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肥料,将掀起绿色浪潮?

化肥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加快产品创新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近些年,在国家减肥增效政策大背景和″一控两减″的要求下,市场急需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大田产量和经作品质、增加种植效益的肥料。

由此可见,我国增效肥料和肥料增效剂市场潜力巨大,全面激发释放后将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市场。

那么,增效肥料和肥料增效剂市场现状如何?发展面临哪些问题?肥料增效剂、增效肥料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围绕增效肥料与肥料增效剂有关问题展开了调研与讨论。

我国肥料进入增值、增效阶段

化肥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加快产品创新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近些年,在国家减肥增效政策大背景和″一控两减″的要求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大田产量和经作品质、增加种植效益的肥料正是市场所急需的。

发展增效肥料是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生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26%、30%和14%,消费量分别占23%、21%和26%,其中氮肥和磷肥产业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为全球肥料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

化肥的投入在粮食增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80年至2022年,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分别从170.9公斤/亩、3.2亿吨增长到386.8公斤/亩、6.9亿吨。而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先是从1980年的1269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最大值6022.6万吨,此后逐年下降,2022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下降至5079.2万吨。但是粮食产量和单产依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研究显示,当化肥施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对粮食增产的边际贡献率逐渐下降。这就表明我国农业已走过仅凭施用单一元素化肥或常规复合肥增产增收的阶段,进入″养分-土壤-作物-环境″综合调控的新阶段,这对肥料产品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求驱动发展,经历20多年的持续研发和应用,我国肥料也进入增值增效发展阶段。

传统化肥施用模式下,作物高产主要建立在肥料高投入的基础上,通过过量施肥以保证作物养分充足供应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农田氮肥和磷肥的每公顷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91公斤和73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和2.4倍。而且,我国大宗化肥消费结构的90%以上依然是传统化肥产品,如尿素、磷铵、氯化钾和复合肥等,其养分利用率相对较低。研究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仅有26%—37%,磷肥利用率仅有10%—20%,钾肥的利用率也仅有40%—50%。而数据显示,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平均在60%-70%。要知道,肥料利用率每提高1%就可节约生产成本约10亿元。因此,发展增效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此外,大量化肥养分积累在土壤中或损失到环境中,造成了资源浪费、土壤退化、大气和水体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因此,传统化肥产品和施肥技术难以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协同,发展新型增效肥料也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促进肥料行业的发展,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2021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提出:以化肥减量增效为重点,集成推广科学施肥技术。202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精准施肥减量增效,调优结构减量增效,改进方式减量增效,多元替代减量增效,科学监管减量增效。2023年农业农村部提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无疑为肥料行业发展再度明确方向,因此更加绿色、高效、可满足作物全营养需求的各类增效肥料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市场快速发展,极具前景

增效肥料是指利用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等生物活性增效物质与尿素、磷铵、复合肥等大宗化肥科学配伍生产出来的一种肥料增值产品。与普通肥料相比,增效肥料营养种类更全面、养分吸收利用率更高,具有促进土壤及作物健康、改善作物品质、进一步提高产量等优势。

″我国增效肥料的市场容量非常具有想象空间。″上海碧晶肥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武远表示,国内农用化肥使用量5000多万吨(折纯量)中,缓控释肥料只有几百万吨左右,稳定性肥料大概有200万吨。目前,这些增效肥料所占比例非常小,也就表明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到目前为止,国内所有类型增效肥料产能可能有1000万吨左右。″耿全政表示,保守估计,未来国内增效肥料市场会以年复合增长率10%的增速增长,未来可期。蓬勃生物内生菌源系列增效产品,近三年的销售持续保持70%以上的高增速。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阚夕国也表示,过去30年,农村人口结构和作物种植需求都在发生变化。基于这种变化,增效肥料发展空间巨大。2019年,云图控股开始在增效肥料技术、产品、营销、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配套完善发展。2022年,云图控股增效肥料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近200%,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

″当前新型肥料研究的热点问题涵盖养分高效、提升效果、特定功能等,如减少氮的损失及减少氮肥用量、有机磷活化、无机磷活化、生物调钙、中微量元素等都是当前肥料研究的热点。螯合剂功能化与营养化也呈现出肥料增效及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吴礼树指出,当前很火的肥料增效物质还涵盖寡糖、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药材提取物等。肥料功能化、增效化极具市场前景。

