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和避免农业面源污染
结合我市畜禽粪污治理实际,各地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经常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任务层层分解,把任务落到实处。先后制定下发《锦州市关于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工作方案》、《锦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2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工作措施等,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序推进。
(一)抓好畜禽粪污利用和处理设施装备配套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指导养殖场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贮存和病死动物无害化等处理设施。对粪污利用不规范督促加快整改,对未达到污染防治要求的养殖场,取消农业补贴政策。
指导养殖场户根据实际养殖工艺,采取适合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方式,因地制宜选择合理运输和施用方式,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无法足量配套用肥的土地就近与粪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厂、粪污收集经济人签订粪污代处理协议,集中收集处理粪污。
(二)提高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加强粪肥利用台账管理
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制度,下发台账样本,以大型养殖场、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进粪肥利用台账制度实施。让养殖场户知悉粪污治理的主体责任,树立粪肥台账记录的自觉性,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
(四)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
我市凌海、黑山、北镇、义县被列为2017-2019年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为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程进度,多次组织召开主管县长、业务局局长参加的推进会、调度会议及实地督导,指导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难点问题,持续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的收尾和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尽早竣工、早运营、早达效。
二、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升耕地土壤质量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支持经营者兴办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种植专业大户,鼓励建立生态园区,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实现“两品一标”认证;大力推广适用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效减少区域内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污染,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
(一)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集成推广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应用生物肥料、水溶肥料、炭基肥料、缓释肥料等新型肥料,化肥使用量在逐渐减少,肥料利用率在稳步增长。2021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85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7.1%,采集土样980个,检测数据7150项次,开展田间试验68个,建设示范区面积2万亩。2018-2020年,锦州全区争取国家补助资金8000万元,用于畜禽粪便堆沤和新型肥料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各县(市)通过采取“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技术、高效技术集成”等技术模式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辐射带动农户提高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科学施肥意识,在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同时又促进畜禽粪便的充分利用,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减少了化肥对土地的面源污染。
(二)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抓好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扩大生物农药的使用范围;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积极引进和示范推广先进、高效、实用防控机械。加大对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培训、指导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用药水平。2021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融合防控面积345.91万亩,全市绿色防控平均覆盖率47.54%;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645.9万亩次,防治面积1781.5万亩次;全市农药商品使用量2264.41吨,与去年相比农药使用量减少1.12%,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三)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绿色消减技术集成与推广
2018年以来,针对设施蔬菜、特别是老旧棚区连作障碍问题多发、肥药剂多滥乱用、绿色安全隐患突出的生产现实情况,我中心引进并集成推广了以“药肥型石灰氮+全层翻埋秆反应堆”为核心内容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绿色消减技术”。全市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0万元,在四个县设立了11个试验示范点,示范推广面积达2000亩。该技术采取药肥型石灰氮处理土壤技术和全层翻埋式秸秆反应堆技术合二为一,既实现了对设施土壤的绿色消杀,又实现了治理秸秆干净、绿色、高效。目前,在我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北镇市2020年利用秸秆重点县项目资金,在设施农业较发达的乡镇示范推广秸秆(菜秧垃圾)与粪肥结合堆沤有机肥技术,利用项目资金,创建树立有机肥应用示范样板区,带动小农户参与,充分发挥成果展示、现场观摩、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秸秆堆沤有机肥1万吨。2022年,北镇市将进一步推广秸秆(菜秧垃圾)与粪肥结合堆沤有机肥技术,目前,正在进行方案编制工作。
(四)不断创新有机肥技术,企业参与的试点示范得到逐步推广
近几年,我市综合秸秆重点县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发展有机肥,经过企业自主参与,技术的不断创新,有机肥产品逐步得到农户的认可,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质量得到提升。
1.辽宁三谷农业科技公司磺化法畜禽粪污有机肥的示范推广
辽宁三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磺化法处理畜禽粪污制造有机肥技术,打破了畜禽粪便发酵处理传统模式,目前,该技术以申报国家科技部颠覆性技术。磺化法粪便制造有机肥的转化过程是:畜禽粪便注入搅拌反应器内,同时加入2-3%含氧量高的的固碳、固氮化学试剂,与粪便发生磺化分子取代反应。磺化分子取代反应就是,用含有多个氧离子的固碳、固氮剂将粪污中的氢离子进行取代,固化粪污中的碳、氮分子,结合生成利于植物根系吸收的氨基酸类的小分子物质。2021年4月,在义县开展试点。利用义县联农养殖场年出栏量500万只肉食鸡的粪污资源,年产有机肥1200吨,推广耕地面积2500亩,主要用于大豆、玉米、水稻、蔬菜和棚室;按照目前运营情况,年可产出万吨国标有机肥,直接经济效益在100万元以上。
2.辽宁华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好氧发酵有机肥的示范推广
辽宁华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承接了黑山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采取好氧发酵方式,将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生产有机肥。2022年,针对锦凌水库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预计建设年处置20万吨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通过对畜禽粪便、秸秆(菜秧垃圾)以及市政粪污的分散收集、集中处置,生产有机肥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
3.辽宁合百意生物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温发酵有机肥的示范推广
