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创新。通过信
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强化农村信息
化建设,实现农业产业与现代化的融合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互联网+现代农业”仍
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尽管我国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
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带宽、网速、网络覆盖率等方面与城市
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农民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尤其是信息化方面的
教育培训较为薄弱。这使得农民在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很多农民缺乏互联网的操作和应用技能,使得“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广应用存在较
大的困难。
三、安全问题突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应用中,如果信息泄漏、网络攻击等问题发生,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监管,防止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产业链上下游缺乏协同。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缺乏协同合作往往导致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下降。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推广需要加强农
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流通体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种植企业等各
个环节的协同、优化供应链可以促使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五、融合发展不充分。尽管“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向已经明确,但我国农村地区与
城市之间的差距依旧很大,城市的信息化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地区,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
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推广力度,在购买农产品和农村制
造业、农村服务和扶贫项目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实现共同的发展
和融合。
总之,“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当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但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的完善状况、农民的技能培训等问题,
并加强信息的安全保护,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