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27篇)

(1)糖类(C、H、O):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中的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2)油脂(C、H、O):包含植物油、动物脂肪,油脂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3)蛋白质(C、H、O、N等):如鸡蛋、牛奶、鱼、肉,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4)维生素:如维生素A、C、D,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易溶于水,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5)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碘,缺铁造成贫血;缺锌导致发育不良、抵抗力差;缺碘造成大脖子病;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2.物质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1)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医用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因而用于消毒。

(2)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可制肥皂

(3)蛋白质受热变性,所以加热能杀死病毒。

(4)生理盐水指的是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形眼镜和鼻腔等。

(5)硅胶能吸收水分,可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7)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可制作光导纤维。

(8)氢氟酸4HF+SiO2=2H2O+SiF4↑,用于氢氟酸雕刻玻璃。

(9)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10)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杀菌消毒剂,还可作漂白剂。

(11)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加碘食盐中的含碘物质。

(1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1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14)草木灰和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草木灰和硫酸铵不能混合施用。

(15)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16)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17)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18)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能与酸反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19)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20)Na2O2与H2O、CO2反应均生成O2,可用作供氧剂。

(21)肥皂水显碱性,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22)水玻璃不燃不爆,可用作耐火材料。

(23)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机黏合剂,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4)锂质量轻、比能量大,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

(25)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常用铝箔包装物品。

(26)铝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焊接铁轨。

(27)MgO、Al2O3的熔点很高,作耐高温材料。

(28)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明矾作净水剂(混凝剂)。

(29)小苏打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作泡沫灭火器。

(30)明矾溶液显酸性,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31)Al(OH)3有弱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

(32)镁铝合金质量轻、强度大,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33)Fe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34)Fe2O3是红棕色粉末,可用作红色颜料。

(35)Fe2(SO4)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混凝剂)。

(36)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新型净水剂。

(37)CuSO4使蛋白质变性误服CuSO4溶液,喝蛋清或豆浆解毒。

(38)铁与电源负极相连,铁被保护铁闸门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保护铁闸门。

(39)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酸反应,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用作患者服用的“钡餐”。

(40)蚕丝(或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法可以区别蚕丝(或羊毛)和人造纤维

(41)聚乙烯性质稳定、无毒,聚氯乙烯有毒,则聚乙烯可作食品包装袋,聚氯乙烯不能

(42)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植物油氢化制人造奶油

(43)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可用于厨具表面涂层

(44)甘油具有吸水性,可作护肤保湿剂

(45)淀粉遇碘显蓝色,可以用于鉴别淀粉与其他物质(如蛋白质、木纤维等)

(46)食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可以用食醋除水垢

(47)阿司匹林显酸性,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48)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烯和甲烷

(49)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烧菜时加入醋和料酒可提香

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

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10-9mol3·L-3

(2)溶度积Ksp的特点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

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

(2)沉淀的转化

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铵盐溶解等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键能、能量的关系

1、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官能团-OH

医疗消毒酒精是75%

2、氧化性

①可燃性

CH3CH2OH+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2CH3CH2OH+O22CH3CHO+2H2O断1、3键

2CH3CHO+O22CH3COOH

3、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1.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2.无机物:两性元素的单质Al、(Zn)两性氧化物Al2O3、(ZnO)

两性氢氧化物Al(OH)3、Zn(OH)2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2PO4、NaHS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HCO3、(NH4)2SO3、(NH4)2S等

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属于“表现两性的物质”是:Al、Zn、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

1.石油

(1)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2)石油的裂化:化学变化,获得更多的轻质油,特别是汽油。

(3)石油的裂解:化学变化,获得主要有机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甲烷等。

2.煤

(1)煤的干馏:化学变化,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

(2)煤的气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是C(s)+H2O(g)CO(g)+H2(g)。

(3)煤的液化: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如甲醇。

【高中化学应该怎么学习】

①高中化学学习技巧

1、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

2、找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平时重点复习和考试前强化记忆。只用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要考化学了,今天你还想再复习一下化学,你复习什么?对了,只用看一下你的不本本即可。正所谓:“考场一分钟,平时十年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是要复习的平时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地方,而这些都应当在你的小本本才是!