肥料增效剂市场热闹起来了

增效肥料的核心技术是肥料增效剂,所以选对肥料增效剂是实现增效肥料价值提升的关键。

按照这个解释,肥料增效剂包含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是作用于肥料的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中微量元素的螯合剂和络合剂等;也可以是作用于土壤的腐植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天然产物),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化学合成);还可以是作用于植物的生物刺激素产品。

氮肥增效剂快速普及

国内外关于肥料增效的研究始于氮肥增效剂。氮肥增效剂主要包含抑制剂即硝化抑制剂、反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等。

虽然肥料增效剂品种较多,但目前国内外取得登记证的种类仍局限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截至2023年10月,在农业农村部网站上查到的取得肥料增效剂登记证的国内外企业只有5家7个产品。

硝化抑制剂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硝化作用负面效应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农业生产常用的包括双氰胺(DCD)、3,4-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等,代表性的产品主要有巴斯夫的DMPP、美国科迪华公司和上海碧晶的CP等。脲酶抑制剂是能够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氮挥发损失的一类物质,应用较为广泛的是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在碱性土壤、通气性较好的条件下对NH3的挥发损失抑制较好,其代表性的产品如美国KochAgronomicServices的NBPT、巴斯夫的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苯基磷酰三胺(NBPT+NPPT)等。

近年来,全球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市场已得到适度巩固。国内某市场咨询公司报告显示,全球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市场规模在2018-2023年以3.2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有望在2023年底实现21.36亿美元的全球市值。

虽然我国稳定性肥料起步较晚,但是2011年就形成了稳定性肥料的行业标准,2017年《稳定性肥料国家标准》(GB/T35113-2017)正式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这对于推动中国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肥料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几年,氮肥增效技术在我国快速普及应用。譬如巴斯夫维百锁DMPP、力谋仕脲酶抑制剂技术加持的产品广受市场追捧。近几年还不断传出,某企业和巴斯夫合作,使用其维百锁和力谋仕增效剂的消息,如川金象、新胜利、汉和生物等,上海碧晶的合作企业也已有几十家。

生物刺激素也是主流

″除去非常规形态的无机盐类,生物刺激素也已经成为主流的肥料增效剂。″蓬勃生物副总经理耿全政表示。

利用生物刺激素增加肥效已成为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解决产品同质化严重、效果不突出的核心举措。当下,部分生物刺激素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如海藻酸、微生物菌剂、聚谷氨酸等。

诸多国内生物刺激素生产企业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如海大生物在海藻多糖、蓬勃生物在智能聪、南京轩凯在聚谷氨酸、广西汉和在γ-氨基丁酸、中科荣耀在褐藻寡糖、萌帮股份在多元生物刺激剂技术等领域研制出更为高效的特种肥料增效新品。

譬如蓬勃生物内生菌源系列增效产品智能聪ZNC,具有生物源、高活性、安全、功效突出等特点。蓬勃生物基于″野生植物与内生菌互惠共生″新理论,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了9种高通量筛选模型,可以源源不断地筛选出功能菌株,通过建立相应功能的生测模型追踪功能菌株天然产物化合物,进一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酶标仪等分子手段鉴定新化合物,针对不同生物功能开发不同的肥料增效产品。

譬如,海大生物重磅推出的双藻源生物刺激剂″特肥之芯″海藻多糖SEA-D30,以绿藻浒苔和褐藻海带双海藻为原料,经国际专利技术双海藻酶酵耦合提取技术制备的双藻源生物刺激剂。SEA-D30富含30%海藻酸,既有褐藻海带丰富的海藻多糖,也有绿藻浒苔的鼠李糖、天然的植物生长因子,兼顾了速效与长效,理化性质优越,具有全水溶、强螯合、高稳定性、复配性强的优势,应用范围广。

再譬如,新胜利将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在新型产品上,自行研发的多酚螯合物、糖肽氨基酸、褐藻寡糖、氨基丁酸等生物刺激素,可以与巴斯夫肥料技术协同增加肥效,让肥料效果更加卓越。

