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仓。”
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化肥价格大涨
近日,全球最大氮肥生产商CF工业控股公布财报,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为8.83亿美元,同比增长485%。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CF工业控股产品的平均售价为每吨620美元,与去年同期每吨230美元相比,增长了170%。
“所有细分市场的平均售价较高,主要由于全球需求强劲以及全球能源成本上升和地缘政治事件导致全球开工率下降,供应减少,全球氮供需平衡趋紧。”该公司解释。
据彭博社报道,从印度到越南和菲律宾,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的农作物营养素的价格,仅在2021年就上涨了两倍或三倍。
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和俄罗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让本不平静的国际化肥价格再掀波澜。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介绍,2021年,俄罗斯是世界最大氮肥出口国、第二大钾肥供应国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国。
“自乌克兰危机以来,全球氮肥价格飙升40%-50%,磷肥和钾肥的价格上涨约30%。”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近期报道称。
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冲击全球粮食安全
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农业经济学家HumnathBhandari则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并补充说,如果乌克兰危机继续下去,影响可能会更加严重。
“如果不将乌克兰的农业制造业以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食品和化肥制造业重新带入世界市场,就无法真正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近日表示。
供应趋紧,需求增加,国内化肥亦涨幅明显
国际化肥价格供应短缺,一路飙升,成为悬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内化肥市场情况又如何?
化肥价格上涨,也让农民种粮成本有所抬升。
“去年夏天还是130元一袋的复合肥,等到秋季就变成了170元,今年价格依然较高,另外,尿素也涨了很多。”河南驻马店的农民老郑告诉中新财经记者。
在吉林永吉,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化肥价格相比去年同期涨超40%。
国内化肥市场供应一直较为稳定,为何这次出现明显上涨?
“一方面是之前一些地方推动化肥减产,使得国内化肥产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去年国际化肥价格大涨下,我国化肥出口量有所增加,导致国内化肥市场供应趋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记者表示。
“另外,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增加了化肥使用量,市面上化肥价格随之上涨。”李国祥说。
此外,化肥原料进口价格上涨也是一个因素。以钾肥为例,当前国内氯化钾较依赖进口,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氯化钾进口量为757万吨,占到同期肥料进口总量909万吨的83.28%。
受制于国内国际化肥市场供应偏紧等,今年一季度我国肥料进出口减量明显。不过价格升高下,肥料进出口金额尤其是进口金额显著增加,1-3月进口总金额同比增加39.7%。
国家出手!保供稳价,减轻农民负担
继2021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约谈提醒重点化肥企业不得囤积居奇和通过低价竞拍方式组织钾肥储备投放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提出,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
3月份,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另,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通知,部署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粮食收购价提高再加上国家发放的补贴等,将有助于缓解化肥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李国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