②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科有两大特点:

(一)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笔者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观、动、记、思、练”的五字学习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观

“观”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

(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2)反应条件;

(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

(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

(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

(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③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化学实验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对老师的演示实验(80多个)要细心观察,学习和模仿。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要认真分析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如弄清烟、雾、火焰的区别。要正确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弄清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和检验有关物质。如六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气如何鉴别其思路为从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找出方法即用点燃的木条和石灰水最后从现象的不同来推断是哪种气体。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④如何提高化学成绩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SO4)2·12H2O

漂白粉:Ca(ClO)2、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乙炔)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一)、有机物

1.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

2.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无机物

1.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

①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②Fe2+亚铁盐

③N:(+4)NONO2

2.N2、S、Cl2等非金属单质.3.HCl、H2O2等

1.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与雾霾

(2)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3.酸雨

(1)定义:指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2)我国酸雨的分布:华中、西南、华南和华东四大酸雨区。

(3)酸雨类型:「湿沉降」与「干沉降」

(4)、我国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酸性气体所致。

4.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

二者都属于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剧厄尔尼诺的出现频率和负面影响。

(1)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作用相似。

a、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氟氯烃化物(CFCs)和水气等。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1._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

2.NH4NO3

3.火棉

4.红磷与KClO3

5.TNT(雷汞作引爆剂)

6.油

7.氮化银

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H2和O2、“点爆”的CO和O2、“光爆”的H2和Cl2、CH4和O2、CH4和Cl2、C2H2和O2。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H2和F2。

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3.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含醛基的化合物(醛基被氧化)

5.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硫化氢及硫化物

2.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Fe2+例:6FeSO4+3Br2=2Fe2(SO4)3+2FeBr2

6FeCl2+3Br2=4FeCl3+2FeBr32FeI2+3Br2=2FeBr3+2I2

4.Zn、Mg、Fe等单质如Mg+Br2=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I-: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6.NaOH等强碱:因为Br2+H2O=HBr+HBrO加入NaOH后平衡向右移动

7.Na2CO3等盐:因为Br2+H2O=HBr+HBrO

2HBr+Na2CO3=2NaBr+CO2+H2OHBrO+Na2CO3=NaBrO+NaHCO3

8.AgNO3

物质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用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供呼吸

2、炼钢

3、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H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①可燃性:

2H2+O2====2H2O

H2+Cl2====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

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还原性:

H2+CuO===Cu+H2O

3H2+WO3===W+3H2O

3H2+Fe2O3==2Fe+3H2O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CO2+H2O==H2CO3(酸性)

(H2CO3===H2O+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Ca(OH)2==CaCO3↓+H2O(鉴别CO2)

CO2+2NaOH==Na2CO3+H2O

氧化性:CO2+C==2CO

CaCO3==CaO+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O2==2CO2

CO+CuO===Cu+CO2

3CO+WO3===W+3CO2

3CO+Fe2O3==2Fe+3CO2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1.从使用程度分

(1)常规能源: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矿物燃料)、水力。

(2)新型能源: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

2.从能源再生性分

(2)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3.从能源的原有形态是否改变分

(1)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

(2)二次能源: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次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煤气、沼气等。

4.从对环境的影响分

(1)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化学污染的能源。如氢能、潮汐能、太阳能。

(2)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的能源,如核能、天然气。

(3)不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大的能源,如煤直接燃烧。

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一)、常用化学仪器

1、容器和反应器:可直接加热的有:;需隔石棉网加热的有:不能加热的有:

2、量器:量筒(精度)、容量瓶、滴定管(精度)、天平(精度)、温度计。

3、漏斗: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4、其它:干燥管、洗气瓶等

(二)、常用试剂的存放

(1)固态药品要放在瓶中,液态试剂一般要放在瓶中,一般药品均应密封保存,并放在低温、干燥、通风处;