也有不少复合肥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在增效肥方面进行探索,将不同营养物质和功能物质进行筛选,通过对不同增效剂的定量和配伍,优化增效工艺和技术,真正满足农业需求。

比如云图控股协同四川大学等多所院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并自主研发多肽营养增效应用技术,针对作物形成测土配方,制定作物专用高效种植方案,如柑橘多肽营养高效种植方案、苹果多肽营养高效种植方案、花生多肽营养高效种植方案等,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肥料增效没那么简单

当前,我国的增效肥料产业仍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但是国内外增效肥料和肥料增效剂市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肥料增效剂的作用效果受到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温度、水分、土壤生物活性等环境因素影响,持效期不稳定,田间效果差异较大;某些生物刺激素机理不清、效果不稳定、使用对象不明确;增效肥料价格偏高等。

效果不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肥料增效剂仍然存在使用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如,前期使用效果很好,后期却没有效果了;同一批肥料,不同地块施用后效果差异明显。类似情况时有发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指出。

需要考虑添加量及成本

增效肥料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和肥料增效剂品类有关,更和其添加量的多少有关。″比如常用的作用于土壤的肥料增效剂—腐植酸,就需达到一定的量。土壤耕作层一般要达到30—50厘米,每亩耕作层土壤一般有100—200吨,每亩地要活化腐植酸30—60公斤,较大量使用腐植酸对成本是个考验,毕竟种植业的产出比较低。″耿全政表示,其他纤维素、沼渣及秸秆等有机物、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同样要考虑添加量及成本。生物刺激素的使用量和每亩地耕作层的土壤量、每亩地的用水量关系密切,吨添加量和有效使用量要匹配,绝大部分产品的作用浓度都在100—2000倍有效果。生物刺激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活性不高,通俗的说法是″加少了没效果,加多了用不起″。

缺乏检测标准与方法

″不同肥料增效剂质量控制或者说检测方法不科学、不严谨,同时缺少对增效剂本身的研究如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等,很多检测方法并不能体现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时也就很难对产品稳定性进行控制。″耿全政表示,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利条件如高温、高盐等会对增效剂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产品效果。如果没有一套可靠科学的检测方法,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

肥料增效剂行业一定要加强标准建设和对增效剂添加、研发方法的培训,既要定性,又要定量;既要有效,又要可行。耿全政介绍,蓬勃生物通过对不同内生真菌代谢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后,通过生物医药的先进检测手段,针对活性组分特性开发出的检测方法准确率及检出稳定性都非常高,既解决了产品品控的问题,又为合作客户提供了产品添加智能聪ZNC后可标可注的技术支持。

亟待完善行业标准

肥料增效剂成为肥料行业创制新型肥料的重要方向,行业标准中也不乏增效肥料以及肥料增效剂的身影,比如《稳定性肥料国家标准》(GB/T35113-2017)、《聚合物包衣尿素》(HG/T5517-2019)、《聚合物硫包衣尿素》(HG/T5518-2019)、《含肥效保持剂肥料》(HG/T5519-2019)等,再比如《肥料增效剂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肥料增效剂腐植酸》(HG/T5931-2021)等。但迄今为止,农业农村部登记种类仍然局限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耿全政表示:″作为非常好的肥料增效剂,很多生物刺激素在国内依然没有登记途径。″

行业规范是大势所趋,只有合法合规的增效肥料与肥料增效剂才能被行业广泛接受。因此,进一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完善行业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对增效肥料和肥料增效剂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增效肥料与肥料增效剂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中国肥料增效未来的发展之路也是道阻且长。

未来还需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改进

当下,农业生产中,产品创新是参与者稳固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因此,要想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实现增效肥料和肥料增效剂市场健康发展,就需要整个行业,无论是规模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积极寻求转变,开展减肥增效技术创新研究,强化产品研发能力,发展新型增效肥料。

进一步提升利用率是重点研发方向

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减少肥料增效剂用量,提高利用率,是各个企业未来重要的研发方向。

