 农业http://www.nyxw.org.cn/xiangxi.asp?xid=23996&leibie=%C5%A9%D2%B5%BB%A5%C1%AA%CD%F8
8.“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互联网+”是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和新趋势的代表,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互联网+农业”为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带来了创新,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因此,在“互联网+农业”的驱动下,农业将会不断朝着智慧、精细、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农业https://econ.beihua.edu.cn/info/1094/1396.htm
9.用“互联网+”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大力发展“滴滴农机”、“滴滴农业”等信息技术融合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地域广阔,各种农业技术的优势,把我国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引进“一带一路”国家,以技术换资源,以资源换粮食,弥补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劣势,也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技术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F4w4gbmPYBQX49MLTHbD170509
10.农林牧渔行业:“互联网+农业”产业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农业!农林牧渔行业:央视连续大幅播报“互联网+农业”产业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农业! 事件:2015年4月6日-4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播放《赢在未来--农产品电商崛起》系列节目。4月19-21日,央视二套《经济信息联播》播放“春耕遇上互联网”系列节目。 https://www.p5w.net/stock/gpyb/hyfx/201504/t20150424_1031006.htm
11.互联网+现代农业PPT课件:智慧农业发展前景展望互联网 +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前景展望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mart agriculture汇报人:某某某汇报时间:202X.01.01 01智慧农业的定义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智慧农业的发展 02 03 目录contents part one智慧农业的定义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mart agriculture 智慧农业定义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04/8041121047005127.shtm
12.当农业遇到互联网+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报读须知 课程介绍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本期课程介绍当互联网运用到农业当中的时候,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会为传统农业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变化。https://www.ejxjy.com/courseDetail?id=02a43963bfbe4bedbe831a7c26faf0ab&courseId=CBC5A342342681438EA6336CC60CF896
13.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https://baike.sogou.com/v140999051.htm
14.互联网+农业您好!我们是闽南理工学院的学生,欢迎您参与本次关于互联网+农业的调查,我们希望能通过您的参与,获得部分有关互联网普及程度以及网络销售农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我们能够据此取得科学的调研成果。这是一份调查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您所提供的任何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不泄露您的信息。我们对此表示感谢,十分感谢您的认真https://www.wjx.cn/jq/41786524.aspx
15.“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介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知名教授高志强、阳会兵等《“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本课程紧扣时代主题,面向农林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和农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员,传播现代农业科技文化,普及农业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农业信息化实战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你将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最新知识和政策导向,掌握计算机网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courseintro?newurl=OFDMAB432
16.什么是“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表述源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是要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其他行业创的新发展。2016年,原农业部印发《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概括而言,“互联网+”现代农业主要包括下三http://hnaass.hunaas.cn/m/view.php?aid=2612
17.“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简介: “互联网+”现代农业涉及庞大的知识领域和技术体系,首先必须了解农业发展规律,理解当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时代背景,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及现阶段的经营模式、表现形式和关键技术,对国外的现代农业探索也需要有所涉猎,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3263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