(2)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常盛放在中,如:浓硝酸、硝酸银、氯水、Br2(H2O)、AgI等;

(3)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等溶液盛放在塞有橡皮塞的试剂瓶里

(4)强酸、强氧化性试剂、有机溶剂,要盛放在玻璃瓶这样的耐腐蚀容器中,但瓶塞不能用塞;

(5)易燃易爆的试剂所放置的位置要远离火源,如:钾、钠、白磷、硫磺、酒精、汽油、KNO3、KClO3、NH4NO3等;

(6)特殊试剂要有特殊的保存措施:如:

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

钾、钠等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要向容器中加入来强化密封措施;

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_____________里,并加些_______起______作用。

(三)基本操作

1、仪器的洗涤①一般洗涤②特殊洗涤

2、试剂的取用①固体②液体

3、物质的加热、溶解、蒸发、过滤、溶液配制、中和滴定等

加热:①直接加热②垫石棉网加热③水浴加热

溶解:固体溶解要、块状固体要研细、硫酸稀释防暴沸、气体溶解防

过滤:注意

4、仪器的装配

5、气密性的检查①常用方法、②特殊方法:

6、试纸的使用:常用的有__________试纸、_______试纸、________试纸、_______试纸等。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使用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课堂练习

1.下列盛放物质的方法:①把汽油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中②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③把硝酸放在棕色的玻璃试剂瓶中④把氢氟酸放在无色透明的玻璃试剂瓶中⑤把白磷放在水中,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④D.①②③

2.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①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②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③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④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10%NaOH溶液;

⑤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渣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⑥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⑦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⑧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孔中

⑨用广泛pH试纸量得某溶液的pH=

A、④⑤⑦⑧B、①②③⑤⑧C、②④⑤⑥⑦⑧D、③⑤⑦⑧⑨

3、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mL,俯视时读数为y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为

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以上均不对

4、配制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

(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的托盘将(填“高于”或“低于”)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应为。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①分子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必然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H3PO4与H2SO4、C2H6O与C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式不同。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HCHO、CH3COOH、HCOOCH3、C6H12O6的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不同。

②分子结构不同是由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如:CH3CH2OH和CH3OCH3、CH3CH2CHO和CH3COCH3等。

③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合物中广泛存在,既存在于同类有机物中,又存在于某些不同类有机物中,如:CH3CH2CH2CH2CH3、CH3CH2CH(CH3)CH3、C(CH3)4;CH3COOH、HCOOCH3。同分异构现象在某些无机化合物中也存在,如:CO(NH2)2与NH4OCN、HOCN(氰酸)和HNCO(异氰酸)。

④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越简单,同分异构现象越弱。反之,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现象越强。如甲烷、乙烷、丙烷等均无同分异构现象,而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2种、3种。

⑤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化学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它们的物理性质一定不同。各同分异构体中,分子里支链越多,熔沸点一般越低。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

(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Fe作催化剂

(2)硝化:浓硝酸、50℃—60℃水浴

(3)磺化: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的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5.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7.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8.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方程式:

2.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

生成CH4。

3.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CaO作用: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O2、NH3等。

5.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化学方程式:

2.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

5.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7.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三)、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2.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

3)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1.有机高分子材料

(1)塑料: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常见的有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

(2)纤维:天然纤维包括纤维素(棉花、麻)、蛋白质(蚕丝、羊毛)等。合成纤维包括腈纶、涤纶、锦纶、尼龙等。

(3)橡胶: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是线型高分子,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其成分为Na2SiO3、CaSiO3、SiO2等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是混合物。

(2)水泥:硅酸盐水泥原料为石灰石和黏土,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3)陶瓷: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制备原料为黏土。

(4)硅材料: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3.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杂质总含量<及含碳量不超过的工业纯铁,含碳的钢,含碳大于的铸铁。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4.半导体材料

(1)传统半导体材料(Si):光感电池、太阳能电路板、计算机芯片等。

(2)新型半导体材料:GaN、GaAs、InSb、InN等等。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

2、酸性;CH3COOHCH3COO-+H+酸性: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脂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总结:

1.经典史料中的化学物质

(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中“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6)《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7)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12H2O。

(8)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9)《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0)《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12)古代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

(13)《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

(14)《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臬、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属于纤维素。

(15)《本草纲目》中“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文中所描述之物为K2CO3。

(16)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HgS。

(17)《本草纲目》如下叙述:“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有酒色、紫色、白色,莹澈与水精相似”——指玻璃。

(18)《清嘉录》中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是As4S4。

(19)《集注》:“鸡屎矾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內质不变”中鸡屎矾指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20)《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844种,其中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青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2.经典史料中的化学工艺

(1)锌的冶炼: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其冶炼Zn的方程式为ZnCO3+2CZn+3CO↑。

(2)青铜的冶炼: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为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铸造青铜必须解决采矿、熔炼、铜、锡、铅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埚炉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3)胆铜法炼铜:用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这种工艺是利用金属铁将胆矾溶液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还原为金属铜,再熔炼成锭。早在西汉时就已有人觉察到这一化学反应,《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就提到:“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

(4)淘冶黄金:黄金都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分沙金和脉金(小金)两种。历史上的早期采金技术都是“沙里淘金”。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丽水之中生金”。

(5)银的冶炼:银虽有以游离状态或银金合金状态(黄银)存在于自然界的,但很少,主要以硫化矿形式存在,并多与铅矿共生。中国大约在春秋初期才开始采集银,东汉时期发明了以黑锡(铅)结金银的“灰吹法”。明代著作《菽园杂记》、《天工开物》中有翔实记载。

(6)汞的冶炼:在自然界中虽有游离态汞存在,但量很少,主要以丹砂(硫化汞)状态存在。方士们在密闭的设备中升炼水银,先后利用过石灰石、黄矾、赤铜、黑铅、铁和炭末来促进硫化汞的分解。南宋时期发明了蒸馏水银的工艺,设计了专用的装置,《天工开物》中也有类似记载。在中国的医药化学中还曾利用过铅汞齐、锡汞齐。唐代已开始用银锡汞齐作为补牙剂。

(7)黄铜的冶炼:明代以前,这种合金是利用炉甘石(碳酸锌矿)和金属铜、木炭合炼而成的。这个炼制方法的记载最早见于五代末期的“日华子点庚法”,是一个炼金术的配方。

(8)镍白铜的冶炼:镍白铜自古是中国云南的特产。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就已记载:“螳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明代云南已大量生产似银的锌镍铜合金,含铜40%~58%,镍%~%,锌%~45%,称为“中国白铜”。

(9)《新修本草》对“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烧之赤色”指的是“煅烧”。

(10)《徐光启手记》中记载了“造强水法”:“绿矾(FeSO4·7H2O)五斤(多少任意),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听用。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而锅亦坏矣。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相当于“王水”的配制。

(11)《吕氏春秋》中有关于青铜的记载:“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燔(烧)之则为淖(液体)”。相当于“合金”的制备。

(12)造纸:《天工开物》记载,竹纸制造分为六个步骤: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的竹纸制造方法为例,步骤如下:

①斩竹漂塘:将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

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

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

⑤覆帘压纸:将竹帘反过来,使湿纸落于板上。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叠积上千张湿纸后,加木板重压以挤去大部分的水;

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生火焙干。

(13)烧制陶器: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14)酿酒:据《礼记》记载,西周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其中“月令篇”叙述了负责酿酒事宜的官“大酋”在仲冬酿酒时必须监管好的6个环节:“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方法:先用米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3.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

由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1)“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

(2)“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3)北宋《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于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

(4)《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绿矾”是FeSO4·7H2O,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

4.传统文化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

根据过程判断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蒸馏、蒸发、升华、萃取等。

(1)“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

(2)《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

(3)《本草纲目》中对碱式碳酸铅制备过程有如下叙述:“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周,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4)“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种分离方法是蒸馏;

(5)《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涉及的操作有加热、蒸发、结晶。

(6)《泉州府志》中有:“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其原理是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