″没有一个产品是完美的。″喻武远表示,以CP为例,CP熔点和沸点比较低,容易升华,升华就容易损耗;在高温季节、高温地区如撒施在土壤表面,损耗较大,效果也会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高纯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就是未来研发的重要方向。

″硝化抑制剂的未来研发空间主要在剂型上。″喻武远表示,国内市场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剂型,剂型创新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是未来重要的研发方向,比如复合肥转鼓工艺怎么添加?高塔工艺怎么添加?水溶肥怎么添加?或者,通过改进剂型提升利用率,如做成微胶囊,让CP减少挥发,平稳释放。

此外,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作物类型也需要更精确的用法用量,应用端的创新也极为关键。″肥料增效剂用法用量是很关键的,怎么精确计算用法用量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积累。″喻武远表示,比如新疆地区面积大,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种植作物和其他区域都不太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掌握产品的具体用法用量来适配该地区种植模式,也需要创新。

CP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依然还有这么多研究工作可以做。其他肥料增效剂,更加值得深入研究。

多种肥料增效剂功能协同作用是趋势

现有的肥料增效剂多为单剂或者混剂的简单组合,并不能最大化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更好地吸收土壤和肥料中的养分。

″肥料、土壤、植物之间是有机的整体。多种肥料增效剂功能协同作用是趋势。″耿全政表示,比如,作用于土壤的肥料增效剂应尽可能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中来,既能处理废弃物,投入成本也较低,像畜禽粪便、糖类、脂肪酸类物质,虾蟹壳、牡蛎壳、秸秆等这些废弃物处理以后是土壤增效剂或称土壤改良剂的主体;肥料在缓释、控释、稳定的同时又能促进植物自身主动吸收,并且赋予肥料促生、抗逆、抗病、促进开花坐果、提高品质等若干功能。国家立项的功能型缓释控肥与稳定性肥料、功能型复合肥、功能型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若干研究课题也是协同趋势的风向标。

稳定性好、活性高、性价比高将会成为主流

肥料加工工艺复杂,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又有一定周期,部分原料含水量多了容易结块或变色,有些产品受国标或行标限制增效剂不能多加。从添加的便利来讲,肥料增效剂的活性越高,添加量越少,添加风险就越小。

肥料生产过程中有高温环节,使用过程中要经过光线照射;肥料填料经常用工业下脚料,肥料环境中pH值相对宽泛,肥料标准pH3―9;肥料中往往含较多盐分及有机物;肥料中水分含量相对较多,有机肥等含水量更高……这些因素都要求肥料增效剂稳定性要好,不然容易分解。

另外,种植业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投入品都是有价格天花板的,种地是要有收入的,农业投入品的性价比要求比较高,只有性价比高的肥料增效剂才有市场。

