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4.23.0025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和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仍然存在多种不可忽略的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推广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主要采用统一推广的方式,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方式比较单一,只是注重种子与肥料的销售,而在其他方面则不够到位,特别是科、教、农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机制,使很多农业技术难以有效地推广开来。在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上,仍然比较陈旧,主要是采取试验和示范,是比较单纯的技术推广方式,对于生产前和生产后的农业技术方面做得不够,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综合效益。

1.2投入严重不足

从投入来看,我国每年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投入仅仅只有0.2%左右。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比例平均是0.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0.6%~1.0%。由此可见,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远远要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正因为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导致了被动局面的产生。

1.3农民素质偏低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因为农民文化知识较低,对于新的农业技术较多难接受。面对新兴的农业技术,农民首先要考虑自己能获得多大的利益,特别是不愿意过多地投入成本。只有感受到农业技术的效益大于投入时,才愿意接受。另外,在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的初始阶段,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农民也会更加谨慎对待,大多具有比较严重的观望心理[1]。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积极探索新的推广方式

2.2切实加强农户带头人的培养

要想让新生的事物获得有效推广,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让农民亲自见证新型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这样才能增强说服力,从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因为农民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马上大范围普及是不太可能的,这就需要先从农民中物色一些有科学素质和经济头脑的农户作为带头人,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然后再成立农业技术协会。通过这种农户带头人的作用,能够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让其他农户在带头人实例的影响下,自然地加入到农业技术协会中来。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示范户的扶持与培养,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从而更多地带动周围农户,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力。

2.3注重农技推广的改革与优化

一是规范选人与用人制度。坚持择优录用、持证上岗的原则,将热衷于农业技术推广、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才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来;二是优化奖罚制度。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应该予以重奖,以此充分激发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切实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以便吸引、用好和留住优秀人才;三是构建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投融资体系。笔者建议要建议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农技推广投融资体系,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大力倾斜,以此激活农技推广的经济活力,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最为可靠的经济基础。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技推广的经费投入,科学优化农技推广的布局,正确处理好推广与创收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农技推广技术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受诸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推广的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扩大。因此,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切实提升专业素质,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更好地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建明,李光泗,张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03):4-14+25.

1、整体实力弱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加之机构改革农机系统几经撤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资经费没有保障等,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虽然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结束,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改变。总结分析,造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人员素质低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条冷落状态,职工生活待遇没有保障,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再则,基层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根本没有经费帮助他们去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加之政府轻视、社会排斥,他们自身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信心。

(2)机构改革形式化

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的认识不够。地方政府对农机推广机构设置,总是持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在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采取你改我动、你调我整的观望态度;而不是积极地从地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宏观大局出发,去挖掘和培植科技推广潜能的角度,来研究调整和正确对待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3)基础设施差

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二是过去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基本被上级有关部门挤占挪用;三是自身发展能力差,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造血功能。

(4)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承诺难兑现

基层要求最强烈的,就是财政保障问题了。要想马儿跑,就要填料加草,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就这一点点,也成了基层农机推广人的一种奢望。

2、职能作用小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职能作用小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职能边缘化。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却遇到了新的挑战。现在基层农机推广完全不同于其他农技推广,要求它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大中型农业机械),要集中大面积(地块集中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验示范基地)。而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就不同,他们的适应性较强,小可以入户(种植户、养殖户),大可以入园(农业生态园、养殖园)、入场(农场、养殖场)、建基地(试验示范基地、养殖基地)等。相比之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在还无法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致使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性职能很难体现,人才资源闲置浪费。

二、提高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中国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的助推器和先行者。它的工作职责是集所能集之人力、物力、财力,将最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来,通过试验、示范推介给农民使用。作为各级政府,应该有效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应按照“利用现有,不增负担,整合资源,方便工作”的原则,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1、物资资源的整合

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现有的物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基层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资金和物质不足部分,争取上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和帮助,为基层农机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2、人才资源的整合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属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现有机构设置及人员结构所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和阻碍了基层农机化工作的开展。比如正常的农机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它们干不了;农机安全生产和服务,它们做不了等。致使群众意见大,领导不满意。

通过整合,类似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改善,人员结构的合理调配等,都会积极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的管理体制。县、区域(中心)二级的人员和业务经费及资产全部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坚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切实抓好农机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政策保障

关键词农机推广;现状;问题;对策;云南西畴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AgriculturalMachineryTechnologyExtensioninXichouCounty

DUYu-hua1FENGGui-wen2

(1XingjieTown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ofXichouCountyinYunnanProvince,XichouYunnan663501;2XichouCountyAgriculturalMachinery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

AbstractThisarticleelaboratedthepresentsituationsofagriculturalmachineryextensioninXichouCounty,analyzed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inordertopromotethe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and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inXichouCounty.