辽宁合百意生物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自2016年以来研究有机肥生产技术,引进日本秸秆炭气多联产设备,将秸秆炭化,形成生物炭,与畜禽粪污混合,采取生物菌剂去除臭味及采取先进膜发酵技术,形成颗粒生物炭肥。可日产30-40吨生物有机肥,年可产秸秆生物肥1万吨。为周边设施农业小区提供绿色的生物有机肥,提高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使农民增收,同时,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目前,有机肥覆盖我市市辖区范围内。
2022年,针对锦凌水库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利用辽宁华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先进技术,预计建设年处置20万吨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通过对畜禽粪便、秸秆(菜秧垃圾)以及市政粪污的分散收集、集中处置,生产有机肥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该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三、研究探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
(一)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工作
贯彻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和回收地膜,组织开展入田检测已覆地膜厚度活动,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初步设立废弃农膜回收点73个,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企业6家,引导地膜使用者应主动将废弃农膜从农田内移除、归集。对于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农膜,由使用者回收后再次使用或送交回收网点,回收网点按市场价格回收;对于不能再次利用的农膜,由使用者送交农村垃圾收集系统进行处理;各县(市)区要积极引进农膜回收、加工企业,鼓励、支持农户和经营主体从事农膜回收、再利用工作,帮助已有的农膜回收企业实现扩能增效,打通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最后一公里”,促进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工作。
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升地膜回收利用水平,2022年起将重点用膜地区组织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重点支持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科学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目前,我市计划在凌海市和北镇市推广加厚地膜(0.015mm厚度以上的地膜)4万亩,六个县市区落实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158亩。鼓励计划使用地膜的种植农户积极参与,符合条件的农户将享受补贴政策。
(二)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
编制《锦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积极探索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构建销售者回收保管,使用者主动送回互动机制,农药使用者主动将农药包装废弃物送交回收点或农药经销店,农药回收点或农药经销者定期将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并送至县级确定的资源化利用单位或无害化处理机构,按照《危险废弃物豁免清单》进行垃圾填埋或焚烧;组织召开农业废弃物回收工作视频会议,讨论研究农业废弃物回收的难点问题;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和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为县(市)区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开展法律法规宣传,骋请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积极争取省厅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项目,确定黑山县为试点县,探索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体系建设,2022年底,完成体系建设,对新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50%以上、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
(三)持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主要从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入手,合理指导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出了“政府推动、企业与农户互动,统一收储、多元化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积极争取国家、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堆沤还田、覆盖还田、腐熟还田、保护性耕作等秸秆还田技术,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021年秸秆可收集235万吨,综合利用21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1.47%。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49万吨,占比22.8%。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采取秸秆深翻深松还田、覆盖还田和水稻秸秆高留茬、秸秆粉碎打浆等直接还田方式;二是秸秆燃料化利用:燃料化利用68万吨,占比31.6%.主要是农村用于炊事采暖和产生秸秆生物质燃料。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力推广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高效低排户用秸秆炉具和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秸秆打捆直燃供暖;三是秸秆饲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110万吨(其中含外调14万吨),占比44.6%。以牛羊标准化小区、奶牛生产基地、规模化饲养场为重点,大力实施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广秸秆青(黄)贮、氨化、膨化、微贮、颗粒饲料、发酵技术和直接粉碎饲喂技术。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下步工作
近几年,虽然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但仅仅是刚刚起步,技术落后、资金短缺、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等,与您提案要求的工作标准差距较大,我们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抢抓机遇、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制定目标、强化管理、保障服务,以饱满的热情创造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丰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科普大集等活动和多媒体平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科学普及、舆论宣传和技术推广,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民众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农业绿色生产,营造人人了解、共同参与面源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技术引进推广。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和循环生产,针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储存、运输、利用等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加强“外脑”引入,按照“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原则,大力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和替代、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等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探索开展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
三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工作,要抓好农业固废生产、回收、处置等关键环节,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压实属地和主体责任,各司其职,逐步形成多部门联合、系统化设计、总体化运作、规模化实施、集成化示范、整体化推进的长效管理机制。
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公章)
分管市长意见: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
主办单位:锦州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锦州市古塔区中央大街三段36号行政综合办公楼联系方式:0416-2110788(Email)info@jinzhouagri.com