(7)《本草纲目》中记载:“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文中涉及的操作为蒸馏。

(8)《本草纲目》对轻粉(Hg2Cl2)的制法作如下记载:“用水银一两,白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涉及的操作为升华。

(9)《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泡茶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

(10)《物理小识》中“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而金存,数次即黄”,该过程为汽化。

(11)《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气体的冷凝过程。

(12)《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5.传统文化涉及化学反应原理

(1)《天工开物》中记载:“金黄色(栌木煎水染,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象牙色(栌木煎水薄染,或用黄土)”。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栌木中的黄木素在酸性介质中呈淡黄色,而在碱性介质中呈金黄色,这是因为植物染料色素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具有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在不同的酸、碱性介质中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2)《本草经集注》中“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涉及焰色反应(硝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利用焰色反应来辨别“硝石”真假)。

(3)《过江州岸,回望庐山》中“庐山山南刷铜绿”。粗铜发生电化腐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篇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平稳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管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第1篇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第1篇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氯气的性质: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能溶于水(1∶2);比空气重;有毒;2Na+Cl2==2NaCl(黄色火焰,白烟)2Fe+3Cl2==2FeCl3(棕黄色烟,溶于水显黄色)Cu+Cl2==CuCl2(棕黄色烟溶于水显蓝色)H2+Cl2==2H...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第1篇1、亲电取代反应芳香烃图册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卤代:与卤素及铁粉或相应的三卤化铁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卤素的反应活性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发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环上有吸电子基的衍生物。...

