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药,我们的误会有点深

去年年初,为了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保证农产品安全,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但是,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恐慌日渐提升,将农药妖魔化的声音甚嚣尘上,不少农民因此蒙受损失、无奈躺枪。

那么,农药到底应该如何科学使用?农产品安全又该如何保证?我们为您揭晓:农药的功与过。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三大法宝

农药、化肥和杂交技术。

比如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水稻稳产增产的问题。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面积使用农药化肥,正是因为近四十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才真正做到了用全世界7%的耕地资源,养活了21%的人口总量,从而确保了粮食安全。

农药的贡献

根据测算,化肥施用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50%左右。而农药的使用,更是从病虫草害的“口”中夺粮,保住了靠化肥增加的粮食产量,因为农作物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最多可达70%,通过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挽回至少40%的损失。

农药的危害

如果农药使用量过多,使用的方法不科学,会造成大量的农药残留,伤害消费者的健康,降低农产品的品质。

从去年开始,农业部首次提出《到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也就是在十三五时期,要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来保证耕地免于污染,也要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郑斐能: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一是要认识到农药是有副作用的,农药好比是把“双刃剑”,有防除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作物生产的积极一面,又有种种副作用的消极一面;

二是不要夸大副作用,不要“因噎废食”,要了解到这些副作用是可以减轻、可以克服的,也要了解到农药的发展正是沿着药效越来越高、副作用越来越小的方向。那种因为副作用而否定农药,主张全面禁用农药的悲观论调是不科学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农药问题的本质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不同,类似于六六六,敌敌畏、百草枯这些农药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名单,所以在不同的时期,“此农药”非“彼农药”,现在所有能够上市流通、在正规商场购买的农药已经是绝对安全的了。

农药误用带来的危害

农药是施用到农业生态环境中去,副作用要复杂得多。农药对人的毒性是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

“药害”:农药施用于农作物,如果伤害了农作物,叫作发生了“药害”,也是一种副作用。

“抗药性”:农药作用于农业有害生物体,有时会引起有害生物种群产生“抗药性”,使得药剂再按以往施用剂量不灵了,这个问题有人也归到农药副作用之列。

“残留”:近四十多年来,农药在农作物及在环境中的“残留”,以至于对环境造成污染,成为被人们非常重视的副作用。这种种副作用左右了农药发展的历程,也决定了具体一个农药品种的取舍或市场寿命。

我国目前在农药使用方面的现状

去年的时候,我国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共有33种,比如甲胺磷、毒鼠硅、除草醚。除此之外,还有17种农药属于国家限制使用和撤销登记的农药。

过量根本原因:农药利用率底下

由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化成都还不高,在田间地头基本要靠农民朋友背着药箱进行农药喷洒作业,这样一来,农药平均利用率只有35%,所以用量会明显增多。

解决方式:植保无人机

何雄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无人机的出现就能有效解决农药利用率底下的问题,一个无人机相当于20-40个人的生产效率,而且无人机还能把农药打的均匀高效,所以确实很有前途。同时就像是高铁技术提振中国信心一样,植保无人机就是中国农业机械领域的高铁技术,让农民挺直腰杆站着就可以操纵飞机把药给打了,这是什么概念!

多种防治方法

针对有害生物,我们要采取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也能实现成本最低、效果最优、生态效益最佳。

温室里种黄瓜,最怕枯萎病和白粉虱,用化学防治的办法控制它们,有时效果欠佳。科技人员发现,枯萎病基本上是土传病害,有一种云南黑籽南瓜耐病,于是,把黄瓜苗的芽嫁接在黑籽南瓜苗的砧木上,解决问题。不但能控制住枯萎病,而且植株抗逆性增强,耐高温、低温,耐旱、耐涝,提高产量明显。

控制温室白粉虱,只要在温室头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甜椒等作物,压低虫口,二茬就可以再种,一般情况下白粉虱危害严重的是黄瓜、番茄。

这两个例子也说明,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的思想要不得,化学防治只是综合防治的组成部分。

