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分为生鸡粪和腐熟鸡粪两种,鸡粪的发酵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质分解成稳定的有机物,产生热能。在发酵过程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分解有机质,产生二氧化碳、水、热能等,从而使鸡粪的物理性质、营养含量和肥效得到提高。
一、鸡粪的预处理
鸡粪在发酵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干燥和粉碎。干燥是为了降低鸡粪中的水分含量,通过晾晒或烘干的方式进行。粉碎则是为了减小鸡粪的粒径,增加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有利于微生物活动的环境,减少腐败菌和有害物质的存在。
二、鸡粪发酵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收集和储存鸡粪
清理鸡舍时,将鸡粪收集起来,并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如储存在堆肥堆或封闭式容器中。
2、添加辅料
为促进发酵过程,可以添加适量的辅料,如秸秆、木屑、蔬菜渣等。辅料的添加有助于调节鸡粪的碳氮比,提供微生物生长的基质。
3、进行堆肥堆
将鸡粪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形成堆肥堆。堆肥堆的高度应适中,通风良好,并定期翻堆,以保证发酵的均匀性和氧气的供应。
4、控制水分
鸡粪发酵过程需要适度的湿度,一般控制在50%到60%左右。过干会导致微生物活动减缓,发酵速度变慢,而过湿则容易引发异味和产生厌氧条件。
5、保持温度
鸡粪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在40℃到60℃之间,可以通过调整堆肥堆的密度、大小以及堆肥堆内的通气情况来控制温度。
三、发酵条件控制
发酵条件的控制对鸡粪转化为有机肥至关重要。这包括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发酵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温度下活性不同。湿度也需要适度,过湿会导致透气性差,影响微生物活动,过干则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四、发酵过程监测与品质评估
在鸡粪的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其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有机肥的品质。这包括检测水分、pH值、有机物分解率和氨氮含量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及时调整发酵条件,保证有机肥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