Keywordsagriculturalmachineryextension;currentsituations;problems;countermeasures;XichouYunnan

农机推广是农机化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1-7],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西畴县农机技术推广现状

1.1自然地理状况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22′~104°58′、北纬23°06′~23°3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东西长63.9km,南北宽59km,国土面积1506km2。全县辖9个乡(镇),72个村委会(社区),1778个村民小组。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约26万人,农业人口22.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耕地面积31818.2hm2,承包耕地面积13067hm2,宜机耕面积约6187hm2,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区、贫困于一体,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扶持重点县。

1.2农业机械状况

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到2015年底,全县累计补贴机具、补贴受益农户、落实补贴资金分别为4914台套、4854户、659.995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资金1361.468万元,全县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6台,耕整地机械2957台,水稻插秧机2台,农用排灌机械37850台,植保机械达到21360台,甘蔗收获机械3台,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个。农机装备逐年增长,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瓶颈制约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同时购机补贴推动了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服务。

1.3农机作业状况

2015年全县完成机耕机耙面积2393.3hm2,拖拉机驾驶员培训3期65人,完成农机实用技术培训20期360人次,共举办各类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班10期500人次,召开现场演示会5期3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技术资料5000余份。春耕期间,投入县、乡农机技术人员17人,农机操作手2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宣传单2000份,培训农机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及农民群众1万人次。

2西畴县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的局限性

农机推广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是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部分分管领导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即使不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各家各户的耕地都会种,对农机推广工作没有足够重视。

2.2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较差

还未真正形成农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农机大户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8-13]的发展刚刚起步,不够规范。跨区作业尚未形成规模,导致农机经营效益低下。

2.3农机化技术推广储备不足

当前西畴县缺乏对经济作物生产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化的重视,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技术储备仍然缺乏。

2.4推广基础设施缺乏、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全县用于推广工作的经费依然较少,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缺少必要的推广设施、试验设备、宣传工具、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场所[5-8],不少农机推广工作仍停留在“一张嘴、两条腿”的水平上,基础设施缺乏、推广手段落后,制约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5地块分配零碎,作物种植种类多,机械作业受到限制

西畴县土地分配过于零碎,加之作物种植时对作物品种和种植规格没有统一要求[3-5],农机和农艺配合不到位,农业机械作业受到严重限制。

2.6基层农机推广技术力量薄弱

西畴县农机推广站共有在编农机推广人员7人,其中对口专业技术人员5人,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共9人,其中对口专业技术人员2人。农机推广人员力量薄弱,难以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向农民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普及难度大。

3农机技术推广面临的新机遇

3.1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面临的新机遇。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国家已连续10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农民群众机械化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具备了良好条件。

3.2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年加大

一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逐年增加,西畴县2006―2015年累计补贴机具、补贴受益农户、落实补贴资金、拉动农民投入资金分别达4914台套、4854户、659.995万元、1361.468万元。补贴品类也有原来的主要耕作、收货机械,扩大到渔业、植保、农田建设等机械,补贴机械种类逐年增加。二是具有较为健全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云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相继出台[2-6],确立了农机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4对策

4.1加强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并加大培训力度

近年来,农机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必须加强推广队伍建设,增加技术人员数量,提高推广人员素质,使在职人员都有一个继续学习、知识更新的机会。必须引进农技技术人员并且做好培训工作,以适应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要求。为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6-9],开展多种适用技能的培训和引导,例如农机操作、修理、安装、焊工、车工等。

4.2切实选好农机推广方向

发展农业机械化,应该科学选择适用的农业机械。西畴县宜选用中小型、微型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机电提灌、喷灌、滴灌和抽水机械;大力推广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大力推广适合山区特点的小型、节能、高效的田间耕作机械[4-8]、播种机械和收获机械。

4.3健全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积极宣传贯彻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要建立一支专业队伍,使其具有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的特点,集农机管理、维修服务、作业服务、技术咨询、推广应用、教学培训[4-6]、产品营销于一体。加强农业、农机、畜牧、水利、科技、环保、财政等涉农部门的共同配合,建立健全一整套分工清晰、职责明确、高效务实的农机推广工作领导机制。

4.4搞好典型农机推广示范

采取重点扶持的办法,实施大户带动战略,率先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扩大推广效益,建立农机技术示范点和示范区,开展试验示范、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激发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热情,引导农民自觉进行投入[3-13],带动大面积农机技术的推广普及。

4.5整合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机农艺结合的切入点

农机农艺相结合是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机农艺结合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但是需要政府积极主导,加快推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整改工作,乡镇农机农艺结合的成果才会显现。

4.6强化购机补贴政策落实,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国家对农民购置补贴范围内的农业机械给予资金补贴[3]。要争取购机补贴资金,对购买耕整机、育插秧机械及收获机械、大中型拖拉机进行优先补贴。通过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提高“三率”百分点。

5参考文献

[1]刘碧俊.柳立新.强化农机化培训促进新农村建设[J].江苏农机化,2008(2):42-43.