生物防控技术是万能的吗?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通过“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方法,确实能防患于未然;但生物防控的成本还很高,也很难应对所有的病虫害。尤其是遇到突发性、入侵性生物灾害,目前也没有任何防治方法能够替代化学农药。

“三品一标”

就是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还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有机标准最高,也最难达到,但是无公害是相对较低的标准,也是所有在市场上流通售卖的农产品都必须达到的标准。

“三品一标”农产品现状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数万种农产品成功申请成为无公害农产品,但是,“三品一标”农产品仍然只占全部农产品的40%左右。

多数农民没有给自家农产品申请认证,一是审批手续相对繁琐,二是已经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也没有能够在市场中表现出明显的价格优势。

为什么农民应该主动申请“三品一标”

希望大家能严守质量关,同时积极申请“三品一标”!

编辑:王肖军

关键词:土传病害;农药化肥;黑籽南瓜;农药防治;农药使用

10月29日,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贵州大学宋宝安教授荣获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是我省科技人员首次获此奖项。2011年,宋宝安担任全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专家组副组长,负责全国和西南三省一市的防控及病毒监测。

2012-10-3111:55:00

“藏粮于地”怎么实现?我国今年将正式启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2016-03-0910:52:00

提起蜜蜂,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香甜可口的蜂蜜。“过去,蜂农在田里放蜂采蜜要交地皮费,现在反过来了,不少种植户花钱‘请’来蜜蜂给农作物授粉。对于不同的作物,蜜蜂内部也有分工,草莓授粉一般用蜜蜂,而番茄授粉多由熊蜂完成。

THE END
1.史上最全农药溯源实施攻略农业产品质量追溯二维码追溯官网经销商要配置专门的扫码设备,落实到农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追溯趋势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农户也一定会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7、企业自建二维码系统,农业部怎么监管?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在每季度结束之日起15日内,将上季度生产销售数据上传至农业部规定的农药管理信息平台。委托加工、分装农药的,由委托方报送。http://www.365sn.cn/article/index/id/19443
2.以色列农业考察——为什么以色列果树蔬菜一季只喷一两次农药?进入七月份,入暑之后大家可能更加关心病害防控的问题,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以色列农业考察,为什么以色列果树蔬菜一季只喷一两次农药? 甜椒出口欧洲 农药零残留 这次以色列之旅,我们在以色列遇到一个拥有几百亩蔬菜的农场主,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一季最多只喷1-2次农药,如果要喷多的话,我就不种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707/22/51652580_847320938.shtml
3.农业科普各国一般根据本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和农药使用情况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有些国家从利益出发,将最高限量值作为贸易技术壁垒的手段,所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要科学看待差异,不能盲目崇拜国外标准。相比之下,国外标准并不都比我国的严格,我国也有许多农残限量严于国外。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https://www.xingning.gov.cn/zfjg/xnsnyncj/nyfw/nykp/content/post_782931.html
4.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农业生产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转变,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一是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厉行节约用地,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实行保护性耕作,提升土壤有机质。二是要减施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禁用高毒高风险农药,推广地膜回收利用,对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5.果园常用有机农药使用技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当以生物措施、栽培措施和物理机械措施为主进行防治,但并不是说不使用农药,特别是当这些方法不奏效时必须辅以药剂防治。对于处于转换期和刚进行有机栽培的果园,由于果园内的生态平衡系统还不完善,更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有机农业只能使用一些矿物农药、植物和微生物源农药,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http://www.jaas.com.cn/index/descript_kjxx.php?sid=547
6.区农业局局长汤海帆做客“行风月月谈”节目问题一:区农业局对高毒农药是如何监管的? 汤海帆: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的登记使用是农业部门监管的重点。区农业局要求农具店守法经营,对农资、农药的销售明确禁用、限用范围,并要求农户购买农药需登记。 问题二:在不登记的情况下,为什么仍能轻易买到毒死蜱、敌敌畏等高毒农药? http://www.zcwin.com/content/201605/03/c4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