因此,稳定性好的、活性高的、性价比高的产品将会成为主流,也将更有市场。

THE END
1.粮食水分杂质减量如何计算?答: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受自身生理活性与保管条件、仓储作业的影响,会发生损耗。粮食储存损耗是从粮食计量验收入库到计量出库的整个保管过程发生的全部损耗,包括自然损耗和水分杂质减量。 实际储存损耗=入库粮食数量-出库粮食数量 粮食水分减量是粮食在入库和储存过程中内部水分蒸发造成粮食数量减少,按照储存期间水分变化据实计https://lsj.hubei.gov.cn/hysj/ztzl/zcwd/ccc/202411/t20241115_5414760.shtml
2.冲施肥稀释300倍怎么算冲施肥稀释300倍计算是指用1份肥料加入300份水。冲施肥又叫水冲肥,是一种追肥方式,是指将固体、粉状等速效化肥溶于水中并以水带肥的方式施肥,一般常用水溶性化肥,包括氮肥、钾肥。 2、本年计提折旧怎么算 本年计提折旧计算方式:本年计提折=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12。计http://www.haojiu8.com/zxhaojiu_f163F83513acCa98.htm
3.[图文]2024年4月山西省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数据分析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4月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同比增长了3.3%,达38.9万吨,增速较2023年同期低7.4个百分点,增速放缓,增速较同期全国低3.5个百分点,约占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508.3万吨的比重为7.7%。 https://www.20087.com/M_NongLinMuYu/2024-11/2024Nian4YueShanXiShengNongYongDanLinJiaHuaFei-Zhe.html
4.土壤检测肥力指标有哪些农业科技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徐福利回复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等是土壤肥力指标,也可归类为土壤养分指标。土壤养分缺乏、严重缺乏,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不高;养分过高,肥料浪费,提高土壤盐分含量指标,影响养分吸收,多数会减产。施肥不增产,失去肥料施用意义。https://www.ahnw.cn/nykj/content/c36e1925-3c5a-4951-b0aa-e8aac6620ab5
5.200个肥料基础知识,学会了你就是专家!(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 (3)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 (4)有机肥料肥效时间长;化学肥料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8/23/76161409_1140680571.shtml
6.水稻专用肥基本信息施肥量机械机电/设备百科(1)氯基型水稻专用肥在水稻田施用优于常规用肥,氯化铵中的氯离子能促使水稻对氮素的充分吸收与利用。氯基型水稻专用肥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氯化铵在水稻田应用的增产优势。 (2)水稻专用肥配合尿素的使用量,以专用肥900千克/公顷加尿素150千克/公顷比较适宜,降低或提高尿素的使用量,产量和效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http://www.njlives.cn/baike/show-49188.html
7.19872021年全国31省农用化肥施用量数据各省肥料的使用量1987-2021年全国31省农用化肥施用量数据 该篇文章详细介绍了1987年至2021年间中国31个省份农用化肥施用量的数据,包括折纯量和各类型化肥(如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的数据,以及数据来源和1997年后部分地区的缺失情况。数据可用于研究农业化肥使用趋势和政策分析。https://blog.csdn.net/m0_71334485/article/details/135889306
8.薄膜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经管文库(原现全国31个省份2000-2022农业总产值农用柴油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塑料薄膜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有效灌溉面积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667403-1-1.html
9.青海省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历年青海省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历年统计数据.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青海省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历年统计 注:可将数据复制入excel方便查看编辑 年份 有效灌溉面积 (千公顷) 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 (万吨) 农用氮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17/7045112123004143.shtm
10.全国各省份农业包含全国各省-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相关指标共计15个,数据年份为1990-2021年,更新时间为2022年12月11日。内含原始数据、线性插值、回归填补三个版本数据,下载链接在底部,登录即可免费下载 一、数据介绍 数据名称:全国各省份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https://www.macrodatas.cn/article/1147467504
11.山东省日照市农村农用化肥施用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农村农用化肥施 用量情况 3 年数据分析报告 2019 版 序言 日照市农村农用化肥施用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农村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 量),农用氮肥施用量,农用磷肥施用量,农用钾肥施用量,农用复合肥施 用量,农村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农用氮肥施用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 析,剖析了日照市农村农用化肥施用量情况现状https://doc.mbalib.com/view/6d858ebc486889f90a3d68b6c2ad627f.html
12.重庆市2017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免费共享数据产品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http://www.dsac.cn/dataproduct/Detail/30040910
13.云南省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年度数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万吨) 183.38 187.33 196.65 204.03 217.37 231.94 235.58 231.87 226.86 农用氮肥施用折纯量(万吨) 83.11 86.51 94.43 98.54 105.03 112.93 115.5 115.29 113.29 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万吨) 24.16 24.82 27.05 28.15 31.33 34.66 34.97 34.54 33.41 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万吨) 20.78 21.19 22.72https://www.chinairn.com/ndsfsj/moref25f13f7.shtml
14.我国磷肥行业:市场仍呈现产能过剩局面供需比持续下滑磷肥是农业生产中需求量较大的化肥产品之一,由于受到《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等政策影响,近年来我国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持续下降,由2016年的829.99万吨下滑至2022年的563.19万吨。随着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推进,预计未来我国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还将继续https://www.360doc.cn/article/57467168_1132346340.html
15.化肥市场分析报告202514.2.3 2025-2031年中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预测 14.2.4 2025-2031年中国化肥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预测 第十五章 2020-2024年化肥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15.1 2020-2024年化肥国家标准出台情况 15.1.1 中国化肥行业标准建设现状 15.1.2 肥料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15.1.3 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的解读 15.1.4 2024年肥料施行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02/R0203/202411/27-62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