[2]张永琴.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8):63-64

[3]杜振华.浅析贫困山区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J].河北农业科技,2008(4):56.

[4]张茂新.谈新形势下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J].山东农机化,2009(8):10.

[5]庞兴泉.浅议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河北农机,2014(4):34.

[6]罗立东,郑世禄.县级农机部门如何落实农机购置补贴[J].农机科技推广,2010(9):21.

[7]罗立东,郑世禄.县级农机部门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0(6):45-46.

[8]刘勇,李杏桔.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机械,2012(32):75-76.

[9]刘勇,李杏桔.沧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机械,2012(34):126-127.

[10]董金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1]任伟.现代农业推广体系与机制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4.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问题对策

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农业生产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一大批优质、高产、稳产和专用型优良新品种出现在种子市场中,既丰富了种子市场,也为农民选择良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新品种推广工作中一些环节未做到位,有明显增产潜力的新品种并不能很快为农民所接受,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1.存在的问题

1.1老品种退出市场难

目前,在一些地区种子市场中销售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其推广年限有的可以追溯到20年前,但因一些种子企业没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所以一直使用这些老品种,这是老品种迟迟退不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之一。另外,部分地区因自然条件特殊,一些老品种虽然没有高产的优势,但在早熟稳产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从而获得一些农民的认可,这是老品种退出市场难的另一个原因[1]。

种子经销商通过与大型种子企业签订协议,取得该企业专利品种在本地区的权,引进不少未经在本生态区试验、示范而任其夸大宣传的新品种,甚至有的未经审定、认定的品种也纷纷上市,造成同一作物经销品种往往可以达到四五十个,让购种农民在众多品种面前无所适从,难以放心选择,只能听任经销商单方面的夸大宣传,从客观上影响了适应性强、产量表现突出的新品种的推广[2]。

1.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发挥不充分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是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在职技术人员熟悉本乡(镇)的农业生产情况,因此在新品种推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近些年的良种推广中,一些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偏重追求利润,即重点宣传、推销让利高的种子企业,客观上造成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品种与大田生产以及农民用种上出现断层[3]。

1.4优良新品种价格普遍偏高

绝大多数新品种是《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审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价格比普通品种高许多。以玉米种子为例,普通品种市场价一般为5~7元/kg,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市场价达到13元/kg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元/kg。多数农民在选择种子时对新品种的高价难以认同,仍然选择价格低廉的老品种。

1.5农技推广部门对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新品种的最终使用者是农民。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和育种手段的不断提高,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投入市场,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品种缺乏足够的认识,接受缓慢,致使许多新品种在推广阶段得不到及时推广而失去价值。实践证明,新品种多点试验示范是大面积推广的重要途径,为此,作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主体的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做好种子的试验示范工作。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对区划品种进行多方位、大面积布点试验示范,无法让更多的农民在短期内对新品种有较深的认识。

2.对策

2.1加大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健全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最终主体是农民。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依托种子推广管理部门信息和技术优势,广泛引进近年来省内外投放市场的新品种,通过试验,严格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再进一步延伸向各乡(镇)的示范点进行多点示范。对示范成功的品种,通过报纸开辟专栏,电台、电视台设立专题节目,还可以印发宣传资料以及结合“三下乡”活动到农村进行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尽快使新品种深入民心,并在大田生产中得到全面使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作用[4]。

2.2完善品种更新机制,尽快消除品种多、乱、杂现象

根据各地不同地生态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主推品种与搭配品种的合理布局,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制定退出机制,逐步消除品种多、乱、杂现象。每年夏收和秋收前组织农业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推广部门各进行1次夏秋作物的现场观摩,认真评估,选出主推品种,确定退役品种,取消品种使用终身制,使品种数量在生产上保持合理水平的动态平衡。

2.3增加投入,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

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新品种多点大面积示范工作,并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新品种示范推广职能。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新品种进行大规模多点示范,做到县有中心示范区,乡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这样,可使新品种零距离展示在农民面前,使农民对新品种有及时而准确的认识,从而增强示范效果,为下一步推广打好基础。

2.4强化推广方式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实践证明,新品种示范展示为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用户提供了直观评价新品种的平台,是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目前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今后,在新品种推广中要不断创新机制和方法,在抓好粮食作物示范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瓜果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示范展示,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对农机的宣传要突出品种效应,把农技、农机、种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示范。要让真实可靠的种子信息进村入户,科技入户重点应该是种植高效作物的农户,这些农户更注重投入产出比,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新技术。

2.5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其农技推广职能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农技推广部门,是新品种推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要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增拨人员经费,吸收农技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彻底改变目前乡(镇)农技中心人员不足、技术老化、经费偏少的现状,以进一步强化其基层推广职能,使新品种推广形成网络,让农民尽快用上适合本生态区域的优质、高产、高效品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2.6对新品种增加补贴

2.7充分利用种田大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农技推广部门应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与有代表性的种田大户建立联系,对其进行有关新品种、新种法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使他们对新品种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使用新品种,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蓝海,吕富棠.我市玉米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种子科技,2010(2):18-19.