中考化学选择规律总结第1篇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现象:不明显高温C+2CuO=2Cu+CO2↑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3...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1篇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压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压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压?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基础。本节重点是练习使用电压表。电压概念的形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热知的“电压”一词来学习。教材只讲了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第1篇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THE END
1.药物真假鉴定新闻仪器信息网药物真假鉴定专题为您整合药物真假鉴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物真假鉴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物真假鉴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物真假鉴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物真假鉴定话题讨论。 赛默飞发布药物杂质鉴定新流程 2015年8月18日,上海——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https://www.instrument.com.cn/zhuti/339216/news.html
2.MHY22663真假化肥测定仪整套真假化肥检测检测箱中配备PH计,电导率仪,行测PH值(酸碱度)及土壤盐量等。 二、操作步骤 开机,等仪器自检结束 取样品,样品处理 加显色剂行反应,按检测键 读检测结果 本公司主营 不锈钢采水器,罐底焊缝真空检测盒,八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涂层测厚仪,土壤粉碎机,腐蚀率仪,凝固点测试仪,水质检测仪,涂层测厚https://www.chem17.com/product/detail/23293857.html
3.商品检验与养护商品检验与养护(ppt课件)ppt大学课件预览※第 6章 建筑材料与农药化肥的检验※第 7章 商品储存环境的控制与调节※第 8章 商品养护的一般仪器分析检验法试验性检验法 微生物学检验法生物学检验法生理学检验法图3-1 商品检验方法示意图目录辨别酒的后味,品尝 不超过三次。目录(4)风格:是对酒的色、香、味全面评价的综合体现。品评酒的http://read.cucdc.com/cw/63128/181294.html
4.TYF09+复合肥真假鉴定仪厂家/批发价格TY-F09+复合肥真假鉴定仪 价格 面议 订货量 ≥1 最小起订量 1 台 供货总量 1000台 产地 河南省/郑州市 发货期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1天内发货 郑州腾宇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化肥养分测定仪,有机肥养分快速测定仪,土壤养分速测仪,土壤水分速测仪,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三参数记录仪,土壤盐分记录仪,https://3g.made-in-china.com/gongying/zztyyq-KqExBXaAJvrU.html
5.肥料养分含量检测仪HMFE仪器特点: 1、可检测化肥、有机肥(含叶面肥、水溶肥、喷施肥等)、植株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酸碱度,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钼等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及铅、铬、镉、汞、砷、镍、铝、氟、钛、硒等各种重金属含量。 http://www.nyyiqi.com/567.html
6.高精度肥料养分检测仪仪器种类高精度肥料养分专用检测仪 山东莱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度肥料养分检测仪集药、器、仪为一体,携带方便,相当于一个小型实验室,用户只需提供蒸馏水即可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全部操作。适于农业服务部门或农资经销商鉴别肥料真假、肥料厂商肥料生产中控、农资质检部门进行农资打假,规范农资市场。 https://m.hbzhan.com/chanpin/20250379.html
7.初三化学教案(精选15篇)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猜真假李逵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和交流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230210135722_6415683.html
8.YTFE高智能肥料检测仪土壤检测仪器肥料有机质含量测定仪高精度四合一土壤检测仪高智能肥料检测仪土壤水分温度盐分速测仪高智能土壤环境分析系统土壤重金属检测仪测土仪器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土壤肥料养分快速检测仪土壤养分检测仪 全部产品列表 产品简介 高智能肥料检测仪可检测土壤及化肥、有机肥(含叶面肥、水溶肥、喷施肥等)、植株中的*氮、*磷、有https://m.afzhan.com/st198016/product_12216522.html
9.农药残留检测仪农残快速检测仪器食品安全检测仪如何用仪器辨别有毒食品 2021-08-23 > 食品安全测定仪灵敏度高吗?检测时间长吗? 2021-08-23 > 农药残留速测仪全面提升绿色农业基地生产管理水平 2021-08-20 > 农药残留检测仪:检测农药残留的专业仪器 2021-08-20 > 农药残留测定仪杜绝问题农产品流向餐桌 2021-08-20 > 如何明确农残超标?农残检测仪为https://www.spjc1688.com/
10.ICPC. 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 铜制品在空气中生锈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鸡蛋上有很多小孔,小孔可以呼出B. 为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https://www.shuashuati.com/ti/c07f4db10b6c45fc934fcaf002258f55.html?fm=bd46563df10bcb7b2b9fc6e56e3bae265c
11.高精度肥料养分速测仪仪器特点: 1、高精度肥料养分速测仪可检测化肥、有机肥(含叶面肥、水溶肥、喷施肥等)、植株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酸碱度,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钼等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及铅、铬、镉、汞、砷、镍、铝、氟、钛、硒等各种重金属含量。 https://www.dsccwirjv.cn/tian-liao/628824.html
12.JN五、产品仪器特点: 功能全:测试项目较多(各类药剂均可选购)。 配套齐全,该仪器集药、器、仪为一体,携带方便,相当于一个小型实验室,用户只需提供蒸馏水即可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全部操作。适于农业服务部门或农资经销商鉴别肥料真假(FYC-I型);肥料厂商肥料生产中控、农资质检部门进行农资打假,规范农资市场(FYC型)。 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5724047.html
13.肥料成分检测仪的使用方法介绍需养分之间差距,肥料为作物生长补充所需养分,改善土壤肥力情况,肥料成分检测仪是一款检测化肥中养分成分的专业仪器,我们知道主要包括磷酸铵类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很多人在施肥时并不知道肥料中的成分情况,甚至还会被欺骗,肥料成分检测仪可以鉴别肥料真假。https://www.elecfans.com/d/1716052.html
14.稳定性测试怎么测测土配方仪器怎么用肥料养分:● 单质化肥中的氮、磷、钾; ●复(混)合肥及尿素中的铵态氮、磷、钾; ● 有机肥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pH、有机质等。 二、仪器技术指标: 1.电源:交直流两用,交流电:180V~240V、50赫兹;直流电:5V~12V(内置锂电池)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921087/article/details/111702655
15.TY四、仪器特点: 土壤养分速测仪集药、器、仪为一体,携带方便,相当于一个小型实验室。适于农业服务部门或农资经销商、肥料厂商测土施肥和鉴别肥料真假。 操作简便、速度快捷,成品药剂开瓶即用,无须配置。 性能可靠:工作稳定性优于国家标准JJG179-90指标的6倍,重复性达到光栅型分光光度计指标水平。 http://www.zzty17.com/Pro/p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