[2]杨大勇.当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1-12.

农机推广,即通过试验、鉴定、示范、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等,将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及产后过程中的普及和应用的活动。在过去,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主要局限于农业生产产前使用,机械化品种也基本是简单机械化。近些年来,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始逐步向产中和产后延伸推广,而且品种由单一向信息化、自动化和电器化多样化发展。然而,随着农机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原有的农机推广观念技术及体制都不能良好地适应于目前的形势,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农机推广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概括,并提出解决方法。

1我国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机推广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推广程度受范围限制,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从我国农业机械化覆盖程度而言,总体上北方农业机械化程度比南方高。北方以北京、天津为代表,南方以上海和江苏为代表。而新疆与黑龙江则覆盖推广率要低很多,处于农业规模经营开始兴起阶段。

1.2政府投入不足

1.3农机推广技术单一,体制落后

据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农机推广体系为计划经济的产物,有四个等级:国家级、省级、县级和乡级。这种体系在我国80及90年代得到一定的发展,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这种完全依靠政府农机单位来推广农业机械化产品和技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于当前的农业机械技术的需求,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1.4推广人员意识淡薄,配备不合理

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高级人才引进不及时,专业化的年轻人极少,造成人才断层现象严重。正因为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对新型的农业机械产品和技术了解不足,限制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其次,推广过程中,工作人员全局观念淡薄。在农机的推广工作中,往往只注重一方面的目标,只考虑产前或产中某一过程中的应用,没有树立全局观念,缺乏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机械设备的推广运用。

2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和产品的对策

上面我们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机推广中主要出现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对策就是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综合入手,来解决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问题。

2.1完善农机推广体制,加强政策落实,资金投入

2.1.1加大对于农机推广的支持力度,要保证推广部门的完善性。可以实行推广责任制,按区域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市、先级要做好农机研究和科技创新,乡村单位则做好宣传示范,对于农民的要求要认真了解,严格对待。

2.1.2尽量提高农机推广部门的公益服务,保证农机部门发挥它作为政府、农机制造行业和农机用户之间的纽带作用。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了制定和实施具体有效的农机推广政策和措施,落实政策,使农机推广机制具有可执行性。

2.1.3加强资金的投入:针对农机推广缺乏资金这一点,要加强对农机推广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推广工作能持续高效的进行。同时,也可以加大落实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使用农机产品。

2.2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推广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2.3利用农机技术探索现代化农业合作社

新型农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的产物,对于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持续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广过程中,要深入基层,全面贯彻到农机使用的各个环节,合理调整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化调整,推动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中化经营。积极引导现代农业的建设,支持农机制造企业的创新,调动从部门到个人的积极性,为现代化农业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4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41号 政务服务 行政许可 行政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http://www.moa.gov.cn/
2.全国农技推广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最新热点: 2024年冬小麦科学冬灌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全国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2024—2025年度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绿色种养循环堆肥科学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2024年冬小麦科学冬灌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全国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2024—2025年度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https://www.natesc.org.cn/
3.农科要闻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党建文化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科要闻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2024年综合政务会暨保密管理工作培训班 11月25-26日,中国农业https://www.caas.cn/xwzx/nkyw/index.htm
4.国家农业农村部全国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组一行来校访问交流近日,应我校“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农业和塑料应用技术学会创新和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学院建筑系教师罗隽的邀请,国家农业农村部全国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组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专家组由中心首席科学家高祥照带队,随行人员有农技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副处长孟远夺、全国肥料双交会办公室主任董恩生、副http://acem.scu.edu.cn/info/1004/10316.htm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组来院开展农业行业标准复审工作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种植业领域行业标准的实施应用情况,7月2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标准体系处、办公室、病虫害防治处、国合中心专家组一行,来院开展农业行业标准复审工作专题调研。副院长、党委委员孙洪武主持接待。省植保植检站、南京市植保站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我院植保所相关负责同志及团队负责人、科技人http://home.jaas.ac.cn/xww/nkyw/art/2024/art_312fcf104cad489b9272600e40e23c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